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龟河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保护原生态河流系统、构建绿色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金龟小流域污染情况及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对其采用入河污染治理、河道防洪治理、水源保护治理、生态景观治理等多样性建设措施,达到修复水生态系统、维护河流健康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漓江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根据1999—2000年的实测水质资料,采用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漓江的4个国家监测断面的5个项目进行分类判断,以确定每项指标的污染程度和整个河流水质的污染情况,采用污染分担率反映河段污染物构成,采用污染负荷比评价河段污染水平,4个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228,0.358,0.373,0.332.漓江的污染程度上游较轻,下游稍重.并对水质污染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小河流的污染最为严重,治理的难度相对较低,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地相继进行了中小河流的治理项目。在长期的治理过程中促进了治理技术的发展。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一些河流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恢复。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详细论述了当前中小河流综合治理过程中各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并介绍了一些技术发展的最新发展,通过研究以期能够为各地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反渗透系统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某市城区各水厂的取水水源主要受到了重金属与有机物的污染,而常规的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非常有限.针对该市水源水质现状,选择了反渗透系统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两年来的运行结果表明:反渗透系统对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和细菌的去除效率都非常高.  相似文献   

5.
曝气对一体式PAC/UF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一体式PAC/UF工艺的重要环节——曝气,通过小试和中试实验,研究曝气方式、曝气量等因素对一体式PAC/UF工艺运行及除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间歇曝气,连续曝气情况下PAC/UF工艺去除有机物效果略好;连续曝气会使出水颗粒数略微增多;同时连续曝气可以更充分发挥粉末活性炭减缓膜污染的作用.增加曝气量也可以减缓膜污染.但是在实验条件下,间歇曝气可以节约电能0221 kW·h/m3.综合考虑PAC/UF工艺膜污染、除污染效能和运行成本,对于PAC/UF工艺,间歇曝气更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6.
自然污染的水库水有机物含量高、臭和味大、色度高、往往含有铁和锰,其常规水处理工艺处理效果较差。实践证明,曝气/常规水处理工艺处理自然污染的水库水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滏阳河污染控制及生态恢复技术集成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滏阳河的污染现状,提出一套以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生态河道相结合的滏阳河污染协同控制、生态恢复技术集成体系.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与污水处理厂技术相结合,实现对滏阳河外源污染源的顶端控制,最大限度的消减由点源和面源污染源造成的污染物积累;利用生态浮床和生态护岸技术构建滏阳河生态河道,进一步削减滏阳河中内源污染物,加速滏阳河结构与功能的生态恢复,最终实现河流水质的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8.
曝气强度对SMBR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变曝气强度是控制SMBR(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膜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不同的曝气强度下考察了膜过滤压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膜阻力构成情况和污泥指数SVI(Sludge Volume Index)的变化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强度过大或过小,压差上升速率都会增大;随着曝气强度的增大,Rp,Ref,Rc在过滤总阻力中所占的比例都会逐渐减小,Rif在过滤总阻力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当曝气强度低于0.88 m3·m-2·h-1时,水力剪切力主要作用于膜污染的消除,而对活性污泥的性质没有多大影响,SVI变化不大,因此压差上升速率随曝气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当曝气强度高于0.88 3·m-2·h-1时,水力剪切力过大,导致污泥絮体结构被破坏,SVI明显增大,从而加速了膜的污染,使压差上升速率随曝气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根据延河主干河段排污现状,以BOD5为指标,估算了进入河流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负荷,并运用稳态一维BOD5降解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延河主干河面的河流综合自净系数为K=2.69,说明延河这样的高含沙量河流具有很强的有机污染自净能力,对2010年的河流水质预测表明,为保证延河水质达标,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MBR处理微污染水过程中水动力条件对超滤膜水力不可逆污染的影响,介绍了水力不可逆膜污染的计算方法,探讨曝气、反冲洗、通量、水温等运行参数的影响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间歇曝气时,曝气时间、强度及反冲洗时间的选取需考虑MBR的净水效能,实验条件下,2 min的曝气时间是必需的,较优的曝气强度为30~36 m3/(m2·h);较长的反冲洗时间有利于控制膜的不可逆污染,反冲洗时间的确定尚需考虑超滤系统的产水率;过滤通量显著影响超滤膜的不可逆污染速率,PVDF、PVC膜的过滤通量分别不应高于31.5,14.0 L/(m2·h),长期运行中膜污染的评价尚需考虑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河水污染预测及其影响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神经网络引入河水污染建模,并将该模型用于水质预测,使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河流水质污染现状及预测结果可视化(以溶解氧Do值为例),并利用GIS建立缓冲区,使得污染物对河流周边影响可视化,对于污染信息定位准确、可视,为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简明的信息,对GIS在水环境中的应用作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形成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膜污染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推广应用的关健.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控制不同污泥浓条件,对不同蝎气强度下膜污染发展速率及其形成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污染泥浓度下均存在一个经济曝气强度,当污泥浓度分别为3,6,8和10g/L时,其对应经济曝气强度分别为36,72,84和120m3/(m2·h),且经济曝气强度的大小随污染浓度升高呈线性增加,同时从理论上推导出一个临界染泥浓度,其大小为5.15g/L.膜生物反应器在经济曝气强度和临界污泥浓度下运行膜污染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及其修订说明建议选用的参数,采用污染指数法建立河流水质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将河流断面水质的综合污染指数与标准类别的综合特征值比较,评价断面水质类别。实例表明,该方法所得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较为吻合,且计算步骤简单,信息利用较安全,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垃圾填埋场中有机污染物对周边地下水和土壤的影响,以徐州市某老旧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对其特征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和风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地下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为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甲苯.在MJ10、MJ11、MJ12点,四氯化碳处于中等污染和重污染,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显示其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可能会对...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增长很快。然而城市排水管道的普及率和污水处理率却还很低,大量污水木经处理直接排放,使大部分水资源已受到小同程度污染,城市附近水域已遭受严重污染: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流经城市的136条河流中,Ⅳ类水质以下的有105条,不少城市周围的河流已基本成为纳污河道.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点源和面源污染负荷特点 ,分别建立了模糊预测模型和降雨~输沙量~污染物相关模型 ,并对污染负荷进行了分析预测 .结果表明 ,所建预测模型较传统方法有所改进 ,在香溪河流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在污染负荷预测基础上 ,根据三峡建库前后不同的边界条件 ,对其最大容许污染负荷量进行了初步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资料和2000年实测水质资料的基础上,较全面地分析了西南岔河流域的水环境污染现状和主要污染来源,评价了该流域背景值,对西南岔河水环境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徽水河城区段河道现状入手,通过工程河段水位推算分析,说明坝型改造的必要性.提出在山区中小河流治理中,液压升降坝是一种蓄水和防洪兼顾的理想坝型.  相似文献   

19.
嫩江冰封期污染物输入响应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嫩江是典型的北方河流,随着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污染日益严重,以有机污染为主。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建立了嫩江冰封期污染物输入响应模型。  相似文献   

20.
介绍川中丘陵区林山场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从社会变迁、生活生产方式改变等方面分析了小流域非点源污染产生的原因,指出不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小流域非点源污染产生的主导因素。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健康生态系统为目标,利用多种技术方法,针对农业污染、居住区污染设计了以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和有机废弃物沼气资源化处理为中心、有机结合其它控制措施的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体系,并从法律、经济、技术支持与公共参与等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