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志丹—甘泉地区上古生界各时期的沉积背景及沉积相特征,在大量钻井岩心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利用岩性、沉积构造、粒度分析、古生物等资料,通过点、线、面的方式鉴别沉积相类型,确定研究区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相和障壁岛亚相,其中三角洲前缘为良好储层的主要发育场所,也是油气的主要富集区。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从测井资料分析入手,结合岩心观察、描述及区域地质资料,确定在长2期楼坊坪地区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在平面上沉积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为主,而砂体的发育情况则完全受控于沉积相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结合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区域沉积背景,以岩心、测井资料等为基础,通过对岩石类型、成分及颜色、沉积构造、测井相等沉积相标志进行分析,研究了黄陵地区长6_3油层沉积相类型及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长6_3油层以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局部发育浊流沉积,砂质碎屑流舌状体多孤立叠置于浊积水道之上,半深湖泥以包围重力流沉积之势分布于中西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4.
中生界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含油层位之一,N212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偏南。结合取心井资料、测井资料对研究区的沉积相特征以及砂体展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N212井区长4+52油层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的沉积微相为分流河道和河道间。在顺物源方向上,砂体连通性较好,以切割叠置和水平水平搭接砂体为主;在垂直物源方向上,侧向连通相对较差,以孤立砂体和垂向叠置砂体为主。在平面上,结合沉积相平面图与砂体厚度平面图得出研究区长4+52发育4条分流河道,分流河道主要位于研究区的中部,长4+521沉积微相展布与长4+522有较好的继承性。砂体厚度展布规律受沉积相的控制,砂体展布也表现为4条带状展布。  相似文献   

5.
ZC油田ZSC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主要含油层系为长6。在分析测井资料、岩性和物性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点(单井剖面微相)-线(连井剖面微相)-面(沉积微相)的顺序,对研究各期的沉积微相特征进行研究。在沉积微相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利用最大单渗砂体划分有利沉积微相带的方法,更准确地反映该小层的砂体展布和特征。分析各期沉积微相展布图特征,发现分流河道均沿北东-南西向分布,且从长622期到长4+5期,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经历了湖退-湖进-湖退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彭渊哲 《云南化工》2022,(9):96-97+116
以鄂尔多斯盆地瓦窑堡油区长21段储层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野外剖面和沉积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对其沉积相特征和砂体展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长21段储层主要以曲流河沉积为主,发育两种沉积亚相,四种沉积微相,且沉积相带对砂体的展布规律具有很好的相控作用,这为后期储层评价以及勘探开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猛  刘骁  呼婧 《辽宁化工》2013,(11):1357-1358,1362
长官庙油区延9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吴起地区的一个主要含油层系之一,为了优选下一步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区,有必要对延9储层的沉积体系及砂体展布特征做细致的研究。本文通过翻查大量的文献,整理相关的资料,并根据研究区内现已有的钻井、测井、岩心、化验分析等资料为基础,对长官庙地区延9储层进行了沉积特征、沉积相类型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延9储层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为分流河道与分流间洼两种沉积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构造背景、岩心、古生物特征、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查明了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井区长4 52油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认为白于山井区长4 52油组储集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其沉积微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和支流间湾微相。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总结出研究区的相层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构造背景、岩心、古生物特征、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查明了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井区长4+52油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认为白于山井区长4+52油组储集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其沉积微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和支流间湾微相。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总结出研究区的相层序。  相似文献   

10.
白优  周宇君  胡瑞  杨青 《辽宁化工》2011,40(6):646-647
在总结和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三叠系特征为立足点,对陕西乔沟湾地区侏罗系沉积相、古地貌及构造等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勘探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良庄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南部。其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河流和湖泊为主的碎屑沉积。本次研究区长2沉积相研究根据大量的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沉积学方法综合研究该区的沉积相。划分为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沼泽等微相类型。沉积相分析是研究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沉积相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对砂体分布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热寺湾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南部。其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河流和湖泊为主的碎屑沉积。本次研究区长6沉积相研究根据大量的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沉积学方法综合研究该区的沉积相。划分为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沼泽等微相类型。沉积相分析是研究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沉积相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对砂体分布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岩芯资料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区奥陶系沉积相进行分析,得出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研究区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和盆地五个相带,相带整体沿北东向展布。中奥陶时期出现大的海侵相带整体向西北方向迁移,在晚奥陶海平面变化相对较稳,相带横向迁移小。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属于多旋回叠合含油气盆地,是我国陆上油气勘探最早的盆地,也是我国石油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本文从沉积相、储层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藏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油藏储层岩石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结构以及油气富集规律,为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开采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也为油气勘探建立了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南一段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岩性、测井、地震属性反演等资料,识别出了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南一段的沉积相类型,主要有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分析了每种沉积相的亚相和微相的发育特征。通过等值线图件的编制并结合地震属性反演,勾绘了南一段各个旋回的沉积相平面图,分析了沉积相的展布特征。本区南一段沉积时期以湖泊为沉积背景,扇三角洲主要分布在凹陷的北部并延伸至中部,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分布在凹陷的南部,最后以沉积相展布及演化特征为基础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建立了南一段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6.
致密岩性油藏的储层致密,且大面积叠置、连续分布;其流体分异性较差,无统一的油水界面,呈多相共存状态,致密油藏的这些特征给其含油面积的确定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J油田延长组致密油藏为例,通过研究沉积相和砂体的展布情况、有效厚度和探井试油、开发井产能情况几个方面,探讨了这种类型油藏的含油面积边界的确定方法,以期提高致密油藏储量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谭虹  王成龙  孙明 《云南化工》2022,(7):107-111
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小庄科区域的地质特征及沉积演化历史,综合利用钻井取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确定沉积相标志,通过测井相分析及沉积微相剖面、平面的展布特征,认识小庄科区块长6储层沉积微相演化规律。研究认为,小庄科区域长6储层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三种沉积微相。此外,沉积微相的分布控制着储层的发育,油气成藏和油藏类型明显受沉积相的影响,厚度大、连片性好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为其主要储集层。因此对本区的沉积微相研究对认识小庄科区域的长6油气富集规律、指导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陵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本次利用钻井取心、测井曲线等资料,对该区长6地层进行沉积微相研究,研究表明:该区长6期为湖泊相沉积,发育深湖浊积岩,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展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47-大70井区太原组10口取心井的精细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结合录井测井资料,识别出岩石学特征,层理构造,测井相的一些标志,进一步分析了太原组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认为太原组主要为障壁型海岸沉积,包括潮坪、障壁砂坝、泻湖、潮汐三角洲4种亚相,障壁砂坝、砂坪、泥坪、涨潮三角洲、退潮三角洲、泻湖、沼泽7种微相。  相似文献   

20.
以鄂尔多斯盆地周河—双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层组为研究对象,依据广泛收集整理的钻井、测井分析测试等方面的资料,针对休罗系油层组的沉积特征、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地层划分与对比,我们将延安组油层组划分为延6、延7、延8、延9和延10+11油层组,从油藏在平面地域上的分布来看,延8和延10+11油藏为本区主要含油层位,在工区的北部、中部以及南部均有富集,油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通过对沉积相展布和砂体分布规律等方面的探讨,确定了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形成的河道砂体是研究区沉积时期的良好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