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拉伸形变研究了Fe-Cr-Ni-Mn-si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并藉助于X 射线衍射、光学金相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形变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变,结果表明,在室温拉伸形变过程中随形变量的不同,除形变诱发ε和α'马氏体外,还形成了大量的形变孪晶,当拉伸形变量在2%以内时,可获得良好的形状记忆效应,其记忆效应除来源于形变诱发Aε-M外,还来源于形变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形变孪晶在回复过程中的消失或减少。  相似文献   

2.
采用拉伸形变研究了Fe-Cr-Ni-Mn-Si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并藉助于X射线衍射、光学金相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形变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变。结果表明,在室温拉伸形变过程中随形变量的不同,除形变诱发ε和α‘马氏体外,还形成了大量的形变享晶,当拉伸形变量在2%以内时,可获得良好的形状记忆效应。其记忆效应除来源于形变诱发A=ε-M外,还来源于形变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形变孪晶在回复过程中的消失或减少。  相似文献   

3.
时效工艺对TiNi合金相变及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固溶、时效及热循环对富镍TiNi合金相变及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及550℃以上温度时效,在升降温中只发生马氏体相(M)和母相( )的可逆相变,热循环可获得R相(菱面晶结构)相变,而350~500℃时放出现R相变。随时效温度升高,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R相变开始温度(Ms')、马氏体逆转变为母相的开始温度(As)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400~450℃有最大值。其形状恢复率是固溶处理的小于时效处理的,而在350~550℃时效形状恢复率较高,且高于经同样固溶及时效工艺处理的富钛TiNi合金。  相似文献   

4.
<正> 马氏体(下称M)相变支配着钢铁的性能,这一现象早就被人们所重视,并进行了诸多研究。近十年来,M相变的研究者猛增。M相变的研究已发展成世界性的规模,究其背景,很明显是因为在有色金属材料、陶瓷以及蛋白质等很多物质中,M相变与其物性及机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钢铁来说更是如此。下面就钢铁、有色金属、陶瓷的M  相似文献   

5.
利用Formaster-F全自动相交仪,对一种含Mn-Ni热模具钢在循环加热冷却条件下的马氏体相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循环初期,马氏体体积分数f_m随循环周次N的增加而增加;在循环中期,f_m随N的增加而下降;f_m在循环后期趋于一稳定值(~50%)。当N≥9次后,在冷却时,马氏体转变量随温度的变化呈现出不连续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与V_4C_3的析出和马氏体中晶体缺陷向奥氏体的逆向遗传,使原奥氏体演变为两种不同稳定性的奥氏体有关。在冷却时,它们各自的M_S温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对耐高温铁基合金粉末的成分及其熔覆层的性能进行研究。用配有能谱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熔覆层的组织并测定微区元素成分,用XRD分析粉末和熔覆层的物相,通过硬度、高温处理、高温氧化、磨损等试验测试熔覆层的相关性能。研究可耐较高温度的铁基合金粉末的成分。试验表明,该材料经750℃高温处理后,仍能保持原熔覆层的硬度,且耐磨性和抗高温氧化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Cu-Zn-Al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稳定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u-Zn-Al合金的成分,热处理工艺,冷热循环及晶粒细化等因素其对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通过冶炼过程中添加微量元素细化晶粒,改善合金力学性能,通过改变热处理工艺等手段,降低马氏体稳定化现象,提高Cu-Zn-Al合金的形状记忆生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形变能能够诱发马氏体相变。形变马氏体由于形成温度高,产生滑移分切应力小,可以实现形态控制,具有高的强韧性。 钢在渗碳和碳氮共渗时其渗层的诱发相变特征不同,前者表层及次层均发生了马氏体相变,使渗层脆化;后者,由于氮的渗入,次层相变减弱,保留了残留奥氏体松弛应力和延缓裂纹扩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膨胀方法测定氧化锆陶瓷中四方相(t)→单斜相(m )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 Ms ),研究了CeO2- ZrO2 陶瓷中CeO2 含量和8m ol% CeO2- Y2O3- ZrO2 陶瓷中Y2O3 含量以及烧结工艺和热处理条件对马氏体相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CeO2 和Y2O3 含量均显著降低Ms 温度。当CeO2 为12m ol% 或当CeO2 为8m ol% 、Y2O3075m ol% 时, Ms 温度低于液氮温度(≈- 196℃)。成分一定时,延长烧结时间使Ms 温度下降;提高烧结温度使Ms点先下降后上升。分析认为烧结工艺对Ms 温度的影响是t相晶粒尺寸和材料致密度综合作用的结果。随冷却速度增大, Ms 温度下降,热循环过程对Ms 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提高Fe55自熔性合金粉末的性能,利用二氧化碳保护焊在45#钢上堆焊Fe55自熔性合金粉末以及Fe55与碳化钨、碳化硅的混合粉末。利用XJL-02A金相显微镜对焊缝区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对比,采用2500PCX-ray衍射仪对堆焊层金属的物相成分进行分析,对堆焊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Fe55+15%W+6%SiC堆焊层与基体实现了冶金结合,堆焊层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并有W3Cr12Si5、Cr3Si等增强相。显微硬度达913HV,耐磨性较Fe55提高2倍。  相似文献   

11.
铁纳米颗粒的热行为及热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梯级加热的方法对铁纳米颗粒进行了处理。根据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的表征结果,在时间上反演了铁纳米颗粒的被加热过程,同时对铁纳米颗粒的热行为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所用的铁纳米颗粒具有突变型的氧化行为特征,其在大气中的氧化转变临界温度在523K左右,此温度以下该种铁纳米颗粒能够保持成分及性质稳定,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钒是一种具有热致相变特性的功能材料,其相变温度接近于室温,在相变温度处发生金属-绝缘体转变并伴有光、电性能的突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综述近年来二氧化钒粉体的制备方法和改性方法,并提出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文献[1]中给出了与弹性车轮接地长度有关的滤波幅频特性。在此基础上,本文作了进一步的研究。首先提出便于解析运算的滤波幅频特性的近似表达式,导出在随机扰动条件下,考虑弹性车轮滤波作用时的车体振动加速度均方值的计算公式,文中给出计算举例并与无滤波情况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真空熔结铁基合金涂层的组织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一种新型真空熔结铁基合金涂层的组织结构。铁基合金涂层是以高铬铸铁为粘结相、以大颗粒 (Cr,Fe) 2 (C ,B)相为硬质相的复合材料 ;(Cr,Fe) 2 (C ,B)相的体积分数约80 % ,粘结相是以奥氏体为基体、其中分布有针状 (Cr ,Fe) (C ,B)相、针状 (Cr ,Fe) 7C3 相和粒状 (Cr ,Fe) 7C3 相。铁基合金涂层的洛氏硬度为HRC5 5 ,表面洛氏硬度为HRA5 7。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NiAl-β由于它在固态相变中的一些特殊性质以及可能有潜在用途的形状记忆效应,已经引起了很多注意。NiAl-β是电子浓度(e/a)为1.5的金属间化合物,从凝固后的高温直到室温附近都保持典型的CsCl(B_2)bcc有序结构,富镍的  相似文献   

16.
刘超  石艺娜  秦承森  梁仙红 《兵工学报》2014,35(7):1009-1015
采用离散元方法,结合基于无扩散相变的两相模型、热力学相容的自由能函数与有限速率相变动力学方程,模拟了α铁的冲击相变过程。计算得到了铁的相边界及冲击Hugoniot关系,并对多晶铁的冲击相变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冲击波的波面不规则程度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大晶粒模型内冲击波前沿的不规则程度更高;多晶金属内的相变为非均匀相变,相变首先发生在晶粒边界处,以指状向晶粒内部生长;对于多晶冲击相变过程进行了统计,得到了冲击相变的局部压力-相变质量份额曲线。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27SiMn钢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等性能,在27SiMn钢上熔覆Fe302以及与La2O3、B4C的复合粉末。利用XJL-02A金相显微镜等设备观察并测试涂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及耐蚀性。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微观组织主要由平面晶或胞状晶、粗大的柱状树枝晶以及表层细小的树枝晶或等轴晶组成;在Fe302中添加1%La2O3、5%B4C,涂层组织更细小,且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都比Fe302涂层好。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27SiMn钢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等性能,在27SiMn钢上熔覆Fe302以及与La2O3、B4C的复合粉末。利用XJL-02A金相显微镜等设备观察并测试涂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及耐蚀性。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微观组织主要由平面晶或胞状晶、粗大的柱状树枝晶以及表层细小的树枝晶或等轴晶组成;在Fe302中添加1%La2O3、5%B4C,涂层组织更细小,且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都比Fe302涂层好。  相似文献   

19.
借助分析计算弯曲变形试样内部的主应力分布研究了Fe-12Mn-10Cr-5Si-4Ni合金在弯曲变形下的形变恢复特性,结果表明,在弯曲变形下,试样处于复杂的三向主应力作用状态,在小于2%低的弯曲变形量下,三向主应力中切向主应力σθ从数值上占据主要,因而试样的变形主要来自于σθ的作用结果,此时,变形试样内外层间存在的切向应力值差△σθ导致彼此间形变恢复过程的相互约束,从而使合金的形变恢复率不能达100%,随着弯曲变形存在的切向应力值差△σθ导致彼此间形变恢复过程的相互约束,从而使合金的变形恢复率不能达100%。随着弯曲变形量的增大,合金的变形逐渐置于三向主应力的综合之下,ε马氏体将被多取向地诱发形成且αM′的形成量越来越大,因而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20.
借助分析计算弯曲变形下试样内部的主应力分布研究了Fe - 17Mn - 10Cr- 5Si- 4Ni合金在弯曲变形下的形变恢复特性。结果表明 ,在弯曲变形下 ,试样处于复杂的三向主应力作用状态。在小于 2 %低的弯曲变形量下 ,三向主应力中切向主应力σθ 从数值上占据主要 ,因而试样的变形主要来自于σθ 的作用结果。此时 ,变形试样内外层间存在的切向应力值差Δσθ 导致彼此间形变恢复过程的相互约束 ,从而使合金的形变恢复率不能达 10 0 %。随着弯曲变形量的增大 ,合金的变形逐渐置于三向主应力的综合作用之下 ,ε马氏体将被多取向地诱发形成且αM′的形成量越来越大 ,因而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