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地震-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中,井震标定所确定的时深关系是构建深度域测井数据和地质类等资料与时间域地震资料相互转换的桥梁.加强对井震标定结果的分析研究,可以有效提高井震标定后时深关系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继而提升构造解释、变速成图、储层研究等工作的可靠程度.为了提高井震标定精度,从分析影响井震标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出发,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2.
油藏描述中的井震时深转换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凌云  郭建明  郭向宇  刘杏 《石油物探》2011,50(1):1-13,17
油藏描述是油藏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油藏描述的精度取决于时间域地震相解释和深度域测井相解释的精度以及两者综合解释的精度。显然,要实现时间域的地震空间信息与深度域的测井垂向信息的综合油藏描述(静态储层建模),就必然会面临地震与测井信息间的时深转换问题。一般情况下,时深转换的精度基本能够满足构造成图的要求,但是油藏描述中要求的时深转换精度远远高于构造成图的精度。因此,油藏描述中的时深转换将面临更多的问题,例如井震分辨率差异、井震时深转换速度的精度、井震时深转换方法、井震时深转换层位的选择、井震间基准面的选择等。以上问题直接影响井震时深转换的精度和油藏描述的能力。为此,提出了基于标准参考层位的井震时深转换方法、沿标准参考层的地震速度求取方法、井震基准面间校正方法、基于标准参考层的井震精细解释方法以及井震时深转换剩余因子校正方法。通过实例研究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给出了误差小于1 m的井震时深转换结果。  相似文献   

3.
孙丹 《非常规油气》2023,(5):30-37+47
为了直观、真实描述X开发区构造特征,形成高质量深度域地震资料,针对X开发区现有速度建模方法在断层边部转换精度不高和井间速度场异常等问题,开展了海量数据整理,基于叠加速度谱空间速度属性建模等方面研究,充分发挥密井网的优势,利用声波时差测井资料获得单井速度,与叠加速度谱融合,构建高精度速度模型。结果表明:X开发区构造复杂,断层交错,且井资料仅在萨葡高油层为密井网资料,因此将地震资料纵向上分为3段进行速度属性优化融合,实现地震体时深转换后相对误差不超过0.2%;井断点均在深度域地震剖面的明显断裂痕迹上,且与深度域断层解释结果吻合。结合以上成果认识,对提高X开发区井震结合研究的精度及应用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需求的角度,将高含水油田重构地下认识体系划分为重构地下构造认识体系、重构地下储层认识体系和重构地下流体认识体系,并提出了相对应的井震联合研究方法———以井上断点数据指示和引导的地震资料小断层识别和解释方法;以地震标准层解释数据为约束的微幅度构造成图方法;以地质小层约束和随机地震反演为特色的高精度薄互层地震储层预测方法;以地震解释的断层、构造和储层预测成果为约束的地震约束储层地质建模方法;以地震约束建立的高精度储层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油藏数值模拟分层历史拟合小层剩余油预测方法。以在我国东部Z油田的应用为例,综合发挥井震资料分别在纵横向具有密集采样的优势,在开展井震联合攻关对断层、微幅度构造、单砂体横向边界和剩余油分布等方面取得新认识的基础上,重构了研究区地下新的认识体系。  相似文献   

5.
周华建 《岩性油气藏》2019,31(4):112-120
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萨葡高油层属于陆相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层多层薄,砂泥互层频繁。利用常规叠后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只能预测部分相对较厚的河道砂体,精度低,井震结合储层描述技术不利于在长垣油田萨葡高油层中全面推广应用。利用萨尔图高密度地震资料的优势,进行叠前地震OVT域的处理,保留了数据体中炮检距和方位角2个参数,以地震沉积学为手段,分析了不同方位地层切片反映储层砂体特征的振幅属性,结合研究区的地貌学特征预测薄互层河道砂体,井震结合储层描述,进一步提高了河道砂体的预测精度,与基于常规地震资料相比,精度提高15%以上。该方法为指导长垣油田井间剩余油描述和挖潜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储层预测主要在时间域或深度域进行,尤其对陆相复杂地质体而言,存在较强的多解性。另外,常规地震调谐体的分析是以地震资料的主频为基础,不考虑高频分量的贡献。为此,以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首先采用分频技术提取不同频段地震数据调谐体;然后,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的地震层位自动追踪和拾取的基础上,在时间域结合沉积旋回特性将层位追踪结果进行Wheeler域转换,构建地层对比和年代地层格架,实现年代地层和沉积体系域的同步解释,有效揭示了沉积组合间的空间关系;进而提取高频调谐体地层切片,实现层控薄储层预测,通过等时界面有效提高了薄砂体的横向预测精度。上述方法既能发挥地震数据的高纵向分辨率的优势,又能在Wheeler域发挥等时切片的横向分辨率的优势,减小了储层解释的多解性,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为薄储层的识别提供了新思路。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莱州湾凹陷KL16构造沙三下亚段沉积储层岩相复杂,储层预测难度较大。针对这一难题,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以最小等时研究单元为格架,井震结合采用属性优选方法进行平面地震相研究,然后与有色反演剖面联合进行双域双面联合解释,从而进行相控储层精细预测。预测结果与已钻井吻合较好,该类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研究分析认为,台地西部厚层湖相碳酸盐岩发育区将是下步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8.
OVT域宽方位叠前地震属性分析是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的配套技术.以方位各向异性分析为核心的OVT域叠前地震属性分析,充分利用叠前地震资料蕴含的地质信息和流体信息,可更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本文以OVT域地震解释技术为主线,首先简要介绍OVT技术及其发展历程,探讨OVT技术对常规地震资料解释带来的革新及在OVT域进行地震资料解释的必要性;然后对基于方位角-炮检距叠加模板的OVT道集动态分析与叠加、OVT道集多尺度(多入射角)和多方位分析、OVT域AVO分析和OVT域方位各向异性分析等四种面向OVT域叠前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理论分析及在碳酸盐岩(裂缝)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实例效果均表明,本文提出/倡导的OVT域叠前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突破了常规叠后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的局限性,基于OVT道集可实现高精度各向异性分析,显著提高了地震资料解释和裂缝预测的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BP网络在地震属性融合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地震资料品质、岩性、构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单一地震属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预测储层的方向,并存在多解性。地震属性融合技术用井孔资料对地震属性进行标定,建立储层含油气性与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采取数学手段融合多种地震属性进行储层含油气性判别,避免了单一地震属性解释储层的多解性问题。BP网络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但是易陷入局部极小值,不收敛,影响预测精度。针对该问题,采用粒子群优化其网络权值和阈值,再用BP网络对储层、非储层进行模式识别,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0.
多属性分析优化方法是地震储层预测的直接手段之一,近年来在许多油田得到了较好应用。南苏丹Greater Unity油田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复杂,为了解决地质相控建模和岩性建模的难题,运用多属性分析优化方法进行储层预测和砂体识别。在地震精细解释的基础上,提取多种地震属性,以K-L变换方法进行属性优化,筛选最敏感属性参数。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既降低单一属性的多解性又突出多属性间的差异性,能有效提高储层预测精度,为后期油藏描述和开发方案制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郝亮 《石油化工应用》2021,(3):86-88,93
一般情况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地震数据中都会存在一定的噪声,这些噪声会影响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的精度,从而会影响后续井位部署以及油气勘探的成功率。从模型试验和实际应用结果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的滤波方法,各向异性扩散滤波,不但可以压制地震资料的噪声,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而且可以有效保护地震资料的边界和断点等构造信息,从而为后面的构造解释、属性提取以及储层预测提供更好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2.
谱分解调谐体技术在薄储层定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谱分解调谐体技术是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或最大熵等方法,将地震资料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利用振幅谱及相位谱对地震资料在频率域进行地质解释的技术。将谱分解调谐体技术用于薄储层厚度定量研究,其对薄储层厚度预测精度与地震反演的储层厚度预测精度相当,能够客观地揭示薄储层厚度变化特征,同时具有计算速度快,对测井资料依赖程度低等特点,适用于在钻井资料较少探区进行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13.
郝晓红 《海洋石油》2019,39(2):7-11,28
地震勘探技术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时间域数据向深度域转换的问题。时间域与深度域之间的转换桥梁是平均速度。获得平均速度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研究区位于巴西某海域,海水深,海底地形起伏大。尽管井资料多,但分布不均匀,3D地震速度资料缺乏,多井平均速度拟合存在问题。利用Petrel软件,通过追踪海底反射层界面、井震标定、主要构造层位解释,重建地下3D层速度模型,为储层建模、储量复算、开发井调整等提供了精确的深度域数据体。  相似文献   

14.
井间地震资料时间域波阻抗反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常用的时间域反演方法不能直接用于深度域的井间地震资料.通过建立合适的深-时转换速度模型,将井间地震资料从深度域转换到时间域.应用时间域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对其进行反演处理,再将其转换回深度域进行储层解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井间地震资料波阻抗约束模型,对时间域的波阻抗剖面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深度域的井间地震波阻抗剖面.转换后的深度波阻抗剖面及深度域井资料可直接用于储层的对比分析.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反演结果精度高,储层描述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井震结合,建立了喇嘛甸油田北北二区块的构造模型,具体作法为:①利用井分层数据产生深度域顶部层面,应用地震构造解释产生时间域构造层面,通过合成记录建立油层组级别的速度场,并将深度域构造层面数据进行转换得到时间域数据;②以地震构造层面为趋势约束,最终得到时间域的各油层组构造层面;③对断层与断层、断层与层位进行交切,通过准确定义断层关系以及断层与层位之间的关系,使断层上、下盘地层的过渡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在构造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断层模型约束进行地质统计学反演,经与测井解释结果对比,砂体预测可信度明显提高。利用该预测结果落实了井网控制程度较低区域的断层附近砂体分布,对断层附近水平井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复杂断块油藏预测一直是地球物理油藏预测方法中的难点。通过对地震资料的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提高复杂断块初始构造模型精度;利用井震联合反演、Stratimagic波形分析技术等特殊处理手段,提高地震数据对储层的分辨能力,对江汉盆地南岗构造进行油藏综合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地震资料的应用为解决地质问题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地震、地质和测井资料相结合更是解决油田开发中实际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地震资料是时间域资料,地质、测井资料是深度域资料,寻找时间与深度的对应关系、做好地质层位标定工作是地震、地质及测井相结合的纽带.由于工区范围内缺乏或没有VSP资料,利用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地质层位标定是进行构造解释、砂体追踪及储层预测等工作的前提.本文从多角度论述了做好合成记录标定工作的几点注意事项,以便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叠前深度偏移资料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复杂地震资料作为研究剖析实例,根据叠前深度偏移剖面的具体特点,通过建立新的合成地震记录模式和新的地震数据处理模式,探索出一套针对叠前深度偏移资料的解释方法,使深度剖面的岩性解释工作得到了补充。变频率初相位的合成地震记录方法合理有效地解决了模拟地震子波的相位问题,使层位的对比更加可靠;通过峰谷差值剖面的处理,提供了一种类似于经过反演处理的剖面,有效避免了振幅横向不均匀变化给岩性预测带来的影响,使得深度域的解释方法更加简便和合理;地震资料相干体技术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储层构造分析精度提供了有利的工具。结合钻井资料,对海拉尔地区叠前深度偏移地震数据体进行了研究分析,最终确定了布井有利区,为进一步的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勘探、开发难度的加深,钻井作业对钻前储层预测精度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其中储层深度、储层厚度和空间展布的预测精度对钻井效率、成功率,特别是对水平生产井的产能起着决定性的意义。W油田的构造是一个非常低幅度的隐蔽圈闭,加之浅层气的影响,目的层资料品质较差,造成深层水平生产井的钻前预测难度很大。通过浅层气校正、建立精确的速度模型、时间域地震数据体转换为深度域和地震反演属性体等一系列技术,得到了油田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结果,用来进行钻前优化和随钻研究,使水平段钻井顺利实施,提高了钻井效率,水平生产井的产能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河流相储层通常具有横向变化快、地震反射特征多解性强的特点,因而河流相储层地震预测难度大。将测井信息与地震多属性相结合实现河流相储层地震预测,传统的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地质统计学方法和BP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法为井震信息的融合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通过构建井震学习样本,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井震融合储层预测方法。从储层沉积连续性角度,将地震数据看成具有纵向联系的时序数据,以CD地区100余口井馆上段地层的储层和非储层为学习样本,构建双向循环神经网络储层预测方法,通过训练优选超参数建立井震融合的深度学习储层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应用于CD地区河流相储层预测的效果显著,细小河道形态清楚,预测精度高,有效指导了CD地区的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