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D+C能给我们能释什么是“城市组”吗? 潘:(笑)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层面来解释。首先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公司开办之初,我们接到的任务绝大多数是室内设计,可我们并不是单纯地做“室内装饰”,而是从建筑的角度先进行剖析、理解。进而根据功能需求列建筑空间的不足做调整,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空间,接着再进行适当的装饰,因为我们定位自己为“室内建筑师”而非单纯的“室内设计师”。第二个层面是我们对建筑与城市的关系的理解。一个建筑存存于城市当中,总会存不同程度上以各种方式影响甚至改变城市,严格来说,设计建筑的同时也设计了城市。我们在做一个建筑或室内空间的设计时。会影响到城市空间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甚至支配人们对城市空间的使用方式。反过来,城市空间又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建筑设计的思路与走向,比如功能的定位、平面的安排、形式的塑造等,所以我认为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就是这样.我们把建筑作为城市的一个有机分子,也意识到设计师对城市所应负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裘俊 《华中建筑》2009,27(9):70-73
沿街商铺带有巨大的自发性和流动性,从本质上来说是最抗拒城市规划的。而商铺本身的装修和设计更具有自发的个性和临时性,一个个争艳的橱窗占据着城市街道的“表层”,组成了城市街道景观的丰富表皮。文章尝试以剖析日本东京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表层”研究为引线,讨论日本建筑师如何在城市背景下通过处理建筑表皮的方式,达到改善城市区域空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外部空间设计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历史表明许多有魅力的城市不仅因为它们拥有许多优美的建筑,还因为它们拥有许多吸引人的外部空间,二次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的城市经历了一个“衰败——濒于死亡——复兴”的过程。在城市复兴运动中社会学家们将建筑环境和人联系起来,他们提出城市在功能上应是错综的,城市要能吸引不同层次的人,为人们提供各自的活动空间和场所。此外,人们还需要有积极意义的社会交往,因而“城市设计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增加建筑与街道间的中间地带的空间”,“这是个能够适应气候的和生态条件的区域。……从而为城市设计和建筑提供了特殊的质量。”这些空间可以是公共的或是半公共的、它们丰富了城市生活,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  相似文献   

4.
很高兴来到武汉。昨天,我在汉口老城区走了3英里(约合4.8km)。认识一个城市,就要从街道开始。武汉是个很美的城市,我真的很喜欢。今天,我想讲的是我在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基本上与“城市是全球空间、全球经济空间、全球文化空间和全球政治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意味着什么”有关,希望你们认为我的观点有可取之处。显然,有的城市正在朝全球化迈进,有的全球化进程尚未完成,有的已经实现。  相似文献   

5.
城市商业区的空间界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广君 《新建筑》1991,(3):39-42
商业区是一个城市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它不但是城市经济活动的核心,又常常位于人口密集的中心区和历史区中,因此既标志着城市经济的兴衰,又反映着城市的形象特征,城市的人文、历史风貌,甚至城市的社会观念。由于经济规律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商业区的空间形态总是高度城市化的,主要体现在空间界面的处理上:建筑物鳞次栉比,争先拥挤在建筑红线上;街道铺地也划分细致,精心雕琢。空间界面的尺度和  相似文献   

6.
徐珂 《建筑创作》2022,(3):170-174
本文基于“2021年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及先导展”的策展实践,立足数字化浪潮下建筑与城市类展览的更新迭代,回溯建筑展览的起源,分析相关展览的分类及特点,并对建筑展览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一方面将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置于建筑展览史之中,对其策展理论、空间策略及对首都城市文化空间塑造所起的积极作用进行总结;另一方面展望后疫情时代建筑城市展览从线下走向数字孪生,推动城市建筑领域的大众化传播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成砚 《世界建筑》2002,(4):78-83
文章通过与绘画和小说两种媒质的对比。分析了摄影表现城市空间的主题演变和技术特点并采用诠释学的认知方法。认知摄影所表现的现代化初期巴黎,北京两个城市的街道空间,论证了摄影工具在城市研究与城市空间改造策略抉择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1.城市设计定义 关于城市设计的定义众说纷纭,仅笔者所见,国内就有20~50种之多。在此,我们不妨把主要的代表性观点再罗列一下,以便从比较中得到一个对“城市设计“的综合印象。 《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卷)》“城市设计”条目称:“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设计。《大布列颠百科全书》中城市设计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相似文献   

9.
城市广场被誉为城市的客厅,它与街道一起构成了城市空间的秩序。城市文化游憩广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城市空间艺术的精华和城市空间的节点。东风广场周围环境建筑缺乏规划控制,空间较为平淡,缺乏主题空间,没有高潮;建筑物的空间层次感较差,建筑立面风格各异,色调、材质、造型都不统一。本文从城市设计和环境行为举角度对东风广场讲行了多维唐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当前城市街道空间活力缺失的成因,指出了城市街道空间的活力要素构成,包括人性化的尺度、连续的街道界面、多样化的功能、多样化的建筑形态风格、人性化的街道设施、安全的街道空间等,以期为塑造有活力的城市街道空间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街道是城市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街道的空间设计只是城市设计这个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本文从街道空间的基本概念出发,针对目前我国街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街道空间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街道空间和街道景观的设计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建筑外部空间是指建筑的周围环境,有盖的建筑室内为内部空间,无盖的建筑为外部空间,城市街道之间的空间,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街道之间是有秩序的人造环境也是外部空间。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外部空间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建筑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余璨 《中外建筑》2013,(5):30-31
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创造了城市街道空间环境,反过来,城市街道空间环境也影响着人的行为,人性化的街道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心理息息相关。本文针对街道的现实功能,通过分析人在空间环境中的行为心理特性,提出人性化街道空间环境构建框架,为城市街道空间环境设计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城市将愈来愈象一座巨大的建筑,而建筑本身也愈来愈象一座城市”。阿尔多·罗西也曾说:“建筑是一座带顶盖的城市。”从客体对象方面来看,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着一定的重合;首先因为两者都关注城市三度的空间形态,两者的工作对象和范围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呈整体连续性的关系;其次,从主体方面来看,使用品评建筑和城市空间环境在人的体验上也是一种整体连续性关系。建筑与城市具有同构关系。凯文·林奇把认识地图和意象,概念用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和设计,通过研究,他概括出城市意象五要素:即路。边、区、节点和标志。我…  相似文献   

15.
陈军 《南方建筑》1999,(3):66-67
本文是受到市规划设计院所编制的(广州市环市东路花园酒店地区城市设计)(以下简称(酒店前广场设计》的启发及对广州市的环市东路区庄到国际大酒店路段的城市空间思考而有感而发的。规划中对该地段的改造意向先介绍一下(酒店前广场设计)方案。该方案是规划院城市研究中心对该路段现有的城市空间形态及地区交通结构作了理性的分析后得出的一个总结性的方案。该方案的三个主要措施是:交通整治(环节路下沉,扩大公交停车面积,与各建筑物地下停车场联系)、与地铁5期站衔接、建筑整治(!日建筑的拆除、新建筑的规划控制)。规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南宁市拥有1600多年城市建设的历史,古称“邕州”,先后建有“晋城”、“唐城”、“宋城”(图1)。“晋城”、“唐城”因为缺少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历史遗迹,无法对其城内布局进行分析。而“宋城”内部的城墙、城壕、主要街道等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到民国时期因为兴建马路,才对其部分街道进行了改造,有部分街道(如:金丝巷)一直延用到当代,连同其中明清时期的建筑,成为研究南宁古城格局的现实材料。  相似文献   

17.
樊亚妮  董芦笛 《中国园林》2022,38(2):115-120
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重要的户外公共生活空间。由行道树和街谷构成的林荫街谷空间对改善街道空间微气候和调控冬夏两季热舒适环境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西安2组城市“单拱”型林荫街谷空间进行冬季微气候实态测试,分析归纳林荫街谷冬季动态热环境的气温变化特征,将“相对热舒适”区域划分为“冷区”(不舒适区)、“暖区”(舒适区)、“日晒区”(愉悦区),并建立2种热环境动态变化模式,同时基于人体热健康“动态热适应”原理,提出冬季面向健康热环境的街道空间调控策略,对以西安为代表的建筑气候区划中的寒冷地区街道空间气候适应性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余洋  曾庆蕾  陆书铎 《园林》2023,(8):83-91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街道成为改善城市气候环境不可缺少的要素,街道的热舒适性品质对人群健康和城市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中国城市街道热舒适性为对象,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的检索数据源,通过文献回溯概述相关研究的热点主题、重点方向、研究内涵和研究方法,分析地域影响下的热舒适指标阈值差异。基于中国建筑气候区划,进一步探讨影响街道热舒适的微气候因素、个体因素和空间因素,尝试表述中国城市街道热舒适的研究框架,提出建构中国本土的街道热舒适研究体系与评价体系,聚焦空间环境热舒适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促进街道热舒适研究成果向设计实践转化,对积极探索城市宜居环境建设的规划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道路是一个城市的走廊和橱窗,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主要视觉和感觉场所。道路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三大空间(交通空间、建筑空间、开放空间)之一,是反映城市面貌和个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城市防震减灾》2009,(1):F0003-F0003
道路是一个城市的走廊和橱窗,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主要视觉和感觉场所。道路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三大空间(交通空间、建筑空间、开放空间)之一,是反映城市面貌和个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