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回音  翟丽茹  张娜 《资源与产业》2008,10(3):100-102
我国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突出强调了耕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指标中最重要的耕地指标如何确定,首要的前提是作好耕地保有量的预测工作。文章结合辽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运用了回归分析法、长期趋势法、灰色系统法对辽阳市耕地保有量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分析研究。通过合理的预测分析,对辽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市级区域耕地保有量预测研究——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常德市土地资源现状与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利用该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数据,综合耕地需求法和耕地供给法得出常德市目标年的耕地保有量,并结合该市的具体实际提出保护耕地资源的具体措施,以期在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常德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大,耕地减少不可避免,耕地保有量预测为耕地保护提供依据。尝试以成都市2009年为基期,建立了3种人口预测模型,预测出成都市2015年和2020年人口规模。在综合分析四川省人口、粮食单产、复种指数、粮作比等因素的基础上,运用耕地需求量预测模型,预测出成都市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有量水平。预测结果表明,人口的迁移增长已成为成都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202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3 069万人,耕地保有量为323 458 hm2,和2020年耕地面积的预测结果相差33 019 hm2。如果按现在的耕地占有速度,2020年将达不到预测的耕地保有面积。根据分析,应该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及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提高粮食单产量。  相似文献   

4.
大都市郊区耕地保有量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都市郊区的耕地兼具生产、生态服务和社会保障功能,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背景下,合理确定大都市郊区的耕地保有量是目前耕地保护政策的一个难点。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大都市郊区--北京市大兴区为例,采用预留法、粮食需求法和回归分析预测法分别构建了大兴区耕地保有量的预测模型,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对耕地保有量进行预测,提出耕地保有量的若干方案及其预测结论。  相似文献   

5.
江都市既是国土资源部确定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试点单位,也是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的省级乡村城市化试点市.为了正确处理小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实现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注意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控制作用,坚持把"控制总量、限制增量、盘活存量"作为小城镇发展中土地利用的总原则,既满足了小城镇建设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又保持了全市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实现了耕地保护与小城镇建设的同步推进和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6.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为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较为单一,故提出多种预测方法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选出合适的预测方法建设用地规模.以云南省为例,在建设用地现状和变化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6种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利用近11年统计数据进行验证.研究表明:以Markov模型、GM(1,1)模型、分类预测法、回归预测法、时序趋势预测法这5种预测方法得到的结果,误差较小、预测精度较高,基本符合要求.以这5种预测模型对2010年的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在根据相关资料修正的基础上,最终确定2010年全省建设用地规模.该研究成果可为云南省建设用地趋势变化分析和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江都市既是国土资源部确定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试点单位,也是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的省级乡村城市化试点市。为了正确处理小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实现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注意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控制作用,坚持把“控制总量、限制增量、盘活存量”作为小城镇发展中土地利用的总原则,既满足了小城镇建设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又保持了全市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实现了耕地保护与小城镇建设的同步推进和协调统一。l科学编制规划,为小城镇建设留下合理的发展空间1.1确保基本…  相似文献   

8.
农业结构调整和耕地保护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本文在广安市农业现状基础上,分析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的关系及矛盾,并提出农业结构调整与耕地保护协调措施,以有效合理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9.
农业结构调整和耕地保护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本文在广安市农业现状基础上,分析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的关系及矛盾,并提出农业结构调整与耕地保护协调措施,以有效合理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土地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理论出发,全面分析了我国土地资源在自然历史演变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实现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一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二是切实保护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三是建立土地资源利用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运行机制;四是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实现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五是创造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六是建立以土地产权保护为核心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针对盐城市地域特征,探寻适合盐城市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资源保护对策。研究方法:通过大量实地调查、走访、收集资料、统计分析。研究结果:盐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建设占用过多耕地而耕地总体质量差,尤其是在占补平衡中,占的是城市郊区的优质耕地,而新补充的耕地多属沿海新开垦的滩涂,在质量上较差,并没有真正完成国家所要求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 研究结论:盐城市耕地资源保护的重点为合理规划及节约建设用地,耕地保护应以提高耕地质量为中心。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时序-神经网络模型的我国石油消费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石油消费进行预测和研究,有助于提高石油生产、进口及消费的合理性。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建立时序-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取我国往年石油消费量中两次不同的样本预测我国2010-2012年的石油消费量,对两次实验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可行性,用近些年数据作为样本得到的预测结果更接近前几年石油消费量的变化趋势,可为石油需求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全面分析总结全球钼消费结构及消费历史规律的基础上,运用人均钼消费量、矿产资源消费“S”形规律和分情景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判断未来中国钼需求发展趋势。结果显示:中国钼需求尚处于上升阶段,2025年钼需求可能达到14万t,届时钼钢比将达到0.02%,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文章在中长期尺度上对中国钼需求进行的定量预测,对推广钼在我国的应用,制定中国钼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和规划布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吉林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其有序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吉林市2008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建成区城镇地籍更新数据,以吉林市城市土地利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EA方法,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吉林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同时运用信息熵对吉林市建成区的土地利用有序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较高,船营区、丰满区和昌邑区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优,龙潭区因存在土地产出不足,土地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吉林市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整体较低,昌邑区因建设用地比重大,有序性在各区中最低。建议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实施,使土地利用结构向有序性转化,积极实施退二进三的政策,保证各用地类型数量的均衡协调。  相似文献   

15.
路辉 《煤炭工程》2008,(4):83-85
铁路部门在编制货物运输计划时收集的资料和信息往往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很多数据需要通过科学的理论去建立合理的模型来推算,本文采用灰色理论建模,以铁路煤炭运输量预测为例详细说明了灰色预测模型GM(1,1)的建模过程。该模型对于预测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交通运输发展、公共交通以及客货运量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塘地是珠三角地区特有的一种生态农业用地类型,在珠三角地区广泛分布,近20年来基塘地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有效监测珠三角地区基塘地的变化。本文应用1990年、2000年、2008年3个时相的遥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综合光谱、空间关系和形状等特征信息对研究区的基塘地进行提取,结果表明,1990-2000年研究区的基塘地面积呈增长趋势,2000-2008年该地区的基塘地面积锐减。对研究区的基塘地重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8年基塘地呈现向西北方向迁移的趋势。观测期内研究区增加的基塘地主要来源于耕地和林草地,而减少的基塘地主要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植被和耕地。本研究客观、准确地反演了研究区基塘用地的动态变化过程,并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基塘地发展策略,对珠三角的基塘地综合开发管理和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双因素的城市建设用地预测——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00—2007年兰州市城市建设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人口增长拉动与经济增长(GDP)拉动的双因素模型,对兰州市2010、2015、2020年3个时点的城市建设用地进行了预测。从预测结果中可以看出,基于人口增长的建设用地预测结果比较保守,而基于经济增长的预测结果偏大。文中选取适当的调整因子对两种预测结果进行调整,最后得出兰州市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8 339.9 hm2,2015年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3 269.8 hm2,2020年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7 176.0 hm2。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河北省清河县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指标体系分析和测算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界定了挂钩规模的允许范围,并对项目区增减挂钩的布局进行了安排。研究结果表明,清河县农村建设用地有较大整理复垦潜力,通过挂钩能满足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最终得出挂钩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一项重要手段,最终可以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使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本文可为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内容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经济快速发展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是当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应用STIRPAT模型,分析总人口、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及富裕度与耕地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人口对耕地减少产生线性正效应,但各城市影响强度差异明显,最大者是最小者的23倍;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对耕地面积的弹性系数均大于-1且小于0,说明这两个因素每发生1%的变化,耕地面积发生反向但小于1%的变化;在观测数据范围内,富裕度和耕地面积之间形成类似环境Kuznets曲线。据此研究认为,缓解山西省耕地面积减少的压力可从控制人口、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