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2002年征稿重点(1)非构造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2)山前坳陷带油气分布规律;(3)天然气藏的形成、勘探与开发;(4)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5)深部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及勘探方法;(6)裂缝性油气藏(田)的勘探与开发;(7)中小型含油气盆地的研究;(8)油气地质基本理论研究;(9)三次采油的基础理论;(10)油田开发晚期技术对策;(11)稠油油田的开发;(12)国外油气勘探开发的先进理论及技术;(13)中亚油气地质研究成果。2来稿要求(1)论点明确,论据可靠,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各级标题…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政府为了能够实现油气稳产,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1)力争保持油气能源的平衡;(2)建立新的油气开采基地;(3)确定油气勘探的发展方向;(4)提高油气勘探的效率。文中对这四方面的措施分别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关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近年来,石油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难题,世界各国都掀起了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热潮,开发非常规油气及油气替代品已成为各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油气供需矛盾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此,对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发展趋势、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新领域以及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结论认为: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非常规油气业务的发展;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勘探开发上急需新技术、新方法的突破;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应形成配套方法。应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①创新地质理论,找到优质资源;②发展特色技术,开发难采资源;③ 优化改进现有工艺技术,取得新效果;④发展综合利用技术,缓解环境压力;⑤转变理念,加速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4.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形成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概述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刘震  陈艳鹏  赵阳  郝奇  许晓明  常迈 《岩性油气藏》2007,19(2):121-127,133
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经过多年的勘探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了以“陆相生油”、“源控论”为代表的陆相石油地质理论。从最初的背斜油气藏勘探到现今的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国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形成和分布规律经历了以下历程:在大庆油田发现的基础上总结出来“源控论”(20世纪60-70年代);在以渤海湾盆地为代表的陆相断陷盆地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20世纪80年代);胜利油田地质工作者在东营凹陷的勘探过程中总结的“环洼聚油”理论(20世纪90年代);在对二连盆地的隐蔽油气藏形成及分布特征研究时提出的“互补性”特征(2003年)、“优势论”特征(2005年)以及“多元控油-主元成藏”新观点(2006年)。这一系列认识和新观点不仅在指导我国陆相断陷盆地的油气勘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大大丰富了我国以陆相生油为主线的石油地质理论。  相似文献   

5.
经济勘探投资项目风险管理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才学 《青海石油》2000,18(2):59-64
经济勘探投资项目的显著特点是高风险性,因此,加强投资项目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处理等方面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从风险与效益意识和风险的基本特征出发,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归纳总结了国外大型石油公司在勘探开发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的12条经验;并结合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实际,提出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投资的风险管理应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1)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效益观念,重视制定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2)合理调整项目投资结构;(3)重视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提高科学决策水平;(4)健全风险投资责任制;(5)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策略。  相似文献   

6.
论基岩油气藏的勘探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实现油气勘探新的突破,文章讨论了地幔柱与油气成矿作用关系,发现全球(如墨西哥湾、古巴、委内瑞拉、利比亚、西伯利亚和中国渤海湾、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大量喷溢的玄武岩与油气关系密切;分析了越南大陆架白虎油田(储集于花岗岩及风化壳)、中国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兴城气田(储集于火山岩)的无机成因情况;同时对中国基岩油气藏的勘探靶区作了简要讨论,认为花岗岩及其风化壳类型的基岩油气藏将是未来勘探的重点,并讨论了基岩油气藏勘探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文章最后认为油气无机成因创新模式的提出将引发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西北油气勘探》2006,18(4):15-15
《西北油气勘探》(原《油气勘探技术信息》)经国家批准,更名为《岩性油气藏》,并从2007年第一期起在国内公开出版发行。刊号:CN62-1195/TE;开本:国际标准版(即大16开);发行方式:邮局征订与编辑部邮寄并举;国内邮发代码:54-182。  相似文献   

8.
《新疆石油地质》2002,23(1):75-75
经《新疆石油地质》七届二次编委会充分酝酿及讨论,确定2002年《新疆石油地质》报导重点为(1)非构造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2)山前坳陷带油气分布规律;(3)天然气藏的形成、勘探与开发;(4)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5)深部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及勘探方法;(6)裂缝性油气藏(田)的勘探与开发;(7)中小型含油气盆地的研究;(8)油气地质基本理论研究;(9)三次采油的基础理论;(10)油田开发晚期技术对策;(11)稠油油田的开发;(12)国外油气勘探开发的先进理论及技术;(13)中亚油气地质研究成…  相似文献   

9.
油气勘探投资合理性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一定的投资总量控制下,投资结构决定了油气藏探的功能和效益。该文结合勘探自身的发展规律,讨论了油气藏探良性发展与合理投资结构五个方面的问题。(1)勘探风险投资与效益投资比例;(2)区探,预探,评价,滚动投资比例;(3)不同勘探阶段二维,三维,预探井,评价井投资比例;(4)勘探科研与勘探工程投资比例;(5)勘探开发投资比例。作者试图分析制约勘探效益变化的内在原因,探讨开展油气勘探投资合理性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勘探》2013,(6):F0003-F0003
《中国石油勘探》(原《勘探家》)(双月刊),由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刊登内容:油气勘探战略、石油地质理论进展、新的勘探技术(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油气勘探管理、成功与失败的典型实例分析、跨国油气勘探、油气勘探某一问题的见解与争鸣等,欢迎油气勘探领域的管理决策领导、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之钧  庞雄奇 《勘探家》1998,3(4):66-68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油气勘探已进入成熟阶段,要保证我国石油产量和储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加强海相碳酸盐岩的勘探。对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中国自己的地质特点形成适合于中国地质的海相油气地质理论;同时要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石化集团油气资源接替形势,在总结中石化集团在东部探区不同地质条件、解决不同问题时形成的综合勘探技术系列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整体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作为主力油区的东部油田目前在油气勘探过程中遇到的地质研究、技术应用、技术管理与创新方面的问题;按照中石化集团“稳定东部,加快西部,准备南方.拓展海外”的十六字方针,提出以“坐稳老区、强化新区、油气并重、实现发展”为勘探部署方针和发展7项综合勘探技术系列、加强12项勘探技术攻关、推广14项勘探新技术、强化3项基础工作、探索8项前瞻性技术、完善技术创新管理的勘探技术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总体战略,以实现东部油气勘探达到“四化一适应”的总体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油气成藏模式的认识与勘探思路、勘探方向密切相关。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勘探成果及认识回顾,建立和丰富了塔里木台盆区油气成藏模式,展现了勘探思路和认识的转变过程。台盆区勘探经历了从潜山构造型向古隆起(古斜坡)岩溶缝洞型的转变,通过解析成藏条件和成藏特征,建立了塔河油田“古隆起—古斜坡岩溶缝洞型复式成藏模式”,形成了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顺北油气田的发现和扩大,与“超深断溶体复式成藏模式”的建立有关,实现了从古隆起(古斜坡)向低部位“禁区”的空间拓展和勘探突破;通过解析定义超深断溶体油气藏,创新形成了超深断溶体油气成藏理论,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隆起—斜坡+腹部断溶体的海相油气复式成藏的完整模式,丰富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为明确下步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依据作者在我国南方的长期工作实践,参照围内外有关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我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地区油气勘探提出下列意见:(1)从生、储、盖、运、聚、保六个要素全面评价南方海相地层油气资源是一项非线性系统工程。(2)基于油气演化特点,该区应以古生界为主要勘探层系,尤其应以下古生界为主,兼顾上古生界;以找气为主,油气兼探。(3)该区已划分出六套区域性滑脱系统,构造格架为层滑-薄皮构造,应重视山前大规模逆掩  相似文献   

15.
《新疆石油地质》2001,22(1):74-74
《新疆石油地质》七届一次编委会会议期间,经过编委们的充分酚酿和讨论,确定了2001年《新疆石油地质》的报道重点为: (1)山前坳陷带油气分布规律; (2)深部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及勘探方法; (3)裂缝性油气藏(田)的勘探与开发; (4)煤成油(气)的研究; (5)天然气藏(男)的形成、勘探与开发; (6)中小型含油气盆地的勘探; (7)油气成因的基础理论研究; (8)三次采油的基础理论; (9)老油田的稳产及挖潜; (10)稠油油田的开采; (11)国外油气勘探开发的先进理论及技术; (12)中亚油气勘探成果;  相似文献   

16.
现代油气勘探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本能的感觉、直观的认识、理性的思维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它形成的重要标志就是“立足盆地找油”观念的提出。现代油气勘探的理论体系包括4个方面:(1)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的盆地评价理论;(2)以有机地球化学为基础烃源岩评价理论;(3)以油气系统为基础的区带及圈闭评价理论;(4)以层序地层学为基础的勘探综合评价理论。在不同油气勘探阶段,必须以不同的油气勘探理论为指导,才能达到快速、经济、高效地发现和探明油气田的目的。同时,必须针对中国具体地质实际,提出富有创新性的勘探理论,这是中国油气勘探工作摆脱困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历经20年的科技攻关与应用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表明:①南海北部陆缘大型拆离作用控制了深水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在陆缘深水区形成了始新世湖相、渐新世海陆过渡相和渐新世—中新世海相3套烃源岩;②陆缘岩石圈强烈薄化带控制了南海北部的古地貌与沉积环境,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形成了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体系和大型中央峡谷沉积体系的优质储层,上述3套烃源岩与多类型储集体之间由不同的输导系统构成了3种油气成藏模式;③针对深水区中深层地震成像差、储层预测与流体识别难的问题,研发了“犁式”电缆宽频和立体震源采集技术、三维空间高精度重磁震联合反演技术、深水油气勘探海底检波器地震处理和纵横波联合反演技术、深水储层物性—含油气性定量评价技术;④针对深水钻完井与测试关键技术缺乏等难题,研发了一种深水探井井壁主动强化技术、深水表层集束批钻模式、深水大产能安全高效测试模块化技术。结论认为:①建立了南海北部深水油气成藏理论、深水区油气勘探地球物理技术体系和深水安全高效钻完井测试技术,形成了配套的深水油气勘探技术体系,有效地指导和发现了一批大中型商业油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3 000×108 m3,实现了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历史性重大突破;②油气地质理论认识创新、地球物理和钻采关键瓶颈技术突破,是南海北部深水区持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对标是提升企业精细管理水平的有力举措。中国石化为实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责任使命,推动中国上游油气公司向世界一流油气公司迈进,建立了系统而适用的油气勘探对标体系,以发现制约油气勘探的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勘探发展。聚焦油气勘探对标流程,分企业级、领域(区带)级和投资项目级3 个层级,建立了油气勘探对标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特点,从勘探经营管理、理论技术等方面入手,构建了勘探对标指标体系;其中,为消除矿业权差异影响,建立了单位矿权面积或单位剩余资源条件下的相对量对标指标。据此,中国石化开展了24 项勘探对标工作,在“中-中”合作基础上,重点剖析了顺北油田与富满油田奥陶系、中江气田与金秋气田沙溪庙组的勘探对标。总结前期经验,从组织、制度、运行3 个方面建立了较完 整的管理保障体系;提出了加强对标指标体系与对标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油气企业合作等勘探对标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科技攻关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承造 《石油学报》2020,41(12):1445-1464
石油和天然气是全球和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工业的生存发展是由油气资源、市场、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要素决定的,其中,技术进步是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油气生产消费大国,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的发展也高度依赖石油科技的进步。中国石油工业已形成了先进完整的理论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体系,支撑了油气产量持续稳产和增产。未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期,石油工业必将面对重大挑战与新的技术需求,大力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发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支撑油气产业发展,保障国家油气能源安全。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在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技术需求包括:①满足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油气需求和保障油气供应安全,这当中必须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同时进一步扩大全球及"一带一路"油气投资与生产;②实现中国石油长期稳产2×108t/a以上;③实现中国天然气产量上升至3 000×108m3/a并长期稳产;④发展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与装备;⑤形成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中国石油工业上游未来的科技攻关方向和研发重点包括:①先进的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②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③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④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⑤"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⑥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20.
贾承造 《石油学报》2021,41(12):1445-1464
石油和天然气是全球和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工业的生存发展是由油气资源、市场、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要素决定的,其中,技术进步是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油气生产消费大国,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的发展也高度依赖石油科技的进步。中国石油工业已形成了先进完整的理论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体系,支撑了油气产量持续稳产和增产。未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期,石油工业必将面对重大挑战与新的技术需求,大力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发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支撑油气产业发展,保障国家油气能源安全。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在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技术需求包括:①满足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油气需求和保障油气供应安全,这当中必须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同时进一步扩大全球及"一带一路"油气投资与生产;②实现中国石油长期稳产2×108t/a以上;③实现中国天然气产量上升至3 000×108m3/a并长期稳产;④发展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与装备;⑤形成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中国石油工业上游未来的科技攻关方向和研发重点包括:①先进的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②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③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④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⑤"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⑥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