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闸计算机监控系统应用于株洲航电枢纽工程,介绍了中央控制级与现地控制级系统构建情况。在现地控制级成功应用了长距离工业Interbus总线网络,系统的设计与设备选型兼具先进与成熟性,可供类似系统借鉴。  相似文献   

2.
采用磁场定向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可以获得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的静动态特性。文章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交流调速系统,应用灰色预测控制进一步改善了磁场定向控制的异步电机调速系统的控制性能,从而为交流调速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紧急控制的实时启动方法。在该方法中,定义了扰动后系统的风险,并据此给出了紧急控制的风险启动判据,从保证系统稳定和降低控制代价两方面决策紧急控制的启动时机。其中,系统的风险由紧急控制的可启动概率和系统损失表示:考虑到扰动造成的系统内不平衡功率和发电机保护动作随机性,设计了模糊逻辑系统得到可启动概率;而系统损失则与稳定控制的代价相关。应用该方法研究了华北-华中联网运行时湖北电网的稳定控制效果,与传统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证明本文启动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系统稳态信息快速计算紧急控制启动判据,避免因为安全控制延误和连锁跳机等造成的系统失稳,保证系统稳定条件下控制代价较低。  相似文献   

4.
高比例经换流器连接的新能源发电深刻改变了电力系统的动态行为,受扰后振荡失稳风险的增加,严重威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换流器并网系统稳定性分析与相关控制领域进行综述。阐述了跟网型(grid-following,GFL)、构网型(grid-forming,GFM)换流器的基本原理及其适用于稳定性分析的自治系统与切换系统模型。归纳了现有小干扰与大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和优劣势。从小干扰与大干扰角度梳理了现有换流器并网系统镇定控制及其适用场景。总结了换流器并网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展望了换流器并网系统稳定与控制的未来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并网系统的运行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内模--PID控制的球磨机负荷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蓉  吕震中 《电力设备》2005,6(1):30-33
基于中储式制粉系统的工作特性和控制难度,提出了把振动信号和差压信号相结合表征磨煤机的存煤量,并采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与内模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球磨机负荷的串级控制模型。良好的仿真效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改善了系统的控制效果。内模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能广泛用于工业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6.
控制保护系统是整个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从工程应用角度开发一套VSC-HVDC的控制与保护系统,控制上采用系统级控制与换流器级控制相结合的两层结构,保护上以"分类、分层、分级"为体系设计柔性保护与驱动脉冲控制结合的复合型保护方案。建立一套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实验样机,在并网输电工况下完成实验样机的性能检验,结果表明:样机的控制保护系统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当前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不同类型的控制保护系统,分析了控制保护系统与换流阀的接口问题,重点讨论了不同技术路线的控制保护系统与不同厂家换流阀的接口配合问题,总结了接口配合的差异,为完善控制保护系统功能和优化换流阀、阀基设备选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直流输电工程对电网的影响,针对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系统,提出了一种工程镜像仿真概念并研究了其实现方法。首先分析了工程镜像仿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然后针对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系统典型开发平台SIMADYN D开发了工程镜像仿真工具New Link C组态软件平台,利用New LinkC完成了直流控制保护仿真程序功能模块的编制,并封装成能够被RTDS识别的直流控制保护仿真模块,与已有的RTDS系统元件仿真模块(如交流系统、换流变压器、换流阀、直流线路、滤波器等)构成RTDS闭环交直流实时仿真系统。最后以贵广Ⅱ回直流输电项目为例,对比分析了实际控制保护系统与镜像系统的暂态过程,结果表明,该镜像系统能准确反映实际控制保护Ⅱ系统的运行特性,可替代实际控制保护系统进行直流输电工程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LonWorks别墅智能家居系统的详细功能,利用智能家居系统可实现灯光控制、窗帘/百叶窗控制、场景设置、电源开关功能、暖通空调控制、电话/互联网控制、远程控制等。对系统应用的主要设备进行了说明。最后与其他系统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该系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逆变器并联调速系统环流抑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浙  乔鸣忠  朱俊杰 《高电压技术》2009,35(11):2846-2852
为了增大调速系统容量,采用了逆变器并联的方式。分析了逆变器并联调速系统主电路及其等效电路,并对调速系统中电机电枢回路及环流回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增大环流环交接频率使得环流抑制与调速性能兼顾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型的控制方式,推导了该系统闭环传递函数。通过分析该控制方式下控制参数与控制性能及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得出了能够满足控制要求的参数关系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式能有效地抑制环流,其调速性能与单台逆变器驱动的调速系统相当。  相似文献   

11.
李兴旺  董星涛 《电气自动化》1999,21(2):55-56,50
本文介绍了一种PLC与变频调速器构成的多分支通讯网络,阐明了该网络控制速系统与一般模拟量控制调速系统相比的优越性,给出了系统框图及PLC程序。  相似文献   

12.
600MW中速磨超临界锅炉主控系统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速磨制粉系统的大延迟,以及超临界锅炉燃烧系统固有的惯性、非线性及与其他系统的耦合性,设计了机组负荷指令对磨煤机风量的前馈控制,以克服制粉系统的大延迟;并通过对锅炉主控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充分利用锅炉主控系统的前馈控制,变参数、变结构的PID控制及与其他系统协同控制的方法,大大改善了锅炉主控系统的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13.
非线性预测控制在电厂热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线性预测控制(NMPC)研究在电厂热工过程控制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目前NMPC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线性化控制方法、基于特殊模型的NMPC方法、先进控制策略与预测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分析了NMPC方法在电厂各热工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分析表明,系统辩识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协同作用、约束NMPC算法、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参数估计、多变量有约束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性定量分析、预测控制的智能化将是电厂热工过程预测控制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矢量控制在三相整流系统中的优越控制性能,使其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将矢量控制的优越性扩展到单相整流系统中,通过将三相及单相整流系统控制方程表达式变换到d,q轴系中进行分析,得到了两个系统一致的控制方程,并给出两者的控制框图。并在Madab中进行仿真,两个系统都能实现良好的控制效果。通过单相与三相整流系统统一性推导,可推广到任意相整流系统空间矢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了SISO系统状态变量协方差与系统模型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讨论了用该方差代管模型参数进行控制系统设计中的稳定性分析,控制误差及其它控制指标分析等工程应用,探讨了工科学生在控制理论课程学习中了解和掌握协方差控制理论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KB0系列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并与传统的分离元件组成的电控系统作了对比与分析.分析了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特点,及其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设计选型和应用.指出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可降低系统的故障机率及电能消耗.  相似文献   

17.
非理想工况下,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建模与运行控制面临着来自经济高效的稳态运行需求和安全稳定的动态运行需求的双重挑战.系统分析非理想运行工况下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运行特性,探讨合理的建模和分析控制技术,对于引导未来配电系统朝着更加经济高效和新能源友好接入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深入分析了非理想工况下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稳态建模与优化控制问题,以及外界随机扰动下的多时间尺度动态特征建模与稳定控制问题,指出了系统在非理想工况下建模与运行控制面临的主要难题.进一步地,从计及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的系统建模与优化、非对称条件下系统不平衡分量交互特性建模与协同控制、外界随机扰动下系统多时间尺度动态特征机理建模与稳定控制等角度探索了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从而为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建模与运行控制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华东电力》2013,(4):776-779
为了在RTDS中进行大规模交直流系统的实时仿真,准确研究交直流系统的相互影响,需要对直流输电及其控制保护系统进行详细建模。参照实际直流控制保护柜内的程序,搭建了基于RTDS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并与直流控制保护柜进行了响应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采用双DSP与FPGA构成的3轴自稳定跟踪平台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构成、控制原理及软件流程。详细说明了系统的控制机制,主要包括对陀螺与码盘信号的采集与处理、上下位机之间的CAN通讯以及DSP与FPGA之间的信息交互等内容。最后给出了稳定跟踪平台的控制结果,实现了50μrad以内的稳定精度控制和2个像素以内的跟踪精度控制,完成了系统隔离载体扰动、高精度跟踪动态目标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模块化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线性功率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AN总线模块化光伏发电系统的传统控制方案中,控制性能受到CAN总线传输速度的影响,动态特性较差。本文根据光伏组件与逆变器的功率特性曲线,分析了系统动态特性与光照变化时母线电压波动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线性功率控制方法,有效地缩短了系统的响应时间,从而很好地抑制了光照变化导致的母线电压波动,提高了并网电流的品质和系统的可靠性。论文详细分析了线性功率控制中线性斜率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控制方法的实现方式和设计流程,并搭建了实验原理样机进行系统动态测试。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充分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