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题报道     
<正>《石油化工》自2014年第5期开始开设"专题报道"栏目。该栏目将针对我国石油化工领域的重点科研单位和院校的重点实验室和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连续报道,其特点为报道速度快、内容新,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多、更有参考价值的优质论文。希望广大读者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
专题报道     
《石油化工》2014,(10):1114
<正>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董金勇课题组基于具有"反应器颗粒技术"特征的Ziegler-Natta/茂金属复合催化剂(MgCl2/TiCl4/rac-Et(Ind)2ZrCl2),以烷基铝(二乙基铝或三异丁基铝)和甲基铝氧烷组成复合助催化剂,一步法实现了Ziegler-Natta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的结合,制备了新型聚丙烯抗冲共聚树脂。Ziegler-Natta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的结合,可提高乙丙无规共聚物微观结构的可控性,使其无规共聚序列含量提高,从而更有效地调控树脂的刚韧平衡性。见本期1115-1122页。  相似文献   

3.
专题报道     
<正>本期对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技术在固体催化剂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TPSR技术的基本原理、装置和实验条件的选择,重点综述了近十年来该技术在烯烃烷烃的重整氧化、费托合成、NO_x的催化还原、醇醛的氧化还原、CO的氧化、硫氮氯化合  相似文献   

4.
专题报道     
《石油化工》2014,(9):999
<正>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董金勇课题组采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负载的Ziegler-Natta催化剂进行丙烯聚合和乙烯-丙烯共聚合,制备了MWCNT增强的三元抗冲共聚聚丙烯(PP)树脂(EPRMWCNT@PP),并考察了树脂的颗粒形态、乙丙无规共聚物(EPR)与MWCNT的分散形态及其稳定性以及树脂的熔融与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等。实验结果表明,新型EPRMWCNT@PP树脂具有良好的颗粒形态,粒子间无粘连;MWCNT在PP基体中呈单分散状态,且由于MWCNT的存在使EPR相区尺寸在500 nm以  相似文献   

5.
专题报道     
<正>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董金勇课题组采用含β成核剂的复合ZieglerNatta催化剂原位聚合得到β晶型聚丙烯,研究了其晶型结构、热行为和力学性能等,对新型聚丙烯的研发、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见本期491-497页。董金勇课题组简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董金勇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烯烃聚合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实现聚烯烃(聚丙烯、聚乙烯等)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功能化为导向,在聚烯烃催化  相似文献   

6.
专题报道     
正本期以苯-甲苯-二甲苯工业芳烃原料为研究对象,在Aspen Dynamics软件中建立了分壁精馏塔的组分控制开车模拟方法,利用动态严格精馏模型的控制参数模拟了组分控制回路开车的全过程。研究发现,采用分壁精馏塔的组分控制开车模拟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分壁精馏塔开车过程;组分控制回路进行开车需要经历再沸器加热控制回路主导阶段、  相似文献   

7.
专题报道     
正本期采用一步法制备了三明治结构的LDH/GO(LDH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GO为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然后采用真空抽滤技术制备了自支撑薄膜,并利用水合肼蒸气还原的方法制备了LDH/rG O(rG O为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薄膜;利用XRD、SEM、TEM、AFM、拉曼光谱、XPS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LDH纳米片阵列均匀分布于石墨烯的两侧表面,有效抑制了石墨烯及LDH的堆积;LDH阵列为电化学反  相似文献   

8.
专题报道     
<正>本期采用平衡法测定了1,3-丙二醇(PDO)-水-正丁醇-正己烷四元物系的液液相平衡数据,绘制了拟三元相图,使用Othmer-Tobias方程和Hand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并利用非随机双液体(NRTL)和通用似化学活度系数(UNIQUAC)模型对数据进行了关联。实验结果表明,NRTL和UNIQUAC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的均方根偏差小于2%,  相似文献   

9.
专题报道     
正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乙烯研究室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方法对乙烯裂解气进行分析,考察了4个不同平滑度的光谱预处理对拉曼光谱测量结果的影响,以及最小二乘拟合基底及Ar基底两种不同基底扣除方法对拉曼光谱测量结果的影响,并以扣除交叉干扰的定量方式对乙烯裂解气的拉曼光谱分析进行了定量研究。所利用的测试方法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
专题报道     
<正>提高汽油中异构烷烃的比例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刘春江课题组基于一种多相并流下行式填料反应器,提出了一种新型硫酸法碳四烷基化工艺,并采用Aspen Plus过程模拟软件对新工艺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与传统硫酸法碳四烷基化工艺相比,新工艺的耗电量可降低30%。见本期543~547页。  相似文献   

11.
专题报道     
<正>本期采用超临界CO_2、H_2O和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三甲基壬基醚(TMN-6)构建了水包CO_2的乳液体系,探索了CO_2/水乳液体系的形成条件,利用高压落球黏度计测试了CO_2/水乳液体系的黏度,考察了TMN-6质量浓度、体系温度、CO_2压力及m_(H_2O):m_(CO_2)对  相似文献   

12.
专题报道     
<正>本期针对CO_2泡沫相与原油体系,基于Shan-Chen伪势格子Boltzrnann模型,耦合液-液、液-固间相互作用力与界面张力、液固润湿性之间的关系,对多孔介质通道内CO_2泡沫驱流动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雷诺数(Re)、毛细数(Ca)和壁面润湿性对非混相两相驱替流动中黏性指进的影响。随Re和Ca的增大,黏性指进显著发展,驱替效率降低;壁面润湿时,无明显指进现象,而当壁面非润湿时,黏性指进较为明显,且随非润湿性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专题报道     
<正>本期报道了钛掺杂的有机无机杂化介孔分子筛Ti-PMO的合成方法,并考察了模板剂移除和酸处理对Ti-PMO催化环己酮氨肟化性能的影响。骨架内有机基团桥联的TiPMO具有规整的六方介孔孔道和较高的疏水性,在环己酮氨肟化反应中呈现较高的肟选择性;采取溶剂萃取方法可有效除去分子筛中的模板剂,且不对骨架结构产生影响;四配位钛和非  相似文献   

14.
专题报道     
<正>本期报道了利用超临界CO_2(scCO_2)对微晶纤维素进行预处理,采用功能化离子液体1-丙基磺酸-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C_3SO_3Hmim]HSO_4)催化纤维素醇解生成甲基葡萄糖苷,考察了预处理温度、压力、时间及醇解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甲基葡萄糖苷收率的影响。研究发现,scCO_2预处理过程可显著提高纤维素的醇解效率;在  相似文献   

15.
专题报道     
《石油化工》2014,(12):1369
<正>《石油化工》自2014年第5期开始开设"专题报道"栏目。该栏目将针对我国石油化工领域的重点科研单位和院校的重点实验室和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连续报道,其特点为报道速度快、内容新,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多、更有参考价值的优质论文。希望广大读者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专题报道     
正本期采用自制钛催化剂,研究了碳酸二甲酯与苯酚反应生成甲基苯基碳酸酯的反应动力学,确定了碳酸二甲酯与苯酚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数据,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统计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制钛催化剂用量为0.28%(w)、438~468 K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专题报道     
《石油化工》2014,(8):869
<正>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董金勇课题组基于一种ZieglerNatta/茂金属复合催化剂和双助催化剂体系,实现了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丙烯树脂的合成。其中主催化剂Ziegler-Natta催化剂选取以双醚化合物(9,9-二(甲氧基甲基)芴)为内给电子的MgCl2/TiCl4催化剂,茂金属化合物选取丙烯聚合活性高、立体定向性好、合成步骤简单的rac-CH2(3-t-Bu-1-Ind)2ZrCl2,助催化剂选择三异丁基铝和甲基铝氧烷组成的双助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专题报道     
<正>专题报道:裂解炉废热锅炉是回收高品位热量的重要设备,直接关系到裂解工艺的经济性。扭曲片管强化传热技术已在裂解炉辐射段炉管中成功应用。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乙烯研究室对扭曲片管的结构形式进行改进并将其用于线性废热锅炉,采用数值模拟确定其效果,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实际价值。见本期919-927页。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乙烯研究室简介: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乙烯研究室自20世  相似文献   

19.
专题报道     
<正>变压精馏工艺是用于共沸物分离的有效且环保的分离工艺。天津大学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模拟压力对乙酸异丙酯-异丙醇物系共沸组成的影响,筛选出适用于该物系分离的最佳操作压力,并优化了理论塔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等操作参数。开发了基于热集成方法的乙酸异丙酯-异丙醇变压精馏分离工艺,比普通变压精馏工艺节能28.5%。  相似文献   

20.
专题报道     
正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多元醇聚合单体、温度、压力以及多元醇与异氰酸酯间的反应程度对CO_2在聚氨酯体系中的溶解和扩散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O_2与多元醇的相容性随着丙烯类聚合单体含量的增加、体系温度的降低、压力的升高而增加;溶解过程中聚合物-CO_2相互作用是主导因素;随着反应程度的增加,CO_2与聚氨酯体系的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