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防堵塞浸入式水口的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防堵塞浸入式水口的使用情况,对用后残砖分析表明以CaZrO3-C材料制作的浸入式水口,在浇注08Al钢时,有较好的使用效果,可实现多炉连浇。防堵塞效果主要取决于钢液中析出的Al2O3与防堵塞料的反应产物和钢水温度。  相似文献   

2.
浸入式水口Al2O3附着堵塞机理及防止办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述了国内外浸入式水口Al2O3附着堵塞机理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水口堵塞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防止Al2O3附着堵塞的基本原则和研究方向,并对几类具有防止Al2O3附着作用的材料和防范措施进行了重点介绍,探讨了浸入式水口用碱性材料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3.
连铸浸入式水口结瘤机理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琴 《耐火与石灰》1993,18(8):48-54
  相似文献   

4.
浸入式水口的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耐火材料》2021,55(6)
介绍了水口结瘤产生的原因、结瘤物的形成过程、防止水口结瘤的方法,重点综述了电场对浸入式水口结瘤的影响,包括浸入式水口荷电的基础理论和测量、浸入式水口荷电初步研究、电场条件下钢液对耐火材料润湿行为的影响、电场对熔融金属中的氧化物夹杂的影响。基于流体力学、化学等因素对耐火材料材质、结构及夹杂物颗粒传递、黏附的影响规律,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内壁复合防堵塞材料、创新浸入式水口结构、施加物理场等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使水口结瘤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适用性不强、结瘤机制研究不深入等问题仍然很突出;利用电场调控防止浸入式水口结瘤堵塞作为一种新兴的防堵技术,虽然已在连铸现场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施加电场方式、电场参数及设备等工艺问题还需逐步完善,对夹杂物、浸入式水口材料在高温下的表面特性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最后指出材料与外加电场结合将成为浸入式水口防堵塞技术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7.
8.
在连铸过程中,氧化铝堵塞不仅限制着耐火构件的寿命,而且会造成钢质量缺陷。浸入式水口内层压制的无碳铝-硅防堵塞材料是一种目前被用作解决堵塞问题的方法。然而,在某些操作条件下,仍然发现了氧化铝附着,考虑应用低热导率的本体材料解决这个问题。除此之外,开发增加碳含量的铝-硅防堵塞材料应用在出口处控制氧化铝附着。  相似文献   

9.
10.
连铸工艺中Al2O3在浸入式水口内壁附着造成的堵塞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开发防止Al2O3附着的新材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向。本文对几类具有防Al2O3附着作用的材料和防附着机理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探讨了浸入式水口用耐火材料今后可能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氧化铝陶瓷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浆料流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氧化铝陶瓷为例,研究探讨了凝胶注模成型工艺中制备低粘度、高固相含量浓悬浮体的关键技术,分析讨论了氧化铝浆料的流变性特点及pH值、分散剂等因素对粘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pH=9,分散剂添加量为0.5%质量分数的Al2O3时,55%体积分数的氧化铝浆料的粘度为100mPa·s(D=77.48S-1)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铝铬浇注料在转炉钢包渣线上的使用情况,并借助于光学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等手段对用后材料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铝铬浇注料使用后的损毁机理。  相似文献   

13.
以TiC/TiO2/Si/Al/Ti等为主要原料,采用热压法原位合成Ti2SiC2/Al2O3复合材料,分别探讨了Al掺入量和工艺制度对Ti3SiC2/Al2O3复合材料物相、显微结构以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合成制备的Ti3SiC2/Al2O3复合材料与传统方法合成制备的纯Ti3SiC2材料相比,材料的硬度和致密度均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施工澜 《中国陶瓷》1999,35(5):28-31
针对高密度、高强度99Al2O3 陶瓷离心成型用悬浮浆料,研讨了分散剂、PH 值、固相含量等因素对悬浮浆料粘度的影响。并以平均粒度0-6μm 的Al2O3 粉体为原料,调制出了固相浓度高于79wt% 、粘度低于0-12Pa·S的高浓度、低粘度浆料  相似文献   

15.
高漫反射陶瓷聚光腔的注凝成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瓷聚光腔具有泵浦均匀性,高漫反射特性,以及良好的稳定性等优点。在大功率激光器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关键是其反射率要提高到高水平。实验采用高固相含量低粘度Al2O3浆料进行注凝成形,获得了漫反射率高在99%的陶瓷烧结体,并对影响反射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Al2O3载体上MoO3升华流失机理和流失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 MoO_3在 Al_2O_3载体上的升华机理和流失动力学。提出在700℃下,MoO_3的升华流失是水与 MoO_3作用,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络合物而引起的,其流失动力学方程式为:-(dC_s/dt)=kVC_3~(3.5)在750℃以上,MoO_3的物理升华越来越显著,这时,流失速度与通过的气流的组成无关,其流失动力学方程式为:-dC_s/dt=kVC_s一般用钼为活性组分的多相催化反应,反应温度均在700℃以下,因此,活性组分流失主要是水的作用引起的。对于氧化反应,水是反应生成物;对于加氢反应,水产生于再生烧焦过程,这时,MoO_3的升华流失出现在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17.
搅拌磨湿法制备氧化铝超细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粗颗粒氧化铝粉为原料,采用搅拌磨湿法工艺制备了-5.0um颗粒产率为99.68%的氧化铝超细粉。按正交表L16(4^5)安排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确定了制备氧化铝超细粉的最佳球磨条件,并分析了各因素对球磨过程的影响程度。在本研究的实验条件下,制备氧化铝超细粉的最佳条件为:球磨质量分数50%、球磨时间10.0h、搅拌转速500r/min、球料比7:1。  相似文献   

18.
通过常压烧结制备了Al2O3/Y-TZP复相陶瓷,研究了Al2O3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及耐磨性的影响。体积分数为35%Al2O3的Al2O3/Y-TZP复相陶瓷具有相对高的韧性(12.5MPa·m1/2)和较低的磨损率(9.2×10-6mm3/(m·N))。  相似文献   

19.
王伟  刘锋利  王玉  徐慧 《河南化工》2004,(12):10-13
制备了一系列SiO2-Al2O3基质材料,采用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法对其酸性特征进行了表征。并且以n-C^=7-1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反应产物分布与基质材料酸中心特性的关联,提出了n-C^=7-1的裂化反应网络,对n-C^=7-1的异构化、氢转移、芳构化等二次反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异构化反应过程同时以单分子与双分子两种机理进行,但双分子反应选择性较低;氢转移反应不仅与基质的酸中心密度有关,对酸类型的影响更为敏感,在只有L酸的基质上,氢转移以Rideal机理进行,活性随酸密度呈线性增加;在既有B酸又有L酸的基质上,氢转移更倾向于L-H机理,活性随酸密度呈指数增加;烯烃二次反应之间选择性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B酸与L酸在总酸量中的分配。  相似文献   

20.
纳米ZrO_2-Al_2O_3复合粉末注浆成型与烧结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均粒径为20nm的ZrO_2添加5~15vol%的粒径为200nm的Al_2O_3粉末注浆成型与烧结特性表现出与普通微米及亚微米级粉末不同的特性:浆料具有较低的含固量,粘度为5厘泊时为55wt%;浆料呈微弱触变性:生坯具有较低相对密度,仅为理论值的35.5%;少量Al_2O_3(5~10vol%)促进复合材料的烧结,但也伴随着Al_2O_3晶粒异常长大。上述现象归因于纳米粉末具有非常高的比表面,粉末表面吸附大量紧吸附水不能被石膏模所排除,而粉末巨大的表面能促进了烧结过程中的质点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