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层析静校正技术在永新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表层风化带速度横向变化较大的地区,做好静校正是取得高质量叠加剖面的重要一步,而确定表层低降速带速度是做好层析静校正的关键。常规的折射波方法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很难求得正确的低速带速度和静校正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层析反演技术可由初至波旅行时结合微测井、小折射等野外调查资料,通过射线追踪方法反演表层低速带速度模型并求得静校正量。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可看出明显改善了复杂近地表地区叠加剖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表层风化带速度横向变化较大的地区,做好静校正是取得高质量叠加剖面的重要一步,而确定表层低降速带速度是做好层析静校正的关键。该项技术多用在山地、沙漠地区,但是长波长静校正量在地表复杂的平原地区还是存在的,对高精度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的提高,对构造的最终成像影响较大。本文利用初至波旅行时结合微测井、小折射等野外调查资料,通过射线追踪方法反演表层低速带速度模型并求得静校正量,首次在胜利平原地区的永新高精度三维资料实际处理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复杂的地表条件的地区,为了作好静校正,需要沿地震剖面采集一些资料.除地形高程及井深数据外,还需用小折射或别的方法采集地表低速带的分布信息.当地表长波长静态时移值大于一个排列,自动剩余静校正模块难于奏效时,可用这类低速带分布信息对波的时间标量场进行有效的分离和校正.这种沿测线方向大于一个排列的低速异常体在复杂地表情况下是常有的.在进一步做短波长与长波长的自动剩余静校正的处理后,就能获得较完全的地表一致性静校正处理结果,所得的时间剖面就能真实地反映出构造形态与岩性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在西部复杂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校正技术在复杂地表区地震资料处理中至关重要。在中国西部地区,地表起伏剧烈,表层低速带横向速度变化较大,静校正问题严重。传统的野外静校正和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很难求准近地表速度模型和静校正量。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通过非线性算法反演出准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求出准确的静校正量。给出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包括射线追踪和联立迭代重构法反演。通过在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的实际应用,明显改善了地震叠加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层析反演技术解决山地复杂区静校正问题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山地和山前带地区表层结构复杂,利用表层调查模型和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不能解决低、降速带巨厚区的静校正问题,为此进行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的研究。给出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模型空间范围的确定、模型底界和替换速度的选取等;在网格的确定上提出了在保证迭代收敛的前提下应尽量的小,以最大程度地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思路。采用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山前带地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提高了山地地震资料的叠加效果。  相似文献   

6.
微测井技术在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静校正工作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常规的静校正方法均存在一定的误差,不能满足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要求,而微测井技术能够提供一个较精确的静校正量计算方法,因此在微测井正演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野外微测井资料采集方法,在取得微测井低速带,降速带厚度及速度数据后,计算出精确的静校正量并用于叠加处理中,从而保证了地震波的同相叠加,用该方法做出的叠加剖面连续性好,分辨率和信噪比也比较高,有利于微幅度构造和小断层的识别,实际资料处理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在山地、山前带、低降速带变化大的复杂地区进行地震资料处理,静校正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静校正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地震剖面的品质、解释精度和钻探成功率。常规的基于浅层速度建模和统计分析的静校正方法,如高程校正、小折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交互迭代静校正方法等,都不能解决此类地区的静校正问题。在此,经过研究开发的初至波表层速度模型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地震反射波时距曲线受复杂地表地质结构的影响产生畸变而不能同相叠加,需要对地震资料做静校正处理。 不同的静校正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高程静校正无法消除低降速带的影响;模型静校正受限于追踪的深度和排列的长度,难以全面反映低速带底界的形态;折射静校正仅适用于地表较平缓、表层速度横向均匀性较好且有明显折射界面的地区;层析静校正适应任意表层模型的反演,但是反演结果不稳定。在地震勘探地区地貌日益复杂的今天,优选的某一种静校正方法无法有效解决所有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种地表类型复杂区域地震资料处理的基于变差函数拟合重构的高精度三维静校正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不同静校正量的拟合和重构,并很好地解决复杂地表条件下不同静校正方法优势拟合的难题,从而可有效提高复杂地表地形条件的三维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保证构造形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震勘探低速带静校正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目前三维地震勘探中常用的低速带静校正算法的基础上,根据几年来低速带静校正处理情况,研制了出一种计算三维地震勘探低速带的静校正系统,简述了这种处理系统的原理,并对吉林油田某三维地震工区的低速带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系统计算速度快,精度高、实用性强,对改善地震剖面质量和提高信噪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塔中大沙漠区低速带调查重新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塔中大沙漠区,小折射和微测井是野外低速带调查的主要技术手段,旨在得到近地表速度分布,指导井深设计和计算野外静校正量.塔中大沙漠区的设计井深一般在潜水面以下1~3 m,利用小折射和微测井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潜水面的埋深.但野外静校正量的计算需要得到替换速度(2 000 m/s)以上所有地层的精细速度分布,由于受到采集密度和探测深度的影响,利用小折射和微测井技术得到的野外静校正量存在较大的误差,野外静校正后的叠加剖面存在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为此,用非线性初至波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替代小折射和微测井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最后,针对塔中大沙漠区潜水面稳定这一特点,讨论了野外低速带调查仅确定潜水面的埋深的可行性,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调查点密度.  相似文献   

11.
几种常用静校正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21  
林伯香  孙晶梅  徐颖  李博 《石油物探》2006,45(4):367-372
随着地震勘探区域地表条件复杂化,静校正在资料处理中的作用日显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各种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分析。为此,对目前常用的高程静校正、模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等方法的基本理论和适用条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基于初至时间的层析静校正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复杂地表区由于地形和低速带变化引起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同时讨论了多域统计剩余静校正、相对折射法剩余静校正和反射剩余静校正等方法,认为基于初至时间的多域统计剩余静校正是解决由测量误差和表层速度模型误差引起的残留短波长静校正问题的较好方法,只要应用得当,同样适合复杂地表区的资料处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复杂地表条件下数据处理中与静校正有关的等效低速带、浮动基准面、固定基准面等概念;阐明当前常用的两步法静校正中的 RG值代表等效低速带相对固定基准面的静校正量;对地震数据应用静校正高频分量后,t0零点对应于等效低速带的顶界面;通过理论记录说明低速带速度、厚度横向变化对时深转换的影响,当低速带结构横向变化较大时,叠加速度也随着变化,故时深转换必须考虑低速带对叠加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比折射法的三维静校正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地形起伏剧烈、速度和厚度横向变化大的地区,折射静校正技术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主要表现在不能准确地识别和拾取来自于地下连续地质界面的折射波,使得精确求取的长波长静校正量困难。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比折射法的三维静校正技术。介绍了这种静校正技术的方法原理和特点,基于对比折射法的折射波至拾取实质上是一个折射层的对比分析解释过程,因此能准确地拾取折射波至,精确地求解低速带的绝对延迟时;然后利用延迟时和近地表速度模型(等效,时深,空变)反演表层模型,最终一次性完成基准面静校正(包含低速带校正和高程校正)。在黄土塬、沙漠以及沙漠和山地的接合部等地区,利用基于对比折射法的三维静校正技术进行静校正处理,使资料的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信噪比和分辨率高,构造形态清晰可靠,提高了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14.
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在宁夏YL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层模型层析反演是一种非线性模型反演技术,它利用地震初至波射线的走时和路径反演介质速度结构,不受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的约束。根据正演初至时间与实际初至时间的误差,修正速度模型,经反复迭代,最终达到要求的误差精度。宁夏YL地区表层结构复杂,横向速度变化大,近地表噪声水平较高,引起地震剖面上严重的中、长、短波长静校正问题。在该区宽线二维地震资料处理中采用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所有波长静校正问题.处理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静校正量的评价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校正评价是复杂地表区地震资料处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了从建模技术适应性、建模过程的质量控制、实际资料应用效果3个方面评价静校正量的思路。利用地质地貌、小折射与微测井等资料以及大炮初至特征等,建立对近地表特征的认识,判断建模技术的适应性。建模过程严格的质量控制是建立可靠近地表模型的重要保证。静校正量应用效果可以判断高频分量的精度以及幅度较大的中频分量误差。给出了复杂地表区建模技术适应性分析实例,分析了工区近地表特征,结果表明工区西部的部分区域近地表结构特别复杂,仅靠很少几口微测井资料约束下的初至层析技术很难得到较高精度的静校正量。  相似文献   

16.
苏里格气田地表条件复杂,北部为沙漠、草原区,南部为黄土塬地貌,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如何解决不同地表类型的静校正问题是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探讨和分析了折射波静校正、走时层析反演静校正和初至波线性拟合静校正等方法在该气田多个工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对于具有稳定折射层的地区,应用效果较好;走时层析反演静校正是一种非线性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初至波线性拟合静校正是一种剩余静校正方法,可以进一步解决残余的静校正。因此,解决苏里格气田复杂地表的静校正问题必须根据实际地表地质条件,采用组合静校正,实现多种静校正方法的优势互补和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地震勘探进入四川盆地周边大山区以及盆地内低、降速带极其严重的复杂近地表区,即便是采用最佳拟合的浮动基准面来处理,其剩余动校正量也足以破坏浅、中层数据叠加成像。研究动校时差理论发现,动校正量客观地存在于野外采集记录中,它不仅与炮检距有关,而且还与近地表、地下速度结构紧密相关,而与地表一致性静校正结果则无关。因此,动、静校正应该是相互独立而有序的两件事,不应该把两者混在一起,更不应该先作静校正、后作动校正。这是近些年来在研究浮动基准面所没有触及的实质性问题。为此,在分析大山区复杂近地表数据受剩余动校正量的实际影响之后,提出了把动、静校正分开,先作动校正、后作静校正处理,视浮动基准面为静校正中一个概念的一套真地表动校叠加技术。该技术方案既适应复杂近地表情况,又满足了各种复杂条件的要求,处理的地震资料浅、中层成像普遍得到改善,也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为后续的深度偏移处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用多项式拟合求取沙漠地区表层速度的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地表的静校正问题往往被归结为近地表层速度的求解问题,地表越复杂,近地表速度的求解就越困难。针对塔里木盆地沙漠地区地表条件异常复杂、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的特点,首先在表层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静校正方法的研究,先后应用了初至折射静校正、沙丘曲线静校正和层析反演静校正法;根据沙丘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沙丘厚度有关,提出了对沙丘曲线方法的改进,即根据v(hi)与实测值vi之间的偏差δi来计算∑δ2i和maxδ,如果在事先给定的误差范围内,则认为拟合有效。实际中往往采用二次或三次多项式拟合来求取近地表速度。处理结果表明:用多项式拟合求取表层速度的静校正法在沙漠地区是切实可行的,为沙漠地区表层速度的求取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