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电视、IPTV谁将引领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政策的走向,还取决于地方政府、广电、电信、集成商、终端商等各方的互动以及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汪卫国 《世界电信》2007,20(1):43-45
移动运营商单独运营模式 在移动运营商单独运营模式中,移动运营商单独运营业务,广播公司仅为内容提供商。  相似文献   

3.
林雯 《世界电信》2013,(8):38-40
流量的激增,激化了视频业务提供商与网络运营商间的矛盾,韩国、美国乃至欧洲都出现要对视频流量传输付费的呼声。互联网电视监管环境互联网电视快速发展加剧流量与网络间矛盾视频服务所带来的流量与网络基础设施之间的供需关系一直是三网融合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而新一轮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三网融合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1 发展模式概述 1.1 IPTV产业链 IPTV产业链的成员主要包括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视频业务提供商和终端用户等,如图1所示.从IPTV的实践来看,视频业务提供商一般由网络运营商承担,或者拥有网络,或者租用网络,而拥有网络的电信运营商占据视频业务提供商的大部分比例.内容提供商是视频内容的来源,内容集成商的功能是内容的集成管理和运营,在多数情况下,由业务提供商充当内容集成商的角色,欧洲也出现了单独实体充当这一角色的情况.在IPTV的发展中,拥有网络的电信运营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互联网电视业务发展的驱动力及互联网电视业务对电信运营商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了互联网电视业务的建设和商务模式.在电信运营商之间、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视频业务竞争中,进一步思考,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强化业务体验,有效占据用户家庭电视屏;创新商务模式,优化业务资费;改良业务内容和终端;充分发挥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和计费优势;充分发挥电信运营商业务优势开展特色业务.  相似文献   

6.
IPTV与有线数字电视互动业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前言 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指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加强数字电视网、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同时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IPTV的技术标准,按目前进度一年之内会视有结果;电信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在自己的发展规划中把电视业务当作重点内容对待,无疑给我们其有线电视运营商一个信号——竞争真的来了!将视频图像数据在IP网络上交换是电信运营商合法进入视频传播媒体的有力手段,据统计经过几年的发展,截至2005年底,中国累计发展了22.1万IPTV用户。  相似文献   

7.
时文 《世界电信》2013,(8):47-50,56
已拥有IPTV基础的电信运营商面临OTT的挑战时,唯有采取优势互补策略,积极引入OTT业务,才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OTT TV代表着未来的趋势,IPTV只是一个中间过渡产品,而IPTV与OTT TV的业务形态和使用感知上并无本质上的差异,都是基于IP网络提供的业务,二者区别只在于IPTV是在电信运营商专设的虚拟专网上运行,独享带宽,而OTT TV则"跑"在公共互联  相似文献   

8.
赵旭  郝健 《世界电信》2012,(8):72-75
互联网电视的出现能够全面提升传统电视多方面的不足,对IPTV等相关业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运营商应充分利用其网络优势,通过结合内容资源等方面的拓展,大力发展并巩固其IPTV+OTT的混合模式,才是应对互联网电视冲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电视本来是一个挺“洗具”的东西,后来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作用下,一度给整得有点“杯具”了;随着“三网融合”新政的推进,恍然又愈发“洗具”起来……一波三折的命运,不由得让人感慨冥冥中自有定数。  相似文献   

10.
三网融合是国家当前的战略举措.华数集团战略规划总监应必善认为目前行业r8表现出了4个趋势:(1)终端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成为趋势。互联网电视和IPTV则是三网融合中最重要的业务形态之一:(2)视频传播向着多网络、多屏幕的方向发展.视频将通过广电网、互联网、宽带专网和移动通信网向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Pad屏、车载屏传播;  相似文献   

11.
许冬琦 《通信世界》2012,(28):39-39
相比其他国内运营商,中国移动在开拓互联网电视业务上缺乏固网资源,需要与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合作或充分结合铁通资源来弥补这块软肋。三网融合的实质是不同运营商面向观众提供物美价廉的综合信息服务,广电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在第一阶段试点中都进行了融合业务尝试,如互联网电视业务。今年以来,在国家部署宽带战略和互联网电视政策逐渐明朗的背景下,尤其机顶盒厂商在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视频业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的三网融合工作逐步开展,各地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积极参与。但由于体制结构、利益分配、合作机制等多方面的因素,IPTV,手机电视等业务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本文从互联网视频业务的角度,对互联网视频业务的发展情况、发展切入点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为以互联网电视为载体,推动三网融合深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管制政策的宽松以及市场竞争态势的改变,体现三网融合思想的业务融合出现在有线电视领域,有线电视运营商把优势业务——广播电视业务和新推出的话音及宽带接入业务捆绑销售,对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地位形成了很大的威胁。电信运营商为了增强竞争力,保持原有业务市场和开拓新的用户市场,也开始转变思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网络提供商的角色,开始发展基于内容的视频业务。  相似文献   

14.
电信运营商在计费收费、内容存储分发网络、市场渠道、应用商店运营经验、客服运维、终端补贴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这决定了国内互联网电视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电信运营商的参与。随着互联网电视服务智能平台的盛行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通过对海外市场的观察和对国内政策的解读,电信运营商开始积极关注互联网电视产品新形态。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以中国移动为例,发展宽带视频业务的核心目标是巩固和强化公司在移动市场的竞争力。宽带视频业务对中国移动来说有以下两方面重要意义。一方面,增强宽带竞争力和用户黏性,减少竞争对手套餐捆绑策略造成的手机用户流失。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线电视》2011,(1):14-14
在中国互联网电视征程上,华数的步伐似乎总能快人一步。早在10年前,华数就开始了“三网融合”全业务的探索之路,也默默地在三网融合的道路上扮演了先驱者和探索者的角色,并为政府制定三网融合的政策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和样本参照。  相似文献   

16.
在经历了渠道为王、内容为王时代之后,互联网电视的的大规模崛起,正引领广电行业迅速向用户为王的时代过渡,彷徨犹豫、无所作为也许将使广电行业错失三网融合历程中最大的一次发展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被彻底的边缘化;而激流勇进、开拓创新则有可能使广电凭借内容优势在互联网公网上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基于视频内容的新媒体帝国。 航海者虽然比观望者冒更多的风险,但却更有希望到达梦想的彼岸,眼下的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文中简称"华数")正义无反顾地大步行走在这条荆棘密布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7.
随着管制政策的宽松以及市场竞争态势的改变,体现三网融合思想的业务融合出现在有线电视领域,有线电视运营商把优势业务——广播电视业务和新推出的话音及宽带接人业务捆绑销售,对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地位形成了很大的威胁。电信运营商为了增强竞争力,保持原有业务市场和开拓新的用户市场,也开始转变思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网络提供商的角色,开始发展基于电信网的视频业务。  相似文献   

18.
3月23日,国家广电总局已正式向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颁出第一张互联网电视牌照。这意味着CNTV已经获得了针对互联网电视业务的一种新的许可。这既是一次政策层面的重大突破,也说明在三网融合大背景下,互联网电视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9.
就整个互联网大环境来看,互联网视频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冲击,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与娱乐的重要工具。所以,传统电视传媒也开始改变自己的思路,逐渐与互联网走上相结合的道路,兼具传统电视的特性,也借鉴了网络时代的互动性与开放性,给用户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20.
转型奏响了这个时代电信业发展的强音,转型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战略。目前,全球的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的方向、思路及目标逐步清晰:信息综合服务及产业链的广泛合作。 以中国电信为例,在具体业务上形成了以固网增值、ICT、宽带三大业务群落为突破口,以“号码百事通”,“商务领航”和“互联星空”为主要业务载体的转型战略。 新的市场来自于新的信息化需求,来自于更加广泛的社会信息领域。互联网已经迎来了第二次高速发展期,其中创新的商业模式功不可没。毫无疑问,在技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强劲的今天,互联网与电信的竞争与合作成为两个领域发展的主旋律,电信的互联网战略成为电信转型的重要战略之一。但是,如何积极有效地应对互联网对电信业务的强烈冲击,以及采取主动的措施把握住互联网时代带给电信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电信如何借力互联网,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找到电信实施互联网战略的突破口?这些将成为电信转型战略的关键。本期“新通信观察”特别策划了“电信转型与电信的互联网战略”专题,以超大篇幅,解读以上课题,希望能带给你一些借鉴和启迪。[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