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丝绸》1982,(7)
820701 日本蚕丝技术之现状和未来[b] (日文)福田纪文:纤维学会志(日本)38 [1]P14~17(1982)。本文为日本蚕丝学权威学者评述,联系历史情况介绍日本蚕丝技术目前之概貌。对今后之蚕丝技术发展提出了许多课题,如制丝过程全自动化、适应原料茧特性与并庄混缫的提高丝品位之制丝技术、制丝余热利用、不缫丝评茧、分纤生丝之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2.
以普通白色家蚕的雌雄蚕茧为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文章研究了雄蚕茧的茧质特点;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研究了雄蚕丝纤维的形态结构与二级结构、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与雄蚕丝纤维在三种不同类型活性染料下的染色性能.实验结果显示:雄蚕茧的茧幅、含胶率及茧丝纤度较小,晶格条纹较清晰;雄蚕丝纤维的β折叠含量较高,干...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历史上很长的时期内,都是由鲜茧直接缫丝,人们必须在茧出蛾以前的短短几天里,夜以继日地将茧缫完。随着蚕丝生产的不断扩大,贮茧技术便应运而生。本文对我国古代的贮茧技术及其发展作一粗浅探讨。一、日晒之法太阳能是最早被人类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能源之一。在我国蚕丝生产史上,日晒贮茧法曾长期被人们使用,且很可能是  相似文献   

4.
刘鹏 《四川丝绸》1999,(3):12-13
蚕丝业历来是我市重要传统产业,认真总结实现蚕丝经济恢复性增长经验,大力推进产业化过程,振兴蚕丝事业,对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城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实现蚕丝经济恢复性增长的经验1998年遂宁市的蚕丝工作在省、市和各级党政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积极探索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实现了蚕丝经济的恢复性增长。1、总产茧量大幅增长。1998年全市总收茧量401.7万公斤,同比增加66.6万公斤,增加19.86%。2、单产提高。全市平均单产20.2公斤,同比提高4.3公斤。3、蚕农增收。全年蚕农茧款收人约4300万元;同比…  相似文献   

5.
文摘天地     
《丝绸》2001,(4)
0112 32 干茧冷冻处理提高茧层通气、通水均匀性研究 /钱镇海 ,杨礼直 /纺织学报 ,2 0 0 1,No 1,5 6~ 5 8通过给予茧层一定水分 ,并进行冷冻处理 ,可以明显提高原料茧的通气性、通水性 ,降低粒间粒内不同部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为煮茧时渗透均匀、煮熟均匀、提高解舒提供有利条件。0 112 33 中国蚕丝业 5 0年的回顾与展望 /李瑞 /中国蚕业 ,2 0 0 0 ,增刊 ,3~ 10以 1949年后蚕丝业发展的诸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 ,针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过程和蚕丝业的盛衰 ,把 1949年后的 5 0年分为四个阶段。文章分别论述了各阶段蚕丝业的动向 ;分析了蚕…  相似文献   

6.
我国蚕丝业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原料茧生产、丝绸加工、行业管理、科技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剖析了我国蚕丝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蚕丝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对振兴我国蚕丝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贮茧工艺技术直接影响蚕茧缫折、出丝率,在此阐述了传统蚕丝业贮茧工艺技术发展演变,并指出现代丝绸产业必须加强产业链的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8.
桑蚕品种资源中的彩色茧品种只有黄红茧丝系和绿茧系两大类。前者相关色素只存在于丝胶中,后者在丝胶丝素中都存在。从精练后仍具彩色蚕丝角度来看,绿茧系蚕品种开发应用的前景更好。将现行优质高产的蚕品种开发成绿茧蚕品种具备优质化、实用化、产业化的最佳潜能。天然绿色茧丝具有更多的保湿功效、紫外线吸收功效、抗菌功效,更具强大的抗氧化功效,比棉纤维高出30多倍,其它彩色蚕丝都无法比拟,将绿色茧丝制成内衣或化妆品,有很好的护肤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研究了天然黄茧家蚕品种"金丝一号"茧丝在盐水解、碱水解、酶水解3种不同提取条件下所获蛋白多肽的抗氧化功能活性差异。结果表明:盐水解法时,在40%CaCl_2溶液、100℃、料液比为1∶20(g/mL)的提取条件下,蚕丝蛋白多肽DPPH自由基清除率平均为43.15%;碱水解法时,在4 mol/L NaOH溶液、100℃的条件下提取1 h,DPPH自由基清除率平均为45.62%。酶水解法时,加入1 000 U/g碱性蛋白酶,55℃处理4 h,蚕丝蛋白多肽DPPH自由基清除率平均为62.26%。天然黄茧蚕丝蛋白酶法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优于盐水解法和碱水解法。  相似文献   

10.
专利信息     
《江苏丝绸》2009,38(1):51-53
用于染毛类蚕丝纺织品的阳离子染料;一步缫丝机单丝干燥卷绕系统;空瓤茧、干固茧和活蛹茧缫丝工艺;蚕茧片防护衣及其制作方法;手工蓝印真丝制作工艺及其专用于真丝手工蓝印的防染浆料;蚕茧丝脱胶、漂白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鉴别鲜茧生丝和干茧生丝,借助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和表面接触角测试等分析手段对鲜茧生丝和干茧生丝的表面形貌和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并基于它们结构与性能的差异建立了较为准确和简单易行的生丝鉴别方法。结果表明:2种生丝的化学组成相似,其大分子二级构象均主要为β折叠构象,且热分解曲线也基本一致;但与干茧生丝相比,鲜茧生丝的表面较为粗糙,茧丝之间空隙较大,结晶度略低且亲水性好。使用测定生丝束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中沉降时间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鉴别2种生丝,其中鉴别鲜茧生丝的准确率达到100%,而鉴别干茧生丝的准确率接近80%。  相似文献   

12.
烘煮茧工艺及雌雄性别对茧丝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蚕品种茧丝纤度、伸长率性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改变烘煮茧工艺条件对其性能影响不显著,雄蚕茧纤度明显比雌蚕茧细;降低等速干燥温度有利于提高茧丝强力;延长减速干燥时间可显著提高出丝率,雄蚕茧的出丝率显著高于雄蚕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磁控溅射法,将铜溅射于茧丝表面,再对溅铜茧丝进行等离子体处理,获得多功能性茧丝。测试并比较各种茧丝的外观形态、直径及力学性能、Cu损耗率、抗菌性、拒水性。结果发现:多功能性茧丝铜膜更牢固、茧丝直径增加、断裂强度有所减小、超声后Cu损耗率降低,并具有抗菌性和拒水性。  相似文献   

14.
陈强  黄晨 《丝绸》2012,(2):21-24
为提高生丝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重点就自动缫丝过程中的煮茧工艺和缫丝工艺进行探讨。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灰关联分析计算各影响因素与生丝各指标的关联度。定性分析得出,蒸煮室温度对煮茧结果影响最大,理绪温度对缫丝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各茧层桑蚕丝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分析、氨基酸分析等方法研究各茧层桑蚕丝纤维在形态结构、化学结构和微细结构上的差异 ,并比较分析各茧层蚕丝的练减率和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 ,各茧层蚕丝纤维的径向尺寸和练减率有明显差异 ;各茧层蚕丝丝素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种类相同但含量不一 ;各茧层蚕丝纤维的微细结构和热性能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定粒配茧缫丝中,缫丝工根据缫丝茧的颜色将茧丝区分为内外两层,或内中外三层茧丝,将这些不同层别的茧丝用来搭配缫丝.近年来,定纤缫丝纤度管理注意到利用茧层的精细区分对纤度进行调控,但是依靠感官区分茧丝层别时,所获得的各层茧丝长度为多少,过去并不明确.文章探究依靠感官进行茧层区分的规律性,基于所获得的结果,给出依靠感官区分的各茧层茧丝长度的推定方法,并通过实验对此理论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定粒缫丝过程中生丝丝条任意截面所含不同层次茧丝数的分布状态问题,给出了其平稳状态下的概率分布及其统计特征,并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对相关理论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随机过程模型及其解析结果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丝胶的稳定性,论文采用戊二醛(GA)固胶技术,探讨GA固胶工艺对茧丝性能的影响。论文从固胶茧丝回潮率、白度、茧丝蛋白稳定性、力学性能及茧丝导热系数、红外光谱的测试和分析等方面研究茧丝的性能。结果表明,GA固胶有效地减小了水溶性,提高了茧丝的蛋白稳定性;固胶茧丝的公定回潮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在1%~4%;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均有所增加,初始模量有所下降;导热系数变化不大,仍能保持良好的保暖性;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的一些特征峰的峰形、峰位、峰高稍有改变,某些特征峰的波数发生了位移,说明固胶后茧丝分子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首先就有煮茧与无煮茧工序的自动缫丝分别进行了试验,然后对2种工艺路线所得的实缫数据进行对比,经过分析和讨论认为,相对于有煮茧工序缫丝而言,无煮茧工序缫丝存在内外茧层丝胶膨润不均匀的概率较大,导致实缫效果不好,且影响生丝品质,即省略煮茧工序的相关技术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维全  陈丽华  何勇  王茜  黄胜  张玲 《丝绸》2012,(2):25-27
研究转基因彩色茧基本性能,为其缫丝和产品开发提供基础。采用分析转基因彩色蚕茧的外观形态、丝胶含量、单粒缫丝特征、茧丝强力及伸长、茧丝外观疵点和纤度变化等指标情况,分析得出:转基因彩色蚕茧具有体积较小、表面结构致密、丝胶含量大(高达33.58%):单粒缫丝外层索绪较难、强力及伸长变化较小、疵点偏多、纤度变化较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