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近岸水下扇的储层内部质量特征及结构特征,对剩余油挖潜及开发方案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以盐家油田盐227 区为例,依据岩心资料,对其岩石相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6 种类型的岩心岩石相。鉴于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在研究尺度及分辨率上的差异,在进行岩石相储层质量及分布特征研究之前,考虑岩石相测井定量划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6 种岩心岩石相划分为泥岩相、含砾砂岩相、砾状砂岩相和砾岩相4 个亚类,并确定其测井定量划分标准,进而依据实验室分析化验数据,总结了各岩石相亚类的储层质量特征。砾状砂岩相储层以剩余粒间孔为主,物性及含油性好,为Ⅰ类储层;含砾砂岩相储层以剩余粒间孔或粒内溶孔为主,物性及含油性一般,为Ⅱ类储层;砾岩相储层以剩余粒间孔为主,物性相对较差,含油性较差,为Ⅲ 类储层;泥岩相物性最差,几乎不含油,为非储层。在此基础上,应用地震反演成果开展了岩石相空间展布研究,认为研究区沙四段下部主要发育砾岩相,其为主水道及侧缘沉积的产物;中部主要发育连续的砂岩相(包括含砾砂岩相及砾状砂岩相),为频繁改道的辫状水道及水道间沉积物的复合体;上部发育稳定泥岩,为湖相泥岩沉积,垂向上整体为正旋回。砾岩相呈带状由北东至南西展布,而砂岩相则呈片状展布。  相似文献   

2.
通过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结合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二叠系夏子街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性以砾岩和砂岩为主,砾岩主要为砂砾岩,砂岩主要为岩屑砂岩,偶见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存在部分原生孔隙和少量的微裂缝;储层孔隙结构较差,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决定着砂体的原始孔隙度及储层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作用是决定砂体最终能否成为有效储集体的关键,较强的压实和胶结作用以及相对较弱的溶蚀作用是造成研究区储层物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根据储层物性和孔喉参数等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5类,大部分集中于Ⅳ类和Ⅴ类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夏二段储层物性比夏一段略好,为低孔、低渗背景下的相对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砂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通过岩心观察, 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孔隙结构等分析化验资料研究表明, 富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 段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 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组合为主, 储层物性较差; 排驱压力及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 孔喉半径小、分选性较差, 歪度细, 溶蚀作用对改善喉道连通性有限, 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 储层质量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 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 强烈的压实- 压溶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长6 段砂岩划分为4 类储层, 其中Ⅰ、Ⅱ类储层是未来开发的首选储层。  相似文献   

4.
孔隙结构特征作为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资料。日益成为油气储层综合评价和油气藏精细描述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岩石薄片、常规物性及高压压汞等分析结果,系统地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长8油层组超低渗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分类评价。结果表明:镇原地区长8油层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富含长石和岩屑砂岩,总体属于低孔、超低渗储层,其喉道半径较小,产油能力较低,驱油效率不高,喉道分布的集中程度和均匀程度较差,粗细喉道分异性较强:砂岩孔隙结构可分为好、较好、中等、较差和差5类,其中中等和较差孔隙结构是镇原地区长8油层组中最为典型的孔隙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三段多口井测试获得中-高产工业气流,具有良好勘探开发潜力,但其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不明确。利用岩心、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物性及发育控制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认为:储层岩石类型以钙屑砂岩和灰质砾岩为主,具有“石英、长石含量低,碳酸盐岩屑(碳酸盐砾)含量高”的特征。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裂缝为主,钙屑砂岩与灰质砾岩储层差异明显。钙屑砂岩为裂缝-孔隙型储层,而灰质砾岩为孔隙-裂缝型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岩石类型、溶蚀作用及裂缝共同控制。有利沉积微相及岩石类型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溶蚀作用及裂缝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水下分流主河道中-粗粒钙屑砂岩为最有利岩相,高含量钙屑组分在后期溶蚀作用及裂缝改造下易形成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6.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物性和孔隙结构等方法,分析了白豹地区长6砂岩储层特征。研究表明,长6段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岩石粒度偏细,分选差,成分成熟度相对较低,填隙物类型多、含量较高,主要有碳酸盐、硅质和黏土三大类。孔隙结构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各种尺度孔隙均有发育,但以小尺度微米级孔隙和纳米级孔隙为主,小尺度微米级孔隙更发育。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属于低渗-特低渗储层。利用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微观孔隙结构等参数,将长6砂岩评价为4类储层,其中Ⅰ、Ⅱ类储层在目前的工艺技术条件下为可动用储层,是增储上产的首选储层。  相似文献   

7.
以粤中地区中生界露头剖面的地质调查及采样测试分析为基础,结合已有的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对粤中地区金鸡组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和孔隙结构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金鸡组储层的岩石类型以灰色、灰白色粗-细粒石英砂岩、含砾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溶蚀孔洞、裂缝、粒间孔三大类;储层物性总体表现为中低孔、低渗;排驱压力较高,孔喉半径较小,分选性一般,以细歪度为主,少量的粗歪度,孔隙结构总体较差。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粤中地区金鸡组砂岩评价为 3 类储层,其中以Ⅲ和Ⅳ类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8.
冲积扇扇中砂砾岩油藏开发后期储层强非均质性引起的注采不平衡、层间干扰矛盾及层内差异等问题极为凸显。以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区八道湾组冲积扇扇中砂砾岩油藏为例,开展了储层非均质性精细表征研究。运用野外露头观察、岩心描述、测井相分析等,以单砂体刻画及其内部构型技术为支撑,细化了砂砾岩油藏不同类型沉积微相-岩相。结合不同类型单砂体宏观与微观非均质特征,总结出扇中砂砾岩油藏剩余油富集的3种类型:Ⅰ型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属中孔-中细喉型;Ⅱ型辫状水道细砂岩相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为细孔-细喉型;Ⅲ型辫状水道砂砾岩相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为中细孔-中喉型。其中Ⅰ型与Ⅱ型储层剩余油基本分布在储层中上部物性较差、非均质性相对较强的部位,而Ⅲ型砂砾岩相储层由于受岩性与物性差异影响,局部易形成高渗部位,剩余油多呈条带状分布在层内非均质变强、物性变差的部位。针对该类型油藏,以"认识储层非均质性,并解决储层非均质性"为切入点来分析剩余油分布,为砂砾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预测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物性分析等方法手段,对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计算,探讨了研究区储层的控制因素,划分了储层类型。研究表明,该区发育颗粒支撑砾岩相、杂基支撑砾岩相、含砾砂岩相、砂岩相、粉砂岩相等五类岩相储层,其中砾岩类储层储集空间不发育,多为特低孔超低渗储层;砂岩类储层储集空间发育,以原生孔隙为主,多为中高孔中高渗储层。通过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的定量分析,共识别出11种成岩相。储层的储集物性主要受岩相控制,而成岩作用则促进了储集物性的分异。结合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及物性分析,研究区储层可分为3大类:Ⅰ类为(含砾)砂岩相与中等—强溶蚀成岩相组合控制的储层,储集物性最好;Ⅱ类为粉砂岩相与弱胶结弱溶蚀成岩相组合控制的储层,储集物性次之;Ⅲ类为砾岩相或砂岩相与中等—强胶结弱溶蚀成岩相组合控制的储层,该类储层储集物性最差。   相似文献   

10.
辽河西部凹陷欢50块杜家台油层储集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区杜家台油层的储集砂体属近源、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成因,主要的储集岩石类型包括细砾岩类、不等粒砂岩类、砂岩类及粉砂岩类。不同岩石类型其物性特征差异较大,岩样分析结果表明,储集岩主要属中低渗透储层,其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面孔隙度与渗透率也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另外,储集岩石类型的展布明显地受沉积微相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针对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孔隙结构复杂、井间产能差异明显、储层质量差异机理不明确等问题,以苏里格西区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探讨岩石相控制的致密砂岩储层质量差异机理.结果表明:岩石相通过影响成岩演化序列控制储层质量,细砾岩-含砾粗砂岩相的储层质量最好,渗透率大于1.00 m...  相似文献   

12.
克拉玛依油田六区克下组冲积扇岩石相及储层质量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六区11口取心井岩心描述的基础上,将该区克下组冲积扇岩石相划分为7种类型。结合沉积微相分析,应用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对冲积扇内部储层质量差异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研究区克下组储层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沉积组构对储层质量差异起控制作用;粗砂岩相和细砾岩相储层为研究区克下组冲积扇中最好的储层;各微相储层质量差异显著,辫流水道和流沟储层质量最好,砂砾坝次之,砾石坝和径流水道较差,漫洪砂体最差;流沟以窄条带状镶嵌于砾石坝和砂砾坝之中,为扇根和扇中内带储层中的高渗通道。  相似文献   

13.
通过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高压压汞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南斜坡区二叠系风城组二段致密油藏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岩相类型、孔隙类型以及孔隙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风城组为封闭咸化湖盆沉积,由陆源碎屑、火山碎屑和自生矿物按不同比例混积形成的储集层,按照沉积构造、岩石组分和粒度,将储集层岩相划分为块状石灰质中—细砂岩相、块状白云质细砂岩相、纹层状白云质粉砂岩相和纹层状白云质泥岩相4类优势储集岩相;储集层孔隙类型有残余粒间孔、火山碎屑溶孔、矿物晶间孔、裂缝等,不同类型储集层孔隙直径和喉道半径差异较大。优势储集岩相是优质储集层形成的基础,溶蚀作用决定次生孔隙的形成,火山灰脱玻化形成长英质胶结物加剧储集层致密化,裂缝发育是油气高产的必要条件。研究区块状石灰质中—细砂岩相和块状白云质细砂岩相压实作用相对较弱,细粒火山灰含量相对较低,物性和孔隙结构较好,是较优质储集层。  相似文献   

14.
闫洁  李想 《海洋石油》2018,38(2):21-26
泌阳凹陷黑龙庙地区古近系核桃园组发育水下冲积扇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为主。经历了早成岩B期、中成岩A1亚期、中成岩A2亚期演化阶段。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图像分析、常规物性、压汞实验及测井资料研究表明,该区核桃园组水下冲积扇碎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包括黑云母溶孔、颗粒溶孔-杂基溶蚀微孔-颗粒溶蚀微孔的孔隙组合。储层孔喉特征均为细孔微细喉型,孔喉半径小且分选差,排驱压力较高,为特低孔-超低孔型、超低渗-特低渗型储层。溶解作用对改善孔渗效果不佳。研究区储层具有中等的水敏性和酸敏性,弱的速敏性、盐敏性和碱敏性。在今后对泌阳凹陷南部断超带的油气勘探中或在油层保护与改造中,这些基础数据对泌阳凹陷南部断超带今后的油气勘探及油层保护与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砂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物性、孔隙结构和声发射、岩心和测井分析和化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砂岩储层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粒间孔组合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微裂缝对改善储层孔隙渗透性贡献不大;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孔喉半径小且分选性较差,歪度细,溶蚀作用对改善喉道连通性的效果不佳,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储层质量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由三角洲前缘滑塌形成的内-中扇较粗粒水道砂体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成岩早期碳酸盐矿物和环边绿泥石胶结作用有利于部分原生孔隙和喉道的保存。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长6砂岩评价为4类储层,其中Ⅰ、Ⅱ类储层在目前的工艺技术条件下为可动用储层,是增储上产的首选储层。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藏储集层孔喉结构及其原油可动性,利用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划分储集层;通过驱替与核磁共振联测实验,开展页岩油可动性评价,揭示可动油占比、孔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建立页岩油可动性定量评价模型。芦草沟组发育粒间孔型、粒间-溶蚀-晶间孔型、溶蚀孔型、溶蚀-晶间孔型和晶间孔型5类储集空间。粒间孔型发育在粉—细砂岩相和砂质白云岩相中,可动性最好;溶蚀孔型主要发育在白云质粉砂岩相中,可动性中等;其他类型主要发育在泥岩相、泥质白云岩相和石灰质砂岩相中,可动性稍差。厘定页岩油可动孔喉下限为20 nm,可动性明显提高的孔喉界限为60 nm和150 nm,试油产能与之对应较好。页岩油赋存特征和孔喉结构共同影响页岩油可动性,粉—细砂岩相和白云质粉砂岩相的孔喉及页岩油赋存均最佳,为芦草沟组页岩油最有利开发岩相。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不同沉积类型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50,自引:6,他引:44  
研究中国不同沉积类型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了解储集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是储集层精细描述和不同类型储集层剩余油挖潜的基础。按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滩坝相、湖底扇(浊积)相、冲积扇相和基岩(包括变质岩、火山岩和岩浆岩)七大类储集层,研究了中国15个主要油区71个油田的原始地质储量、水驱标定采收率、水驱油效率和可动剩余油储量等油藏参数在各类储集层中的分布规律。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已探明和投入开发储量的92%赋存于陆源碎屑岩储集层中;各类陆源碎屑岩储集层中的原始地质储量分布情况是:河流相42.6%,三角洲相30%,扇三角洲相5.4%,滩坝相1.4%,湖底扇(浊积)相6.3%,冲积扇(冲积—河流)相6.4%,基岩8%。各类碎屑岩储集层中可动剩余油储量的分布情况是:河流相48.6%,三角洲相27.6%,扇三角洲相5.5%,滩坝相1.8%,湖底扇(浊积)相9.6%,冲积扇(冲积—河流)相6.9%。此外还分析对比了各类碎屑岩储集层的平均水驱标定采收率、平均水驱油效率。结果表明,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和湖底扇相三大类储集层是中国今后储集层研究的重点及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图1表3参4(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