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泉州地区早期经济高速发展,大量矿产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同时也使得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引发次生地质灾害,其中露采矿山尤为明显。因此,如何将被破坏的矿山土地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成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以永春县景山高岭土露采矿山为例,根据矿山自然条件、地质环境问题及土地破坏特点提出矿山整治措施和治理模式。其中整治措施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及水土保持工程[1];治理模式为将矿山打造为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茶园基地。通过露采矿山土地整治利用模式探讨,有助于该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为今后其他矿山损毁土地的整治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调整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能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目前,石油仍是中国的核心能源.我国对国外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石油与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关系密切,石油供应中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我国应建立国家综合能源安全观,加快落实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分析了现实的能源结构,指出中国现状是常规能源尤其是石油供需不平衡,以及建立了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从战略上解决我国在非常事态下的能源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调整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 ,能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目前 ,石油仍是中国的核心能源。我国对国外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 ,石油与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关系密切 ,石油供应中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我国应建立国家综合能源安全观 ,加快落实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分析了现实的能源结构 ,指出中国现状是常规能源尤其是石油供需不平衡 ,以及建立了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 ,从战略上解决我国在非常事态下的能源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我国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瓶颈”,本文初步探讨了我国现行规划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规划体系不完整,不清晰;二是上下级规划之间分工不明确;三是与行业规划、部门衔接不紧密。本文结合现实,提出了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三个层级的规划体系建设初步框架,并简要阐述了三个层级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内部结构,希望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新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15个地区(市、州)为研究地域单元,以1995-2006年为时间段,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定量分析第三产业发展的时间差异;采用距平值和比率指标,对新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采用相对发展率指标,对新疆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区域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了得到一个国家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佳模式,对中央政府给每个地区的拨款进行了研究。如果所有地区大小相同,可适用亨利·乔治定理,即要使每个地区都获得人口规模最优,所有土地的租金都应当用于公共物品投资。但是如果各地区的面积不相等,则不适用亨利·乔治定理。这种情况下,要提高所有地区居民的福利,中央政府应该重新分配税收收入,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最后,阐述了税收最佳分配方案以及帕累托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余吾煤业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着重对矿井水、瓦斯、煤泥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所产生的重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和熵值法对安徽省城市化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构建耦合模型度量安徽省城市化效率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城市化效率的变动主要是技术效率变化引起的,并且各地市的城市化效率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由于历史、人力资本、产业和政策等因素,安徽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安徽省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情况总体较差,表明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作用并不明显。此外,区域之间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调高整体耦合度,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安徽省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衰老矿井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一鑫  韩港  丁瑞  王宁 《矿冶工程》2008,28(4):108-113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 以资源再次开发利用为目标, 就衰老矿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介绍了矿山企业特征, 分析了衰老矿井的资源种类及特点, 提出了衰老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 构建了衰老矿井循环经济体系, 尤其是依据衰老矿井空间布局及其发展的历史过程, 建立了地面及地下基础设施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 为处于衰退期矿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及我国衰老矿井资源的再次利用提供了一定可借鉴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金属矿山绿色发展定量评价和模式研究匮乏等问题,根据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和企业文化九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金属矿山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江苏省金属矿的绿色矿山建设情况,并依据评价结果总结提出4种金属矿山绿色发展模式。研究发现采用综合模式建设绿色矿山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我国 ,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征地补偿安置中存在的问题 ,给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我国,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征地补偿安置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全国农用地分等工作进展情况及农用地分等成果即光温生产潜力(α)、自然质量等(R)、利用等(Y)、综合等(G)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耕地需求量预测、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在介绍全国农用地分等工作进展情况及农用地分等成果即光温生产潜力(α)、自然质量等(R)、利用等(Y)、综合等(G)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耕地需求量预测、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用地指标分解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合理地分解建设用地指标,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选取了固定资产投入、城镇人口、规划实施期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等4项对建设用地需求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利用特尔菲法确定各因素权重,并通过加权求和计算出伊春17个地区建设用地分配系数。伊春市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可预见性,本文在预留20%建设用地指标的基础上,按照分配系数将剩余指标分配到伊春17个地区。  相似文献   

16.
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是解决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DEA中面向投入的CCR模型对新疆88个县市进行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测算,研究表明:新疆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较低,投入多且产出不足,5682%的县市低于全疆平均水平,DEA有效单元多集中于北疆地区;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值在北疆最高,南疆其次,东疆最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建设用地面积和资金投入过多,投入比例不协调,建议采用减少一定比例的土地投入生产要素、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劳动力综合水平以及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等手段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关系入手,指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坚持以原则性为基础、灵活性为补充。明确了规划原则性内容,并从规划模式、时隔、体系、指标、地类认定、用途分区、图文互认等方面讨论了原则性基础上的灵活性方法,以期为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关系入手,指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坚持以原则性为基础、灵活性为补充。明确了规划原则性内容,并从规划模式、时隔、体系、指标、地类认定、用途分区、图文互认等方面讨论了原则性基础上的灵活性方法,以期为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杰  王恒伟  陈威 《资源与产业》2012,14(4):122-127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性的客观反映,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关键内容,也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对于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方向,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回顾了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内涵及尺度,详细介绍了土地利用分区的3种类型,然后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进行了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土地利用分区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两种分区模式。  相似文献   

20.
胡晴  刘柄麟  张超  等. 《资源与产业》2017,19(1):23-28
把握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对于优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地关系”以及推进新型城镇化意义深远。选取影响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因素,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4年苏州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苏州市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城镇发展由土地滞后型转变为人口滞后型;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由不协调过渡到较协调,人口城镇化水平滞后,土地城镇化水平存在虚高,原因主要集中在城镇扩张模式和发展政策上。因此, 苏州市应该选择合理的城镇扩张模式,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多元渠道获取城镇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