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亨庆 《建筑工人》2006,(12):48-48
在电影中,超人能够透过墙壁看到罪犯,这种特异功能让观众们羡慕不已。现在,英国及瑞士科学家齐心协力,共同发明了神奇的微晶体材料,利用它们作建材,能够建造可透视的墙壁。有朝一日,警方和军方甚至能利用这种技术打击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2.
近日,英国及瑞士科学家齐心协力,共同发明了神奇的微晶体材料,利用它们作建材,能够建造可透视的墙壁。  相似文献   

3.
张妍 《山西建筑》2004,30(16):57-59
介绍了消费主义时代的建筑行为,从理解消费主义和消费文化出发,并以后现代主义为参照,探讨了消费文化与大都市面貌及建筑的关系,指出建筑师如何保证建筑行为的适当性,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是有地域性和时代性的,不同地区的建筑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不同时代的建筑也会表现不一样的形式和特点。当今时代,建筑流派百家争鸣,如何继承和汲取我们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并结合现代建筑科技成果创造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国外已开发出建筑墙板及其工艺装备,墙板挤压机即是生产建筑墙板的主要工艺装备之一。该机按结构特征分为主机移动和主机固定两种形式,国外使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70年代末,我国开发出了新型建筑墙板及其工艺装备。但由于受当时的条件所限。使用平模人工操作并逐步过渡到简易的机械生产。  相似文献   

6.
鸡公山属大别山系.位于河南省南部,毗邻湖北。1898年美国传教势力进入信阳后在这里设堂传教.不久开始兴修别墅.一举成为闻名遐迩的避暑胜地。1903~1949年间.鸡公山共有美、英、法、德、俄、日、比及我国等23个国家的别墅洋房500余栋。近半个世纪的建筑活动.冲破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格调,给鸡公山留下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文化痕迹。当时西方流行的各种建筑思潮和风格在这些建筑上都有直接反映.中西方建筑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交融、渗透、掺杂。我们把这个时期的建筑称为“鸡公山近代建筑”。  相似文献   

7.
“解构主义”是当代西方建筑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解构主义”是现代主义之后的创作思潮,是跨哲学所引起的。“解构主义”思潮有它自成体系的建筑创作观、创作思想,创作方法、手法以及建筑形态表现、风格……它强烈冲击着当代西方建筑文化。本文除概略的介绍“解构主义”外,还对其加以简略的评析。  相似文献   

8.
袁忠 《华中建筑》2007,25(1):56-59
该文在厘清理性与非理性、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西方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思潮,中国建筑所具有的理性精神和非理性体验.中西建筑在理性和非理性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是不同文化背景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建筑学的概述,探讨了以文化作为依据的建筑潮流发展方向和以技术作为依据的建筑潮流发展方向,从而有助于大众对当代建筑发展状况的审视,同时促进建筑界对建筑本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背景相一致,昆明城市建筑在接受西方影响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甚至出现过突变和倒退。本文按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背景的发展,分阶段论述了西方建筑思潮对昆明城市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蔡镇钰 《华中建筑》2005,23(2):14-14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出版了,这是建筑界的一件大事,它再一次地吹响了弘扬中华建筑文化的号角,是对崇洋媚外建筑思潮一次有力的抨击。 华夏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不但是自立于世界之林且展现了自己的光辉历程,建筑是石头的历史,是华夏文化中光辉灿烂的乐章!  相似文献   

12.
13.
王旭  张衔春 《华中建筑》2010,28(8):25-27
工业建筑流派与有机建筑流派作为现代建筑史上两大主要派系,被认为是极富创新意识,且勇于挑战建筑复古思潮的时代先锋。该文以有机建筑与工业建筑对比为突破点,系统的探究两种建筑流派思想根源的统一性与差异性,指出设计中建筑与环境应呈现互动而融合的关系。通过对比,探寻当今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力图达到设计中"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曹稳 《安徽建筑》2014,(1):16+86-16,86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起源于西方,是20世纪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流派,主张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形成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代表人物有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  相似文献   

15.
王璐 《华中建筑》2001,19(1):22-23,52
文章从引入“大众文化”这一概念入手,结合当前建筑领域中的种种现象,分析了大众文化对当代建筑思潮的主要影响,并提出应当反思的问题,从而起到正确引导大众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解构建筑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解构建筑产生的原因、建筑作品的特征,并对解构建筑的哲学和美学基础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赵更新 《四川建筑》2001,21(2):18-20
本文通过对中国后现代建筑现状的分析,指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没有在中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蓬勃发展,而在某些经济发展较快地区,适应历史、社会发展的新一代“高技派”建筑正慢慢兴起。本文从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国内建筑市场的状况和由此导致的建筑师的工作方式两方面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蔡凌 《中外建筑》1997,(6):12-13
改革开放的十几年来,在中国大陆建筑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复古主义的思想和创作也非常泛滥,这不禁让人回想近代建筑史上第一次复古思潮,所不同的历史背景是当时的中国是被枪炮打开了大门;而如今则是在改革开放、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的新时代。这是怎样发生的呢?难道历史真是绕了一个大圆圈,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时间已过了六、七十年,难道今天二十几岁的青年建筑帅还要再拾起祖辈建筑师们的问题与看法,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播模式与当代建筑思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昆 《华中建筑》1995,13(4):13-14
文化自古就有雅俗之分,在当代社会中,俗文化主要体现在大众文化模式上,这是当代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文章从对大众、大众社会到大众文化的构成分析入手,对目前建筑创作“多元一体化”思潮进行理论剖析,总结出大众文化的技术性、商品性、娱乐性和变异性的特点,这些方面正是高雅文化产生的社会思想基础,指出建筑师的创作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不断从俗文化中汲取时代的精华,而提炼出高层次的文化精品,再引导社会大众对高品  相似文献   

20.
德国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中国学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安 《世界建筑》2002,(7):80-84
李承宽先生的一生是伴随着德国现代建筑运动发展的一生,与他同行,我们身临其境地认识了H.波尔兹克。E.门德尔松和德国的“表现主义建筑”;认识了H.夏隆。H.黑林与德国的“精神建构”和“有机建靠”;认识了“虚质核心”的“李空间”;我们通过他可以对德国现代建筑思想的源流和德国现代建筑运动的发展窥见一斑。他代表了中国留学者在海外奋斗的一生和由他们所带来的优秀中国文化在推动世界现代运动中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