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地震层位解释的基础上,采用自动倾角扫描,确定成像点的地层倾角,然后根据成像点所在的地层法线确定其对应的偏移孔径范围。若地下某一点所在的地层倾角不同则确定的偏移孔径也不同,从而既保证了有足够大的偏移孔径使倾斜地层成像,又避免了偏移孔径过大造成的偏移噪声。应用本文方法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区对碳酸盐岩复杂构造成像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说明该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黏滞介质吸收补偿叠前偏移是提高地震成像分辨率的合理方法,考虑了地震波传播过程的高频损失,但在补偿地震高频能量的同时也放大了噪声,如何有效压制偏移噪声是实现高分辨率成像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基于稳相原理,提出了黏滞介质吸收补偿叠前时间偏移过程中生成倾角道集及自动拾取菲涅耳带的方法,认为倾角道集的同相轴以稳相点为中心向两侧上翘,存在明显的道集时差和振幅变化,同相轴集中弯曲的顶点为稳相点,稳相点邻域的同相轴近平直部分为菲涅耳带,即为最佳偏移孔径。经对拾取结果检查、修改、插值,形成时、空变偏移孔径。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与常规叠前时间偏移相比,变偏移孔径与黏滞介质吸收补偿叠前时间偏移相结合,具有保证陡倾反射成像、压制偏移噪声、改善成像分辨率和提高偏移计算效率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频率波数域共偏移距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叠前时间偏移(PSTM)是一种改善速度分析及叠加效果.提高剖面成像质量的十分有用的工具。AVO分析前进行叠前时间偏移.能够有效地改善AVO的分析效果。提出了一种2D频率波数域共偏移距叠前时间偏移方法,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并用数值计算验汪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该方法不仅能够对大倾角地层进行成像,较好地保持振幅.而且运算速度快。偏移后的道集可以用于偏移速度分析。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改进的射线类偏移方法,高斯束偏移不仅具备射线类偏移灵活、高效的特性,而且还拥有接近波动类偏移的成像精度。与传统频率域高斯束偏移相比,时间域高斯束偏移通过调整成像公式,把频率域积分转换为成像时刻的函数,提升了计算效率。随着地震采集方位角的变宽和观测排列的加长,各向异性对地震偏移成像的影响变得不容忽略。文中将基于相速度的各向异性射线追踪算法应用于时间域高斯束偏移,并对动力学射线追踪相关系数进行优化,形成一种更高效的各向异性声波时间域高斯束偏移方法。模型试算表明,相比于其他各向异性算法,在保证成像精度前提下,所提方法具有更高计算效率和更强适用性,尤其适用于各向异性复杂构造成像。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各向同性介质和VTI介质的方位—角度域成像方法。其算法核心在于合理地估计地震射线的双程走时、平均方位角和局部入射角,再基于脉冲响应叠加原理获得三维空间的成像数据体和五维空间的方位—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它的优势主要在于能获得高质量的三维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且便于利用侧向散射能量改善对三维断层、倾斜界面和裂缝等特殊地质体的描述,是宽方位三维地震资料的高精度成像、属性分析和储层描述的有效方法。二维各向同性介质和SEG/Hess VTI模型合成数据试验揭示了文中所述几种角度域成像算法的精度差异。三维断层模型合成数据成像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合理描述反射时差、振幅随方位角和入射角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了考虑传播效应的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结合实际资料。对比了叠前时间偏移与常规偏移的效果,提出了叠前时间偏移的处理方法。经实际生产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们研究了改善地震成像的可能性。我们讨论了菲涅尔带是如何与偏移孔径相关联的,并引入了菲涅尔孔径的概念,即菲涅尔孔径是地下菲涅尔带在检波器面的直接时域当量。通过这些概念,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优选孔径和偏移的有效方法。对复杂介质来说,可产生多道,且对一给定像点来说,可能存在多个菲涅尔孔径。实际上,由于背景宏观速度模型的不精确和滤波、用于格林函数计算的射线追踪方法的不精确和可能的数据噪声恶化,在许多情况下,真正的菲涅尔孔径将被“假”孔径代替,这样显然就添加了新的菲涅尔孔径。因此,这些“假”菲涅尔孔径就产生了地下噪声恶化图象。现在假设,单散射同相轴对以上提到的变形是相当稳定的,它们相应的菲涅尔孔径保持基本不变形,并具有最强的振幅。根据这一主要假设,我们提出了一种方法,该方法类似于速度分析,可交互地或至少半自动地拾取强振幅菲涅尔孔径。然而,在速度分析中,不得不假定某一数量的用户交互。当把这项技术与叠前基尔霍夫深度偏移方法相结合时,我们就把它叫做菲涅尔孔径叠前深度偏移。这种成像方法已应用于Marmousi模型数据和北海数据。与常规成像相比,两种情况的图像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综述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32  
对叠前时间偏移的基本概念、实现方法进行了分类和阐述。从实现目标来说,叠前时间偏移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即用于准确构造成像的叠前时间偏移和振幅保持叠前时间偏移。每一类方法都有两种实现方式:Kirchhoff型和波动方程型。对这些叠前时间偏移实现方法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同时指出,叠前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的联合应用,能够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是叠前时间偏移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方向;而叠前配套技术的研究和更好适应不同观测系统的全三维、高精度、振幅保持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是地震叠前时间成像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表驱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角度域成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垂向变速介质中的射线弯曲效应问题,获得可直接用于AVO分析和反演的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提出了一种基于射线追踪的表驱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方法实现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基于横向均匀介质中的反射时距关系,利用改进的两点射线追踪算法建立走时和反射张角的数值表;然后在偏移过程中利用该数值表得到成像孔径内各反射路径对应的双程走时与入射角信息;进而通过脉冲响应叠加方法得到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和偏移成像剖面.由于加权函数部分考虑了射线弯曲效应的影响,因此更有利于振幅的相对保真.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波形拉伸效应的时不变特征也有利于后续的波形恢复处理.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削弱倾角歧视影响, 将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与输出道成像方式的共反射面元叠加算法(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 Stack by the Output Imaging Scheme,以下简称CRS-OIS)相结合,把常规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映射到成像空间,在该空间内实施CRS-OIS处理,再用相同的速度场将其反偏移到叠前数据空间.基于这种处理流程不仅得到信噪比明显提高的叠前地震数据,同时削弱了CRS叠加方法固有的倾角歧视影响.理论数据与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均证实了该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常规叠后地震速度分析通常基于三个假设条件,即横向速度均匀、小炮检距、水平反射层。这类假设不符合我国地质构造的特点。为此,本文提出叠前时间偏移解析速度分析方法。该法通过研究共成像点道集上同相轴的深度随炮检距的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同相轴的深距曲线为抛物线;2同相轴的深度误差与速度的相对误差成正比;3同相轴的深度误差与真深度成反比;4同相轴平直时,成像深度为真深度。其主要实现步骤为首先利用三次叠前时间偏移道集上同相轴的时差,解析求取这种时差(或称延迟)为零时所对应的速度,此速度即为所需的成像速度;然后利用此速度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通过对实际资料处理结果的观察可以看出,该法简便实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起伏地表直接叠前时间偏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起伏地表直接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是目前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叠前成像处理的方向。如今研究的侧重点是通过参考面计算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地震波走时,进而进行叠前时间偏移,但是这一过程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参考面选择不当会因高差和替换速度的不准确而带来走时计算误差;其二是地震数据经常规处理返回到采集地表面时可能破坏高频静校正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共成像孔径面为参考面且在共反射点道集上进行剩余时差校正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文中分别应用简单模型、SEG起伏地表模型以及实际资料对该处理方法进行了测试,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史恒  刘洪  高星  丁仁伟  王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4):668-673,682,518
砂体、尖灭、缝洞和小断层等非均质地质体是石油地震勘探非常重要的目标。由于受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的限制,常规的叠前时间偏移一般不易识别这类小尺度的非均匀地质体。而非均匀地质体散射波异常发育,因此利用散射波识别非均匀地质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散射波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利用反射波和散射波的走时差异提取散射波并进行成像,从而识别非均匀地质体。数值试验和实际资料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小尺度非均匀地质体,可为后续的地震资料解释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偏移算法按照类型分为射线法和波场法,在实际处理中,叠前时间偏移主要使用射线法,而叠前深度偏移则经常使用射线法和波场法。射线法计算量小,能够适应纵横向速度变化,但是一般认为其振幅特性不如波场法。理论上,波场递推算法均可应用于叠前时间偏移,而要求引用层速度则限制了实际应用。借用SSF算法,将逐步递推改为单步外推,从而允许引用均方根速度,通过时间单步外推满足速度纵向变化,通过空间相对时移适应速度横向变化,成为具有实用价值的波场法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对速度场精度的要求较低,在构造复杂但速度横向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有较好的成像效果,近年来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各探区得到高度重视和推广应用。对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的关键技术(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静校正、速度建模)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其在富油凹陷整体评价、复杂断块精细勘探、碳酸盐岩岩溶地形识别、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叠前时间偏移是一项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应用前途广阔的地震精确成像技术,适合于在横向速度变化不大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图6参7  相似文献   

16.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目标的日趋复杂,对地震成像的精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几年,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在各大油田得到快速发展.中原油田是典型的断块油气田,地下复杂的地质构造制约着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开发,两年来对东濮凹陷多个复杂断块区应用叠前偏移技术,大大提高了成像精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该项技术,使它在其他区块的应用中也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四川盆地的礁滩天然气勘探中,三维地震勘探控制面积近4000 km2,满覆盖面积约2 500 km2,处理数据达36 259.44万道,总数据量近7 TB。如何高质量、快速完成叠前时间偏移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课题。为此,在偏移参数试验和高精度速度分析之后,经过单作业节点数的偏移时间和多作业节点组的偏移时间测试,选取最佳偏移节点与作业数组合,采用无缝拼接方法,高效优质地完成了大数据量三维叠前时间偏移。该方法为地震数据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VTI介质角度域偏移方法,以各向同性双平方根方程的角度域偏移方法为基础,从VTI介质qP波频散关系出发,推导出VTI介质角度域偏移的波场延拓算子;在频率-波数域处理以横向均匀速度传播的波场,在空间域处理具有速度扰动特征的波场以提高波场延拓精度。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各向同性偏移方法由于未考虑各向异性参数的影响,绕射波不能完全收敛,波场聚焦效果差,降低了成像剖面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不能对地质构造精确成像;VTI介质角度域偏移可对断层、盐丘、小尺度地质体精确成像。对于角度域偏移产生的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而言,各向同性偏移的ADCIG同相轴无法校平,残留断点绕射波,波场无法正确聚焦,不能正确反映局部地质特征;VTI介质偏移的ADCIG同相轴较平直,角度范围更宽,波场归位准确,精度较高。因此,利用VTI介质角度域偏移方法可对复杂构造精确成像。  相似文献   

19.
VTI介质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VTI介质的假设,通过结合单程波方程与VTI介质的时间偏移频散关系,发展了一种基于波动方程的VTI介质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给出了由均方根动校正速度与均方根各向异性参数确定的走时和幅值解析表达式。同时,综合分析速度与各向异性参数对CRP道集走时的影响,通过CRP道集内同相轴剩余动校时差的迭代拾取,实现了在偏移过程中偏移速度与各向异性参数的建模。理论模型试算和南海某深水区二维地震数据成像结果表明,应用VTI介质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可以实现大角度倾斜界面更为准确的成像归位,同时能够保证剖面的能量聚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复杂探区,静校正处理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直接从起伏地表进行叠前偏移则是提高复杂山区成像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设计了起伏地表的数学模型,分析起伏地表下炮检点和绕射点的时距曲线,避开常规静校正处理,通过正演模拟数据直接从起伏地表进行偏移,理论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处理的偏移结果表明,起伏地表直接偏移能取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