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旋风分离器内固相颗粒的运动轨迹,固相流场采用离散相模型(DPM)。通 过分析不同粒径及入口速度对旋风分离器内固相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探索了颗粒在旋风分离器中运动的物理机 理。结果表明,颗粒在旋风分离器中运动轨迹比较复杂,同时受到入口速度和粒子半径的影响。相同粒径颗粒在不 同入口速度下运动轨迹不同,且小粒径颗粒较容易受到入口速度的影响。模拟结果可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 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旋风分离器(亦称刹克龙)是一种两相混合物分离装置。它广泛地被应用于粮食、油脂及饲料加工工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其分离理论上还欠深入分析探讨。本文就旋风分离器的理论进展、流场分析及分离理论的数模建立方面作一综合述评。 一、旋风分离器理论研究进展概况 自从一八八五年摩尔斯(O. M. Morse)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辅助的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NiCeY吸附剂,利用XRD、BET和ICP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以二苯并噻吩/正壬烷/苯为模拟油体系,考察了NiCeY 吸附剂的吸附条件对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NiCeY吸附剂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常温常压下NiCeY吸附剂与模拟油质量比为1∶20,吸附时间为5h,NiCeY 吸附剂对二苯并噻吩的吸附硫容量为10.83mg/g。考察芳烃存在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发现NiCeY吸附剂中Ce离子的引入可以提高吸附剂的选择性,Ni离子的引入可以提高吸附剂的吸附硫容量,两种离子的协同作用使吸附剂具有高的吸附硫容和抗芳烃竞争吸附的能力,且NiCeY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润湿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不同类型沥青与集料之间的润湿性能,基于沥青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实验数据计算沥青与集料的黏附功,再通过黏附功的大小定量评价沥青在不同温度下对集料的润湿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沥青与不同集料的黏附功数值接近,而不同类型沥青与集料的黏附功数值相差较大;沥青与集料的黏附功随温度的变化呈二次曲线关系,且曲线存在最大值点,说明在特定温度下沥青与集料存在最佳润湿状态;黏度越大、软化点越高的沥青达到与集料最佳润湿状态时所需要的温度越高,同种沥青与两种集料达到最佳润湿状态时所需要的温度相近。最大黏附功代表了沥青与集料的最佳润湿状态,可用于指导选择沥青与集料最佳拌和温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洋石油工业的日益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立管。由于管道形状和海底复杂地形等因素,经常出现严重段塞流这种特殊的流型,这种特殊的流型会造成设备损坏和产量降低等诸多危害。因此,对海洋立管系统的严重段塞流进行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总结了立管系统严重段塞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研究方法、产生机理、特性参数和理论模型等,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立管系统严重段塞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eY、NdY、HoY 分子筛,并通过Mitchell等体积浸渍法对其进行Ni污染。运用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原位吡啶红外光谱技术(InsituPy-FTIR)对其酸性质进行表征,采用微反应活性评价装置考察其抗Ni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稀土离子半径的减小,稀土改性Y 型分子筛抑制Ni破坏其B酸中心能力逐渐增强。进一步将酸性关联活性后发现,经Ni污染后REY 分子筛的催化裂化微反应活性亦随着稀土离子半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强,且反应液相产物中汽油质量分数随Ni/REY分子筛催化剂中RE离子半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加。RE离子半径越小的REY分子筛抗Ni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旋风分离器内流场分析 ,可知传统单进口旋风分离器内气流出现偏心 ,为此 ,将普通旋风分离器的单进口改为轴对称进口 (入口面积相等 )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分别改变两者的进风量、入口含尘浓度等因素 ,通过分析对比来考察轴对称进口旋风分离器的分离特性和压损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 :轴对称进口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优于单进口 ,除尘效率高 ,且相同条件下 ,切割粒径比单进口的小  相似文献   

8.
以苯胺柱撑的三氧化钼有机-无机杂化体为反应前躯体,在空气气氛下于120 ℃进行氧化聚合,制备了一种聚苯胺插层MoO3 复合材料。以罗丹明B(RhB)为目标降解物,以MoO3 复合材料为光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性能,并研究了光照时间、催化剂质量浓度和pH 与光催化降解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H 为1~4、催化剂的质量浓度为0.30~0.40g/L、光照时间2.0h的条件下,MoO3/PANI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具有良好的光降解效果,降解率最高可达98.00%。  相似文献   

9.
利用2-羟基苯甲醛、乙二胺合成了双席夫碱配体,然后在无水无氧、氮气保护的条件下使其与无水氯化钴按照物质的量比1∶1反应,得到了一种可用于电驱动催化水氧化反应的单核钴基(Ⅱ)席夫碱类配合物。纯化后以核磁共振、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等检测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以循环伏安法对其催化水氧化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中性pH 条件下,该催化剂具有活跃的电驱动水氧化催化活性,氧化峰的起始放氧电位仅为0.5V。循环伏安法连续多次的扫描结果显示,该催化体系在水氧化反应过程中没有新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因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合较低的合成成本及纯化难度,该配合物在催化水氧化领域将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适用于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微乳液配方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以方程系数法为基本方法,通过室内实验确定出适用于朝阳沟低渗透油藏的微乳液配方(质量分数):1%石油磺酸盐+1%正丁醇+1.38%正己醇,测量微乳液特性参数R=0.261,验证配方微乳液为最佳中相体系。使用激光粒度仪对微乳液体系进行粒子半径测量,测量其粒子半径在0.01~0.22μm,适用于朝阳沟油藏微小孔喉。通过微乳液驱替低渗透岩心实验,得到微乳液驱能在水驱采收率的基础上提高最终采收率7.41%,降低注入压力24%,验证了该微乳液体系对朝阳沟低渗透油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氧化铈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稀土氧化物,主要在紫外吸收、发光材料、催化剂等方面。纳米氧化铈具有特殊的性质,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氧化铈研究进展,综述了水热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微波法等氧化铈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及研究现状,并总结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CO2的捕获、 存储与转换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综述了几种常见低温固体CO2 吸附剂的吸附行为、 影响因素、 再生能力、 潜在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并对理论计算该领域的相关应用进行介绍, 展望了低温固体CO2吸附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总结了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介绍了非饱和土的各类模型,包括弹塑性模型、广义吸力模型、损伤模型、基于热力学的混合物理论模型.把弹塑性模型分成3个部分进行了介绍:未考虑饱和度影响,考虑饱和度影响但未考虑滞后现象和考虑滞后现象.并介绍了利用热力学和混合物理论建立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的新方法,指出了目前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应用的多样化发展,分析网络流量的行为特性并建立模型进行预测,对于网络管理与流量工程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多种流量预测方法的分析和比较,指出单一预测模型的局限性,并结合近年流量的新特性提出:网络流量的建模预测必须建立在流量重要特性的基础上,采用混合模型可以更全面、准确地描述和预测流量的行为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建立更完整、适应面更广和更具时代特征的数据模型,进一步推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数 据模型的发展及其在交通领域的应用,首先从应用的角度简述了GIS—T数据模型的意义及其研究发展的自身特点;然后从传统数据模型、线性定位参照体系,导航数据模型和GIS—T时空数据模型出发评述了国内外GIS—T数据模型的研究进展;最后,阐述了GIS—T数据模型研究发展与网络的密切关系,面向应用及面向技术的特点和在满足导航需要、多维化、时态化及与先进技术整合方面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考虑了环状流液膜中含有气泡, 气芯中夹带液滴的情况, 根据S m i t h的环状流液膜动能与中间气芯动 能相等的假设, 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截面含气率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 对于水平管空气 - 水两相流, 在质量含气率 为0. 0 4 85~0. 7 9 60, S m i t h模型对于分层流误差为2 9. 2%, 环状流误差为1 8. 6%, 而改进模型对于分层流预测误差 1 0. 8 9%, 环状流误差为1 3. 3%, 大大提高了S m i t h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电网诊断通常都是故障发生后,根据故障后产生的信息来推断故障。为了能在故障发生前进行预防,提出模型预测(ModelPrediction,MP)和溯因推理网络(AbductiveReasoningNetwork,ARN)方法预测电网故障。模型预测利用电力系统中历史数据来预测电网无故障运行时的数据,与电网实际运行时的数据作对比,计算差值,差值作为诊断系统的输入;溯因推理网络能够处理预测数据和相应的候选故障之间的复杂关系,被用来构建故障诊断系统。模型预测和溯因推理网络方法相结合,能在保护装置和断路器动作前进行故障定位,具有故障预警功能。仿真结果表明,溯因推理方法构成的预测系统比神经网络方法构成的预测系统诊断结果更快、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