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明明  骆循 《山东煤炭科技》2014,(1):145-146,149
在微地震事件的定位中地震波到时读数的准确性对定位效率和精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任务是建立速度结构模型,利用Visual C++实现计算从震源到台站的走时,并且利用OpenGL强大的绘图功能把三维射线路径在模型中表现出来;把计算出的走时与观测走时进行残差的最小二乘法求解,从而对震源参数进行修正,并评价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2.
杨明明  李仕雄  段毅 《矿业快报》2009,(4):118-119,126
基于射线追踪理论,研究了在Visual C++和OpenGL中实现三维射线追踪可视化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数值模拟演示了三维射线追踪相对于二维射线追踪的优越性和所编程序在射线追踪正演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矿山微地震事件定位的三维射线追踪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射线追踪理论,研究了在VisualC++和OpenGL中实现三维射线追踪可视化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数值模拟演示了三维射线追踪相对于二维射线追踪的优越性和所编程序在射线追踪正演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矿山微震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采用层状波速模型来代替传统均匀波速模型。采用试射法射线追踪技术来计算微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层状波速模型中Geiger定位方法,提出了层状波速模型中Geiger法精确定位的算法流程。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了该定位算法,并且数值测试了该定位算法的准确性。数值测试结果表明:不考虑噪声影响到时拾取精度的情况下,新算法的定位精度在1m以内;考虑噪声影响的情况下,新算法的定位误差为9.3m,而采用传统均匀波速模型的定位误差达到28.71m,远远大于新算法的误差。最后,将新算法应用在冬瓜山铜矿,通过对16个微震事件的定位分析,新算法的定位效果优于传统的定位方法,事件位置更加集中。  相似文献   

5.
金溪  汶小刚 《陕西煤炭》2012,31(2):92-93,95
随着宽频带数字地震仪器的使用和多震相到时资料的积累,复杂速度模型三维地震的精确定位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全局初始值选择条件下的矩阵反演算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微震震源空间位置是微震监测的重要参数之一,提高微震震源定位精度一直是微震监测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一种基于震动波形的微震源定位新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方法中由于波速引起的误差,充分利用微震监测数据,快速准确的对微震震源进行定位。在建有微震监测系统的金山店铁矿对新方法进行验证,通过爆破模拟微震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王辉  梁苗  朱梦博 《中国矿业》2020,29(10):110-115+121
震源定位精度是评价微震监测效果的最重要指标。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法是一种求解复杂速度模型下地震波走时场及检源路径的算法,是一种重要的地震波走时正演方法。本文将该方法引入到矿山微震监测领域,与基于平均速度模型的常规单纯形定位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单纯形-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混合定位算法。首先采用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方法,计算观测系统中每个检波点到潜在震源点的反向射线路径及走时;然后基于均匀速度模型,采用单纯形算法计算得到一个初始解;最后在初始解的一个小区间内,计算各节点"走时-到时"差之和,取求和值最小值对应的节点作为震源点。层状速度模型和空区速度模型正演模拟实验表明,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方法计算得到的检源路径符合地震波传播基本规律。基于神东某矿31101工作面坚硬顶板压裂案例,以标定炮为参考,新方法定位误差4.35m,常规单纯形方法定位误差为19.63m;该方法可为层状及含空区等复杂地层微震监测等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微地震的主要定位方法包括P波定位法、地震波射线法、P波射线传播方向交汇点法等推导的定位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各自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同时在实验室利用预制的混凝土模型,模拟矿山监测环境,采用P波定位法对其模拟定位,定位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破裂位置基本吻合(定位精度±1m),表明微地震技术能满足采矿工程中的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矿山民采活动带来大量的不明采空区,使得生产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国家矿产资源严重浪费。微震监测技术是通过检测岩体破坏产生的弹性应力波来定位其发生的震源位置。民采活动一般通过凿岩爆破的方式进行,岩体破坏会产生弹性应力波,因此可以通过震源定位技术找到民采作业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微震监测技术能够很好地探明民采活动区域,在具有民采活动的矿山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董世华 《现代矿业》2009,25(7):129-131
Summary-摘要: 对冬瓜山铜矿微震监测系统检测到的地震波形和奇异波形进行了研究和识别,分析了地震波和奇异波形的特征,对提高地震检测数据的处理速度和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后续的地震学分析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1.
陶慧  马小平  乔美英 《煤矿安全》2012,43(2):140-143
冲击地压破坏是一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因此基于微震时间序列,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深入系统的分析其混沌特性,为冲击地压的混沌预测打下基础。简单介绍了微震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冲击地压的混沌特征显现。在MATLABR2009b环境下,以微震累计能量时间序列为例,应用功率谱方法确定其具有非周期性;采用主成分分析将其与噪声信号区别开来;计算出其最大Lya-punov指数>0,判定系统具有混沌特性;计算出的关联维数描述了系统的混沌程度。  相似文献   

12.
微震波初至到时的自动拾取是实现微震震源定位的技术难点,也是微震监测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分形原理和计盒维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分形计盒维数模型,对不同类型的微震波初至到时的计盒维数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并针对不同微震波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分形计盒维数自动识别微震波初至到时的具体方法,利用分形盒维数法对具有不同噪声信号的微震波初至到时进行了研究,提高了自动拾取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典型的信噪比高的微震波,到时自动拾取的结果与手工拾取的结果基本一致;信噪比低和到时点不清晰的微震波自动拾取必须先经过小波分析后应用计盒维数法来识别。  相似文献   

13.
基于物联网的井下人员实时定位系统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昕  周廷振  赵端 《煤矿机械》2011,32(12):65-68
以Zigbee技术为基础,利用物联网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井下人员实时定位系统。该系统克服了现有的基于RFID技术的人员定位系统的不足,一方面可实现井下人员考勤,另一方面实现了井下人员实时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成本低,稳定性强,经济可靠,定位精度达到3 m以内,为避免和减少煤矿事故率,提高应急救援和紧急避难效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静校正问题是西部复杂地表地区地震勘探的瓶颈。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克服了折射静校正方法对稳定、连续折射界面的依赖,利用非线性反演方法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并计算出较为可靠的静校正量。通过对新疆一条二维地震测线的实际应用,证明在复杂地区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15.
牛进经 《煤炭技术》2022,41(1):133-136
针对野川煤矿3#煤顶板岩层与工作面初采特点,分析顶板岩层水力压裂的分层弱化与初次垮落特点。通过观察基本顶及老顶岩层结构和强度,确定水力压裂钻孔长度和单孔压裂次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孔和L孔分别多次压裂方法可有效弱化、分层顶板,顶板分层、分区域、分次及时垮落,保证工作面初采安全;压裂钻孔间距10 m,水压10~20 MPa。与爆破强制放顶方法相比,水力压裂初次放顶法更为安全、环保、健康、友好。  相似文献   

16.
 【摘要】通过对ZDY650型钻机的碟簧式液压卡盘的分析,设计出一种采用圆柱螺旋弹簧代替碟形弹簧的新型液压卡盘。通过对比分析选取矩形截面弹簧作为新型卡盘弹簧,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矩形截面弹簧进行应力分析,满足了设计要求。采用该结构大大提高了卡盘的夹紧可靠性,满足了钻机的使用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素芳 《煤炭技术》2006,25(10):61-62
随着寺河矿西翼巷道向前延伸及揭煤厚度的不断加大,瓦斯压力与涌出量不断增加,为进一步防治瓦斯,保证安全生产,采取了先抽放后掘进的施工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朱昊琛 《山西煤炭》2011,31(11):37-39
介绍了沙坪矿首采1803工作面下、中和上部载荷-循环的关系曲线,对首采综采面的初次来压规律和周期来压规律分别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周期来压步距的变化规律在沙坪矿1803综采面所观测的3次周期来压中,周期来压步距变化在13.84m~43.25m,多数在18.17m~27.11m,全部观测结果平均周期来压步距为23.45m。  相似文献   

19.
阐述摩擦提升矿井首绳更换的重要性,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换绳方法进行归纳分析,比较了现有换绳方法的优劣,从对比中找出各种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换绳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