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自密实混凝土作为钢管核心混凝土.针对钢管混凝土的受力特点和施工工艺.进行自密实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优化。为了确保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的顺利施工和硬化后良好的力学、变形性能,进行了自密实钢管混凝土与普通泵速铜管混凝土拱的现场模拟施工对比试验,以及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心受压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自密实混凝土作为钢管核心混凝土,其施工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泵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不泌水、不离析。硬化的混凝土能在各截面上均匀分布;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短柱的组合弹性模量、极限承载力和延性以及后期承载能力方面均与普通泵送混凝土短柱相似。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于莆田市一钢管混凝土拱桥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顺利、快捷。且更好地保证了工程质量,同时混凝土材料造价与普通泵送混凝土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2.
王琛子 《中外建筑》2010,(7):152-154
本文结合某工程钢管-砼劲性柱、斜拉结构柱为钢管-钢铰线束预应力砼劲性柱混凝土施工需要,通过对混凝土材料选择后,进行自密实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设计及优化,以保证自密实混凝土顺利施工和硬化后具有良好的力学、变形性能。通过实践证明,自密实混凝土既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弹性模量等指标;还可以在钢管或是模板内成形,在施工中始终保持均匀而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3.
自密实混凝土即伴合物具有很高流动性而不离析、不泌水,能不经振捣或少振捣而自动流平并充满模型和包裹钢筋的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柱的核心混凝土采用泵送顶升工艺施工的关键是配制自密实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某办公楼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介绍了C40微膨胀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C40自密实微膨胀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密实混凝土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中,可在自重或少振捣的情况下就能自密实成型,对方便钢管混凝土的施工、消除施工噪声危害、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应用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术,将粉煤灰和矿渣粉复合在一起掺入到混凝土中,研究其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及硬化后混凝土的强度性能和微膨胀性能,提出适用于C40白密实钢管混凝土的最佳配合...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C40自密实混凝土,并采用再生粗骨料分别取代天然粗骨料的50%和75%制备了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测试了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和棱柱体抗压强度及静弹性模量,并将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静弹性模量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不大。随着自密实混凝土中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逐渐增加,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棱柱体抗压强度逐渐降低。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静弹性模量只有普通混凝土的60%左右。规范中普通混凝土的静弹性模量计算公式不适用于自密实再生混凝土。  相似文献   

7.
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方法对C60钢管自密实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并进行1:1施工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方法可以简捷、有效地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可以解决钢管与自密实混凝土的结合问题,防止混凝土裂缝产生,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8.
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的试配研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能、力学性能和变形特点进行丁试验测定,并对自密实混凝土进行了密封试块与非密封试块的力学性能对比试验,设汁了满足施工要求的钢管混凝土配合比,且成功地应用在江西某大桥的施工中。现场施工情况表明:混凝土具有可泵性好,坍落度损失低、高强、早强、自密实等性能。  相似文献   

9.
自密实微膨胀钢管混凝土在大跨中承式拱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自密实微膨胀钢管混凝土的试配过程,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能、力学性能和变形特点进行了试验测定,设计了满足施工要求的钢管混凝土配合比。采用泵压的方法,将该配比自密实微膨胀钢管混凝土成功地应用在某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中。现场施工情况表明,该混凝土具有可泵性好、坍落度损失低、高强、早强、自密实等性能。  相似文献   

10.
林佳铭 《建筑施工》2022,(10):2396-2398
结合工程实际,研究了混凝土配合比中各组分对多腔矩形钢管混凝土巨型柱核心混凝土物理性能和流动性的影响。测试了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核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自密实混凝土基本物理性能和坍落度,得出以下结论:混凝土凝结时间主要受到粉煤灰掺量和减水剂掺量的影响,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随着减水剂掺量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当减水剂掺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则会开始下降。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主要受水泥含量、减水剂掺量和矿粉掺量的影响。相关结论可供今后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发挥钢纤维混凝土高强高韧性和自密实混凝土优良的施工性能,对原材料进行优化选择,并合理设计配合比,成功配制出高性能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主要进行了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和工艺性能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优良,钢纤维分散均匀性良好,适用于配筋密集、作业空间小以及其他复杂工程结构中。  相似文献   

12.
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5,自引:12,他引:35  
赵筠 《混凝土》2003,(6):9-17
本文概要介绍自密实混凝土定义、流变学特性与试验方法,较详细论述微硅粉对混凝上演变性能改善,以及自密实混凝土的设计方法、试配、生产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浅谈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立保  郭栋  杨静 《山西建筑》2010,36(24):182-183
通过对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的比较,得出固定砂石体积含量计算法计算过程简单,经计算得到的配合比配制的自密实混凝土能够满足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和强度要求,是一种比较可靠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莉佳 《山西建筑》2011,37(23):120-121
简单介绍了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原理,分别阐述了配制自密实混凝土过程中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及外加剂的选择,并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了自密实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结合其优点,指出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介绍其具体步骤.在此基础上开展配合比试验研究,确定各参数的取值范围,并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各因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白永兵  田立峰 《山西建筑》2006,32(10):168-169
对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进行了介绍,论述了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评定,详细探讨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以促进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自密实混凝土(SCC)的等级要求,结合原材料性质,并按照CECS 203:2006<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对C55自密实混凝土进行了配合比设计.研究了钢纤维掺最与种类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并通过调整聚羧酸系外加剂掺量使钢纤维混凝土达到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要求.通过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证明了掺人钢纤维可以在满足自密实性能的同时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18.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SCC) use is spreading worldwide and it is becoming a regular solution in some special applications, including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columns. In the particular case of Concrete Filled Tubes (CFT), the main advantage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in the use of SCC consists in employing the steel tube as a formwork to directly cast concrete inside it, without the need of vibration. The study of three different concretes for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as composite elements is presented, each of them designed for a 28-day cylindric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50 MPa: (i) a Normal Vibrated Concrete, (ii) a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iii) an expansive SCC (with the goal of an increase in bond strength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expansion).CFT with critical length ranging from 131 cm to 467 cm have been experimentally and analytically investigated in uniaxial compression. In each case the steel case presents a cross section of 139.6 mm of external diameter and 4.0 mm thickness and with a fixed eccentricity of the applied load equal to 25 mm. The bond strength at the steel-concrete interface is reported for each of the three mixes.The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havior of eccentrically loaded columns is governed by the bending moment-axial load interaction. As a consequence, perfect bond at the interface can be assumed and the axial capacity of the column is only a function of its geometry and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A numerical procedure i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increase in the axial capacity of the composite columns consequent to the confinement of the internal concrete in case of zero-eccentricity of the applied axial load with respect to the column’s axis.Finally, the obtained numerical results are introduced into code provisions to evaluate modified axial force N-bending moment M interaction diagrams to predict the axial capacity of the column in the particular test configuration.  相似文献   

19.
陈明 《山西建筑》2011,37(14):98-99
介绍了高性能自密实饰面混凝土的配制原理、原材料的选择,通过混凝土配合比的初步设计、试验调整,配制出满足要求的自密实饰面混凝土,并成功应用在实际工程中,对今后高性能自密实饰面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