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分析了柴油加氢装置降低柴油多环芳烃难点。综述了降低柴油馏分多环芳烃含量的方法,其中,采用加氢活性高的W-Mo-Ni(或Mo-Ni)催化剂与直接脱硫活性高的Mo-Co(或W-Mo-Co)级配装填技术,可更好地发挥不同类型催化剂的优势,并有效降低高温下热力学限制带来的深度脱芳烃难度,满足加氢装置加工掺兑催化裂化柴油原料长周期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采用航煤液相加氢技术,将原有2.0 Mt/a柴油加氢装置改造为2.3 Mt/a航煤液相加氢装置,实现了长周期稳定运行。在入口压力3.8 MPa、反应温度260~265℃、体积空速2.5 h~(-1)的条件下,精制喷气燃料硫质量分数为926μg/g,硫醇硫质量分数小于5μg/g,铜片腐蚀、冰点、烟点、闪点等指标均符合3号喷气燃料产品标准要求。对航煤液相加氢技术与传统滴流床航煤加氢技术进行了对比,航煤液相加氢装置的能耗仅为206.07 MJ/t,比低压滴流床装置能耗低35%。  相似文献   

3.
将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2.2 Mt/a连续液相柴油加氢装置能耗与装置设计值和传统滴流床工艺能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具有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柴油液相循环加氢技术,具有传统滴流床工艺无法比拟的低能耗优势。  相似文献   

4.
液相加氢技术与常规滴流床相比具有投资低、能耗低的巨大优势,但在柴油液相加氢应用过程中由于受到硫化氢累积的限制,难以具备大规模商业化的价值。从介绍液相加氢技术原理入手,阐述液相加氢的反应扩散过程及其在强化反应传质、简化装置流程方面的特点。介绍了国内科研团队针对柴油液相加氢技术的不足所进行的核心突破并建立液相加氢技术平台,依次介绍了液相加氢技术在喷气燃料及重整生成油方面的成功应用。其中,柴油液相加氢技术实现在缓和条件下生产硫质量分数低于10μg/g的国Ⅵ柴油;喷气燃料液相加氢技术实现在常减压装置侧线生产合格3号喷气燃料;重整生成油选择性液相加氢脱烯烃技术与重整装置深度耦合,精制后全馏分重整生成油溴指数降低到100 [mgBr/(100 g)]以下。最后,对液相加氢技术平台的拓展应用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直馏喷气燃料颜色差的问题,在200mL加氢装置上进行了3号喷气燃料直馏组分临氢脱色工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RS-1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脱色、脱硫醇性能,对性质较差的阿曼与江汉油生产的喷气燃料脱色后产品色号达到+30号,且脱色活性十分稳定,经2000h寿命试验,产品色号仍保护+30号。该工艺反应温度、压力和氢油体积比低,空速 高,可降低能耗,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双碳"背景下,炼油厂的氢气平衡面临重构,开发推广节氢型工艺日益重要。节氢型工艺技术可以是依靠催化剂或工艺进步,提升传统加氢工艺氢气利用效率,减少氢耗;也可以是采用变革性替代工艺,大幅度降低氢耗甚至不消耗氢气。综述了各类节氢型工艺的特点:与传统生产过程相比,石脑油吸附分离工艺通过非加氢过程获取优质乙烯原料,减少氢耗;S Zorb工艺显著降低氢耗;喷气燃料液相加氢技术、柴油液相加氢技术取消了循环氢流程;柴油低氢耗高效改质技术、柴油吸附分离技术减少了氢耗;钠法脱硫技术在低氢耗条件下能得到理想的脱硫效果;微界面强化技术在提高加氢过程传质效率、减少氢气循环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某炼油厂采用S Zorb工艺技术替代汽油选择性加氢工艺后,制氢装置产氢负荷由12.80 kt/a下降至5.73 kt/a。  相似文献   

7.
以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基本数据为计算基础,通过工艺计算,分析过剩氢、循环比、汽提氢等对采用连续液相加氢技术的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操作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气态过剩氢就能建立起较高的氢分压;循环油有助于控制催化剂床层温升;适量的汽提氢能有效稀释反应器内硫化氢的浓度,说明连续液相加氢技术可以实现滴流床技术中循环氢系统的作用,加氢装置今后有可能取消循环氢系统。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选择性管式液相加氢(Flexible and innovative tube reactor with selective liquid-phase hydrogenatine technologe,FITS)技术在中国石化某公司600 kt/a喷气燃料加氢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该装置自2014年6月开工以来,在前期的工业试生产基础上对装置进行了操作调整,提高了反应器入口温度和反应器压力,在氢油体积比为6、反应压力为3.1 MPa、反应温度为257℃以及体积空速为5.0 h~(-1)的工况条件下,精制喷气燃料中硫醇硫的质量分数为3μg/g,管壁评级为0级,磨痕直径为0.63 mm,各项指标控制较好,产品能够满足3号喷气燃料的国标要求。装置的运行能耗为230.69 MJ/t,低于普通喷气燃料加氢工艺的能耗值。工业实际生产表明,该加工技术具有流程简单、氢耗低、能耗低等特点,其中装置能耗比其他喷气燃料加氢工艺明显偏低,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9.
SRH液相循环加氢技术依靠液相产品大量循环时带进反应系统的溶解氢来提供新鲜原料进行加氢反应所需要的氢气,该技术反应部分不设置氢气循环系统,反应器出口增设高温高压循环油泵将反应产物循环至反应器入口,催化剂床层处于液相中,反应器结构与滴流床反应器相近。2009年10月29日,第一套柴油液相循环加氢装置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进行了首次工业试验。试验表明,该技术应用于喷气燃料加氢精制,喷气燃料产品能满足质量要求;在体积空速1.8 h-1,循环比2.27,反应器入口温度357℃条件下,加工常二线柴油时,产品的总硫质量分数可降至33μg/g,脱硫率达98.19%。  相似文献   

10.
<正> 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开发成功的碳三液相选择加氢除丙炔丙二烯工艺和催化剂,在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化工一厂工业示范装置,以单段滴流床加氢;液体空速50—150h~(-1)、10—45℃反应进料温度,进行了工业应用,良好的结果证明:该新工艺可行适用,新型催化剂C_3-L-83加氢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良好,性能优异,丙炔、丙二烯分别脱除至小于5ppm。该新催化  相似文献   

11.
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采用SLHT连续液相加氢技术,新建一套600 kt/a柴油加氢装置。该技术采用配套新型超深度柴油加氢脱硫RS-2000催化剂,上流式反应器,并将热高压分离器整合进反应器,取消循环氢系统,使得工艺流程简化,投资省、占地少,耗能低。装置以直馏柴油和少量催化裂解柴油为混合原料,生产硫质量分数不大于10 μg/g、氮质量分数不大于5 μg/g、十六烷值60左右的满足国Ⅴ排放标准要求的超低硫柴油产品,装置能耗相比滴流床工艺降低了25%,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HPL-1焦化汽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开发和工业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HPL-1型焦化汽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实验室研究、评价及工业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HPL-1型加氢精制催化剂加氢脱硫脱氮和烯烃饱和性能极佳,可适用于较苛刻的工艺条件,尤其对于高硫焦化汽油和直馏汽油的加氢效果更佳。HPL-1催化剂活性较高,能使加氢装置入口温度降低,减少能耗。  相似文献   

13.
介绍全液相加氢技术在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2. 60 Mt/a蜡油加氢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与"滴流床"加氢技术相比,该技术催化剂床层由于处于全液相,接近等温操作,反应效率更高。经装置运行验证,加工减压蜡油,总硫的质量分数从2. 47%降至0. 095%,脱硫率为96. 15%;总氮质量分数从870μg/g降至185μg/g,脱氮率为78. 7%,完全能够生产硫、氮含量满足催化裂化原料要求的加氢蜡油。装置计算运行能耗(以单位原料消耗的标准油热当量值计)仅有8. 304 kg/t,较传统"滴流床"加氢技术运行能耗大幅降低,实现了低成本生产催化裂化原料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以过渡金属盐-四硫代钼含硫酸铵为钼源,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以Mo-Ni为主要活性组分的硫化型加氢精制催化剂NMS/γ-Al2O3。以高氮催化柴油为原料,在实验室100 m L高压加氢装置上考察了该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性能,并与传统氧化型催化剂NMO/γ-Al2O3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350℃、氢分压6.5 MPa、氢油体积比500、体积空速1.0 h-1的工艺条件下,NMS/γ-Al2O3对催化柴油的脱硫率为99.7%,脱氮率为96.3%,脱硫活性略高于NMO/γ-Al2O3,脱氮活性优势明显。NMS/γ-Al2O3表面Mo S2平均堆积层数和平均晶片长度分别为4.0层和3.6 nm,Ni-Mo-S相主要以Ⅱ型活性相存在,活性位密度较高,这可能是该催化剂加氢性能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北京化工研究院开发出新型碳三液相选择加氢除丙炔、丙二烯的工艺和催化剂,其技术特点是:(1)单段滴流床加氢;(2)液体空速高达50—150h~(-1);(3)较宽的反应器进料温度(10—45℃)。经工业装置上使用,新型催化剂C_3-L-83加氢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良好,性能优异,脱除丙炔、丙二烯分别至小于5ppm。  相似文献   

16.
高处理量喷气燃料加氢催化剂RSS-2的开发及其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通过优选催化剂载体,研究活性金属体系、金属原子比例、助剂和制备技术等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开发了具有高活性的高处理量喷气燃料加氢催化剂RSS-2。RSS-2催化剂在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0.80 Mt/a喷气燃料加氢装置工业应用的结果表明,与第一代喷气燃料加氢脱硫醇催化剂RSS-1A相比,RSS-2催化剂具有更高的低温脱硫活性,在产品质量满足3号喷气燃料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体积空速提高了空速30%以上,可达到5.2 h-1。  相似文献   

17.
喷气燃料临氢脱硫醇RHSS技术的开发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利用镍-钨体系加氢催化剂开发了直馏喷气燃料临氢脱硫醇的RHSS技术。在50mL和100mL固定床加氢装置上的试验结果表明,RHSS技术不仅能加工高硫中东直馏喷气燃料馏分,而且对国内很多直馏喷气燃料馏分有好的适应性;在缓和工艺条件下可将硫醇硫降低至小于10μg/g,油品的酸值和颜色也得到改善;3300h的催化剂寿命试验和再生试验结果表明,RHSS技术的催化剂稳定性和再生性能好,可望满足工业装置的长周期运转。  相似文献   

18.
SRH液相加氢工艺是中国石化开发的新型加氢技术。该工艺反应部分不设置氢气循环系统,依靠液相产品循环时携带进反应系统的溶解氢提供加氢反应所需要的氢气。结合3号喷气燃料(航煤)加氢装置氢耗低、反应相对缓和的特点,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以SRH液相加氢技术为平台,将航煤生产和常减压装置进行了深度整合,开发了一项新型的航煤加氢工程技术。文中着重介绍了该SRH液相加氢技术生产航煤的工艺优化及工业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能够生产符合标准要求的航煤,同时具备流程简洁、设备少、占地面积小、能量利用率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国内喷气燃料需求的增长促使炼油企业喷气燃料加氢能力的提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于2015年将催化加氢装置改造为喷气燃料加氢生产装置,使用原有的FGH-21/FGH-31催化剂,生产满足3号喷气燃料技术要求的精制喷气燃料产品。2019年底实施扩能改造项目,喷气燃料加氢装置生产能力由400 kt/a提升至800 kt/a,催化剂更换为FH-40A催化剂。工业运转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2.9 MPa,氢油比不小于80(体积比),反应温度约为270℃的条件下,扩能改造后的喷气燃料加氢装置能稳定生产合格的3号喷气燃料产品,达到了完善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喷气燃料低压临氢脱硫醇技术(RHSS)在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喷气燃料加氢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通过与柴油加氢装置联合设置,简化了相关工艺流程,具有操作简单、投资大幅度降低、能耗低的优点,表明RHSS技术采取这种联合设置的形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装置在运行中出现喷气燃料产品银片腐蚀不合格、柴油加氢新氢压缩机硫化氢腐蚀隐患、喷气燃料加氢装置反应器压差上升速度快、喷气燃料加氢装置原料温度低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