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丙烯酸酯微凝胶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合成具有反应性微凝胶结构的丙烯酸酯微乳液。讨论了乳化剂和引发剂的选择,丙烯酸酯乳液的组成,合成工艺及固化工艺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丙烯酸酯聚合物微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刘意  张力 《涂料工业》2004,34(2):1-3
加入反应型乳化剂,采用复配乳化剂体系,制得综合性能好的丙烯酸酯聚合物微乳液比较了间歇式微乳液聚合和半连续微乳液聚合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合成具有反应性微凝胶结构的核/壳型热固性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羟基含量、有机胺中和剂类型、中和度及固含量等因素对乳液粘度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半连续预乳化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有机硅改性共聚乳液,研究了影响乳液性能的几种因素。FTIR谱图分析表明,共聚过程中,有机硅氧烷已经接枝到丙烯酸酯聚合物分子链上,并且改变了共聚树脂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快速固化的丙烯酸酯微凝胶乳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烯酸酯类单体合成具有反应微凝胶核的核/壳型胶乳,再通过氨基树脂高温快速固化,讨论了乳化剂组成,核内交联剂的种类,含量,壳层单体组成固化条件等因素对丙烯酸酯微凝胶乳液的稳定性及涂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OP-10/JFC非离子复合乳化剂成功合成了丙烯酸酯微乳液,以聚合过程的现象为基础,从紫外光谱分析、聚合温度、单体时间-转化率、体系时间-粘度关系、pH值等方面系统研究了聚合过程中的相分离和凝胶现象。结果表明:聚合温度75-76℃,聚合结束后pH值控制在7-8,聚合过程中补加助乳化剂戊醇和引发剂KPS溶液,能有效抑制凝胶和相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7.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70)和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原料,在Me4NOH催化和二甲基亚砜(DMSO)促进作用下,通过本体聚合合成了侧链含双键的有机硅大分子,可用红外光谱图测定分子结构。采用微乳液聚合法,将丙烯酸酯单体、有机硅大分子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利用5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优化出最佳工艺参数:乳化剂用量为3%,有机硅大分子的用量为9%,单体配比为0.76,异丙醇用量为1.5%,可获得高稳定性乳液,成膜各项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有机硅单体与丙烯酸类单体的乳液聚合反应,制备出高性能的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主要讨论了乳化剂、引发剂、有机硅加入方式及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用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制成的涂料具有优越的耐水性,其耐洗刷性达60000次。  相似文献   

9.
从动力学角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AIBN),助乳化剂(丙烯酸)以及乳化剂(SDS)浓度对反相微乳液聚合速率及转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微乳液体系中引发剂,乳化剂,助乳化剂浓度的增大,其相应的最大聚合速率的变化不是线性变化,而是存在一个峰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生产过程中,影响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稳定性的因素,实验表明,选用非离子和阴离子复合乳化剂,其周量为1.5%~2%,反应温度控制在84℃±2℃,搅拌速度150r/min,加入0.2%~0.5%聚丙烯酸钠保护胶体,可得到稳定的压敏胶乳液。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自交联丙烯酸酯类反应性微凝胶乳液,研究了聚合工艺条件对聚合反应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增大乳化剂SDS/OP-10的用量或加快预乳化单体的滴加速度时,聚合反应稳定性增加;随着引发剂过硫酸钾(KPS)、交联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MA)和单体用量的增加,微凝胶颗粒分子间的交联反应增强,聚合反应稳定性下降。加入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酸(AA)都能使聚合反应的稳定性增强,随着MAA用量的增加,聚合反应稳定性呈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当所加入的SDS/OP-10质量分数为3%~4%、KPS为0.4%~0.6%、TMPTMA为1%~3%、MAA不超过3%及单体为30%~40%,预乳化单体滴加速率为20~30 mL/h时,聚合过程的稳定性最好。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可知,通过优化聚合条件,得到了含有官能性环氧基和羧基的丙烯酸酯类反应性微凝胶乳液。  相似文献   

12.
反应性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乳液聚合法制备反应性微凝胶,并综述了反应性微凝胶在提高涂料固含量、改善涂料流变性能、涂膜性能以及加快涂层固化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合成了具有球形结构的自交联反应性丙烯酸酯类微凝胶乳液,并对其结构、性能以及涂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是带有悬吊双键及环氧基团的球形自交联反应性丙烯酸酯类微凝胶乳液,其粒径在40~50 nm,呈假塑性;当TMPTMA的质量分数为3%~6%、MAA的质量分数为3.00%~5.00%时,热处理后涂膜的耐水性和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无皂核壳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瑜  韦亚兵  杨颖 《涂料工业》2001,31(12):31-33
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PA/AANa)]低聚物,并以此为乳化剂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复合乳液。讨论了低聚物用量、壳层单体配比、核层交联剂的用量以及加料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方少明  冯先平 《粘接》1996,17(3):13-15
介绍了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工艺及影响性能的一些因素,并制得了性能优良的乳液乳液型丙烯酸酯酯压敏胶。  相似文献   

16.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游波 《粘接》2000,21(1):21-23,26
通过乳液聚合聚制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乳液中的有机硅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基材表面的羟基脱水交联,使粘接力大大提高。研究了有机硅功能单体用量以及丙烯酸交联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FTIR分析表明有机硅烷与他共聚单体完全共聚 。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体预乳化方法结合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得了耐水性好和附着力高的舍硅羟基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羟基单体用量、有机硅单体用量与引入方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乳化剂B)为0.90%、w(引发剂)为0.45%、w(HEA)为10%、w(A-151)为5%时,合成的含硅羟基丙烯酸...  相似文献   

18.
柯跃虎 《中国涂料》2010,25(3):45-48
采用自制的丙烯酸酯微乳液配制了单组分室温交联木器涂料,对成膜助溶剂、润湿流平剂、消泡剂、增稠剂等助剂进行了筛选,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各助剂的最佳用量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由丙二醇单丁醚和二丙二醇单丁醚构成的混合成膜助溶剂,其添加量在4%较为适宜;润湿流平剂BYK346的适宜添加量为0.4%;消泡剂FoamStar-A34添加量为0.4%较为适宜;缔合型增稠剂Rheolat 212适宜用量为0.7%。  相似文献   

19.
张莉  陈桐  尹嵩 《粘接》2008,29(3):23-25
采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合成了丙烯酸酯聚合乳液,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聚合方法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软硬单体配比为O.8,乳化剂用量为4%时,乳液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KH570)改性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合成了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聚合方法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配比为MMA﹕BA﹕MAA=54﹕44﹕2、乳化剂用量为3%时乳液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