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修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和断板问题,从断板类型入手,通过选用材料、修补工艺和方法,阐述了龙博路在处治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采用的几种方法,并对防治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春育 《山西建筑》2005,31(3):195-196
分析了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原因,从设计和施工角度,提出了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具体措施,对于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加强工程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韩元生 《山西建筑》2006,32(11):302-303
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形式与规律性,从原材料、气候影响、施工工艺、设计问题等方面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原因.阐述了省道忻黑线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防治措施,以确保路面质量。  相似文献   

4.
陈兴帅 《山东建材》2007,28(4):62-66
针对施工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经常会出现路面断板现象,以施工的角度,从基层的施工质量,路面使用原材料质量及配合比,路面施工工艺等三个方面分析断板的原因。从控制基层的施工质量、标高和平整度,采用合格的原材料保证混凝土质量,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等四个方面总结出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防治处理措施。实践证明该防治处理措施合理、正确、可取。  相似文献   

5.
李运清 《山西建筑》2006,32(15):270-271
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分类,从原材料、基层施工、混凝土配合比等方面分析了路面早期开裂断板的原因,从设计、超载、路基沉降方面探讨了路面使用期断板的原因,同时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提高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路面抗折强度、平整度、板厚“三大指标”及防止塑性收缩裂缝、防止断板、接缝技术、抗滑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鲁晋华 《山西建筑》2008,34(4):300-301
根据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易出现断板的情况,结合晋阳高速高填方路段采用水泥混凝土补强路面基层强度的处治方案,简要介绍了从设计、施工、养护三方面预防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几项措施,以防止路面断板的发生,从而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及处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亚琴  徐芸 《山西建筑》2005,31(5):198-199
阐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类型,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期间常见断板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从设计、路基、路面、养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韩先怀 《山西建筑》2004,30(17):159-159
结合多年质量管理的经验,就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从原材料进场、施工工艺、现场管理、优化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类型,从原材料质量、基层施工、路基沉降等方面,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路面断板的预防、处理及修复措施,有利于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行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11.
铁路隧道初期支护极限位移的意义及确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阐述了隧道支护系统极限位移的意义,系统地介绍了初期支护极限位移的确定方法。采用连续体模型,按铁路隧道衬砌标准设计采用的断面形式和材料参数,对各级围岩中不同埋深条件下铁路隧道初期支护极限位移进行计算模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与允许位移进行比较,单、双线断面相对位移分开,拱顶下沉、拱脚水平位移和墙脚水平位移设不同判据,采用修订前规范所列的埋深档次,确定档次范围值,最后综合确定出一套适于当今铁路隧道位移判别的极限位移数据。  相似文献   

12.
广州华南路三期工程第B3标段,大部分钻探孔均出现岩溶现象。发育于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灰岩中,深度一般为14.50m~47.20m不等;溶洞处于充填、半充填状态,部分为空溶洞,充填物多为软塑状粘土;地下水活动较为强烈;溶洞顶板薄,规模大,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产生塌陷的隐患。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从钢筋混凝土的钢筋锈蚀理论出发,结合混凝土材料科学,概述了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与触发机理,列举了不同触发型微胶囊阻锈剂的触发方式及触发过程;介绍了适用于研究微胶囊基本性能与表征的测试体系;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微胶囊阻锈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成果,指出了研究现状中的一些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空间网格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磊  罗永峰 《结构工程师》2011,27(3):119-126
对空间网格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空间结构的动力分析方法,指出了应用传统的反应谱法计算结构地震反应时振型截取的误差及概念上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综合工程实践和当前的研究现状,对各种阻尼比的取法进行总结,并阐明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评述了结构分析中调整所输入地震波时应注意的要点及结...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不同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的应变计算结果的差异有助于该方法的正确使用。岩土材料变形破坏过程中应变场的准确测量对于正确认识岩土材料的变形破坏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自主研制的平面应变模型加载及观测系统,在垂直方向位移控制加载条件下开展了平面应变含孔洞土样(受内压和侧压作用)变形破坏过程实验研究。利用两种DIC方法(即中心差分方法和局部位移场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计算了应变场。与此同时,还根据清晰剪切带所处位置布置了曲折测线,并在其两侧布置了平直测线,详细地比较了两种DIC方法的应变计算结果的差异。发现了下列结果:随着纵向应变的增加,含孔洞土样最大剪切应变的分布由均匀分布向不均匀分布转化,并最终导致含孔洞土样发生贯穿土样的剪切破坏;2条平直测线上最大剪切应变不相等,剪切带内变形程度大于带外。利用局部位移场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能较好地获得含孔洞土样孔洞表面附近的应变,当计算窗口=5×5个点时,应变更准确、平滑性更好,而利用中心差分方法获得的应变误差较大,且无法获得土样孔洞表面附近的应变。  相似文献   

16.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修订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使传统的危险房屋鉴定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标准体现了新理念和新技术 ,科学、合理 ,更规范化且易操作。根据我国现有危险房屋鉴定水平状况 ,对于学用新标准中一些极易混淆、易出错的地方 ,进行了多方面的研讨 ,以供房屋鉴定领域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堤坝集中渗漏温度场探测模型及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确定堤坝集中渗漏通道的位置和性质,在反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齐次边界条件下的各向同性土体热传导模型和复杂边界条件下的渗流传热模型;求解简化边界条件后的解析解,对方程解进行变量转换,把渗漏通道位置和其他参数作为未知变量,建立反分析目标方程,指出实现回归优化的多条途径。为了验证其有效性,利用有限元软件设计数值试验,参照温度场特征,对两种主要模型不同探测线、最低温水平面及综合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比。工程实例优化结果表明,利用温度场进行集中渗漏探测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下空间资源(USR)是一种新型国土资源,兼备资源、环境的双重属性.而城市地下空间资源(UUSR)则是现代城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与载体,极其宝贵、十分敏感且不可逆,其开发利用务必科学有序、合理统筹.UUSR评价是其开发利用、国土空间用途统一管制及城市立体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分析了 土地及矿产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影响...  相似文献   

19.
考虑地基为饱和的且下卧基岩,研究了广义Gibson地基上刚性圆板在简谐扭转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从饱和地基Biot理论出发,建立了剪切模量随深度线性变化的饱和地基动力微分方程,结合扭转振动的特点,通过Hankel变换求解了此微分方程,给出了Hankel变换域内的剪应力和切向位移。然后根据饱和地基与基础接触面处为混合边界条件、饱和地基与基岩接触面处应力和位移连续等边界条件,建立了描述扭转振动的对偶积分方程,借助数学方法求解此对偶积分方程,并给出了基础的动力柔度系数和角位移幅值的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算例研究了地基的非均质性和渗透性对基础扭转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建筑隔震改造加固概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总结了国外利用隔震技术对既有的房屋进行抗震加固的工程应用情况,其特点是:1.隔震改造的多为多层房屋;2.仅美国和日本在高层房屋的改造中应用了隔震技术;3.隔震改造的结构形式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砖石砌体结构、木结构等各种形式;4.以基底隔震为主,也有中间层隔震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