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讨了炼化企业在航煤产品中常常出现的机械杂质、悬浮物等固体颗粒的鉴别方法、种类判定,以及影响航煤洁净度指标杂质的产生原因、影响程度和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炼化企业在航煤产品中常常出现的机械杂质、悬浮物等固体颗粒的鉴别方法、种类判定,以及影响航煤洁净度指标杂质的产生原因、影响程度和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永坪炼油厂航煤生产储运过程中,影响航煤洁净度指标杂质的产生原因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苗  刘静  王乾 《辽宁化工》2020,49(5):467-469
作为飞机主要燃料的航空煤油的需求量正在日益增加,其洁净度、电导率等关键指标均具有严格的要求。管输过程中,管道内游离水、杂质等的存在会造成航煤质量指标下降。若能明确管输过程中航煤质量指标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就能实现对航煤指标参数的控制,这对于航煤存储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现场航煤输送试验取样,并系统地设计实验进行分析,定性和定量地考察了混油、微量游离水、各种油品添加剂(抗静电剂、抗磨剂)等对航空煤油质量指标的影响。航空煤油的质量指标中电导率和水分离指数较易受柴油添加剂(柴油抗磨剂、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柴油抗静电剂)影响,特别是水分离指数。管道减阻剂和微量水对航空煤油的质量指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航煤产品铜片腐蚀主要与某些活性硫化物和有机酸相关,这些活性硫化物主要包括元素硫、硫化氢、硫氢化铵、硫醇、硫的氧化物、磺酸和酸性磺酸酯等.另外,航煤产品中存在其他杂质,如碱性物质、氯化物等也能对铜片产生腐蚀.加氢精制后航煤原料中有机酸、硫醇和碱性物等基本脱除,但由于航煤原料中含有微量氮,加氢后能与硫、氯生成硫氢化铵和氯化...  相似文献   

6.
在航煤加氢装置的运行过程中,若反应器受到原料杂质含量的影响,会导致反应器压差升高,影响装置的长周期运行。为了提高原料的过滤效果,对原料过滤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运行成本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燕山石化自主研发的移动式航煤清洁装置在储运部装卸车间投入使用。经过对不同车型的试验显示,该装置对油品中的杂质有很好的清洁效果,能够有效从源头保证航煤出厂质量,同时大幅降低洗车费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本减费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8.
王久臣 《山东化工》2014,(2):152-153
航煤的性质决定了航煤管道运输事故的性质--危害大、影响大。本文论述了航煤管道泄漏时应急响应过程,浅述了航煤管道应急响应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案,如能实施,对保障哈石化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装置航煤生产的重要意义及简要生产过程、产品现状、主要控制指标,从航煤生产的各个层面包括原料、主要操作条件、航煤收率及设备运行状态分析了影响航煤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主观及客观因素提出了稳定航煤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航空煤油产量的不断增加亟须成品油管道在输送汽、柴油基础上添加航煤进行顺序输送.顺序输送时需要将密度相近、产生的混油易于处理的油品相邻排列.一般采用航煤夹在柴油之间输送,还有少部分管道采用航煤顶柴油、汽油顶航煤输送工艺.在航煤与汽油、柴油的接触面间会产生混油,通常以掺混方式处理顺序输送产生的混油.借助掺混实验,系统研究了航空煤油的赛波特颜色、馏程、密度、冰点与实际胶质等关键质量指标,考察了在不同汽油、柴油掺混比例下的变化规律.航空煤油的赛波特颜色、终馏点、冰点与实际胶质受掺混柴油的影响较大,密度与馏程中50%回收温度受掺混汽油、柴油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1.
以大豆油为原料,经催化裂解、精馏、芳构化和加氢过程制备生物航煤,并分析了其组成及理化性能;进一步采用活塞式航空发动机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对比分析了生物航煤与RP-3燃料的燃用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航煤的基本组成为直链烷烃74.54%、环烷烃13.04%、芳香烃10.31%、醚类1.07%和非α-链烯烃1.04%;生物航煤的热值较高(44.4 MJ/kg),冰点低(-48 ℃),但黏度较高(2.11 mm2/s)。与RP-3燃料相比,生物航煤具有更低的启动温度;温升速度(相差4 ℃之内)、油耗(相差小于0.02 g/s)与RP-3燃料接近,当发动机转速超过4 200 r/min时,过量空气系数波动较大(0.8~1.2),燃烧状态恶化。台架试验后发动机拆解检查发现,燃用生物航煤后出现结焦积炭现象,这是由于该批次生物航煤黏度较大(>2 mm2/s),对雾化效率、燃烧充分程度等发动机工作性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e accelerated thermal aging was performed for NBR composite sheet in aviation kerosene. It was observed by XPS and ATR-FTIR that some obvious changes related to silicon were caused by thermal aging. Based on careful analysis of ATR-FTIR spectra of various NBR samples, a probable aging mechanism for NBR composite sheet in aviation kerosene was proposed. With the help of nonlinear curve fitting of ATR-FTIR spectra and Arrhenius plot, the lifetime prediction equation of NBR composite sheet in aviation kerosene was obtained. The lifetime of NBR composite sheet in aviation kerosene at room temperature (25 °C) was 6467 days.  相似文献   

13.
毕戬旭  李兴峰 《清洗世界》2003,19(10):18-20
嵩明油料库航煤储运设施经过长期的运行和储罐,管道内滋生大量细菌,而且输油管道腐蚀严重,造成航煤品质的降低,为解决此问题,对航煤储罐进行了耐霉防腐涂漆处理,并对航煤管线进行了清洗杀菌处理.  相似文献   

14.
以HP-5弱极性的毛细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和无水乙醇做溶剂,建立了一种分析航空煤油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通过用标准试剂配置已知各组分浓度的模拟航空煤油来分析选定效果最好的程序升温方式,同时绘制每种标准试剂的色谱分析工作曲线,在此基础上,对实际航空煤油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全氟己酮对航空煤油燃烧的抑制作用,将杯式燃烧器的燃烧方式由液面燃烧改为灯芯燃烧,解决了气体灭火剂灭火性能测试中较高闪点燃料难以点燃的问题。通过实验可知,随着空气中全氟己酮浓度的增加,航空煤油的燃烧经历了火焰先缓慢增高再迅速降低的过程,可见全氟己酮在不同浓度下对燃烧的作用存在由促进到抑制的转变。为深入探索这一转变的原因,基于化学动力学构建了1403个组分、7496个反应组成的全氟己酮抑制RP-3航空煤油燃烧机理并进行了验证。通过化学动力学分析可知全氟己酮在低温下对燃烧的抑制比在高温下的效果更好,全氟己酮在低浓度时温度升高导致抑制作用减弱主要是源于温度升高后,促进燃烧的反应提速幅度远大于其他反应;全氟己酮降低RP-3航煤燃烧温度的途径之一是通过热分解等吸热反应来实现的;随着全氟己酮浓度的增大,反应路径发生变化,使得H、O和OH自由基的生成量减少、消耗量大量增多,宏观上体现出全氟己酮作为燃料的促进燃烧的作用减弱、作为灭火剂抑制燃烧的作用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全氟己酮防控航空煤油火灾提供理论指导,为研制新型灭火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外四种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对比评价试验 ,筛选出可替代进口产品的适用于航煤加氢精制的催化剂 ,并针对该催化剂进行了最佳工艺参数的研究和再生性能的评价 ,试验结果表明 ,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抗积炭能力及再生性能 ,对不同航煤原料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聚硫密封剂浸航空煤油后的断裂行为,对在3号航空煤油中浸渍不同时间(0、24、48、120、168h)的聚硫密封剂进行了拉伸性能测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拉伸断裂试样进行了断口观察,并对聚硫密封剂的断裂特征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密封剂拉伸时,裂纹形成、扩展到最后试样断裂,其过程可分为裂纹慢速扩展和快速断裂...  相似文献   

18.
赵书娟  邢卫东 《当代化工》2011,40(6):612-614
对汽油加氢装置改造为航煤加氢装置后,逐渐暴露出的航煤产品指标不稳定、装置能耗偏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催化剂活性下降及分馏系统流程不合理是导致指标波动的主要原因。采取更换催化剂及生产优化等措施稳定了航煤质量,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装置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9.
吴文涛  李江松 《当代化工》2016,(9):2164-2166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炼油厂为增产航空煤油,采用5.50 Mt/a常减压蒸馏与2.00 Mt/a汽柴油加氢精制工艺组合,通过调整两套装置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操作参数,于2015年3月5日成功生产出满足3号喷气燃料质量指标的航空煤油,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主要的操作参数为:常压塔常二线抽出温度205℃、常二线抽出量60 t/h、加氢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320℃、出口温度335℃、高分压力6.0 MPa、循环氢流量72 000 Nm3/h、氢油体积比327。  相似文献   

20.
K.D. Bartle  J.M. Jones  R. Plant  A.B. Ross 《Fuel》2011,90(3):1113-2955
Studies have been made of the combustion of droplets of liquid hydrocarbons, including kerosene and Diesel fuels, biofuels such as FAME and the alcohols, especially ethanol and n-butanol, and of pulverised solid biomass materials such as pine wood and Miscanthus which burn in an analogous fashion. Information is given on the burning rates of both the liquids and the solids and data given on soot formation yields for the different fuels. The mechanism of soot formation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1) volatile liquid fuels such as n-heptane, alcohols and aviation fuels, (2) liquid fuels having higher aromatic levels such as Diesel fuels, and (3) biomass particle combus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