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研究区构造、沉积相、储层物性特征和储层砂体展布特征等研究基础上,运用瞬时相干体分析、地震波形分析、三维地震综合解释、GOCAD地质综合建模等技术,对研究区进行了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同时,结合多种基础资料、储层参数反演及解释结果,对研究区目的层有利层段和油气聚集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对本区下步的滚动勘探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震属性分析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在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对BN44地区目的层提取地震属性并优选出对含油气敏感的属性,结合地震、地质资料分析了对含油气敏感的地震属性,预测出有利的含油气储层,最后应用神经网络法对储层的含油气进行定量预测。应用结果表明,优选出对油气响应敏感的地震属性对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江陵凹陷沙26井区利用GeoFrame等地震解释技术将钻井资料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应用均方根振幅属性预测储层分布规律,并通过分析化验资料对该区进行储层综合研究,利用钻井资料,总结归纳了该区的油层分布规律及油藏类型,依据研究成果,部署5口调整井,以改善沙26井区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构造+岩性油气藏正逐步成为油气藏勘探重要目标之一,构造+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特点是构造简单,储层岩性复杂。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主要难点是如何提高储层构造解释精度和储层沉积解释精度以及相应的速度求取精度和地震分辨能力。针对以上问题,基于珠江口盆地番禺油田开展了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地震勘探方法研究。研究区存在海底和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长波长空间变速、气云、地震分辨率、构造精度和储层沉积解释精度等问题。多次波压制、相对保持提高分辨率、高精度地震速度求取、储层构造等时格架解释、储层沉积演化与砂体构型解释,以及井震地质构造成图等是解决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问题的关键技术。后期开发井验证表明,对于研究区埋深约3000m的储层,通过以上精细处理和解释一体化系列技术,其构造+岩性的储层地震勘探精度可以达到千分之一的精度范围。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陕231井区盒8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231井区三维地震勘探是鄂尔多斯盆地的第一块大面积三维地震区块,部署的主要目的是准确地描述盒8砂岩储层,提供水平井的钻探井位,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地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精细的构造解释技术及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地震反演等多种方法综合的储层预测技术,对该区的构造及储层做出精确的解释与预测,提出水平井的建议井位,为下一步天然气的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及波阻抗储层预测方法,利用海南24井区的地震、测井、钻井及试油试采等资料,对该区东营组油气藏的构造、储层、沉积相、油藏分布等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在以上研究基础上,落实了该区域的有利含油气圈闭,并提出评价井位部署意见,对该区下一步勘探开发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BBT油田试采资料的分析,认为以前确定的主力油层油水界面不合理。因原来的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低,横向存在静校正问题,且存在速度陷阱。为此对地震资料进行了目标处理,运用FOCUS4.3和PG99等软件,采用了针对性的处理技术,并与解释和地质人员紧密结合,使主要目的层的主频由30Hz提高到40Hz,信噪比和连续性有了较大的提高。构造研究方面,利用SeisX软件,在储层精细标定的基础上,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然后使用地震速度建立了三维地震速度场,并用VSP速度和地震测井速度进行了标定,对研究区进行了变速成图;最后利用已钻井的目的层深度对变速构造图进行了标定,得到了最终的钻井—地震构造图。储层研究方面,利用VoxelGeo和SeisX软件对储层的振幅等属性信息进行了分析,结合已钻井资料划分出了储层展布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储层发育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岩矿特征等,依托东方地球物理公司GeoEast解释系统平台、运用三维地震资料及微地震监测信息在精细构造解释、储层预测、油气检测等三个方面开展综合研究,以期对该井区今后的储层研究及勘探开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层位标定是关键,标定过程中有误差,会相位源移,影响储层构造与构造解释的准确性。通过对泌阳凹陷赵凹地区高分辨三维地震资料层位标定的分析与研究,阐述了层位标定的方法,分析了标定效果,为构造断层解释及储层横向预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深度域地震资料与时间域资料存在诸多不同,其解释方法与时间域也存在差异。应用GeoEast解释系统的深度域特色解释功能,探索了深度域地震资料的解释方法和流程:通过深度域合成记录直接标定,明确井震间的对应关系;应用井震差异建场方法进行构造图校正,使构造解释成果更加精细;运用几何类和动力学类属性进行储层预测,其空间位置更加准确;非线性的BP神经网络反演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在速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利用波数类属性进行含油气性检测。应用该方法完成了冀中探区深度域地震资料解释,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结果精度能够满足地质需求。  相似文献   

11.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层位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层位标定是关键,标定过程中有误差,会相位源移,影响储层构造与构造解释的准确性。通过对泌阳凹陷赵凹地区高分辨三维地震资料层位标定的分析与研究,阐述了层位标定的方法,分析了标定效果,为构造断层解释及储层横向预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低幅度构造识别技术在南美奥连特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低幅度含油气构造是地震勘探圈闭识别的难点,储层地震预测则是隐蔽圈闭识别的核心。利用最新的地震技术,通过长期在南美西北部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的储层岩性、形态、物性及含油气性的预测,形成了一套基于高精度地球物理资料,适合于低幅度构造圈闭识别的地震解释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从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需求的角度,将高含水油田重构地下认识体系划分为重构地下构造认识体系、重构地下储层认识体系和重构地下流体认识体系,并提出了相对应的井震联合研究方法———以井上断点数据指示和引导的地震资料小断层识别和解释方法;以地震标准层解释数据为约束的微幅度构造成图方法;以地质小层约束和随机地震反演为特色的高精度薄互层地震储层预测方法;以地震解释的断层、构造和储层预测成果为约束的地震约束储层地质建模方法;以地震约束建立的高精度储层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油藏数值模拟分层历史拟合小层剩余油预测方法。以在我国东部Z油田的应用为例,综合发挥井震资料分别在纵横向具有密集采样的优势,在开展井震联合攻关对断层、微幅度构造、单砂体横向边界和剩余油分布等方面取得新认识的基础上,重构了研究区地下新的认识体系。  相似文献   

14.
雅克拉地区自SC2井在白垩系卡普沙良群底块砂岩获得工业油气流后,加大了勘探开发力度。为了指导开发井的部署,综合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本区主要储层进行了预测研究,建立了一套以地震属性参数(振幅、频率)提取技术、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为主的碎屑岩储层预测技术系列。通过储层预测技术应用,整体掌握了该区储层纵横向分布规律及储层特征,准确预测了雅克拉构造的含油气范围,为油田开发井部署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井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井间地震成像资料可以对地层、构造、储层等地质目标进行精细解释,其精度是地面地震资料的10倍以上。介绍了井间地震资料的特点,阐述了井间地震资料的解释思路,建立了井间地震资料解释流程。在SL油田LJ地区进行了井间地震资料解释,结果表明,利用井间地震资料可以解释出常规地面地震资料不能发现和确定的小(微)构造和小断层,精确描述由常规地面地震资料无法分辨的储层沉积模式,建立高质量的地质模型,提高储层描述的精度,从而掌握井间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及其控制因素,指导油田的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6.
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给常规地震解释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针对复杂断块研究区构造-岩性油藏开发的难点,充分发挥地球物理资料的横向分辨优势,利用地层切片技术对目标区断裂系统及储层进行描述,提高了低序级断层及薄互层储层的识别精度,在复杂断块区构造、岩性双重控制的油藏开发储层描述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西部探区典型储层特征分析及物探技术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部新区各区块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的分析认为!岩溶’深层白云岩’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山前带复杂构造等是本区典型的储集体#首先从靶区的地质条件出发!对典型地质体的储层特征!特别是形成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探技术思考#针对岩溶地质体的研究指出!高品质的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地震资料是其识别的基础"深层白云岩储层成像应关注目的层以上地质体各向异性的影响"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要求有较高的地震资料分辨率!储层预测识别中应加强各种物探’地质方法技术的综合应用"针对山前带复杂构造!应从高陡构造出发!探讨开展大面元三维地震勘探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在地震资料的解释过 程中!要加强应力机制探讨和地质建模分析!结合物探与地质开展高陡复杂构造区的地震资料解释  相似文献   

18.
在油田进入储层描述和开发、二次开发阶段,地面地震已不能满足储层精细描述、储层参数求取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要求。为此,结合3D VSP的技术特点,确定了综合解释工作流程。首先利用准确的零井源距VSP时—深关系标定各种资料(测井、钻井、三维地面地震、3D VSP等)、确定储层参数,利用零井源距VSP资料筛选对储层敏感的属性。其次,利用3D VSP资料进行储层精细解释,识别研究区低幅度构造及小断层;通过波阻抗反演和属性分析等技术预测砂体展布及剩余油气分布。最后,结合前期分析结果综合评价储层,指出有利油气分布区,为开发评价部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在经过一次开发后剩余油整体呈零散分布的状态,在构造高部位含油气性较差,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北东部斜坡的高部位。  相似文献   

19.
与常规地震方法相比,井间地震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垂直与水平分辨率。根据井间地震的特点总结了井间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特点,介绍了井间地震资料解释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和发展。实际资料解释表明,利用井间地震资料发现了常规地震所不能发现和确定的小构造,精确描述了常规地震无法分辨的储层及其横向变化特点,并且描述了单砂体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井间地震资料实现了对地层、构造及储层等地质目标的精细描述。  相似文献   

20.
葵花岛构造中深层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深层目标处理的地震资料为依托,充分运用地震综合解释、地层压力预测、地震反演及属性分析、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对葵花岛构造中深层的油源、构造、储层和圈闭等石油地质条件开展了含油气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葵花岛构造中深层很可能富集大量油气,勘探潜力很大,是近期滩海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