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毅  田悦  张毅 《毛纺科技》2024,(2):76-83
百子和湖石纹样发展至清代,成为具有程式化特征的组合纹饰,是承载古代大众向往美好生活的世俗产物。文章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并基于样本图片,厘清百子和湖石纹样组合范式概念,对2种纹样于清代时期范式组合的成因进行梳理与总结,进一步探讨了清代织绣中百子和湖石纹样组合范式的文化寓意。研究表明,百子和湖石由绘画图式发展至纹样定式,不仅赋予了2种文化符号与日俱新的生命力,也奠定了清代时期2种纹样组合范式成为凝聚民众对于子嗣绵延诉求、后辈入仕期盼、美好生活向往以及清风高节思想传承的符号装饰载体,对于传统服饰文化传承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也为程式化纹样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增加人物纹样与自然属性纹样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2.
清代三蓝绣是中国传统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清代三蓝绣服饰纹样寓意、用色、技法及构图的分析,总结了三蓝绣纹样独特的审美艺术特征和历史文化价值,为现代中式服装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清代龙袍纹样织绣的技艺之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清代龙袍纹样的织绣为对象,从技术与艺术两方面对其作了具体研究,尤其是对纹样的织造和刺绣进行了详尽分析,直观地体现了其工艺技术之美,为当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5.
王韦尧  杨宏珊  于毅  张毅 《丝绸》2022,59(3):124-132
春水秋山纹自辽代以来,便是中国装饰纹样中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纹样之一,是北方游牧民族对其狩猎生活的艺术创作产物.本文以辽金元时期织绣品中的春水秋山纹为研究对象,依托实物样本图片,结合相应文献资料,厘清春水秋山纹概念,对织绣品中春水秋山纹的题材类型、造型手法和构图方式进行整理和总结,并进一步结合实例归纳总结出春水秋山纹的艺...  相似文献   

6.
许西平  张延辉  孙恩乐 《丝绸》2021,(2):107-114
文章以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上的装饰纹样为主要实物依据,应用文献梳理法、对比法等进行研究.通过对比满城汉墓等出土文物上的装饰纹样,从题材、构成、风格、工艺方面等归纳了纹样独特的艺术特征;通过查阅民俗学和社会学相关文献资料,归纳出纹样蕴含美好祝愿和生命观等文化内涵.研究装饰纹样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有助于人们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凤喜牡丹”纹样寓意祥瑞,其产生和嬗变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俗有关。在清代吉祥风气盛行的背景下,“凤喜牡丹”纹样得到了极大发展,呈现出写实与写意两种造型风格。文章结合十字象限法总结出水平式、竖直式、斜向式、聚合式4种组合规律。  相似文献   

8.
历经几千年传统工艺沉淀的清代宫廷服饰中,丰富的实践经验赋予了动物纹样以更加多变、成熟的造型特征与日益丰富、细致的组织形式,是研究我国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对于这一时期动物纹样元素在形态、骨骼、构成等多方面形式语言范畴中的综合性分析,研究其中所蕴含的包括服饰制度、审美需求、社会属性等精神层面的人文价值,将传统图案的造型规律与形式美法则应用于现代服饰图案的设计语言与设计内容之中,从而达到传承传统文化、实现设计创新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9.
兰泽  张婉莉  张毅 《丝绸》2023,(8):133-140
格里芬最早见于公元前三千纪的两河流域,形象概括为多兽组合的带翼神兽。通过对格里芬纹样东西方起源说的分析,按照最早出现具备格里芬纹样特征的文献资料、出土文物,文章梳理出多元文化下格里芬纹样在东西方文化中有翼神兽的形象,以及对元代纺织品中格里芬纹样进行整理。分析认为,格里芬纹样是中国本土化的遗留,具备“麒麟、天禄、辟邪、飞廉”等形象特征,同时是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多元文化交融结合的纹样,可以窥见其中的亚述文化、伊斯兰装饰艺术风格、萨珊艺术等。格里芬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元代王朝的多元文化并存,对内思想观念的日渐浸染,对外精湛技艺的继承保留。格里芬纹样的流行是源于元代统治者对外来文化接受程度比较高,以及对精致艺术的推崇,从元代前后就开始体现出民族大融合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郑朝辉 《纺织学报》2012,33(6):26-29
 摘要:以日本传统丝织物的代表品牌西阵织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西阵织的起源发展和工艺流程,针对其代表性的图案题材、纹样特征,分析了其纹样风格是在吸收外来纹样、充分融合自身文化和民间习俗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文化语言,具有特定的符号含义及情感诉求。结果表明,通过对自然形态的符号、元素的提取,经凝练、概括和整合,提升了西阵织纹样的特征,反映了日本民族的美学意识。其不断拓展传统织物和纹样在时尚潮流中的应用空间及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满族刺绣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反映了满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和特点。但随着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手工艺刺绣的发展已经面临危机。结合满族刺绣纹样的艺术特征,结合文创进行应用研究,为满族刺绣纹样寻求崭新的出路,使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光芒。  相似文献   

12.
张佳蔚  张毅  徐亚平  陈钰丹 《丝绸》2021,(1):100-105
挽袖是清代服饰中特有的袖口设计,具有装饰与功能的双重价值,在女服中使用甚多,是清代袖饰设计中的一朵奇葩.文章通过文献研读法、图像分析法,对清代挽袖的发展过程和艺术特征进行研究,并厘清其兴起与衰亡的原因,有利于更全面地呈现挽袖的历史价值.分析表明:挽袖是清中后期满汉女服互仿与缘饰艺术发展背景下的产物,常与镶、滚技艺结合使...  相似文献   

13.
我国清代官服制度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个重要体现,而官服补子是官服等级制度的表现,官服补子最具特点的就是具有明显的等级分类,并且附有特定含义的补子纹样。清代官服补子纹样从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上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剪纸艺术服饰图案融合了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历史传统等多重元素,呈现出独特而精美的纹样。剪纸艺术在不断创新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因此,应积极传承和弘扬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推动剪纸艺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传播。文章阐述了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提出了剪纸艺术服饰图案纹样发展现存问题,以及相应的发展对策,并分析了不同地域剪纸艺术服饰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旨在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为进一步挖掘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鄂伦春传统纹样是鄂伦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发扬鄂伦春族传统纹样的市场价值,通过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对其传统纹样的题材、色彩与图形构建等艺术特征进行研究,结合消费市场提取鄂伦春族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几何纹样、云卷纹样和其他纹样五个类别,结合市场已有的鄂伦春族文创等产品进行设计分析,发现在传统纹样依附的产品类目方面单一,结合当前Z时代消费者审美以及消费喜好,从传统美学视角出发,对鄂伦春族传统艺术纹样进行多元化产品设计研究,研究结果可拓展大众消费文化市场,为其他民族传统艺术提供应用探索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张萌萌  袁宣萍 《丝绸》2021,(3):98-105
"五子夺魁"是清代织绣流行的人物装饰纹样,表现形式为五个童子争夺盔帽、魁星像的画面,意在祈求子嗣兴旺、科举夺魁入仕,是传统社会对多子多福、功名利禄的心愿表达.文章通过对实物及古籍资料的梳理,发现五子夺魁纹样的起源与科举文化有关,是五子图式与魁星信仰结合演化的产物,反映了传统社会中"学而优则仕"的功利思想.尝试解析五子夺...  相似文献   

17.
女褂是清中期以后重要的一种礼服形式,其纹饰往往内容丰富、制作精美华丽。石青色江崖海水牡丹纹女褂是清代女褂中的一件珍品,也是贵族妇女常服中的典型代表。其纹饰造型生动,寓意吉祥,布局疏朗有致,不仅展现出了清代中晚期女红技艺的高超境界,更可从中发掘出当时女褂的纹饰艺术内涵及其展现出的女性服饰审美与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18.
姚艳菁  王宏付 《丝绸》2020,57(5):102-108
暖耳作为民间传统服饰配件对其历史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暖耳的形制起初局限于兽类皮毛,后历经朝代的更替发展和专制主义思想禁锢的解放,到清代逐步建立暖耳形制。文章以文献资料为背景进行深入研究,对暖耳的起源、形制艺术、纹样图案及寓意性进行综述。暖耳从御寒保暖的功能实用性特点到富有文化寓意的装饰性特点,装饰技法上以刺绣、拼接及各种缘饰艺术最为突出,其题材寓意丰富多样,不单只描述事物本身的含义,同时运用各种手法表达事物深层化特殊属性,展现出民间手工艺人的独具匠心,有利于提高对传统审美文化与装饰艺术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以清代玉器在中国历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切入点,用学术的观点、科学的态度,对清代玉器的基本面貌、整体模式、时代背景,特别是康乾盛世玉器、玉雕的主要成就,艺术特征,艺术体系,美学思想,文化内涵,审美意趣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与评价。对清代玉器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对中国玉文化在继承、总结与创新上作出的历史贡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王娇  李正  钟苡君 《丝绸》2022,59(1):127-133
土家织锦中台台花纹样独特的实用价值给予它特殊的符号象征。学术界对台台花研究存在崇白虎和赶白虎两种对立之说,而本文则运用同源异支交叉思维弱化对立,通过文献研究、实物分析及复原设计对其纹样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崇白虎通过纹样形制数字化复原及元素拆解分析诠释白虎形象的抽象表达,而赶白虎更多的是从色彩分析视角进行形象追溯。通过纹样形制、色彩的艺术表征分析同源异支现象下两种观念所带来的神灵、祖先、生殖崇拜共性文化研究,进而探讨土家民俗所带来的文化蕴意,从全视野角度审视土家织锦艺术及其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