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议宗旨:中国陆相沉积盆地广泛分布、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20世纪中叶伴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产生了以陆相生油与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为核心的陆相石油地质学,不仅丰富了世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宝库,而且有效地指导了中国陆相盆地油气勘探,发现了大量以构造型油气藏为主体的油气储量,建成了大庆、渤海湾、长庆、新疆等十几个重要油气生产基地,有力地支撑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陆上油气勘探已进入了构造与岩性地层油气藏并重的新阶段,部分盆地已进入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新时代。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领域不断扩大,盆地从陆相断陷一种类型,扩展到陆相坳陷和前陆等多种盆地;层段从源内一种成藏组合,扩展到源内、源上和源下三种成藏组合;地域从东部老油区,扩展到中西部新油气区,已相继在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等盆地的碎屑岩和火成岩等储层中,发现了一批大型或特大型岩性地层油气田。最近几年,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占60%以上;从剩余资源潜力看,岩性地层油气藏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是我国陆上最现实、最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发展,广眨交流不同类型盆地沉积、成藏和油气分布规律方面取得的理论认识,相互学习,借鉴国内外关于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技术、方法和经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沉积学会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联合,拟于2007年5月在北京召开“陆相盆地系统与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岩分布面积约占我国沉积岩总面积的80%,这一特点,决定了陆相地层是我国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与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的油气产自海相地层有明显不同。陆相领域以其固有的特点,勘探难度和风险都远高于海相领域。面对复杂的油气地质条件,我国油气地质勘探工作者在长期的、大量的勘探实  相似文献   

3.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格架概念及模式   总被引:157,自引:16,他引:157  
层序地层学不仅适用于陆相盆地,而且对陆相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不同于海相盆地。本文引入新的概念和方法,同时根据陆相盆地特特建立了陆相坳陷盆地地层序模式及陆相断陷盆地中陡坡型和缓坡型两类地层层序模式,为油气勘探提供有用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在艺 《勘探家》2000,5(4):1-9
本文首先叙述了中外油气工业发展的形势,指出21世纪石油生产仍处于上升时期,天然气会有更大的发展,有可能进行天然气时代。其次论述了中国陆相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地质因素,即陆相沉积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源岩的物质基础;陆相沉积地层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和良好的保存条件;煤系地层有成油成气的勘探前景。同时论证了我国中、新生代陆相地层油气资源潜力及其8个优先勘探的有利地区,即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西部地区、莺歌海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主要发育有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中东部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及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这3大类型盆地控制了全国油气资源的85%左右,目前已发现的油气田主要分布在这些盆地中。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总结了这3大类型盆地油气分布规律,以期对当前和今后我国油气勘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主要陆相含油气盆地油气田规模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区块平均油气资源丰度及油气聚集带的汇烃单元面积是油气田形成规模的决定因素。根据我国主要陆相含油气盆地油气田成藏条件研究,将我国主要陆相含油气盆地区块平均油气资源丰度划分为特高、高、中、低四级,将油气富集带的汇烃单元面积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特小型五级。由陆相油气田形成规模要素的差异,将我国陆相油气田规模划分为五级31类成因。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张性深断陷、东北部克拉通坳陷盆地、东南部边缘海拉张裂陷盆地、西北部山前(间)坳陷盆地、中部大型简单克拉通坳陷盆地、南方中小盆地(如苏北盆地)分别具有特高—高、高、中、中—低、低油气资源丰度和中型—特小型、大型—中小型、中型—大型、大型—特大型、小型—特小型汇烃单元,因此,它们具有不同的油气田规模特征。在各类含油气盆地中,不同规模的油气田具有十分明显的部位性。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大洋州地区有100多个生产性含油气系统。含油气系统的分布和特征受板块构造控制,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的含油气系统有明显的区别。东南亚的含没气系统主要是第三系,大洋洲的含油气系统主要是中生代。主要油气资源高度集中在几个年代地层单元。早第三纪地层油气资源占50%以上。文中叙述了东南亚和大洋洲中的含油气系统和油气资源,并对某些基本单元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8.
琼东南盆地油气成藏组合、运聚规律与勘探方向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具典型断坳双层结构,其油气运聚分布规律及成藏条件与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类似,油气成因类型多,油气源复杂,且不同区带油气运聚规律及成藏组合与成藏控制因素均差异明显。根据本区油气成因类型及2类主要油气成藏组合(自生自储,下生上储)的运聚成藏模式特征,剖析与探讨油气运聚成藏规律,指出近期油气勘探方向,为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降低勘探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事件性海侵与烃源岩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为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海侵是事件性海侵。事件性海侵为中国东部陆相盆地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少数几套与事件性海侵有关的优质烃源岩(密集段)是所在盆地的主要油气来源。世界不同盆地中,无论是新地层还是老地层,也无论是陆相地层还是海相地层,优质烃源岩都具有相似的岩石学特征,可以在新区勘探中通过少量地震测线研究地层层序中密集段和可能密集段分布,选择优质烃源层可能发育部位重点综合研究,达到投入少量资金而较准确预测油气前景的目的。参31(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斯坦的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已发现了197个油气田,探明开采储量占世界的前十几位,年产量占世界第30位。哈萨克斯坦含油气远景区的面积为170×104km2,占国土面积的66.3%,西哈萨克斯坦是油气聚集的中心地带,全国90.4%的原油和100%的天然气产自这一地区。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哈萨克斯坦主要含油气区和远景含油气区(滨里海盆地、图兰板块西部、南图尔盖盆地、黑海盆地、咸海水域、东咸海盆地、田尼兹盆地、锡尔河盆地。阿拉科尔盆地、伊犁盆地)的地质结构,储集层特征及含油气性。斋桑盆地和伊犁盆地均横跨中哈两国,这对于我们就更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叙述了中外油气工业发展的形势,指出21世纪石油生产仍处于上升时期,天然气会有更大的发展,有可能进入天然气时代。其次论述了中国陆相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地质因素,即陆相沉积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源岩的物质基础;陆相沉积地层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和良好的保存条件;煤系地层有成油成气的勘探前景。同时论证了我国中、新生代陆相地层油气资源潜力及其8个优先勘探的有利地区,即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西部地区、莺歌海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  相似文献   

12.
Ritts  BD  李光云 《国外油气勘探》2000,12(5):542-557
位于西藏高原东北边缘的柴达木盆地是一个陆相含油气盆地。据报导,其潜在的烃源岩为第三系咸水湖沉积和侏罗系淡水湖(即陆相)地层。根据沉积体系、岩性、时代以及有机地化特征,该侏罗系烃源岩与中亚诸盆地(包括塔里木准噶尔及其它重要的产油气盆地)的侏罗系陆相烃源岩相似,被认为是一套很有潜在价值的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为早-中侏罗纪的内陆前陆盆地的淡水湖盆沉积体系。这些湖相地层与煤及煤系泥岩共生,后者构成次要的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盆地发展阶段性的划分,多是以一些重要的"构造幕"为界面。这些"构造幕"往往可以在较大区域内进行对比,它们控制和区分了我国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1]。在地理和地质意义上,桌子山、贺兰山到龙门山一线以东地区被称为"中国东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低渗透油气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地质演化,决定了中国陆上发育着古生代海相和中生代、新生代陆相合油气盆地系统.目前,中国低渗透油气资源的主要聚集盆地为: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海、陆相叠合的沉积盆地;松辽陆相沉积盆地和中、小湖相沉积盆地.中国特有的以陆相沉积为主的含油气盆地中,普遍具有储层物性较差的特点,相应发育了大量的丰富的低渗透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15.
北非经历了泛非期基底形成、早古生代稳定陆块演化、晚古生代抬升剥蚀、中生代裂陷和新生代反转隆升的多期盆地演化过程,形成了多个叠合盆地.与以往叠合盆地中往往形成叠加的含油气系统不同,北非古生代和中、新生代2大含油气系统互不叠置,分别分布于北非西部和中、东部盆地.系统分析了2大含油气系统的油气地质特征以及盆地演化对其互不叠置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提出了勘探潜力目标.西部盆地古生代含油气系统志留系阿卡库斯组泥岩和三叠系巨厚蒸发盐岩盖层之下、古隆起内及不整合面附近的圈闭以及中、东部盆地中、新生代含油气系统的地堑和地垒附近形成的断层和岩性圈闭及深部白垩系储集砂体为研究区的主要勘探潜力目标.  相似文献   

16.
张恺 《新疆石油地质》1995,16(3):187-195
根据板块构造旋回和生物成因与非生物成因的多套油气源叠合、富集理论,对中国含油气盆地进行了分类和油气资源经济效益评价:第一类为渤海湾型含油气盆地,其特点是生物成因与非生物成因的多套油气源长期叠合、富集、其油气资源经济效益评价最好;第二类为准尔噶尔型含油气盆地,其特点是盆地早期有生物成因与非生物成因的多套油气源叠合、富集,后期仅叠合有陆相生物成因的油气源,其油气资源经济效益较次;第三类为沁水型含油气盆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阿瓦提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阿瓦提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在新生代柯坪山脉以北东向的沙井子断裂为主滑面剧烈向南东方向逆冲,在沙井子断裂南东侧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且向南东方向急剧减薄,形成典型的不对称挠曲沉积盆地,这种盆地是大陆板块碰撞形成陆相盆地后,再次发育在造山带前缘的前陆盆地,它发育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时间以及成因与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均不相同,可称之为陆内前陆盆地。阿瓦提前陆盆地具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油气聚集区带:沙井子断裂油气聚集带、阿恰断裂油气聚集带、阿瓦提前缘隆起(乌鲁桥—阿拉尔)构造油气聚集带。其中沙井子断裂带是阿瓦提前陆盆地中含油气远景最好的区带  相似文献   

18.
含油气盆地地温-地压系统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温和地层压力是含油气盆地内控制油气生成和演化的两个最基本的物理参数。本文认为,地温与地层压力构成地下地温-地层压力系统。在该系统中,地温与地层压力保持直线关系。含油气盆地一般包含若干个直线状的地温-地层压力系统,这些直线状的系统又在垂向构成复式温-压系统。复式温-压系统可分为高压型和低压型两类。  相似文献   

19.
台西盆地地层沉积特征与成烃-成藏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西盆地是主体跨台湾岛与福建陆域之间的台湾海峡地区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在盆地东部及台湾岛已有相当的油气发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及海陆对比分析,开展了盆地地层分布、沉积特征及油气成烃成藏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发育,经历了白垩纪-始新世裂陷湖相、渐新世抬升剥蚀及中新世至今沉积、沉降3个阶段;发育下白垩统、古新统及始新统烃源岩,主要发育湖相、三角洲、水下扇和河道砂体等多种类型储集体;具有形成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与较好的油气资源勘探发现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油工作者经过近40年的实践和探索,从本国油气资源分布和地藏的实际出发,现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油气勘探理论,中国特色的油气勘探理论主要包括:陆相生油理论,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以及中、新生代陆相湖盆沉积储层研究等。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生认为,陆相生油理论在中国研究最早,也是最成熟的油气理论。以这一理论找到大庆油田使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从50年代到70年代的准噶尔盆地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不仅证实了陆相生油的理论,而且揭示了陆相生油储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