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钢1号高炉(3代)快速大修扩容后,在工艺、设备方面都进行较大的调整,采用了并罐式无料钟上料系统、炉体采用铜冷却壁、煤气干法除尘等多项先进技术。面对新的生产条件,高炉人员通过大胆探索和实践,摸索出新1号高炉的操业管理制度,为稳定生产奠定了基础。投产第6天利用系数就达到2.247t/(m3.d),第9天煤比突破200kg/t。 相似文献
2.
对宝钢大型高炉的开炉操作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大型高炉的开炉投产,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 根据工程项目建成时间合理有序地安排设备调试、热风炉烘炉、高炉开炉等工作,可以按预定计划完成高炉开炉,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经过烘炉,装料和料面测量等准备工作后,宝钢1号高炉第二代炉役于1997年5月25日顺利开炉。开炉后,高炉炉况顺利稳定,第15天(6月9日)日产量达8116t,高炉利用系数达2.01,开炉后第一个月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创宝钢高炉历次开炉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5.
6.
宝钢湛江钢铁1号高炉于2013年5月17日开工建设,经过紧张的工程建设和事先充分合理有序的开工前准备,于2015年9月25日顺利点火投产。投产后不久主码头遭受台风“彩虹”袭击,主原料进厂受阻,1号高炉一度被迫处于低利用系数生产阶段。2015年12月主原料码头修复后,高炉开始逐步提产,多项操作指标稳步提升,喷煤比达到170kg/t,利用系数达到2.3t/(d·m3),实现达产达标。针对两个不同的操作阶段,通过调整操作制度、优化操作参数,炉况始终保持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7.
宝钢2号高炉大修时对炉型进行了矮胖化设计,缩小了第二代炉役的炉腹角,高径比由2.013缩小至1.945。开炉料熟料率90%,对烧结矿和焦炭提出了高于平时的质量要求,总焦比选择3230kg/t,除去铺底焦和枕木后分14段料装入。开炉采用全开风口、插煤枪方案,点火送风后对加风节奏进行了合理控制,确保了软熔带形成过程中的炉况稳定受控。开炉过程多次发生探尺故障,通过对开炉料紧急确认、减风避让,以及调整布料制度,保证了开炉进程安全有序。送风后21 h出第一炉铁,53.7h开始喷煤,喷煤后7天煤比超过150 kg/t,入炉总焦比降到350 kg/t以下,实现了快速达产。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凭借宝钢高炉五个开炉相关技术的支撑,运用陡升爬坡的加风方法,通过合理控制高炉煤气流的分布,并结合娴熟的高炉大喷煤操业技术,宝钢炼铁工作者在新建的4号高炉上成功地实践了高炉开炉快速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12.
13.
14.
石钢1号高炉(215m~3)2000年7月10日停炉进行扩容大修改造,整个停炉过程安全、顺利,炉缸内没有残铁,为顺利拆炉创造了条件。在进行了46天的大修改造后,于2000年8月25日开炉。在克服了开炉初期设备故障多、休慢风次数多等不利因素的情 相似文献
15.
对武钢1号高炉开炉操作进行了总结,针对1号高炉薄内衬的特点,在开炉过程中,高炉下部主要调整风口的长度和布置,上部通过实测料面寻找合理的装料制度,通过上下部调剂,炉况恢复迅速,开炉后的1个月内高炉利用系数连续5天突破2.0。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以5号高炉中修后开炉的实践,对这次成功开炉操作的一些经验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即炉料的构成,送风点火及点火后的炉况等。 相似文献
18.
对龙钢1号高炉快速开炉操作实践进行了总结.此次1号高炉从送风开炉到顺利出铁用时22h,并实现了3天达产、5天达效的目标,随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持续改善,第4周日产量3 484 t/d,燃料比510 kg/t,煤气利用率47.45%.认为科学精准地配料和选择合理的送风参数,有利于快速提高炉缸整体温度;在技术成熟、原燃料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宝钢1号高炉于1997年5月25日开炉,经过充分准备和精心操作,设备运行良好,炉况稳定顺行,开炉后15天日产达到8116t,利用系数达2.01t(m^3.d)。在开炉的第一个月内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创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