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三聚磷酸钠和三偏磷酸钠对纯化后的若羌灰枣多糖(RQGJPs)进行磷酸化修饰,以磷酸化修饰多糖(M-RQGJPs)的取代度作为评价指标,优化磷酸化修饰的反应参数,并分析M-RQGJPs对DPPH·、·O-2、·OH的清除率。结果表明:RQGJPs磷酸化修饰的最佳反应参数为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80℃、pH 9.5,在此条件下磷酸化取代度为0.092±0.004;在试验质量浓度范围内,M-RQGJPs对DPPH·、·O-2、·OH的清除率分别提高了45.2%、68.9%和72.0%,说明磷酸化修饰对RQGJPs的抗氧化活性有明显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
桑葚多糖(MP)是桑葚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理活性.文章对MP进行磷酸化修饰,以磷酸化桑葚多糖(PMP)中的磷酸根含量为指标,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考察磷酸化前后的抗氧化活性变化.研究表明,桑葚多糖磷酸化修饰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三聚磷酸钠与三偏磷酸钠的质量比为3∶4、反应温度89℃、反应时间4...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黑木耳胞外多糖(Auricularia auricular polysaccharide,AAP)进行磷酸化修饰,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磷酸化修饰黑木耳多糖的工艺条件,并对磷酸化黑木耳多糖(phosphorylated auricularia auricula polysaccharide,P-AAP)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磷酸化修饰黑木耳多糖的最佳条件为磷酸化试剂中三聚磷酸钠(sodium tripolyphosphate,STPP)与三偏磷酸钠(sodium trimetaphosphate,STMP)质量比为5:2,反应温度88℃,反应时间5 h,反应pH为8.6,此条件下多糖中磷酸根含量为9.93%。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与AAP相比,经过DEAE-Sepharose Fast Flow柱及葡聚糖凝胶G-100柱纯化后的P-AAP1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提高了34.37%,半抑制浓度(IC50)为1.07 mg/mL;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提高了30.39%,IC50值为0.91 mg/mL;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提高了26.40%,IC50值为0.41 mg/mL。因此,黑木耳胞外多糖通过磷酸化修饰后其抗氧化活性能被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黑莓果胶寡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探究其自由基清除能力。对黑莓果胶进行提取,并利用果胶酶对其进行酶解,通过分级醇沉制得黑莓果胶寡糖。以DPPH、ABTS、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验证不同黑莓果胶寡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倍醇沉寡糖对DPPH、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59、4.75 mg/m L。10倍醇沉果胶寡糖对这两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更强,IC50分别为0.40、2.79 mg/m L。黑莓果胶寡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重组猕猴桃果胶甲酯酶抑制剂的抑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的果胶甲酯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不同种类植物的果胶甲酯酶活性。主要研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的重组猕猴桃果胶甲酯酶抑制剂(被命名为kWPMEI)的抑制活性。通过研究发现,kWPMEI对桔子果胶甲酯酶的抑制活性最强,其次是胡萝卜,最弱的是番茄。同时kWPMEI对上述三种植物果胶甲酯酶的抑制活性受环境温度和pH的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经脱水缩合,藉由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天然大分子化合物,在生物中有储存能量、信息传递和组成结构的作用。多糖的理化性质受其空间结构、分子量、侧链取代基类型、数量和位置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改性方法对多糖进行分子修饰,提高其生物活性,这是研究多糖构效关系及开发多糖产品的重要途径。磷酸化多糖是多糖经特定的化学方法进行磷酸基团结构修饰制备的衍生物。本文重点阐述了酸法、磷酰氯法和磷酸盐法3种磷酸化多糖的修饰工艺和工艺条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归纳了磷酸化多糖在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方面的生物活性作用,旨在为多糖的构效研究中提供工艺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解析漆酶介导合成的百香果高酯果胶(passion fruit high-methoxy pectin,PFP)和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CA)及阿魏酸(ferulic acid,FA)衍生物的分子特性、红外光谱特征、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免疫活性,并与百香果高酯果胶-抗坏血酸衍生物(PFP-laccase-vitamin C,PFP-L-VC)(没有酚氧化成醌类并键结的参考组)对照比较。所得百香果高酯果胶-阿魏酸衍生物(PFP-laccase-ferulic acid,PFP-L-FA)和百香果果胶-对香豆酸衍生物(PFP-laccase-p-coumaric acid,PFP-L-CA)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PFP和PFP-L-VC(P<0.05)。相较于PFP的重均分子质量mw(190.5 kDa),PFP-L-CA的mw大幅提高至256.5 kDa,PFP-L-FA无明显变化,而PFP-L-VC则降低。两种酚酸衍生物都具有显著较小的Mark-Houwink-Sakurada指数(α)、环动半径(radius of gyration,Rg)和非均向性构型参数(ρ),显示其构象为无规则线圈状、链段柔软致密的球体。百香果高酯果胶-酚酸衍生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1 625 cm-1(自由羧基)处的峰面积明显减小,1 739 cm-1(酯化羧基)处的峰面积明显增加,说明酚酸与果胶的羧基形成酯基。和PFP相比,PFP-酚酸衍生物具有更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羟自由基清除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力、Fe2+螯合力和总还原力)以及免疫活性(巨噬细胞增殖率、NO生成量与中性红吞噬能力),可刺激小鼠巨噬细胞释放较多的NO并增强细胞中性红吞噬能力。PFP-L-CA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方面更优于PFP-L-FA和PFP-L-VC,与酚酸结构有关。本研究发现酚酸可赋予PFP衍生物优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免疫活性,可为酚酸改性果胶在食品胶体和膳食纤维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改性苹果果胶性质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果胶为原料,采用酸碱修饰和高压蒸汽法2种方法分别制备酸碱改性和热改性苹果果胶,并在分析苹果果胶改性前后理化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酸碱改性和热改性后的苹果果胶与未改性果胶相比:半乳糖醛酸含量由(683.92±4.51)mg/g分别增加到(910.61±1.08)mg/g和(780.19±5.68)mg/g,酯化度由(77.26±1.20)%分别降低到(35.48±1.90)%和(33.67±1.28)%。改性后果胶分子质量降低,多酚和蛋白质含量均较低(分别小于3 mg/g和7 mg/g)。改性前后苹果果胶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均随果胶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而且酸碱改性更有助于其抗氧化活性的提高,这可能与其半乳糖醛酸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加压剪切联合萃取技术提取的黑木耳多糖为原料,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不同温度下进行磷酸化修饰,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及体外降血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磷酸化黑木耳多糖主要由木糖、果糖、甘露糖以及葡萄糖组成的杂多糖,随着温度的升高磷酸化黑木耳多糖相对分子质量明显下降,并出现三股螺旋结构。红外图谱显示在1 205、898 cm-1处出现了P=O及P—O—C的特征吸收峰。核磁共振光谱分析表明磷酸化修饰主要发生在C6位的羟基上,且在δ 0~1.5范围内出现了磷酸基团中P的信号峰。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修饰后黑木耳多糖表面形貌变化明显,相比修饰前多糖更加细小、破碎。且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PAAP-4质量浓度为5.0 mg/mL时,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56.89%,体外降血糖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以苹果果胶为原料进行酸热法降解,以亚硝酸盐清除率为指标,对降解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如下:2%的苹果果胶溶液100 g,加入3 mol·L-1盐酸25 m L,在125℃加热30min进行降解,其亚硝酸盐清除率达到91.2%。经抗氧化性试验确定其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可达74.8%,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可达72.3%,这表明酸热法降解处理的果胶降解物具有高抗氧化活性,其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亚硝酸盐能力都很强。在酸热法降解果胶工艺中,加酸量的不同,会引起果胶降解程度不同,从而引起果胶降解物抗氧化活性出现差异。本研究表明,苹果果胶降解物是一种兼具供氢、供电子能力较强的抗氧化物质,这可能与其降解物中含有的低聚半乳糖醛酸、糠醛等还原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滤分级、离子层析和分子筛凝胶层析方法,系统纯化龙须菜粗多糖,分离到多糖GCp F1–1B。经HPLC鉴定,GCp F1–1B为均一多糖,分子量为9.3×104 Da。紫外扫描显示其不含蛋白和核酸。高效阴离子色谱(HPAEC)分析发现,GCp F1–1B由半乳糖、果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比例为14.28∶3.85∶1。生物活性研究显示,GCp F1–1B可以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和激活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Ms)的作用,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2.
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主链由带负电荷的半乳糖醛酸组成的同型聚糖,具有无毒、易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日化等行业,但存在抗水差、机械性能差和加工困难等缺点,常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对其改性,不同的改性方法制备的改性果胶性质不同,主要有吸附、抗癌、抗菌和载药等。本文介绍了近二十年来对果胶改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烷基化、酰胺化、磺化、季铵化、巯基化、氧化、乙烯化、接枝以及共混等途径改性,并对果胶改性及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柑橘皮的主要成分及其功能作用以及果胶的结构和凝胶机理,系统阐述了国内外柑橘果胶的主要提取方法和改性方法,并对果胶提取及改性的工业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为原料,采用酸水解乙醇沉淀的方法提取皮和肉中的果胶。主要从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液pH以及料液比等因素进行考察,分别对芦荟皮和芦荟肉进行果胶提取实验,比较库拉索芦荟皮和芦荟肉中果胶含量,利用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实验优化芦荟果胶提取的工艺参数。最终本实验确定芦荟皮中果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00min,提取液pH2.5,料液比1:15,果胶产量为0.84g/20g,即得率为4.2%,而芦荟果肉中不含有果胶。   相似文献   

15.
番茄中碱溶性果胶的含量和纳米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为原料,比较了两个品种和两种成熟度的番茄的碱溶性果胶的含量,并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了碱溶性果胶的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番茄的成熟,其碱溶性果胶聚集体减少,线性结构逐渐增多,链宽和链高值也明显降低,原子力显微镜的截面分析表明,碱溶性果胶分子的链宽值是由三个基本单元(15.625、19.531、23.438nm)组成的,说明品种和成熟度对番茄中的碱溶性果胶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柚皮干粉为原料提取果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柚皮果胶提取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检测。研究表明在提取温度100℃,pH2.0,时间60min,料液比1∶50(g/mL)的条件下柚皮果胶的得率最高,为27.06%,纯度达84.3%,酯化度为73.75%,所得果胶为淡黄色。常温下pH为4.86,属于酸性高酯果胶。柚皮果胶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着pH增大,溶解度有下降的趋势;柚皮果胶的热稳定性优于商品果胶,但随着时间增加迅速降低,15min后趋于稳定;柚皮果胶粘度与果胶浓度和蔗糖浓度的正相关,随pH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柚皮果胶理化性质与商品柑橘果胶相似,柚皮果胶的粘度和乳化性能优于商品柑橘果胶。实验结果表明柚皮果胶是一种优质的果胶。   相似文献   

17.
苹果渣中提取果胶工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苹果渣为原料 ,采取酸液提取、酒精沉析的方法制取高甲氧基果胶。探讨了酸的种类对产品得率的影响 ,并以盐酸为代表研究了酸液浓度、料液比、加热温度和时间对产品得率的影响 ,确定了苹果渣中果胶的最佳提取条件。产品经有关部门检测 ,符合果胶质量标准 ,对生产成本也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8.
分别用醇沉淀法和盐析法从香蕉皮中提取果胶,确定了两种方法酸解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醇沉淀法提取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pH为2,料液比为1∶2,酸解温度为85℃,酸解时间为120 min;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盐析法酸解最佳工艺条件:pH为1.5,料液比为1∶3,酸解温度为95℃,酸解时间为90 min。醇析法所得果胶色泽较好,呈灰白色,质地粘稠;盐析法所得果胶色泽棕灰,质地疏松,但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甜菜果胶(SBP)的各项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并与商品柑橘果胶(CP)进行对比。研究了果胶中半乳糖醛酸、总糖、蛋白质含量,酯化度,乙酰度等基本理化性质。然后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果胶分子量等指标,研究了甜菜果胶分子结构的基本特性。通过乳液粒径,乳化活性,ζ-电位和显微观察的手段,对其乳化性质进行评价。最后从流体力学性质出发,考察了果胶浓度和温度对其表观黏度的影响。发现甜菜果胶中蛋白质和阿魏酸含量较高,分子量和表观黏度较柑橘果胶更小。且甜菜果胶的乳化性质优于牛血清白蛋白和阿拉伯胶。通过该研究明确了甜菜果胶的加工适应性,同时为进一步研究甜菜果胶的乳化及凝胶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食品工业科技》2013,(02):256-258
采用活性炭法、硅藻土法、超滤膜等对甘薯果胶进行脱色处理,并采用蛋白酶水解除去提取液中蛋白质。结果表明,活性炭用量2.0%,温度50℃,脱色时间为40min效果较好;超滤膜法脱色得率为85%~92%,工艺简便,成本较低。脱色同时还可以去除其他小分子物质,并且适合工业化连续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