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良ORBAL氧化沟工艺除磷脱氮功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改良ORBAL氧化沟的工艺情况,探讨了其除磷脱氮功效。通过对溶解氧、泥龄、进水及回流方式的合理控制,可成功缓解除磷与脱氮之间的矛盾。试验表明:当系统泥龄控制在10-19d时.污水进水和污泥回流25%到缺氧沟,75%到厌氧沟,可获得良好的除磷脱氮效果(出水总磷质量浓度≤0.5mg/L,总氮≤15mg/L)。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某改良型Carrousel 2000氧化沟工艺生物脱氮除磷效果,提出保障出水达标优化建议,通过实际运行资料及污染物沿程变化取样监测,分析脱氮除磷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氧化沟工艺出水TN、TP浓度有超标风险。氧化沟中沿程DO的质量浓度为2~5 mg/L,存在过度曝气现象,且实际进水碳氮比为2~5,影响了缺氧区的脱氮效果,造成二沉池出水和回流污泥NO3--N浓度较高,导致厌氧区释磷效果差,影响生物除磷效果。建议采用间歇曝气技术对该污水处理厂进行优化运行,在提高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效果的同时降低能耗,减少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人工调配模拟城市生物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反应器,研究了前置厌氧—氧化沟生物除磷效果及氧化沟内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pH=7.5、温度为27±1℃的环境下,控制DO〈0.3mg/L、ORP〈150mV、SRT为20d、污泥外回流比为50%、污泥浓度(MLSS)为3200mg/L左右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污水中COD、TN、氨氮、TP去除率分别为93%、70%、85%和75%。此外,通过前置厌氧、调整曝气的方式能使该系统对低碳源城市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满足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广州化工》2021,49(11)
试验采用A~2/O微曝氧化沟装置,考察低碳源进水条件下,从污泥回流池中补充碳源对系统脱氮除磷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碳源进水(COD=47~145 mg/L,C/N=3,C/P=31)条件下,从污泥回流池中补充发酵液碳源的方式是可行的,当外加污泥发酵液(COD≥21 mg/L)时,系统脱氮除磷性能稳定,出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且该碳源补充方式对系统的除磷性能提升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排出厌氧富磷污水生物化学除磷脱氮ERP-SBR系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ERP-SBR工艺采用循环污泥技术借助化学方法固定厌氧富磷污水中的磷酸盐,将排除活性污泥的传统生物除磷模式变为排除富磷污水,消除了生物除磷脱氮过程中控制污泥龄时存在的矛盾,使生物除磷脱氮系统可以在较长污泥龄条件下获得优异的同时除磷脱氮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SRT为5O-80d、进水TN为28.6~58.3mg/L、TP=5.5~13.25mg/L时,ERP-SBR处理出水COD≤34mg/L、TN≤6.02mg/L、PO^3-4≤O.23mg/L,富磷污水化学固磷所需药剂用量为传统化学除磷法的5%,所得化学污泥含磷量为12~15%,可实现磷资源的回收。  相似文献   

6.
七里店污水净化厂采用微孔曝气Carrousel氧化沟工艺,单座氧化沟日处理量达到改造工程设计规模的2倍,氧化沟水力停留时间约为5 h。进水BOD5/TP平均为19.86,碳源基本满足聚磷菌释磷的要求;氧化沟分为缺氧区和好氧区,没有严格的厌氧区,但TP去除率高;温度对生物除磷无明显影响。系统BOD5/TN偏低、氧化沟水力停留时间短是影响系统脱氮效果的重要因素;温度对生物脱氮有显著的影响,生物脱氮效率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降低。二沉池出水氨氮、TP浓度比进水高,二沉池明显的磷释放现象和氨化现象对系统脱氮除磷的效果影响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污水厂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工艺运行中全氮去除率较低的工况,研究了溶氧浓度、C/N比、污泥龄、污泥回流比、温度等因素对其同步脱氮的影响,提出优化运行方案.结果表明,优化方案为根据相应位点溶氧浓度变化调控表曝机输出功率,降低系统能耗;改厌氧区单点进水为厌氧区、前置缺氧区双点进水,提高缺氧区C/N比.改造后,系统对COD,BOD5,NH4+-N去除效果稳定,全氮去除率从56.25%提高到68.80%.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污水处理厂A~2O/A-MBR工艺的概况、工艺流程、主要工艺设计参数,确定了主要控制指标为TN、TP含量和COD。分析了工艺技术特点和运行数据,生化池采用两点式方式进水,并增加后缺氧段,保证了COD去除效果和脱氮除磷效果,出水COD年均27.6 mg/L,去除率91%。提出了回流控制和DO含量控制的脱氮优化策略,当硝化回流体积比控制在150%~200%,膜池污泥回流体积比控制在250%~320%,曝气池末段DO的质量浓度控制在1.5~2.5 mg/L时,系统有较好的TN去除效果,出水TN、NH3-N的质量浓度年均分别为9.98、0.780 mg/L,去除率分别为66.8%、96.1%。通过改变除磷药剂投加位置来优化除磷,实际投加量为1~1.5 t/d,出水TP的质量浓度平均低于0.20 mg/L,去除率96.8%。  相似文献   

9.
研究在A~2O工艺回流管道上增设污泥缺氧池,降低回流污泥中携带的NO_3~--N含量,改变回流污泥在污泥缺氧池中的不同的停留时间(SRT),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结果表明,当SRT分别为0、20、40、60 min时,污泥缺氧池中的NO_3~--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23、3.49、2.04、0.77 mg/L。COD为31.03、20.17、16.54、17.16 mg/L。随着污泥在污泥缺氧池中时间增长,NO_3~--N含量和COD都有所降低。而整个系统对应的COD去除率为88.26、91.21、93.12、92.75%;TN去除率为83.48、88.87、91.30、91.76%;TP的去除率为77.60、80.67、83.62、80.29%。在SRT为40min时,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流式污泥床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中,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泥.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废水为进水的条件下,成功培养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好氧颗粒污泥。颗粒污泥粒径在0.5~2mm,颗粒污泥沉淀速度在29~58m/h。MLSS为3077---4103mg/L。当COD的进水容积负荷为4.8kg/(m3·d)时,去除率高达96%以上。氨氮进水在160mg/L时,去除率达97%以上,出水氨氮在5mg/L以下。对总磷的去除率在22%-37%。主要是因为亚硝态氮浓度、COD/TN比和TN/TP比等对聚磷菌除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傅金祥  罗迪  柳溪若  钱杰  由昆  张黎 《水处理技术》2021,47(3):110-113,118
通过批次实验和UASB反应的连续实验考察了在不同缺乏外源磷的程度时,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对基质氮的去除情况以及出水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批次实验中,PO43--P的质量浓度在2.3~0 mg/L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脱氮效能没有明显的消极影响,而当PO43--P的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基质去除率93.160%比进水PO43--P的质量浓度2.3 mg/L的实验组的高3.93百分点。在连续实验中,外源PO43--P的质量浓度在2.3~0 mg/L时,对NH(4)+-N和NO2--N的去除没有消极影响,NH(4)+-N和NO2--N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9.68%和99.69%左右;当进水PO43--P的质量浓度为0时,出水NO3--N含量稍有减少,PO43--P的质量浓度约为0.222 mg/L。  相似文献   

12.
重点考察了中试规模的多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不同浓度养鸡厂污水的脱氮效果,对接触氧化槽中的固定填料进行取样测量附着污泥的反硝化速率,发现好氧环境的填料表面污泥存在一定的反硝化性能,证明本工艺中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通过分段进水以改善碳源不足、通过2#槽间歇曝气以强化缺氧环境,结果表明,缺氧环境不足是脱氮效果的主要限制因素,碳源不足对脱氮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分析确定了本工艺的最佳运行方式为2#槽间歇曝气并联运行,当进水总氮质量浓度为203~408 mg/L时,其总氮去除率在81%左右,比最初的串联连续曝气方式时的总氮去除率提高37.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鹿钦礼  王晓玲 《当代化工》2012,(3):308-311,327
以低C/N比污水为处理对象、基于物料平衡分析,研究了在MUCT工艺中硝化液内循环比与COD降解转化、PHA的代谢、磷的转移以及氮的转化等4个过程的关系。进水COD浓度恒定为(290±10)mg/L,TN浓度恒定为(55±0.5)mg/L,TP浓度恒定为(7.0±0.5)mg/L,改变硝化液内循环比,测定各反应段及出水COD、TN、TP浓度以及污泥中的PHA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厌氧段去除的COD的63%~67%左右转化为PHA,在第二缺氧段和好氧段,PHA被消耗用于吸收污水中的磷,硝化液内循环比对第二缺氧段的消耗量有较明显的影响;硝化液内循环比对磷的释放过程影响较小,是第二缺氧段的吸磷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厌氧/好氧/缺氧模式运行的SBR工艺处理模拟城市污水,考察外加碳源乙酸钠和污泥水解酸化上清液对其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模拟城市污水,进水水质COD为400 mg/L、氨氮为60 mg/L、磷酸盐为7 mg/L。结果表明:不投加碳源时,系统对COD、氨氮、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0%、91%、82%;乙酸钠投加量为60 mg/L的条件下,外加乙酸钠系统对COD、氨氮、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3%、100%、100%,磷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好氧聚磷作用;上清液投加量折合进水COD为30 mg/L时,外加污泥水解酸化上清液系统对COD、氨氮、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7%、99%、95%,系统中出现明显的反硝化除磷现象,反硝化除磷占24%。  相似文献   

15.
采用某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中的活性污泥为种泥,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对象,考察了交替式厌/缺氧-好氧双膜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启动与运行特性,并采用高通量测试技术分析系统除磷污泥的菌群结构。通过60天的启动试验,系统内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总数的比例由21.3%提高到94.4%,出水磷在0.6mg/L左右。通过逐步增加进水氨氮的方法运行2个月,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稳定。在进水P浓度为6.4mg/L,保持进水N/P比为8.8,交替厌/缺氧-好氧双膜反硝化除磷工艺效能最优,可达0.12kgN/(m3?d)和0.018kgP/(m3?d),出水总磷(TP)0.8mg/L,总氮(TN)12mg/L,出水COD、NH3-N和TN达到国家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周期试验中,pH值、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值)均可作为厌氧释磷的控制参数,ORP也可指示缺氧吸磷的终点。典型周期内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消耗量与磷的吸收量基本呈线性关系。系统内污泥多样性约为种泥的0.5倍,在“门”、“属”分类级别上分别以ProteobacteriaXanthomonadales-nobank为主。  相似文献   

16.
试验着重研究了短程硝化对三聚氰胺废水的脱氮效果;同时将短程硝化后的水用A/O系统处理,考察生物除碳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试验驯化的活性污泥对三聚氰胺废水有很强的脱氮能力,在进水氨氮质量浓度高达965.7 mg/L时,仍能达到87.7%的去除率;三聚氰胺废水经A/O系统处理,在进水COD的平均质量浓度为874 mg/L时,平均去除率为60%左右。  相似文献   

17.
以城市污水为原水,考察了一种分点进水的改良型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原水按照6∶4的体积比分别进入厌氧池和缺氧池后,增加了缺氧池的碳源浓度,提高了该系统的脱氮效果。当进水中碳氮质量比平均为6.84、硝化液回流比为200%,CODCr、TN、NH3-N和T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7.02、36.39、22.99和4.98mg/L时,出水CODCr、TN、NH3-N和T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4.29、10.70、0.18和0.46mg/L,去除率分别为85.53%、70.60%、99.22%和90.76%。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解决传统AAO法中存在的硝化菌、反硝化菌及聚磷菌三种细菌在污泥龄、碳源需求及回流污泥中携带的硝酸盐影响聚磷菌厌氧释放磷这三方面的矛盾,减少大量污泥回流、降低动力消耗、充分利用池容、切实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提出“三污泥”理念,对AAO进行关键性改进,改进后的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等生化反应池均自带独立的泥水自动分离的装置,形成独特的三污泥系统(即纯粹的厌氧污泥、纯粹的缺氧污泥和纯粹的好氧污泥),各池可根据运营需要各自控制污泥浓度,使各池中的活性污泥在各自最佳的环境中生长,互不干扰、相互独立,更高效发挥生物降解作用,创新性设计“改进型AAO法+生物滤池+絮凝沉淀耦合工艺”处理抗生素类制药废水,并与传统型组合技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进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cr 253?581 mg/L、氨氮29.6?58.5 mg/L、全磷10.77?23.1 mg/L、设计流量30.0 L/h条件下,改进型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处理效果,其CODcr、氨氮、全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80.2%, 73.1%, 96.1%,比改进前分别提高了6.9%, 6.1%, 3.4%,尾水CODcr、氨氮、全磷等三项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生物流化床处理乙二醇废水的效果,把进入氧化沟前的乙二醇生产废水引入生物流化床中进行处理,并与氧化沟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流化床和氧化沟的HRT分别为15和70 h,CODCr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和77%,去除容积负荷分别为4.16和2.85 kg/(m3.h)。单级流化床工艺出水CODCr的质量浓度大于60 mg/L,而两级串联生物流化床处理后的出水CODCr的质量浓度小于60 mg/L,平均去除率为96%,平均去除容积负荷为4.56 kg/(m3.h)。当进水水质波动范围较大时,生物流化床处理工艺比氧化沟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出水水质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20.
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北京某水库的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除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较好的除氨效果,生物接触氧化原水氨氮的质量浓度在不大于0.234mg/L时,氨氮的月平均去除率为30.8%~72.9%,进水氨氮的质量浓度人工增加至0.126~2.080mg/L时,氨氮去除率最高可达97.4%,平均去除率为71.2%。同时探讨了水温及进水氨氮的质量浓度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