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孔状纳米SiO2微粉的制备是以水玻璃的盐酸为原料,添加适定的稳定剂(非离了表面活性剂)在适宜的pH值和温度下沉淀合成,要得到性能优良的SiO2纳米微粉,最佳工艺的研究尤其重要,用BDL-B型电位仪,ET,EPMA-电子探针及DTA-TGA等手段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SiO2超细微粉,颗粒呈多孔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高达1000m2/g以上,孔径为25A左右,粒度分布均匀,粒度可达纳米级,这种粉末具有特殊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多孔SiO2增透膜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在SiO2溶胶中掺入聚乙二醇(PEG)或同时掺入PEG和聚硅氧烷,研究了改性后SiO2增透膜的性能.结果表明掺入PEG仅提高了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而同时掺入PEG和聚硅烷不仅提高了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还极大地提高了膜层的抗机械损伤能力,延长了薄膜的使用寿命,达到了改善薄膜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不考虑交互作用情况下,设计了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以考察诸因素对硅灰石制多孔SiO2聚集体颗粒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统一为80min,陈化时间20min,反应温度50-55℃,所用酸为12MHCl。硅灰石用量为80g时,表面活性剂种类的选用对多孔SiO2聚集体颗粒粒径的影响最大,表面活性剂加入时间影响最小,多孔SiO2聚集体颗粒粒径最小的条件为悬浮液浓度20%,表面活性剂选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系最终pH值为1.5,NH4Cl添加量为1.25%。表面活性剂加入时间为60min时,验证实验结果符合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刘耀鹏  杨毅 《化工进展》2005,24(2):178-181
利用在活化微米金属铝粉表面包覆纳米SiO2致密膜的方法,以对推进剂燃烧具有催化作用的纳米膜取代了铝粉表面本身的惰性氧化层。分析了纳米膜包覆的形成机理,并以此制备了纳米SiO2/A1复合粒子。通过检测分析,发现包覆前后颗粒粒度变化不明显,包覆膜的厚度在10nm左右,与铝粉本身的氧化层厚度相当;发现复合颗粒表面有Si-O-Si反对称伸缩振动峰及Si-O-Si弯曲振动吸收峰,表明包覆膜为SiO2。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一种简便的双模板法合成了具有类似鸟巢状多层结构的中空多孔SiO_2材料。采用MCH作为模板剂,CTAB作为结构导向剂,制备出的SiO_2材料除了具有模板剂的多层形态,同时具有空心、大孔及中孔结构。研究其吸附活性发现该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最高为990 m2/g),对有机染料具有较大的吸附量和较快的吸附速率。  相似文献   

6.
SiO2涂层对多孔氮化物陶瓷材料性能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硅溶胶+石英粉体在多孔氮化物陶瓷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过渡层,初步研究了过渡层对多孔氮化物陶瓷材料部分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纳米多孔SiO2薄膜具有超低的介电常数,作为绝缘介质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互连系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文中概述了纳米多孔SiO2薄膜的孔隙度与介电常数的关系,指出所有模型均位于串联和并联模型之间,介电常数均随孔隙度的增加而下降。说明了多孔SiO2薄膜按孔隙度不同主要分气凝胶和干凝胶两类。介绍了从溶液前驱物中合成的原理,绘出了制备纳米多孔SiO2薄膜的一般流程。详细总结了用气凝胶/干凝胶法和模板法制备纳米多孔SiO2薄膜的技术进展。探讨了旋转涂覆制备多孔SiO2薄膜的弱点及改进办法,指明了超低介电常数纳米多孔SiO2薄膜制备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硅灰石制备多孔SiO2的扩大实验。物性测试表明,所得产品SiO2含量为94.31%,比表面积达452.3m^2/g,DBP吸着率175m^2/g,PH值5.78-6.10,兰光白度87.80。亨特白度95.85,聚集体粒径D509.85um。与白炭黑质量国家标准相比,主要指标符合或超过标准,文章还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结合旋转涂膜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SiO2薄膜,研究了陈化时间和旋涂速度对SiO2膜增透性能的影响,利用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分光光度计、椭偏仪等方法分别对干凝胶的热分解过程、晶体结构、微观形貌、透过率和折射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膜层透过率与制备条件有一定的规律,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和旋涂速度的增加,增透峰中心波长发生了移动.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SiO2薄膜具有较好的增透性能,在玻璃上镀SiO2增透膜后,峰值透过率(300~1000 nm)由90%提高到95%,其膜厚为315 nm,折射率为1.352,孔隙率为27%,进一步提高了可见光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表面活性剂对合成纳米SiO2粉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玻璃、硫酸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纳米SiO2粉末,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用量及加料方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来分散颗粒,可制得理化性能较好的纳米SiO2粉末。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TEOS出发,先水解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微粒,再以五水四氯化锡为锡源,碳酸铵为沉淀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用共沉淀法在二氧化硅表面包覆上一层锡化物层,经600℃煅烧2 h后形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SiO2/SnO2纳米复合微粒,并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FTIR等手段对其形貌、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形成的核壳结构SiO2/SnO2纳米复合微粒是以二氧化硅为核,氧化锡为壳,内核直径约为120 nm,壳层厚度为8~18 nm;氧化锡基本以成膜包覆为主,伴有部分氧化锡自身成核团聚。  相似文献   

12.
Hierarchical structure porous MoS2/SiO2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ultrasonic pyrolysis technique. The nanostructured MoS2/SiO2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s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SEM),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X), X‐ray diffraction (XR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HRTEM), as well as nitrogen isotherm. The MoS2/SiO2 microspheres, synthesised using polystyrene latex spheres as a template, showed two pore sizes: 5.8 and 68 nm. The micro‐, meso‐ and macropore volume was also calculated. Effect of PSL:SiO2 ratio on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was also investigated. © 2011 Canadian Society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3.
采用XPS技术研究了Fe/SiO2核壳复合粒子的表面化学成分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表面化学成分仅由Si和O元素组成,表面Si存在4种电子结构,表面O存在5种电子结构。表面硅4种电子结构的Si2p电子结合能及归属为:102.91eV(51.18%)为Q4硅[Si(OSi)4],102.15eV(23.23%)为Q3硅[Si(OSi)3OH],103.98eV(18.70%)为Q2硅[Si(OSi)2(OH)2],101.35eV(6.89%)为Q1硅[Si(OSi)(OH)3];表面氧5种电子结构的O1s电子结合能及归属为:532.85eV(52.07%)为Q4硅基团中的氧,531.80eV(19.93%)为Q3硅基团中的氧,533.90eV(17.09%)为Q2硅基团中的氧,534.75eV(7.65%)为Q1硅基团中的氧,530.55eV(3.26%)为与金属铁核相互作用的氧。531.80和530.55eV的氧原子数(19.93% 3.26%=23.19%)与102.15eV的硅原子数(23.23%)非常相近,这不仅表明与金属铁核相互作用的表面氧为Q3硅基团中的氧,而且说明表面氧与金属铁核相互作用后O1s电子结合能会因为Fe给电子能力较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W/O型微乳液法制备纳米SiO2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适当的乳化剂和水解温度以及控制水与乳化剂的摩尔比,采用W/O型微乳液法在聚醚多元醇中通过正硅酸乙酯的水解、缩合反应合成了纳米SiO2.红外光谱法(FTIR)证明纳米SiO2粒子的生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示合成的SiO2微粒呈球状且分散,粒径分布在50~70 nm.研究了反应时间、正硅酸乙酯用量、滴加速度及pH值对纳米SiO2制备的影响.通过实验得知,反应时间2 h左右,24 mL聚醚多元醇中正硅酸乙酯的用量0.9~3.6 mL,在10 min内滴加完毕能达到最佳反应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SiO2溶胶作内核,分别以(NH4)2Ce(NO3)6、CO(NH2)2混合溶液与Ce(NO3)3·6H2O、HMT混合溶液作壳层前驱体,均相沉淀工艺制备了两种不同的CeO2/SiO2复合磨粒.利用XRD、TEM和FF-IR对比了两种磨粒的物相组成、纳米形貌和化学结构,并对包覆机理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以(NH4)2Ce(NO3)6、CO(NH2)2为原料制备的CeO2/SiO2复合磨粒包覆程度低;以Ce(NO3)3·6H2O、HMT为原料制备的CeO2/SiO2复合磨粒为壳-核包覆结构完整的纳米微球,粒径约110 nm,核层为无定形SiO2,壳层为立方萤石型CeO2颗粒,CeO2壳层与SiO2内核之间存在Si-O-Ce化学键,形成了稳定的壳核结构.  相似文献   

16.
SiO_2-TiO_2薄膜的制备及光致超亲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的光致超亲水性的SiO2-TiO2薄膜,实验用溶胶凝胶法结合超声技术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钛酸丁酯(TBOT)为前驱体制备SiO2-TiO2溶胶;采用浸渍提拉法在普通载玻片上涂膜;然后分别运用微波炉和马弗炉2种不同的烧结方式进行热处理制得产品。将所得产品分别进行接触角、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FT-IR、AFM测试。结果表明:马弗炉烧结得到的SiO2-TiO2薄膜亲水性要好于微波炉烧结,并且在V(TEOS)∶V(TBOT)=0.75∶1时,接触角最小,可达到4.3°,满足防污自清洁的要求;红外谱图说明有Ti—O—Si键的生成,证明SiO2和TiO2之间生成了复合氧化物。  相似文献   

17.
以生物废料玉米穗为模板,浸渍钛酸四正丁酯溶液后,经高温煅烧得到分级多孔氧化钛材料,经0.2 mol/L钛酸四正丁酯溶液浸泡后氧化钛完全复制了生物模板的结构,产物为平均直径12 nm的锐钛矿型氧化钛颗粒构成的直径2~5 μm纤维管,管壁密布由纳米颗粒堆积形成的介孔孔道,孔道直径为2~10 nm,材料比表面积约为115.7m2/g,而商用纳米氧化钛P25粉的比表面积约为81 m2/g.用于100 mg/L精制敌百虫农药在紫外光下的降解,在200 min后,分级多孔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的COD(化学需氧量)和TOC(有机碳含量)降解率分别为98.7%和73.8%,高于商用氧化钛材料的84.1%和53.7%.  相似文献   

18.
杨帆 《广州化工》2012,40(22):26-28
多孔和分级结构因其大的表面积和有助于气体运输的特点而拥有理想的气敏性能。本文分别综述了应用于气体传感的多孔和分级结构金属氧化物的主要制备方法,并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生物模板合成多孔分级结构金属氧化物的方法。由于其形貌中团聚较少,多孔分级结构的气敏性能较传统纳米结构的更为优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