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r12MoV冷作模具钢,因其含碳量和含铬量高,具有良好的硬度、耐磨性、淬透性和回火稳定性,适应于制造要求耐磨性高,形状复杂的冷作模具.Cr12MoV钢采用1080~1120 ℃淬火加多次500~520 ℃的回火工艺处理后,易产生二次硬化现象,产品仅适用于在400~500 ℃条件下工作的耐磨模具.  相似文献   

2.
《铸造技术》2016,(6):1123-1125
对冷作模具钢进行了完全退火、淬火和回火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冷作模具钢组织与硬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冷作模具钢的铸态组织为马氏体+索氏体组织;在完全退火态下的碳化物粒子和高碳化合物都发生了聚集球化现象,分布较为均匀;当淬火温度为940℃,回火温度分别为250℃和500℃时,冷作模具钢分别得到了回火马氏体和回火索氏体组织,硬度分别为61.7 HRC和52.6 HRC。  相似文献   

3.
刘炳  张蜀红 《铸造技术》2008,29(5):610-613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铸造高合金冷作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能够描述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该冷作模具钢硬度影响规律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此种冷作模具钢还具有淬火温度低、热应力小、变形开裂倾向小、氧化脱碳少等特点。通过磨损试验比较,此钢的耐磨性略高于传统的高速钢W18Cr4V。  相似文献   

4.
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冲击试验等分析手段,对不同淬、回火热处理条件下的冷作模具钢GYCRF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YCRF钢淬火后存在含Nb、Mo和V等合金元素的碳化物,1080~1120℃是最佳的淬火温度范围;在520℃回火时存在二次硬化峰,回火组织中主要为富含Nb、V等合金元素的MC型碳化物和以Cr元素为主的M_(23)C_6型碳化物;与常用冷作模具钢DC53相比,由于淬火前MC碳化物中Nb部分替代了V,在合金质量比一定的前提下,Nb的加入使得V含量相对降低,造成基体中固溶的V元素和回火时MC型碳化物析出量相对减小,回火硬度降低,冲击韧性高于DC53钢。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高强韧低合金冷作模具钢的组织和性能.利用JMatpro相图计算辅助进行合金成分设计.运用SEM和TEM等研究了SDC55的微观组织特征和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经过淬火回火后,SDC55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弥散细小的碳化物颗粒,残留奥氏体呈薄膜状包裹在马氏体边缘.经930℃淬火180℃两次两小时回火后,SDC55的冲击韧性达到158 J,硬度达到62 HRC.与D2钢比较,硬度基本相当,韧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研究机构和工厂研制了许多模具新钢种,为我国模具钢系列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现简介如下。一、冷作模具钢1.Cr_5MoIVCr_5MoIV 为合金工具钢,与美国 AIS 标准冷作模具钢 A2相似。该钢种是高淬透性冷作模具钢,耐磨性仅次于高碳高铬工模具钢,如 Cr_(12)MoV,且韧性大大优于后者。还具有高抗压强度和良好的机加工性能。Cr_5MoIV 钢合金成份较低,热处理工艺简单,可广泛也于冷冲模、钢球冷墩模等。模具寿命比 GCr15、T8、T10等材料可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合金元素和热处理工艺对H13钢和两种新型Mo-W-Co系热作模具钢(A1、A2)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o、W、Co元素的加入使试验钢的最佳淬火温度提高至1050℃,回火二次硬化峰温度仍为510℃;含有更高合金含量的A2试验钢的淬火峰值硬度和回火二次硬化峰值硬度分别达到64.0 HRC和61.5 HRC,高出H13钢5.5 HRC和6.2 HRC。回火时Mo-W-Co系热作模具钢更早析出含W、Mo以及V的碳化物,并在620℃回火后与H13钢600℃回火后的硬度相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更高。此外,Mo-W-Co系热作模具钢A1、A2的热稳定性优于H13钢,适用制作于高温高应力工况下的专用热锻模具。  相似文献   

8.
热作模具的使用寿命决定于它的硬度即耐磨性能,而模具的耐磨性能又与模具钢的抗回火性能有关,模具钢抗回火性能越好,其耐磨性能越高。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合金元素Mo和W能提高热作模具钢的抗回火性能,即提高模具淬火和高温回火后的硬度。例如,含1.5%~2.5%Mo和1.5%~2.5%W的DM热作模具钢1 030~1050℃淬火后于650℃回火24 h后的硬度达33 HRC,比H13钢高7HRC,比3Cr2W8V钢高3 HRC。  相似文献   

9.
元莎  白玉冰  周乐育  叶丽燕  蒋鹏 《锻压技术》2020,(1):168-172,178
针对Cr8冷作模具钢的二次硬化问题,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DS和洛氏硬度计,研究了低温回火和高温回火对Cr8冷作模具钢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材料组织为珠光体和少量长为9~41μm、宽为2~11μm大颗粒共晶碳化物;不同回火温度下,材料的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长为4~25μm、宽为1~8μm的大颗粒共晶碳化物及细小二次析出碳化物;经1030℃淬火、高温520℃回火之后材料出现二次硬化现象,硬度为58. 4 HRC,比低温200℃回火下的硬度高出1. 4 HRC。Cr8钢的二次硬化是由于高温520℃回火之后,二次纳米级小颗粒碳化物析出较多,且颗粒均匀弥散分布于基体中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Cr5Mo1V冷作模具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r5Mo1V冷作模具钢经860℃×2 h+740℃×5 h退火后,组织为粒状珠光体+块状、粒状碳化物,碳化物主要是富含Cr、Mo、V等元素的M7C3碳化物,退火后硬度为23 HRC,再经520℃×2 h回火处理后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碳化物和残余奥氏体,回火后出现二次硬化现象,硬度达到最大值62 HRC,抗拉强度达到1035 MPa,但伸长率仅为2.3%,塑性较差,这与材料成分、组织不均匀性有关,需要通过改善成分偏析及组织的均匀性,并结合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进一步改善材料性能。  相似文献   

11.
12.
13.
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胫骨是一种由羟基磷灰石和胶原蛋白组成的自然生物陶瓷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具有层状的微结构并且平行于骨的表面排列.观察也显示这些羟基磷灰石层又是由许多羟基磷灰石片所组成,这些羟基磷灰石片具有长而薄的形状,也以平行的方式整齐排列.基于在胫骨中观察到的羟基磷灰石片的微结构特征,通过微结构模型分析及实验,研究了羟基磷灰石片平行排列微结构的最大拔出能.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片长而薄的形状以及平行排列方式增加了其最大拔出能,进而提高了骨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14.
15.
论述了CAD技术中参数化设计的三种建模方法,重点介绍了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建模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机械设计中的机构结构,归纳出其零件的几何特征构成。设计了机构CAD图形库,并提出了该图形库生成步骤和人机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16.
刘兴  赵霞 《表面技术》2008,37(1):37-39
采用激光辐照对FeCrAlW电弧喷涂层的组织进行致密化处理,借助扫描电镜和X衍射对涂层的组织进行了分析.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涂层组织致密度提高,孔隙率明显降低.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加,涂层的显微硬度降低.在较低的扫描速度下,涂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互熔区,涂层与基体之间产生良好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17.
18.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the functional methods of electrohydropulse, pulse electrocurrent, and magnetic pulse treatment processes of the melt in order to positively vary its crystallizaton ability.  相似文献   

19.
Conclusion In alloy Fe-42% W atomized with a cooling rate during solidification within the limits from 5·103 to 1·105°C/sec with the maximum cooling rate (not less than 105°C/sec) precipitation of -phase (Fe7W6) from the liquid melt is suppressed. In granules of alloy obtained with a high solidification rate it is possible to achieve total dissolution of tungsten in solid solution (42%). Subsequent heating causes precipitation of -phase in dispersed form.I. P. Bardin Central Scientific-Research Institute of Ferrous Metallurgy (TsNIIChERMET) Moscow. Translated from Metallovedenie i Termicheskaya Obrabotka Metallov, No. 9, pp. 34–36, September, 1990.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中国高等教育施化力培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从化层、化型、化向与化力等方面考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应然本质属性 ,描述与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潮流中表现出的发展态势 ,针对种种态势提出中国高等教育核心施化力培育战略 ,以使中国高等教育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真正地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