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郭庆  郭艳萍  蒋宏  白良杰  陈松  李亚洲 《断块油气田》2009,16(3):105-106,109
西峰油田长8低渗储层欠注水井较多,注水效果不好,普通酸液的增注效果不理想,不利于油田长期稳产。针对注水井初投压力高,正常注水后压力上升快,地层吸水能力下降,注入困难,能耗大的问题,通过岩心溶蚀实验,确定了该油田储层主体的氧化型深部酸化工艺。西峰油田13口注水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氧化型深部酸化工艺后,试验井组注入量与吸水指数比措施前大幅度提高,有效解决了油藏欠注问题,为西峰油田油水井增产增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针对低渗透油田欠注井日欠注量不断增加的问题,利用水力深穿透射孔-酸化联作复合增注技术,对欠注井实施攻欠增注,有效调整注水开发油田平面和纵向上的矛盾,完善注采关系。该技术是将水力深穿透射孔与酸化处理各自优势进行互补的一项增注工艺技术,具有效率高、有效期长等特点。营12-136井的现场应用表明,使用该技术后注水压力由实施前的25MPa降至6MPa,日注量增加了70m3,对应油井日产液量由4.8t上升至5.7t,动液面由1243m上升至1056m,累计增油157t。  相似文献   

3.
BZ34-1油田X井受储层条件和生产方式影响,存在比较严重的高压欠注问题,常规酸化有效期短,解堵增注效果不理想。在深入分析X井欠注原因的基础之上,利用有机酸、无机酸和有机解堵剂的复合解堵作用,研发了一种复合酸。应用该复合酸酸化后,X井注入压力下降了2 MPa,注水量提升了100 m3/d,增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长庆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井受储层物性及注入水水质等因素的影响,高压欠注井逐年增多,而常规酸化增注技术工序复杂且有效期较短。为了提高酸化增注效果,简化施工流程,缩短措施占井周期,通过酸液体系配比试验、岩心驱替试验和缓蚀性能试验,研发了一种COA-1S酸液,该酸液具有较好的缓速、腐蚀和螯合抑制性能;通过工艺优化,将水力脉冲技术与酸化增注技术结合,提出了注水井不动管柱螯合酸脉冲式注入酸化增注技术,其具有施工不动管柱、不泄压、不返排等优点。该酸化增注技术现场应用了3井次,有效率100%,酸化后平均注水压力下降9.2 MPa,单井增注水量12.3 m3/d,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降压增注效果显著,解决了常规酸化工序复杂、占井周期长等问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统计分析了渤海某油田9井次注水井连续液动解堵的实施效果,措施后平均视吸水指数初增倍数0.53,平均有效期46.25 d,平均累积增注量3782.66 m3.通过分析实施连续液动解堵前后两次常规酸化解堵效果,发现7口井后次酸化后视吸水指数较前次增加,增幅1.1~82.18 m3/(MPa·d),5口井后次酸化后有效期较前...  相似文献   

6.
南翼山油田Ⅲ+Ⅳ油藏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层间差异大,且注水井措施较少,吸水剖面不均匀、单层突进现象突出,常规的酸化配方无法有效解决储层污染问题。利用室内岩心实验方法,对主体酸液体系及酸液添加剂进行研究,确定了适合该油藏的酸液体系,优化酸化工艺参数,规范注水井酸化选井选层方法,探索出工艺可行、成本低廉的酸化解堵技术。现场实施5口井,酸化解堵有效率100%,平均单井日增注17.9 m~3、降压3.2 MPa,平均视吸水指数提高0.012 3 m~3/(d·MPa·m),取得了良好的降压增注效果。注水井酸化酸液体系优化研究,建立了完善的效果评价体系,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姬塬油田刘峁塬长8油藏是典型的超低渗透油藏,区块平均渗透率在0.3 mD以下。该区块2009年投入注水开发,投注初期注水压力超过20 MPa,且有部分注水井长期达不到配注要求,采取压裂、酸化等降压增注措施后仍然欠注。针对该问题,开展了新型降压增注剂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分析该区块的高压欠注机理后得出:区块欠注原因为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注入水和储层存在强水敏效应,注水过程中存在贾敏效应,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根据欠注原因研发了具有酸性、降黏、防膨、防垢、除垢能力的新型降压增注剂。通过矿场注水站投加6个月后,70%的注水井压力平均下降0.8 MPa,单井日注水量从8 m3增加到25 m3,取得了较好的降压增注效果。新型降压增注剂为解决超低渗透油藏高压欠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提高区块压裂措施效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一种低渗欠注井酸化增注的系统实验研究方法,通过酸化前储层评估、储层敏感性研究、长短岩心流动模拟试验,结合19FNMR残酸离子测试分析、酸化工艺参数优选、现场实施后评估技术等,有针对性地对低渗欠注井进行酸化解堵,该系统方法应用于油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低渗欠注井酸化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阐述了一种低渗欠注井酸化增注的系统实验研究方法,通过酸化前储层评估、储层敏感性研究、长短岩心流动模拟试验,结合^19FNMR残酸离子测试分析、酸化工艺参数优选、现场实施后评估技术等,有针对性地对低渗欠注井进行酸化解堵,该系统方法应用于油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姬塬油田长X储层近年来注水井注水压力高、酸化效果差、多次措施无效的问题,研发了一种螯合酸酸液体系,形成了"不动管柱+在线注入"的主体酸化工艺技术,实现了"一步"代"多步"、高效、快速酸化作业。考察了螯合酸的缓速性能、螯合性能、沉淀抑制性和腐蚀性,并进行了岩心流动实验和现场应用。室内酸液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与常规土酸对比,螯合酸具有缓速性好、腐蚀慢、螯合能力强、抑制沉淀能力强等特点,可确保施工工艺,减少了起下管柱、残酸返排等步骤。室内岩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螯合酸可有效提高岩心渗透率和孔隙度,同时避免了常规土酸生成二次沉淀堵塞孔喉的缺点。矿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提高单井日注水量,降低注水压力,缩短施工用时,38口欠注井平均施工用时10 h,平均单井注水压力下降1.7 MPa,平均单井日增注13 m3,累计增注311695 m~3。图3表4参10  相似文献   

11.
商河油田商三区沙二下及沙三上储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地层堵塞的情况。通过对注入水等水样进行水质检测及地层配伍性方面的实验分析,寻找造成堵塞伤害的原因并进行解堵实验。先对注入水所含颗粒粒径、离子质量浓度和结垢趋势等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颗粒堵塞和结垢现象;再使用过滤后的注入水与区块岩心进行驱替实验,发现其存在水敏损害。针对损害类型进行储层岩心酸化及缩膨实验,其中,商三区沙二下岩心在注入12%盐酸+多氢酸+土酸酸体系后,渗透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压力波动采油机理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压力波动采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采油新技术.利用高频脉动压力伺服系统进行了压力波动对岩石润湿性影响的室内实验研究,并对岩石在振动前后的润湿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压力波动对岩石润湿性具有较大影响的结论,即岩石在振动后其润湿性由中性向亲水性转化,由弱亲水向强亲水性转化,这有利于原油的增产与采收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凝析气井生产过程中,井底长期积液极易导致近井地带发生反渗吸水锁效应,形成水锁伤害,降低储层渗流能力,增大生产压差,严重影响气井产能的释放。以Y凝析气井为例,采用考虑反渗吸水锁的气井产能方程,分析反渗吸水锁效应对气井产能的影响,并采用"甲醇+酸+解水锁剂+氮气吞吐"组合段塞工艺方式,开展Y井长岩心解除水锁效果实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气井无阻流量随着反渗吸水锁侵入深度的增大而急剧降低,"甲醇+酸+解水锁剂+氮气吞吐"组合段塞解除水锁效果很好,渗透率恢复倍数达到6.2。  相似文献   

14.
多氢酸体系酸化效果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渤海辽东湾某区域油井采用常规酸液体系进行酸化处理效果不佳的现状,开展了多氢酸氢离子浓度测定以及多氢酸体系的溶蚀率、润湿性、流动效果等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氢酸原液的氢离子浓度较高,可以保证酸液体系中具有充足的氢离子与氟盐反应生成氢氟酸;多氢酸体系对石英的溶蚀率大大高于土酸和氟硼酸体系,而且对粘土矿物具有抑制反应速度的作用;多氢酸体系可以保持地层的水湿性质,不会对储层的油气渗流产生不利影响;多氢酸体系对砂岩储层的酸化效果要好于土酸和氟硼酸等常规酸液体系,应用多氢酸体系进行酸化处理后的岩心渗透率比可达3.0。采用本次试验研制的新型多氢酸体系对渤海辽东湾3口油井进行酸化处理,单井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砂岩基质酸化酸岩反应和二次伤害机理研究是优选酸液体系与优化酸化设计的基础,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是进行此项研究的重要工具,其特点是:含油水的新鲜样品无需清洗、干燥、镀膜等样品制备过程,可直接放在镜下观察,且样品可保持在100%湿度条件下工作。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仪器特性,结合岩心酸浸泡试验,定位观察研究了用不同酸液、在不同酸蚀时间下的砂岩岩心中长石和粘土等矿物的变化及岩心孔隙喉道和酸溶蚀孔洞的形成状况。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蚀率测定实验和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了适合于高泥质、强水敏砂岩储层岩石酸化的酸液体系配方,分析了酸液种类、酸液浓度和关井时间对酸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泥质含量较高的砂岩储层,采用含氢氟酸的酸液体系酸化效果较好,但为了防止二次沉淀生成,必须优化设计酸液浓度和反应时间;对水敏性强的储层酸化,采用含氟硼酸和氢氟酸的缓速酸酸液体系酸化比土酸效果更好。在酸化后,注入防膨液段塞能稳定粘土,延长和提高酸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酸敏性地层酸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特低渗酸敏性储层.开展酸敏性评价。选择主体酸,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缓速剂、有机酸、无机酸及其盐类进行酸的反应和传递调整,选择适合的酸液体系;岩心模拟试验表明,所研究的FAB酸化效果较好,穿透能力较强,酸化后第一段岩心地层水测渗透率为酸化前的10.2倍.第二段岩心地层水测渗透率为酸化前的1.77倍.第三段岩心地层水测渗透率为酸化前的1.28倍。2005年至2007年FAB酸化共实施15口,措施有效率100%.累计增油8765t。  相似文献   

18.
通过模拟地层水对岩心的驱替实验,对商河油田储层的水流速敏性,水敏性,盐敏感性,碱敏感性,酸敏感性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无速敏效应,水敏效应弱,存在一定的盐敏效应,碱敏和酸敏效应中等。  相似文献   

19.
江汉油田黄场区块泡沫酸化室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油田黄场区块油层渗透率差异系数大,储集层平均有效孔隙度为13.9%,属低孔低渗细喉型孔隙;地层原油饱和压力为4.33MPa,地层压力为27.55MPa,平均地层压力系数为0.75,地层温度为65℃;属典型的三低地层;属于中等偏强的水敏、中等偏强盐敏。通过试验优化出了适应本区块特点的新型泡沫酸体系,即:18%HCl+20%SDS+(1.1%~1.2%)HPAM+(0.7%~0.8%)ADA+(0.1%~0.3%)ATA。室内双岩心酸化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泡沫酸对渗透率较小的岩心的渗透率提高倍数是用土酸时的9.3倍,这充分说明了该泡沫酸能够有效封堵相对较高渗透层,使酸液转向分流进入相对较低渗透层,达到全面酸化的目的。用该泡沫酸体系和土酸进行了室内岩心酸化分析,发现该泡沫酸明显优于土酸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单体,采用蒸馏沉淀法合成了一种纳米聚合物微球,利用SEM,FTIR等方法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聚合物微球的抗温抗盐性、渗流规律、渗流特征及驱油影响因素等.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纳米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吸水膨胀性能、抗盐性和抗温性.聚合物微球分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