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李平远 《陶瓷》2021,(4):137-138
建窑茶盏之所以珍稀不只是由于其在烧制的高要求,更多的是由于其外表釉斑纹理加工时的精细性.建盏的发展历程及其人类发展史中的影响都被隐含于这些釉面斑纹内部.所以对于建盏釉斑进行研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还原剂及工艺因素对钧红分相窑变釉呈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现代制瓷工艺,选用景德镇附近所生产的陶瓷原料,在梭式窑中烧制的钧红分相窑变釉,基本达到了其深浅不同的青蓝色流纹与紫红色交相辉映的效果,并借助色度计、SEM等手段,主要探讨了还原剂SnO2、Fe2O3及施釉厚度、还原起始温度等工艺因素对钧红分相窑变釉呈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生料石灰碱釉为基础,通过三角配料法,确定了钧瓷窑变釉的最佳配方。以同一配方釉在同一窑炉中烧制出紫红色、蓝紫色的窑变釉。利用色度仪、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Raman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仿钧瓷窑变釉的形成及呈色机理。结果表明:同一配方样品在窑中摆放的位置不同,表现为温度以及气氛不同,导致其微观结构以及着色元素价态不同,从而形成钧瓷窑变釉;此外,窑变釉的成色原因是氧化铁和氧化铜共同参与形成的,其中不仅仅只有离子着色,还有结构成色的参与。成功的解释了钧瓷窑变釉的形成原因及呈色机理,为钧瓷窑变釉的复仿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余建江 《佛山陶瓷》2024,(3):122-123+126
起源于清代的釉上粉彩工艺,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中国传统陶瓷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粉彩工艺则展现出了新的表达方式。古典美学观念作为一种内在的审美要求,是一种隐藏在潜意识域之下的审美习惯,它塑造着人的审美与消费定势。釉上粉彩工艺的现代转化则应从古典美学观中进行探索,本文以“萧散”为核心,论述笔者在粉彩创作时的灵感来源与表达方式,以心为境、以笔传情,丰富传统工艺现代性创新的艺术空间,拓展古典美学现代化传承的多重可能。  相似文献   

6.
在基体釉料中掺入微量稀土金属氧化钕,采用氧化、还原两种釉烧气体氛围,设定相同的温度控制工艺,研究在不同气氛下氧化钕的添加量对钧瓷釉层的微观组织及呈色影响。通过对釉料进行差热热重分析(TG-DSC),确定升温工艺;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面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X)研究釉层的物相及微观组织形貌;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稀土金属氧化钕含量及气体氛围对钧瓷釉层呈色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添加氧化钕后,不同气氛下钧瓷的呈色不同,氧化气氛下呈蓝色,还原气氛下呈青绿色;釉层中均产生硅钕酸钙析晶,钧瓷呈色是Mie散射和Reyleigh散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张跃风 《佛山陶瓷》2008,18(12):34-35
本文介绍了水晶瓷片“凹釉”缺陷的产生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钟江川 《佛山陶瓷》2024,(2):130-131+134
在现代陶艺创作中基于材料的特性,色彩的表现多元丰富。陶瓷材料不同的泥料与釉料的色泽和装饰不断丰富其视觉语言的同时也带给观者更多的情感感受。正是基于“土与釉”的色彩的呈现,才更好的凸显了陶艺创作的材料特性与独特魅力。通过分析“土与釉”的色彩情感的表现,注入创作者的思考与实践,才能更好传递其材料独特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釉下汾水是釉下五彩装饰的主要方法,近年来流行的淡彩更是充分体现了釉下彩无与伦比的特点,它不但使得画面淡雅清新,更能体现出瓷质洁白如玉的质感,将釉下五彩的艺术推到了新的高峰,很多作品堪称极品。釉下五彩汾水法同时也能应用到山水表现中去。  相似文献   

10.
<正>河南禹州神垕镇和江西景德镇作为我国陶瓷两大重要产区都存在着"炉钧"和"卢钧"的说法。这其实是我国制瓷工艺相互交流融合发展的结果。钧瓷与景德镇制瓷业之间可谓有着很深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用现代制瓷工艺,选用景德镇附近所生产的陶瓷原料,在梭式窑中烧成,仿制钧红分相窑变釉,基本达到了其深浅不同的青蓝色流纹与紫红色交相辉映的效果。实验中借助色度计、SEM等手段,探讨了Si/Al摩尔比、促分相剂P2O5添加量及着色氧化物CuO和Fe2O3含量对钧红分相窑变釉呈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郭强 《中国陶瓷》2001,37(4):10-13
本文采用仿制实验的方法,用现代陶瓷生产用普通原料和现代窑炉烧成技术,再现宋代钧瓷釉的窑变艺术效果。实验结果证明,钧釉窑变效果的产生,主要与釉料的化学组成而产生的液一液分相结构和乳浊现象,以及釉中铁、铜的呈色有关,而分相结构和乳浊现象及呈色又与烧成温度和气氛相关。  相似文献   

13.
曹荣海 《中国陶瓷》2001,37(1):31-32
本文叙述钧红釉瓷用液化气梭式窑取代柴窑烧成后的一些工艺改革与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李磊颖  刘春福 《中国陶瓷》2006,42(2):57-58,63
通过阐述宋代的社会因素对建窑珍品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同时通过对建窑珍品斑纹形成特征的描述来揭示建窑珍品具有质感美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而黑釉瓷器在宋代发展到鼎盛时期,建窑烧制的建盏更把黑釉瓷推向了厉史的巅峰.而建盏的发展又离不开中国的茶文化,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饮茶的习俗使建盏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而建盏又把中国茶文化推向历史的潮流.本文从建盏的文化渊源、宋代茶文化的内涵、宋代建盏的“器”对“道”的文化承载这三方面探讨宋代建盏与茶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浅析唐宋两代陶瓷艺术特点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毅 《中国陶瓷》2003,39(5):60-62
唐、宋两代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由于其政治局势、社会环境、审美情趣的不同,也带来了它们陶瓷文化的迥然不同。本文试从唐宋陶瓷造型、釉色和陶瓷装饰等方面浅析其艺术特点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锆乳浊釉熔块中锆的溶析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组成接近于一般硼锆釉熔块的熔制和热处理中锆的溶析规律及其与工艺的关联。确定了1290—1410℃范围内锆英石和ZrO_2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和溶解动力学,以及在750—1230℃温度下热处理后的析晶程序、析出相组成和锆英石、斜锆石析晶最大值的温度。指出了锆英石析晶温度、晶粒形貌和大小对釉烧时的粘度、流散性和乳浊作用的综合影响,为寻找具有良好乳浊效果和流散性能的最适宜组成及工艺制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一个"瓷的时代",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釉色所体现的艺术特色即是这"瓷器时代"的特征.它是宋瓷"雅"的代表,它所承载的美学品格是宋瓷审美的最高境界和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9.
在宋代的瓷窑中,吉州窑以烧制黑釉茶盏而闻名于世,黑釉茶盏的大量烧制与宋代斗茶的兴起密切相关。黑釉茶盏的装饰丰富多彩,有各种窑变釉装饰、剪纸贴花装饰、木叶纹装饰等,极富地方特色与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20.
凌春平 《陶瓷研究》1999,14(4):20-23
介绍了阴阳釉的制备方法和施釉工艺。其工艺基础为底釉、面釉分别制备,三次施釉,一次烧成其装饰拈民桃花片轴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