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紫砂艺术品之中,方货与圆器可以说是它的两大基本造型。由简单的方与圆造型到方圆结合而衍生的造型,无不体现出紫砂艺术的方圆之美。古人曾有"天圆地方"之说,到如今科学虽证其谬,然天地方圆之美,一直是艺术造型中的宠爱而被广泛运用。方圆造型具有视觉上独特的审美效果:方者刚强而不阿,深有正气端庄之感;圆者柔转而不挠,多有阴柔圆润之感;而方与圆的结合,乃刚柔并济兼有二者特点,刚强不失柔和,圆润而兼备端庄。方与圆  相似文献   

2.
郁文雅 《佛山陶瓷》2013,23(3):64-64,66
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耳。既不夺茶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在紫砂艺术中,方货与圆器可以说是它的两大基本造型,由简单的方与圆造型到方圆结合而衍生的造型,无不体现了紫砂艺术的方圆之美。  相似文献   

3.
方器是紫砂艺术中的一大类,由于紫砂艺人的精心设计,使方器呈现出寓圆于方的特点,不仅使方器在人们眼中独具一格,而且缔造了紫砂壶造型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4.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众多器型中紫砂方器属于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壶型,在方方正正的造型下又有着无穷无尽的变化,俗话说得好:"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紫砂方器按照基本的造型形态主要可以分为长方形、正方形、八方形、六方形、混方、方圆等等多种形态,每一个造型都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不仅有高矮胖瘦之分同时也能够尽显每一种形态的造型之美....  相似文献   

5.
周鹰 《佛山陶瓷》2013,(11):72-73
紫砂造型无论是行欲方、智欲圆、刚柔相济,还是方圆互见,都充分显示了紫砂艺术的典型性艺术,方圆造型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深深烙印到了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之中.而对于紫砂壶的造型,如何运用方圆造型更加巧妙的表现出紫砂的形神意态,也是紫砂人不断摸索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天地方圆》壶形为四方,象征"地方",其中壶口为圆的闭合式,象征天圆,壶中有方有圆、有阴有阳,可调"天圆地方"。《天地方圆》壶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运用在紫砂的造型之中既蕴含阴阳学、哲学等等,具有朴素而纯粹的美观感。  相似文献   

7.
童小平 《江苏陶瓷》2012,45(5):47-47
紫砂在漫长的发展史上不断演变、调整、发展,创造了"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姿态万千的茗壶世界。紫砂圆壶之美,往往用"形、神、气、态"四大要素来衡量。四大要素之中最基本的在于"形",形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三要素的内在因素。紫砂圆壶的艺术造型,主要是紫砂艺人通过弧形曲线的组合构成来充分表达作者的创作思想,形成一个独立的形体表达器物。在实际操作中,紫砂艺人结合了壶体造型,将它进一步提炼、浓缩,并给予理论性的上升,总结为规范标准的法则。各种  相似文献   

8.
《浑方掇球壶》从外形结构上看,方中带圆,圆中有方,壶身体现着方与圆的融合和相符相称,从而体现出无比的质感和浑厚。整体造型比例协调,线面挺括有力,轮廓分明,成就紫砂方圆之器之美。  相似文献   

9.
宜兴紫砂茶壶造型别致,种类丰富,工艺繁杂,一般被分成光器和花器两大类,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光器,光器的涵盖范围更加广泛,大部分是以几何造型为主,用简洁典雅的造型来展示紫砂艺术之美,让爱壶人士们都感受到其中的自然淳朴、简练高雅的气质.光器这一大类中还可以大致分成圆器和方器这两种,圆器的造型要求的就是"圆"、"稳"、"匀"以...  相似文献   

10.
宜兴紫砂以造型多变为一大特色,这主要是因为紫砂壶的材质——紫砂泥料有很高的可塑性,可以任意加工成大小各不相同,造型千姿百态的壶形。按照紫砂壶的造型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光器、花器和筋纹器,其中光器又有方圆之分,圆器造型饱满秀气;方器端庄大气。两者的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方器的制作工艺难度更大,成品率也相对来说低一些,从古至今几百年来流传于世的方器紫砂壶也是屈指可数,不如圆器这么多,可见制作难度颇高。作者潜心研究方器紫砂,不仅在传统方器紫砂上有所造诣,对于原创方器紫砂也颇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番这把紫砂"万寿龙星"壶,了解一下这把壶不同角度的美与作者对这把壶有怎样别样的意境感悟。  相似文献   

11.
紫砂材质极强的可塑性和历代紫砂艺人的智慧创新为紫砂壶精彩纷呈的造型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造型千姿百态,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之说,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审美需求。紫砂壶造型题材丰富多样,有光器、花器和筋纹器之分,但三大类别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是相辅相成,共同繁荣了紫砂造型艺术。本文解析紫砂套组作品"莲语·莲之缘"的造型艺术之美和文化情感之美。  相似文献   

12.
宜兴紫砂茗壶,因其造型千姿百态、简练大方、色彩淳朴古雅、丰富多彩,表现形式独具匠心,手工工艺精美绝伦,以及独特的泡茶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独树一帜的"国之瑰宝"。论宜兴紫砂壶造型的艺术性,其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它陶瓷品类无法比拟的,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可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13.
从不同的文化和工艺中吸收有益的元素,把它们应用到紫砂艺术的实践中去,创造出"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艺术造型天地,使紫砂壶闻名于世。《石瓢》壶为经典之器,通过每件《石瓢》作品,我们能看出紫砂艺人不同艺术风格和紫砂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宜兴紫砂壶是一种立体造型艺术,从造型上说有仿生器、筋瓤器、光素器.光素器又细分为方器和圆器两种,方与圆被广泛应用在紫砂艺术壶器的设计中,除了因其视觉上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中国古人"天圆地方"思想的影响."天圆地方"思想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并由此影响到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比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以圆形和方形为主,但似乎方器比较多些,大件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小件的有"方爵"、"方尊"等等不胜枚举.有趣的是这似乎和紫砂壶造型的整体状况刚好相反,后者恰恰是圆形大大多于方形,这可能是紫砂方器的制作难度较大,其实用性不如圆器的结果.由于紫砂泥土的可塑性极强,加上陶艺人的巧思妙想,创造了不少"寓方于圆"的方圆造型,这些独特的紫砂方圆造型不仅包含了独特的文化韵味,更深深烙印到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中.  相似文献   

15.
世人说紫砂茶壶美,美就美在其"形、泥、工、款、功".所谓"形",就是造型、形象.宜兴紫砂壶艺造型素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文岂传形,赋难为状"之誉,宜兴紫砂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一些传世名壶之所以能以其端庄的造型、清晰的线条、精湛的制作技巧流传至今,而且仍然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哲理,并对现代壶艺的造型设计赋于很多的启迪和借鉴,究其原因,除了"泥、工、款、功"之外."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五百多年来,紫砂壶艺的发展经过众多陶艺人和文人的共同努力,借鉴并吸收了大量其它艺术门类,创造了圆器、方器、自然型器、筋纹器和新型器等五大类型。其中,紫砂壶造型以圆器最为普遍。紫砂圆器以球体、半球体为主,同时运用了各种曲线的变化来组合造型。每种紫砂圆器的壶嘴、壶把、壶足、壶盖、壶钮与之相协调,产生了无数种造型的变化。紫砂圆器的种类繁多,有"球形壶"、"掇只壶"、"半球形壶"、"西施壶"、"一粒珠壶"等等。作壶人和玩壶人都清楚,能成功地做好一把紫砂圆器,能摆在人们面前且令玩家满意,是非常不容易的。其实,美观的紫砂圆器造型也不多见。一把艺术精湛的紫砂圆器会表现出气度凛然、神韵风雅的特点,点、线、面各处比  相似文献   

17.
高洁 《江苏陶瓷》2021,54(5):68-69
经典永远不会过时,在紫砂艺术的造型之中,"西施壶"、"石瓢壶"、"仿古壶"是最能够代表"简约而不简单"的论断,相较于圆鼓鼓的"西施壶"和架子笔挺的"石瓢壶","仿古壶"好像给人的感觉没有那么突出,但是若要说最为实用、耐看的器型,那么"仿古壶"就值得大书特书了.这件紫砂作品"仿古壶"正是原汁原味地把经典延续下来,希望能够通过紫砂技艺本来的质朴之美和光素之美打动壶友,让紫砂艺术回归到原原本本的艺术审美,希望传统器型能够在广大的壶友之中更加普及开来,以实用性为基础,以传统技艺为根本,让我们在清新淡雅的喝茶品茗之中,能够感受到简单的快乐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18.
紫砂"追月壶"新颖别致、造型独特,是根据几何造型中的四方壶和圆壶创作而来,其形体既有四方壶的阳刚之气,又将圆壶的神韵演绎得淋漓尽致。本文从壶器的造型开始探析,进一步挖掘紫砂"追月壶"的神韵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华美风气盛行的今天,作品《传炉》以其别样的简约别致脱颖而出,给人们截然不同的审美体验.它如流水平静地娓娓道来,昭示着素面朝天中蕴含的别有洞天,展现着紫砂艺术的别样多姿.此壶是传统意义上的紫砂光素器,器身形状方中寓圆,比方器多了几分圆润之美,以无声的方式诉说着紫砂艺术中的无限魅力.此壶的造型之美已无需多言,其蕴含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发展至今,紫砂艺术早已成为宜兴的代名词,在世界舞台上闪耀着自己独特的光芒。得天独厚的紫砂泥,在紫砂匠人的手中不断变换,使之成为"世间茶具之首"。而其"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丰富造型更是将紫砂艺术的外在情趣表达得淋漓尽致,深受世人的追捧。当然,紫砂艺术的完美少不了其内含的人文气息及创作情感。纵观紫砂艺术的发展历史,紫砂匠人对于紫砂艺术所抒发的情感,使得紫砂艺术温润成独一无二的艺术佳品,观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