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托西安地铁3号线近接地裂缝区域的某暗挖隧道施工塌方案例,对引起坍塌的水文地质、施工行为诱因进行了分析。通过离散元软件进一步模拟隧道坍塌过程,发现隧道上部初支结构加速了“力链”的形成。在塌方案例中,通过一系列处治措施保证了土层结构安全,未引发次生灾害。现场监测数据有效地验证了险情处治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地表降水为塌方重要诱因,软弱地层隧道暗挖时应保证隧道结构尽快成环,并确保底部土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结合布陇箐隧道上行线的塌方,通过对塌方原因的分析,针对隧道的地形地质特点,提出了处理坍塌的综合治理方案,采用该方案顺利通过偏压、塌方段隧道,并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以期对今后偏压、塌方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研究软弱围岩隧道产生变形破坏的机制及其处治措施,选取四方山隧道为工程实例,分析其产生局部掉块、拱架剪切变形、塌方等病害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隧道产生变形破坏的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处治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四方山隧道产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受到水平岩层、地应力、地表防排水、人为因素等的影响;2采取加强初期支护及基底锚注加固措施后,该隧道水平、竖向位移得到有效控制,软弱破碎围岩中的节理、裂隙减少,避免了地下水渗入而引起的基底围岩膨胀;3处治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大幅下降,围岩塑性区范围减小,竖向位移大幅降低,隧道处于稳定状态,塌方变形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以宁夏某浅埋黄土隧道塌方事故为依托,首先讨论分析浅埋黄土隧道的塌方破坏机理及模式,然后根据现场塌方情况,分析案例隧道塌方原因并提出处置方案,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其处置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土自身的易灾性、不良地形地势、浅埋隧道施工扰动以及强降雨入渗共同导致隧道上方围岩形成一定范围的黄土软弱湿陷带,原隧道支护结构无法抵抗劣化后的围岩,围岩变形和结构受力均大幅增加,其中拱顶沉降增大了91.8%,拱肩处初支正弯矩增大了60.7%;黄土地层开挖面失稳破坏可分为掌子面到达软弱湿陷带的失稳破坏和穿越整个软弱湿陷带的失稳破坏两种模式;结合有限元模拟和现场监测验证,“临时支护系统+换拱+超前中管棚注浆加固”的综合防塌方处置技术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隧道属于线状隐蔽和穿越性的工程项目,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会穿过崇山峻岭,经过诸多岩类,其结构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特点,而围岩又是隧道在开挖过程中极易遭到破坏的对象,这也是对其进行支护的主要原因。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避免公路隧道塌方事故的出现。由此可见,探讨公路隧道塌方诱因及处治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在山岭隧道的修建过程中,经常出现塌方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从围岩层状分布、雨水侵蚀作用等方面,分析了隧道拱顶出现塌方的原因以及所采用加固措施的有效性;并对塌方周边断面加固前后围岩位移和支护结构应力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隧道拱顶塌方处加固措施行之有效,围岩变形及结构应力得到了较好控制.再利用FLAC3D软件对隧道塌方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加固措施对塌方的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过对岳家沟隧道RK74+010处塌方前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与塌方后揭示的实际围岩情况相比较得出:塌方前的掌子面的地质超前预报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与实际塌方后揭示的围岩状况存在偏差,并未发现隐藏在隧道上方的软弱破碎围岩,从而导致施工中人们对该处围岩施加了较低的支护强度,致使在掌子面向前推进的过程中,隧道发生塌方.通过3DEC离散元数值模拟,从塌方处围岩受力及位移特征上分析了岳家沟隧道的塌方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因为地质与地形条件十分复杂,导致隧道塌方事故越来越多.塌方的不可预见性、后果的严重性、处理的复杂性,使其成为隧道施工中的重大难题.管棚利用钢管或钢插板件为纵向支撑,由于其刚度较大,跨越距离较长,是处理隧道塌方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文探讨了隧道塌方处理中管棚支护的力学机理,建立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力学模型,进行了管棚的参数计算.结合十白高速公路四沟隧道塌方事故的处理进行分析,说明了本文模型的合理性及实用性,并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验证了处理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隧道施工穿越冲沟段塌方风险的预测模型,统计分析了200例隧道塌方事故,总结出影响隧道塌方的11大风险因素,将各因素归纳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等三大指标,并对其进行分解,建立山岭隧道的塌方风险评价体系,利用突变理论对隧道塌方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应用该模型对某隧道施工穿越冲沟地段进行塌方风险预测,结果能较好反映该工程实际情况,研究成果能够为类似隧道工程塌方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浅埋大断面隧道核心土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浅埋大断面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核心土的预留问题,依托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北碚站工程,对浅埋大断面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时,核心土的留设进行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预留核心土前后围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合理的留设核心土可有效降低地层沉降速率;改善围岩受力情况;同时表明护拱法和临时回填对治理隧道塌方效果良好,对类似塌方处置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降雨作用下浅埋隧道松散围岩塌方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降雨作用下浅埋隧道松散围岩塌方机制,基于突变理论,建立浅埋隧道塌方的尖点突变模型.考虑不同本构关系的隧道围岩组合,分别推导双层应变软化介质、单层应变硬化介质及应变软化介质组合的围岩失稳力学判据,分析诱发塌方的主要影响因素,揭示雨水入渗作用下浅埋隧道塌方机理.以马鞍山隧道为工程案例,运用地表沉降监测数据进行浅埋隧道塌方突变预测.研究表明,浅埋隧道塌方力学判据可有效用于塌方机制分析,用地表沉降数据预测浅埋隧道松散围岩塌方更为合理和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2.
刘晓峰 《商品与质量》2022,(27):109-111
浅埋段是公路隧道项目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地质结构,其直接关系到隧道项目施工安全与质量,所以应结合隧道项目实际合理采用浅埋段处治技术,以确保隧道的安全施工.文章以公路工程隧道项目为例,首先分析了隧道浅埋段的围岩加固与支护方案,然后从钻孔施工、注浆施工方面重点研究了洞身浅埋段地表注浆加固处治技术.实践表明,此项目采用地表注浆...  相似文献   

13.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隧道往往要穿越多个垭口。垭口地区隧道常常埋深较浅,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发育,因此隧道施工中容易发生塌方事故。建设中的十漫高速公路,地处两郧断裂带穿越地区。本文结合其最长的隧道———二道垭隧道施工中的塌方事故,分析了垭口不良地质条件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介绍了治理垭口地段隧道塌方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做好地质超前预报、防止垭口地段隧道塌方的建议。本文工作不仅对该隧道其他垭口处的施工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为其他山区长大隧道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节理岩体隧道塌方机理离散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节理岩体隧道塌方机理,依据节理统计与现场节理调查结果划分单元建立计算模型,采用离散单元法对隧道塌方运动全过程进行模拟,对塌方过程中块体行心处的位移、运动速度、加速度、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出节理岩体隧道塌方的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节理岩体隧道塌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隧道塌方的全过程可划分为5个阶段:裂隙启动扩展阶段、裂隙变速扩展阶段、裂隙加速扩展阶段、塌落阶段、塌落完成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隧道开挖过程中浅埋软岩段塌方变形特征,对隧道地质情况进行有效辨识,结合隧道施工过程围岩监测数据,并依据地质雷达探测结果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开挖阶段,拱底与拱顶位置均出现明显塑性区,伴随掌子面逐渐靠近围岩破碎区域,塑性区范围逐渐扩大并向拱顶右上方及围岩内部转移,破碎区域应力水平较低且位移显著增大,围岩完整性大大降低;不良地质构造是隧道发生塌方大变形的主要原因,降雨和地表水的入渗劣化围岩力学性质加速了隧道灾害的发生。对于隧道五级围岩浅埋段施工,应加强监控量测分析并及时做出预警,对关键部位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研究结果可以指导隧道塌方灾害的防治,对于实现隧道信息化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隧道拱顶塌方事故是近年来隧道施工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事故类型,危害极大,因此必须掌握隧道拱顶塌方发生机理和演化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对策,为塌方事故的防治提供依据。基于上限变分法,建立深埋地层中隧道拱顶塌方模型,研究隧道拱顶塌方范围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建立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拱顶渐进性塌方模型,推导渐进性塌方范围全过程曲线,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据此提出了拱顶塌方事故的安全性控制措施,揭示预控制、过程控制两类措施下拱顶塌方安全性控制机理和承载特性,提出支护措施的围岩荷载确定方法。结果表明:隧道塌方宽度L随着初始粘聚力c0和单轴抗拉强度σt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重度γ和非线性系数m的增大而减小;隧道塌方高度h1随着抗拉强度σt和非线性系数m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初始粘聚力c0和围岩重度γ的增大而减小;基于渐进性塌方过程中围岩物理力学参数逐渐减弱的特性,建立了考虑围岩粘聚力和抗拉强度衰减的隧道拱顶渐进性塌方模型;根据控制机理和目标,将拱顶塌方控制措施分为预控制措施和过程控制措施;围岩的形变荷载和总荷载随着塌方荷载的增大而增大。相关研究成果将为隧道拱顶塌方的预测及安全性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鹏舟 《商品与质量》2011,(SA):164-165
本文介绍静宁隧道的塌方情况及对塌方的处理方法。工程实践证明该方法是成功的,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深埋隧道空间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行规范对隧道同类围岩中某一点的塌方高度进行了统计,但未能考虑同类围岩长度范围内塌方高度的空间变异性,为此提出了围岩塌方高度空间等效方差增大函数hσ(L)。同时运用Weibull—Бοлοгин脆性破坏统计理论,求得隧道空间结构所用混凝土的等效抗压强度fce;从而将同类围岩长度范围内的深埋隧道空间结构体系可靠度问题简化为平面问题。以金州隧道Ⅲ类围岩深埋段隧道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节理间距特征值、围岩塌方高度均方差上限,隧道长度等因素对其体系可靠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节理间距特征值越大,可靠度指标越高;随着围岩塌方高度均方差上限及隧道长度的增长,可靠度指标逐渐减小,具有趋于稳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三峡翻坝公路秋千坪隧道塌方的岩体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地质构造作用以及风化作用,在隧道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局部围岩较差的地段,这也是工程事故的多发地段.2009年2月,三峡翻坝公路秋千坪隧道在施工以及塌方的处理过程中,先后产生过2次大面积的塌方.针对塌方的地质构造及实际塌方情况,对已经产生失稳的岩体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其结论是地下水以及施工工艺不当,是造成2次连续塌方的主要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给出了类似工程的事前预防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仰拱支护在隧道塌方险情处置中的应用问题,结合松建高速公路杜布隧道工程实际,首先详细分析了杜布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期间塌方险情的形成机理,通过对施工监控量测结果的分析,阐明了抢险期间仰拱快速施做起到的有效作用;基于有限差分理论,从隧道实际地质模型入手,通过对有、无仰拱支护情况下,隧道周边围岩的位移场及初期支护结构的受力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阐明了仰拱支护在预防塌方发生中的有效作用,为今后指导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