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公共空间是承载村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它的建设与更新对推动新时期乡村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辨析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公共空间更新关系的基础上,以皖北怀远县刘楼村为例,梳理村庄公共空间现状,总结皖北乡村公共空间现状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原因,提出乡村振兴视角下,刘楼村乡村公共空间更新的目标、路径、技术手段,构建"美化边界、突出标志、优化节点、提升道路、整合区域"的乡村公共空间更新策略,并积极创新村民参与更新的方式,以期为皖北其他乡村的公共空间更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发地,更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要求、还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抑或是信息技术、科技创新使公共空间发生的"质变""裂变",都将形成巨大的推动力,推动我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获得新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主要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一、从"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回归;二、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到"社会主义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三、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主体"到"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共同体"的发展;四、从"现实公共文化空间"向"虚拟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封闭的乡村逐渐在不平衡的城乡引力和乡建大潮中瓦解,从乡土社会迈入后乡土社会,激活乡村公共空间对新时期的乡村建设有重要影响.以松岗镇两个嘉绒藏寨为研究案例,经过实地调研,在空间层面,文化性和生活性两类公共空间在适用性方面都有欠缺;在社会层面,产业发展滞后性、使用主体流动性和文化异质性是造成嘉绒藏寨公共空间失落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原因,利用后乡土社会的"机遇",探讨公共空间再造的途径:多元合作振兴乡村产业,重联嘉绒藏族的文化与秩序,以活化利用乡村遗产为目的改造乡村公共空间,通过一系列途径激活乡村公共空间这个"触媒"以振兴乡村.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是我国乡村中既普遍又特殊的“本土、原态”环境场所,是我国传统“农耕文明”的活态传承.然而在快速城市化中,传统村落遭到重创:村落“空间解构、人才流失、发展无序、风貌趋同、动力不足,文化迷失”,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导致乡村走向衰落.研究从乡村公共空间切入,以安徽巢湖三瓜公社为例,解析激活公共空间促进传统村落振兴的...  相似文献   

5.
在以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和信息化为主体特征的当代语境下,乡村文化传承及其空间重塑面临多重困境。以戏楼建筑为例,提出强化价值认同,实现价值转换;培育主体意识,优化治理模式;传承优质文化,实现创新发展;坚守核心内涵,鼓励兼容并蓄四个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塑策略,以期能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城市演化过程看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城市发展为主要线索,针对城市发展的转变及趋势,讨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意义。借助空间语言,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演化过程,以期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内在意义有更深层次上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在对后生产主义乡村内涵特征阐述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大集镇淘宝村和王家岭网红村在由生产主义向后生产主义的演进过程中的功能、空间、景观等方面的重构现象,由此归纳总结淘宝村和网红村在向后生产主义乡村转型中乡村重构的内容及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淘宝村、网红村是互联网塑造的流空间和地方空间叠加的空间复合体,带动了乡村多元价值空间重构,其本质是以增值消费为目的的乡村空间生产的过程,乡村振兴政策背景是这一过程的助推器.本文从空间重构视角拓展了乡村转型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现实生活的大学城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目前大学城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表现--功能分区过于明确化、空间结构趋于树形化、公共空间缺乏有效关注、城市空间缺少足够密度,从价值观和方法论层面分析了其成因,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法,最后对未来的大学城规划设计方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安置住区兼具乡村与都市特征,居民之间具有原有乡村邻里关系,有很强的交往意愿,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居住空间的变化,导致邻里关系逐渐解体,居民之间渐渐疏远,住区公共空间作为居民户外交往活动的场所,在凝结邻里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座谈、走访踏勘、问卷调研合肥新站区5个安置住区现有公共空间使用现状、公共设施设置状况,深入...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人的行为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设计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到底人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空间,各地都在为此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文章通过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体验,对设计中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性提出疑问,强调了人的行为活动对公共空间设计的要求,强调了人、人的行为活动、活动的场所三位一体的设计思想.通过重庆两个公共空间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强调了离开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间便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无论如何理解乡村治理,乡村公共品的供给都是一个"抓手",这是《江苏乡村治理发展报告》的启示。乡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在自上而下行政权力指导下形成的嵌入性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它主要反映上级政府政策意图,并不能完全代表乡村公共产品内生需求,从而形成乡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矛盾。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古村落公共空间建设与村民公共生活发展不相适应,导致公共生活衰退的公共空间建设现状,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总结江苏省内公共空间建设的实践经验。继而以南京市高淳区固城镇蒋山村为例,按照"整体优化和要素整合并重"的思路,通过廊道、斑块、景观基质等三个方面的改造与重塑,探讨古村落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对研究进行补充和验证。力求在保护村庄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实现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激发古村落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安置住区兼具乡村与都市特征,居民之间具有原有乡村邻里关系,有很强的交往意愿,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居住空间的变化,导致邻里关系逐渐解体,居民之间渐渐疏远,住区公共空间作为居民户外交往活动的场所,在凝结邻里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座谈、走访踏勘、问卷调研合肥新站区5个安置住区现有公共空间使用现状、公共设施设置状况,深入了解安置住区居民的行为特征并分析其心理需求,剖析公共空间活力不足的原因,思考安置住区公共空间活力构建的原则,从爱凝聚、爱交流、爱陪伴、爱健康四个角度提出活力重塑建议,加强邻里之间的交往,提高住区公共空间活力,以打造宜居的、有人情味和归属感的安置住区,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工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 时代背景下乡风文明的建设和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区别于城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表现为:农民的 弱主体性、服务内容的单一性和服务建设的分散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新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还存在 着覆盖面广但参与度不高、供需错位,农民满意度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需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 的针对性,发挥农村“能人”的作用,促进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的协同作用来更好的发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 农村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乡村旅游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与不足。运用“公共地理论”的基本逻辑,以我国乡村旅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我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公共地悲剧”现象,并探讨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16.
为了营造舒适的医疗环境,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以医院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公共空间的主要作用,分析了公共空间中使用者的行为以及相对应的心理状态,探讨了医院公共空间场景化设计的优势,并从场景化的角度解读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素,为营造人情化的医院公共空间提供了全新的设计视角.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现场调研法,对徐州市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实践进行考察.在分析现有不足的基础上,从合作机制、建筑布局、供给体系、人员培训等方面,对徐州市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提出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的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国栋 《商品与质量》2022,(20):100-102
近年来,人们对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需求也发生了本质变化.在此背景下,加强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既能美化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又能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因此,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人员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要以人为核心,实现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最大社会效益,助力和谐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乡村绿道网络具有重塑乡村舒适性的作用,以绿道网络为主导的空间载体建设,对于丰富乡村建设行动内涵,增强乡村空间舒适性以及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3软件,基于乡村舒适性特征,从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三个层面,综合分析绿道网络重塑乡村舒适性空间策略.结果表明:①绿道...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品质的故障树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进行了定义并分析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属性,针对其特有的属性,建立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故障树分析模型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品质进行了评价.对于科学的衡量和评价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真实品质,切实营造"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城市",促进和谐建设,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