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解决SPHC热轧板卷屈服强度偏高的问题,从化学成分、工艺、组织和性能角度对屈服强度偏高的SPHC板卷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钢中C含量、残余(微)合金元素总量、轧制和冷却工艺是影响SPHC钢屈服强度的主要因素。经过对化学成分和工艺优化后,屈服强度≥270 MPa的SPHC板卷比例由33.3%降至10.0%,屈服强度250 MPa的比例由16.7%提高至38.0%。解决了SPHC热轧板卷屈服强度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拉伸实验装置研究了高强IF钢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高强IF钢是应变速率敏感性材料,在应变速率10-4~103/s的范围内,应变速率对高强IF钢的应变硬化率与屈服强度的影响具有2阶段性。在第一阶段,应变速率较低,应变硬化率与屈服强度对应变速率的敏感性较小;在第二阶段,应变速率较高,随应变速率的增加,应变硬化率迅速降低,屈服强度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在WAW-Y500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上进行一系列的拉伸试验,找出了更精确测定屈服强度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莱钢生产的美国标准(ASTM)热轧GR60钢筋屈服强度不合格,进行了产品的成分和性能复验、金相、夹杂物的检验,结合生产实践和工艺调查,分析了造成屈服强度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速拉伸试验机,对车身常用板材DC06、HC340LA、HC420/780DP 3种汽车用钢,实施了不同应变速率(0. 003 s-1、20 s-1、50 s-1、100 s-1、200 s-1、400 s-1、700 s-1)条件下的高速拉伸实验,得到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并对其进行了动态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汽车钢均表现出应变速率敏感特性,材料在动态载荷作用下存在应变速率强化效应,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大于准静态条件下的相关指标。同时在高应变速率下,材料呈现出增塑特征,强度级别越低的材料,应变速率敏感性越大,并且屈服强度的应变速率敏感性要高于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6.
牟家寿  朱波 《重钢技术》2007,50(1):28-30
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数据,表明金属拉伸试验速度对屈服强度的影响。并依据国家标准,巾平均应力速率推导负荷速率计算公式,根据负荷速率可以简单、直观、方便地进行日常拉伸试验。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期生产的一批屈服强度偏低的HRB500E抗震钢筋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氧氮含量等分析,结果表明:屈服强度低的钢筋组织为正常的铁素体+珠光体,钢中的C,Si,Mn,V等合金强化元素含量正常,但钢中N的体积分数仅有(66~94)×10-6,屈服强度性能合格的样品中N的体积分数达到130×10-6,HRB500E使用VN微合金强化,只有当钢中N含量达到一定程度(钒氮比为3.64:1),V的析出强化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通过改进VN微合金化方式,使用钒氮合金进行VN微合金化,有效提高和稳定了钢中的氮含量,提高了钢筋的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8.
张华  金自力  齐蒙  路璐 《包钢科技》2018,44(5):51-54
包钢连续退火冷轧生产线,在生产冷轧低碳钢SPCC初期,出现屈服强度偏高且屈服平台的问题;文章针对上述问题,通过降低SPCC化学成分中[N]含量,达到了位错钉扎作用的效果。鉴于连续退火与罩式退火的区别,采取带钢热轧卷取温度从650℃提高到710℃,并对热轧后带钢碳化物与氮化物析出相进行控制,达到了降低屈服强度、消除屈服平台的目的,最终实现了连续退火冷轧用钢SPCC性能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分析了不同试验参数(试验速串、引伸计标距、引伸计打开位置)控制下304不锈钢拉仲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到了304不锈钢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事随试验速率的变化规律;不同控钊方式下涸得的断后伸长率与传统方法所测量的断后伸长率的结果比较情况。为正确使用全自动拉伸试验机进行程序编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钢铁市场竞争化日益激烈,销量提升,用户对汽车板的要求也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应国内某汽车厂用户对邯钢DC03提出了160~200 MPa的窄屈服强度空间,并且要求稳定化。邯钢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邯钢汽车板DC03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运用DOE实验设计,通过消除流程中影响主要因子:C含量、精轧(F1)温度、连退平整延伸率的波动因素,通过DOE优化试验,使得生产工艺更加稳定,缩小了成品屈服强度的波动范围,最终邯钢实现了屈服强度按160~200 MPa,屈服强度PPk达到1.0的目标,较好的满足了用户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鞍钢连续退火线生产的低碳钢屈服强度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低碳钢屈服强度的主要因素。利用MINITAB软件对连续退火工艺中退火温度、退火线速度和平整延伸率等因素进行DOE试验设计,分析并确定各影响因素对屈服强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和退火线速度是屈服强度的显著影响因素,平整延伸率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西气东输工程用X70热轧板卷屈服强度检测值波动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西气东输工程用X70热轧板卷检验过程中出的屈服强度σ0.5波动大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拉伸试样弯曲是主要原因。这一问题可通过反复压平试样,确保试样的平直度以及适当提高钢的强度的方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用正交试验法对比分析了纯铝合金中添加Fe、Cu、Mg、Zn对其电导率及屈服强度的影响程度;并由此进行成分配比,通过挤压加工试验,研制出一种高电导率高屈服强度铝合金型材,H112状态电导率达60%IACS左右、屈服强度σ0.2大于90MPa.  相似文献   

14.
卢永红 《铝加工》2009,(6):12-14,37
用正交试验法对比分析了纯铝合金中添加Fe、Cu、Mg、Zn对其电导率及屈服强度的影响程度;并由此进行成分配比,通过挤压加工试验,研制生产出一种高电导率高屈服强度铝合金型材,H112状态电导率达60% IACS左右、屈服强度σ0.2大于90MPa。  相似文献   

15.
熊红林 《铝加工》2009,(3):11-15
分析了影响LY12MCZ屈服强度的主要因素,指出淬火温度、保温时间、淬火转移时间、试样捆扎、试样工作部的宽度、屈服点的测试方法是影响LY12MCZ屈服强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Herein, a series of low-Mo (0.2 wt%) fire-resistant steels with varying amounts of Ti (0.008–0.13 wt%) are investiga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i on yield strength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At room temperature (RT),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by nanoscale TiC precipitates is found to be the major factor for the enhanced strength. The amount of TiC precipitates and both the yield and tensile strengths increase monotonically with the Ti content. However, the yield strength ratio (YS at 600 °C divided by YS at RT) of the steel with the highest Ti content (0.13 wt%)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o 0.6. In contrast, the YS ratio of the steels with Ti content in the range of 0.008–0.087 wt% remains above 0.7 and increases with Ti conten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eels lies in the B content and the resultant bainite volume fraction. The steel with 0.13 wt% Ti does not contain B and has only 4% bainite, whereas the other steels contain 20 ppm B and approximately 60% bainite. Hence, a microstructure with a sufficient fraction of bainite is required to ensure strength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The properties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by Ti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相似文献   

17.
摘要:利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研究新型扭杆弹簧用N1钢和45CrNiMoVA钢的疲劳性能,并通过对2种试验钢组织、硬度、强度、夹杂物类型及大小、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以及氢含量的对比,探讨影响扭杆弹簧用钢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的因素及其疲劳失效机制。结果表明,推荐热处理制度的45CrNiMoVA钢和N1钢旋转弯曲疲劳极限强度分别为892和926MPa,超高强度钢的屈服强度也是衡量疲劳极限强度的因素,N1钢屈服强度高出45CrNiMoVA钢约100MPa,是其疲劳性能优于45CrNiMoVA钢的重要原因。在高应力状态下,N1钢的疲劳寿命明显优于45CrNiMoVA钢的重要原因是N1钢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低于45CrNiMoVA钢;而在低应力状态下,较高的屈服强度、较低的裂纹扩展速率和氢含量是N1钢疲劳极限高于45CrNiMoVA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碳钢相变行为对高温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伟  陈银莉  陈雨来  唐荻 《钢铁》2008,43(8):81-0
 采用DT1000热膨胀仪和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含钒和不含钒的两种中碳钢的相变行为以及在相变过程中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及奥氏体向低温相转变百分数的增加,钢的屈服应力急剧提高。含钒钢因相变开始温度低,其屈服应力快速增加的温度较低。弹性模量在相变时产生剧烈变化,并在铁素体+珠光体转变过程中出现波峰和波谷。  相似文献   

19.
对套管屈服强度测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形成了适合德国SCHENCK RD0600拉伸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的测试技术,对提高套管屈服强度测试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炼轧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消灭皮下灭泡,屈服不明及屈服强度低性能废品,使炼轧厂的产品质量在稳定中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