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GIS空间分析法,本文提出根据农用地分等与地化评估整合成果优化基本农田布局的方法,并对浙江省峰江地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整合两个不同的土地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土地稳定的生产能力、土地肥力、环境与健康质量,并依此确定基本农田调入调出的门槛,实现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的方法完全可行。这一方法有助于把环境污染、肥力缺乏的耕地调出基本农田,把高产、优质、清洁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农田质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综合分析法分析当前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存在的不足,提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基本农田布局的规划体系、调整原则、管制分区思路等。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省、市、县、乡每一级规划都应当体现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基本农田布局调整中应把调整前后平均等级不降低作为一项重要原则;根据分布特点,基本农田管制分区可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密集区两种类型。合理的用地布局和管制分区是保持规划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河北省清河县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指标体系分析和测算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界定了挂钩规模的允许范围,并对项目区增减挂钩的布局进行了安排。研究结果表明,清河县农村建设用地有较大整理复垦潜力,通过挂钩能满足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最终得出挂钩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一项重要手段,最终可以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使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本文可为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内容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4.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全国农用地分等工作进展情况及农用地分等成果即光温生产潜力(α)、自然质量等(R)、利用等(Y)、综合等(G)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耕地需求量预测、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在介绍全国农用地分等工作进展情况及农用地分等成果即光温生产潜力(α)、自然质量等(R)、利用等(Y)、综合等(G)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耕地需求量预测、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云贵高原的地形地貌特点,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将坝区耕地划入基本农田、新增建设用地布局在坝区的比例作为约束性指标,通过将原布局在坝区的建设用地向坝区周边宜建低丘缓坡区域布局调整,能够达到保护优质耕地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共赢的目的。实践证明,在云贵高原开展建设用地与基本农田布局的优化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几乎承担了全部的粮食生产任务,是确保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正确理解基本农田保护,不仅要重视数量保护,更要重视质量保护和耕地生产能力保护。本文从耕地的数量、耕地的质量、土地利用形态、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的基本形势,阐述了新一轮规划修编中基本农田布局与调整的新思路,介绍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国家建立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制度、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等我国为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相关制度。集中资金、主动建设、积极保护,以建设促保护,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基本农田保护的方向,必将为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最近 ,贵州省国土厅颁布了《贵州省新增耕地验收标准(试行)》 ,并发出通知 ,要求全省各地国土部门切实做好新增耕地验收工作 :(1)各地应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计划和拟建设项目需占耕地的面积和等级,预先开发整理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供验收。土地开发整理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 ,由实施占补平衡的单位向有验收权的国土部门申请对新增耕地进行验收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内占用耕地进行建设的 ,由县…  相似文献   

9.
回音  翟丽茹  张娜 《资源与产业》2008,10(3):100-102
我国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突出强调了耕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指标中最重要的耕地指标如何确定,首要的前提是作好耕地保有量的预测工作。文章结合辽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运用了回归分析法、长期趋势法、灰色系统法对辽阳市耕地保有量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分析研究。通过合理的预测分析,对辽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将保护耕地作为土地管理的首要任务,全面强化规划统筹、用途管制、用地节约和执法监管,加快建立共同责任、经济激励和社会监督机制,严守1.201亿hm2耕地红线,确保耕地实有面积基本稳定、质量不下降。《通知》指出,加大土地规划计划管控力度。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地用地,严禁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立新城新区和各类开发区(园区)。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制度,禁止随意修  相似文献   

11.
基本农田建设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寒地黑土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基地,该区域土壤肥沃,土地生产潜力巨大,但寒地、冻土等特殊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使该区在农业发展上表现出一定的不可持续性,影响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需要通过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海伦市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为例,探讨了基本农田建设的有效模式,把示范区建设和当地一般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对比,结合区域特点,提出防治冻害、控制返浆、保育黑土等寒地黑土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建设的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调控措施,以为该区域的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总结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与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内涵,对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进行了简要总结,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中规划、权属调整、效益分析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对农用地质量信息的需求,并提出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在上述领域的具体应用方案。建议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应用试点研究,以便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土地管理与改革。  相似文献   

13.
以徐州市潘安采煤塌陷区为例,探讨了矿区农田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在确定研究区主要用地类型的基础上,建立农田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和单一类型用地的综合分值,然后分别对各单一用地类型的生态适宜度作出评价,并通过ArcGIS93技术平台,对各单一用地类型的生态适宜度图层加权叠加,最终得到综合用地生态适宜度分布图。运用该评价方法能较为清晰地反映项目区农田景观生态适宜度的空间分布,为优化矿区农田景观格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农用地质量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用地质量评价是土地管理工作由数量型管理向质量型管理方向转变的一项基础工作。本文在界定农用地质量的基本概念、阐述农用地质量定量化可行性及定量化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农用地质量评价的基本思路、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进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及表达形式与应用等内容。建议进一步扩大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与改革中的应用力度,做好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金土工程等相关工作的衔接。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部典型县域耕地等别限制因素与提升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县域农用地分等更新成果,以我国东部典型县域为例,通过ArcGIS叠加分析与数据统计,探讨耕地质量等别分布特征,系统分析区域耕地质量等别限制因素,提出不同区域耕地质量的提升对策,以期为划定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重点区域、开展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定差别化的耕地利用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5个典型县域耕地质量等别总体较高,以中、高等地为主,有少量优等地分布;各区域耕地质量共同存在的自然限制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共同存在的利用限制因素为排水条件和灌溉保证率,此外还存在各自特有的自然或利用限制因素。土地整治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耕地质量的分布特征与限制因素,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策略,从数量、质量及生态方面保护和管理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16.
耕地保有量是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调控指标,做好耕地需求总量的预测工作,对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前人预测方法,在方法学综合论证的基础上,结合蒲县实际,采用基于粮食安全、趋势外推、单因素驱动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和部门需求预测法5种方法,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以山西省蒲县为例,对耕地需求量进行预测。在比较分析各预测方法优劣势的基础上,论证了各方法测算结果的科学合理性,最终确定蒲县2010年和2020年的耕地需求量,为蒲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有量指标确定和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加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真正落实耕地"占一补一"政策,我国开展了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研究。针对如何提高补充耕地折算系数精确度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折算系数计算的改进方法和思路。将耕地分水田和旱地两种地类进行研究,提出了按照不同地类相互补充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了折算系数在实际耕地占补工作中的使用精度。最终通过对地类分类别考虑,求得了水田与旱地之间的折算系数为1.07~1.03之间,该系数解决了耕地占补平衡中水田与旱地互补的问题,为推进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实施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耕地总量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社会经济、人工活动、城市变迁的发展规律,对研究城镇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西宁市2009—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通过提取全市旱地和水浇地空间矢量数据,采用Arcgis软件叠加分析、空间分析等数据处理功能,分析测算了西宁市耕地变化动态度、耕地变化率、耕地重心偏移度的变化规律和结果,得到了西宁市三县四区近年来耕地总量变化和空间分布的实际情况,揭示了西宁市城市发展与耕地变化的内在联系。通过利用SAS、SPSS、EXCEL的统计分析功能对西宁市未来耕地总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预测,探讨了耕地总量变化对西宁市未来发展适度性的影响。为今后西宁市自然资源规划管理中更好的处理耕地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