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都市郊区耕地保有量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都市郊区的耕地兼具生产、生态服务和社会保障功能,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背景下,合理确定大都市郊区的耕地保有量是目前耕地保护政策的一个难点。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大都市郊区--北京市大兴区为例,采用预留法、粮食需求法和回归分析预测法分别构建了大兴区耕地保有量的预测模型,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对耕地保有量进行预测,提出耕地保有量的若干方案及其预测结论。  相似文献   

2.
耕地保有量是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调控指标,做好耕地需求总量的预测工作,对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前人预测方法,在方法学综合论证的基础上,结合蒲县实际,采用基于粮食安全、趋势外推、单因素驱动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和部门需求预测法5种方法,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以山西省蒲县为例,对耕地需求量进行预测。在比较分析各预测方法优劣势的基础上,论证了各方法测算结果的科学合理性,最终确定蒲县2010年和2020年的耕地需求量,为蒲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有量指标确定和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周龙 《资源与产业》2009,11(5):9-12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耀州区1949-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运用SPSS软件对耀州区未来生态趋势做出预测。耀州区人均生态足迹从1949年的0.262 hm2增长到2007年的1.632 hm2,年均增长率11.73%;1983-1995年,人均生态足迹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为58.28%,增长量为0.876 hm2,是解放初期人均生态足迹的3倍之多;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49年的0.551 hm2缓慢上升至20世纪80年代初的1.274 hm2,年均增长19.19%,之后开始逐渐下降至2007年的0.912hm2。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差距不断拉大,致使20世纪90年代初生态盈余开始消失,1993年左右出现生态赤字,表明此时耀州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已经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得出202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6136 hm2和0.6437 hm2,生态赤字达到1.9699 hm2,说明未来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生态赤字将不断攀升,生态压力将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双因素的城市建设用地预测——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00—2007年兰州市城市建设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人口增长拉动与经济增长(GDP)拉动的双因素模型,对兰州市2010、2015、2020年3个时点的城市建设用地进行了预测。从预测结果中可以看出,基于人口增长的建设用地预测结果比较保守,而基于经济增长的预测结果偏大。文中选取适当的调整因子对两种预测结果进行调整,最后得出兰州市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8 339.9 hm2,2015年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3 269.8 hm2,2020年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7 176.0 hm2。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可变地区单产法,对湖北省1990—2004年耕地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1990年的0.3442 hm2降至2004年的0.2736 hm2,下降了20.51%。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在总体上也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0.1485 hm2下降到2004年的0.1165 hm2,下降了21.56%。耕地的生态赤字呈小幅度波动,由1990年的0.1956 hm2变为2004年的0.1571 hm2。在分析时段内,耕地生态强度指数也有一定变化,其中1992年的最大,为2.41,1993年的最小,为1.98。但在研究时段内的耕地生态强度指数均大于1,这说明湖北省的耕地处于生态高负荷状态。  相似文献   

6.
回音  翟丽茹  张娜 《资源与产业》2008,10(3):100-102
我国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突出强调了耕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指标中最重要的耕地指标如何确定,首要的前提是作好耕地保有量的预测工作。文章结合辽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运用了回归分析法、长期趋势法、灰色系统法对辽阳市耕地保有量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分析研究。通过合理的预测分析,对辽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2—2008年统计资料,对兵团2001—2007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兵团2008—2012年生态足迹作出预测。结果表明:2001—2007年,兵团的人均生态足迹由4.968 391 hm2/cap增长到6.126 463 hm2/cap,而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却由2.412 742 hm2/cap下降到2004年的2.285 35 hm2/cap,2005年以后稍有回升。这种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向发展趋势使兵团的2001—2007年生态赤字由2.555 65 hm2/cap增至3.241 912 hm2/cap,预测2012年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3.519 77 hm2/cap。表明兵团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8.
 以坚持江苏沿海地区为江苏主要粮仓地位不动摇,保障江苏省粮食安全为前提,在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下,以耕地压力指数模型为基础,倒推人口承载力估算模型,评价江苏沿海地区的现实人口承载状况。同时,对江苏沿海3市2025年人口承载力进行测算,在二胎政策全面放开的现实情况下,规划江苏沿海地区未来发展的合理城市人口规模。结果表明:1)1998—2014年江苏沿海耕地面积波动减少,人口持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大幅走低,粮食总产量波折小幅增长;2)江苏沿海地区整体人口承载压力较小,从各地级市看,人口承载压力呈现南通>连云港>盐城的特点;3)预测2025年南通、连云港、盐城3市最适人口规模分别为640万、978万、1 756万,最大人口规模分别为800万、1 223万、2 195万。  相似文献   

9.
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实施障碍的治理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中国土地管理制度和利用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保护耕地和粮食供应安全以及协调人口、耕地、粮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产生深远影响。文中详细分析了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实施过程中产生问题的根源,并结合中国实际,从转变民众观念、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法律建设以及完善配套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陆域面积10.54 km2,人口4677万,是我国陆域面积最少,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全省耕地面积3188万亩,人均耕地约为0.72亩,耕地保护任务一直十分繁重.2000年国务院在该省进行逐步实现粮食生产、收购、销售完全放开,实行市场调节的试点,因此保护耕地工作面临新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理统计、典型调研、文献分析、专家咨询、趋势外推和区域类比等方法,测算了我国矿山开采损毁土地系数、可复垦率和复垦利用比例等参数,在此基础上测算和预测了2020年前我国矿山开采损毁土地的面积、待复垦损毁土地的面积以及土地复垦潜力。结果表明:1)我国井工煤矿开采平均土地损毁系数为031 hm2/万t,露天煤矿开采土地损毁系数为010 hm2/万t,铁矿损毁土地系数030 hm2/万t,每亿块砖损毁土地面积1333 hm2;2)至2020年我国矿产资源开采损毁土地面积预计达到80660×104 hm2,其中煤炭开采损毁土地面积最多,为23393×104 hm2,待复垦面积为12020×104 hm2,煤炭开采损毁土地可复垦为耕地、林草地、建设用地的面积分别为5299×104 hm2、5519×104 hm2和1220×104 hm2;3)我国矿山开采损毁土地待复垦面积潜力较大,2020年前可复垦土地面积30878×104 hm2,其中可复垦为耕地面积14883×104 hm2,林草地面积12531×104 hm2,建设用地面积3464×104 hm2,煤炭开采损毁土地是农用地重点复垦潜力区。  相似文献   

12.
在山西省1978—200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计算的基础上,对生态足迹的3项指标进行了数量、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该时期的多年人均生态足迹2.075 hm2,超出了2.0 hm2的全球生态阈值;平均人均生态承载力0.877 hm2,远低于1.6 hm2全球生态标杆。多年平均生态赤字是生态承载力的1.38倍,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的状态,并有逐步扩大的态势。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是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的持续减少、能源消耗的快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消费品市场进一步扩大,以及煤炭等矿产资源的长时间、大面积、高强度开采,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生态足迹量大幅增加;二是山西省耕地整体质量差、生态生产力低下,未利用地面积过大,使土地生态承载力低下。因此,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加大以荒山荒坡造林为主的生态建设力度是提高全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新产业、新设施、新村镇、新班子、新风貌、新公共服务、新社会保障;指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耕地储备的要求;提出了3种不同类型的耕地储备运作模式:政府主导的政府+企业型、企业主导的政府+企业型、政府支持的农户自愿型;指出目前应建立政府主导型的耕地储备运作模式,并分析了其必要性、可行性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梳理耕地资源价值关系并构建价值体系,探讨耕地资源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的核算方法,并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价值内涵、价值主体及价值关系影响耕地资源价值核算,基于产能理论的耕地经济价值核算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盐城市耕地资源价值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耕地自然条件及农民生活水平等有密切关系,且各类价值呈现出不同空间布局,耕地经济价值空间分布上呈倒“U”型,社会价值表现出两极分化,生态价值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盐城市耕地资源价值中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所占比例达到90%,耕地平均单位总价值为238万元/hm2。耕地资源价值核算可为征地补偿及耕地占补平衡提供参考,且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核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我国历史上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得到传统耕作方式下农业“力业相称”时每个农村劳动力的最大耕种面积。以此数据为基点,推算了在复种指数为1、复种指数为1.26、复种指数1.26和最小规模化经营3种情况下,2008年、2020年、2030年耕地能够承载的最小劳动力,需要转入城市的人口数量。按照城镇规划的标准,计算出了我国城镇建设占用的总面积,城镇还需占用的土地面积。转入城镇的农村人口留下的农村居民点经过复垦整理增加的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相挂钩,最后得出我国耕地保有量的面积。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针对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用地矛盾问题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所带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本文构建了工业用地与农用地协同调控机制,希望通过土地的协同调控,在保障耕地安全的前提下,以节约农用地来供给工业用地,通过工业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同时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前提下,通过农用地的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通过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战旗村的实证分析,提供工业用地和农用地协同调控,促进农村工业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升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的例证。并根据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永波  郭鹏  汪云甲 《煤炭学报》2005,30(5):661-664
在分析煤炭资源储备作用的基础上,利用现实可供量与趋势可供量的波动关系定量化模拟了其专项储备量,并以煤炭为例进行了计算,初步确定2005年中国煤炭合理的专项储备为5 261 万t.通过对煤炭资源专项储备合理确定的研究得出:中国急需分步实施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煤炭资源储备体系,其中作为其基础的专项储备的合理确定应先行;利用煤炭资源的现实可供量与趋势可供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较好地用于资源专项储备的确定;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可分别采用不同的储备方案予以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