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聚丙烯熔融指数软测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机理和统计两种建模方法,建立聚丙烯生产过程熔融指数软测量模型。根据聚合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建立丙烯聚合过程的机理模型。统计模型则采用神经网络/部分最小二乘(NNPLS)方法。现场投运结果表明,模型计算速度和精度能满足工业现场在线实时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SNNs-RR的聚丙烯熔融指数软测量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夏陆岳  俞立 《化工学报》2008,59(7):1631-1634
提出了一种组合神经网络-岭回归(SNNs-RR)建模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聚丙烯熔融指数软测量研究中.通过多个单一神经网络的合理组合可显著改善神经网络模型的泛化能力,而选择合适的组合权重对组合神经网络模型是否具有良好预测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提出了采用岭回归方法来选择合适的组合权重.通过与单一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基于SNNs-RR的聚丙烯熔融指数软测量模型具有更佳的预测精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Prediction of melt index (MI),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 in determining the product's grade and quality control of polypropylene produced in practical industrial processes, is studied. A novel soft-sensor model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networks, and multi-scale analysis (MSA) is proposed to infer the MI of manufactured products from real process variables, where PCA is carried out to select the most relevant process features and to eliminate the correlations of the input variables, MSA is introduced to a~quire much more information and to reduce the uncertainty of the system, and RBF networks a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proces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provides promising prediction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and supposed to have extensive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propylene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4.
Spheripol工艺丙烯聚合质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Spheripol工艺,根据Z-N催化剂聚合机理,对不同牌号聚丙烯产品(包括均聚聚丙烯、无规共聚聚丙烯和抗冲聚丙烯)分别建立了熔融指数和乙烯质量分率的预测模型.并应用实际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优化拟合,得到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熔融指数和乙烯质量分率预测模型的计算值与分析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86%和13.5%,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树脂质量,对聚合产品质量的软测量及牌号切换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乔会平 《河南化工》2003,(7):23-24,35
总结了开发生产低熔融指数聚丙烯的试验过程与结果,通过优选催化剂、优化操作过程、控制加氢量,生产出质量稳定可靠的熔融指数在0.2~0.5g/l0min之间的低熔融指数聚丙烯.  相似文献   

6.
熔融指数也被称之为熔体流动速率,主要反映塑胶类材料在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流动性。聚丙烯属于一种热塑性树脂,在对其加工生产的过程中,有效控制熔融指数,将其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有助于保障生产加工产品的质量。基于此,围绕聚丙烯熔融指数的影响因素展开探讨,以更好地控制聚丙烯熔融指数,促进聚丙烯生产加工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7.
李春富  王桂增  叶昊 《化工学报》2005,56(10):1915-1921
讨论了如何建立聚丙烯熔融指数软测量模型及模型更新问题.首先根据聚丙烯反应器中的氢气浓度划分操作域,对于每个操作域,用一种新的非线性部分最小二乘方法建立熔融指数软测量子模型,然后将各个子模型进行组合,建立全局模型.为了使模型适应过程的变化,提出一种递推非线性部分最小二乘算法,利用新获得的数据对原模型进行更新.同时基于滑动窗方法,提出模型在线估计和更新策略.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模型取得了很好的估计性能,计算精度满足工业生产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8.
分析、比较以低熔融指数聚丙烯粉料为基础原料生产纺黏无纺布专用聚丙烯树脂的方法,介绍了通过化学降解法生产高熔融指数聚丙烯无纺布专用料的控制难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接枝技术制备了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丁酯(PP-g-BMA)的接枝产物,并以PP-g-BMA为相容剂,研究了接枝物对PP/PET的流变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PP的熔点比纯PP的有所下降,且随着接枝率的提高,熔融指数由最初的3 g/10 min增加到18 g/10 min;以PP-g-BMA为相容剂,复合材料的流变性和力学性能都得到了明显提高;表明PP-g-BMA是一种优良的相容剂。  相似文献   

10.
11.
间歇式聚丙烯生产中,熔融指数受加氢计量、设备泄漏,反应时间、牌号切换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控制,批与批之间相差很大,对这些因素进行实验,采用优化控制方法,使批与批之间的熔融指数相近。  相似文献   

12.
从降低产品灰分、稳定产品熔融指数、提高产品等规度入手,阐述了提高聚丙烯纤维料质量的方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声春  陈正年  寇波  韩冰 《广东化工》2011,38(5):196-196,140
在不同负荷和不同温度下,利用熔体流动速率仪测试聚丙烯的熔体流动指数,通过熔体流动指数这种非常简单的方法计算得到剪切应力、剪切速率、非牛顿指数、零切粘黏度和流动活化能等流变参数。  相似文献   

14.
采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苯乙烯(St)为助引发剂,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使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技到聚丙烯(PP)链上。通过FT-IR等测试方法对接枝PP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727cm^-1处有较为明显的羰基吸收峰;抗熔垂能力的测定表明,接枝反应有效地改善了PP的熔体强度,从而得到适于挤出发泡的聚丙烯接枝改性优化配方:PP100份、GMA8份、DCP0.06份、St3.5份。  相似文献   

15.
油酸熔融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油酸这一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熔融接枝聚丙烯(PP),探讨了反应条件(如转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类型及浓度、单体浓度、加入第2单体(苯乙烯)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PP接枝产物,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接枝前后PP结晶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DSC、XRD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线形聚丙烯/长链支化聚丙烯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结晶结构和结晶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长链支化聚丙烯的结晶温度比线形聚丙烯提高10℃左右;共混物的结晶行为与长链支化聚丙烯类似,所形成的球晶多而小;由于结晶温度提前,长链支化聚丙烯的作用类似于结晶成核剂,率先形成的晶核具有物理交联点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共混物的熔体强度。对于配比为80/20的线形聚丙烯/长链支化聚丙烯共混物,由于长支链的存在,降温速率越慢,结晶温度越高。结晶过程中并未发生结晶结构和结晶形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羟甲基丙烯酰胺(NHA)、苯乙烯(St)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PP)的接枝共聚物PP-g-NHA和PP-g-NHA/St。红外分析表明,NHA和St接枝到PP链上形成接枝共聚物。探讨了NHA用量、St用量、DCP用量及加工温度、螺杆转速对接枝率及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NHA的最佳用量是3 %,此时接枝率达到最大值为1.6 %,接触角最小为83 °;随着DCP用量的增加,接枝率先增大后下降;加工温度不能太高,螺杆转速一定要大于40 r/min。  相似文献   

18.
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引发下,研究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对聚丙烯(PP)的交联程度、熔体强度及其发泡性能的影响。在TAIC加入前后,分别测定PP的抗流淌能力和熔体流动速率及PP发泡材料的凝胶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DCP/TAIC交联体系使PP的抗流淌时间平均延长了6-7min;当DCP为1.4份时,PP发泡材料的最大凝胶率提高14%,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提高了24.5%和55.8%。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在DCP/TAIC交联体系作用下,PP发泡材料表面光滑,泡孔细密且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