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ABA铁观音茶     
茶是中国的国饮,对国人来讲,办公桌或是家中茶几上的一杯茶是再常见不过的。从学喝茶、喜饮茶,到研究茶、开发茶,这段路我走了25年,所有茶中,最喜安溪铁观音。  相似文献   

2.
孔润常 《餐饮世界》2009,(12):65-65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华民族在茶的发现、栽培、加工、利用,以及茶文化的形成、传播与发展方面,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书写了灿烂的篇章。在日常生活里,茶以其自身的魅力和难以抗拒的亲和力,渗透到各民族、各阶层的日常生活,形成了相关的种种习俗和审美情趣。茶俗,在中国民间更是无处不在,种茶、制茶、烹茶、品茶、用茶、赏茶,茶在民间用于婚俗、丧俗、节俗等场合,无一不融注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有其较深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悠久的中华茶文化中,茶不仅是健康理想的饮料,而且可以用茶入馔,配合其他食品原料制作成为菜肴、面点、粥品、汤羹之类,统称之谓茶膳。茶膳也由此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不仅是茶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而且也是茶膳最为发达的地方,丰富多彩的茶菜肴茶面点,以及各种充满茶之芬芳的粥品汤羹与小吃等,既丰富了国人的餐桌,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精湛的烹饪技艺。更由于茶有很多益于人体健康的因子与功效,诸如健胃消食、提神醒脑、降脂清毒等等,所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出于对健康的需求,茶膳在近几年来又成为炙手可热的保健食品,在餐饮市场上大行其道,而且大有方兴未艾的势头。  相似文献   

4.
茶的世界是一个清幽祥和的世界,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是茶的故乡,名品荟萃.种类繁多。南方茶的神秘灵秀已把茶的韵味发挥到极致,而作为后起之秀的北方茶在适宜的气候和条件下,虽起步较晚,但成长迅速.那种豪情万丈、意气风发的劲儿让人无法抵挡;而素有“江北名茶”之称的“凝香春”茶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5.
鸽子 《饮食科学》2006,(8):51-51
作为一个爱茶的人,我常自称为茶痴:听到有人说茶会动心.闻到茶香清盈四溢,见到好茶当然眼睛会发亮,好朋友有了好茶总是千方百计要去蹭点来喝喝。自然,离家出差总爱自带茶自备茶,对宾馆酒店里备好的各种袋装茶我总是嗤之以鼻:”那还叫茶,那能叫茶!要茶形没茶形.要茶味没茶味,能叫茶吗?”是啊,从行李箱里轻轻翻出自带的茶,或绿茶,或普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打开.贪婪地深吸一口:这才是真正的茶啊!未泡茶,我那副迷醉的神仙样早让同事们欣羡不已!人生匆匆忙忙,这家伙还能有如此闲心如此乐趣!是啊,有茶相伴的日子是快乐的、悠闲的,离开家在外的日子也是最想念茶的日子。想念茶的日子.日里梦里都想见到茶!  相似文献   

6.
范凡 《美食》2006,(5):50-51
远播世界的中华茶是全球三大饮品之一。中国的茶化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成为中外化的瑰宝和化交流的使。古今的茶诗,又是茶化的精华,百吟不厌,它将茶升华为意境、精神、思想、灵魂和明,茶诗的香味、趣味、意味源于茶又浓于茶。  相似文献   

7.
厚王  刘刘 《美食》2006,(4):46-46
茶又称“茗”,属山茶科常绿灌木。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非酒精饮料,其中饮茶的历史最悠久,风行的地区最广。我国是茶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种茶、采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也是饮茶人数最多的国家。一些地区的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晨起一杯茶,振精神开思路;饭后一杯茶,清口腔助消化;忙中一杯茶,止干渴去烦躁;工余一杯茶,舒筋骨消疲劳。”艺术地概括了饮茶的四大好处。  相似文献   

8.
茶红色素的制备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废次茶粉末为原料,对茶红色素的提取、浓缩、干燥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筛选,确定了适宜的茶红色素制备工艺及最佳的反应pH值、温度、时间等。此外,对茶红色素进行了安全性研究,实验表明茶红色素对人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印刷技术》2011,(20):54-54
上海龙华古寺推出了一款名为“秋月禅心”的月饼包装(如图5所示)。外包装是一个棉麻质地的袋子,里面是一个由竹子制成的盒子,盒子共有三层抽屉,第一层装的是龙华寺定制的普洱茶;第二层是8个素月饼;第三层是一套迷你茶具,包含定制的紫砂壶、茶船、茶海、茶罐、茶匙、茶夹、茶针、公道杯、闻香杯、茶杯和茶巾等,一应俱全,让人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六堡茶以及六堡茶原料毛茶中无机元素的含量特征。方法 以26个六堡茶成品茶和6个原料茶为研究对象,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稀土元素,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矿质元素。结果 六堡茶成品茶中稀土元素总量范围[(0.72~2.79) mg/kg],原料茶中稀土元素总量范围[(0.42~0.71) mg/kg],其中含量较高的稀土元素为铈(Ce)、镧(La)、钪(Sc)、钕(Nd)、钇(Y),这5种元素含量之和分别占16种稀土元素总量的82.3%(六堡茶成品茶)和89.6%(原料茶);六堡茶成品茶的矿质元素总量范围[(22655.48~37517.18) mg/kg],原料茶中矿质元素总量范围[(22083.48~35647.29) mg/kg], 其中含量较高的矿质元素为钾(K)、磷(P)、钙(Ca)、镁(Mg),这4种元素含量之和分别占19种矿质元素总量的95.6%(成品茶)和95.9%(原料茶)。结论 研究表明六堡茶成品茶中稀土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原料茶(P<0.05),而矿质元素含量在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袁国桢 《美食》2006,(1):46-46
中国饮茶的历史最早,最懂得饮茶的真趣。客来时,饮杯茶,增进友谊;口干时,饮杯茶,润喉生津;疲劳时,饮杯茶,舒筋消乏;空暇时,饮杯茶,口鼻生香;心烦时,饮杯茶,静心清神;滞食时,饮杯茶,消食去腻。以茶待客、以茶代酒,历来是国人的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12.
清饮与茶配     
郑启五 《美食》2004,(1):48-48
喝茶分清饮和茶配两类,清饮顾名思义.就是单纯地饮茶,专心致志地体味茶的韵味;茶配就是有点心相傍,边饮边吃。清饮茶配,各有其乐,我是兼而品之。清饮时有清饮的茶友,多为茶化的学人、寺院的高僧、台湾的友、端庄的茶艺师以及茶行业的老板,茶逢知己,长饮不醉。而茶配有茶配的食友,当年打工的工友、上山下乡的老三届“插友”、还有大学的同  相似文献   

13.
徐永清 《饮食科学》2007,(11):52-52
我是爱茶的人。茶可消食,茶可解乏,茶可清心.茶可益思,茶的好处多得难以枚举。我喜欢茶的清香淡雅,尤其是它营造的清雅氛围.和闲适愉悦的情调。  相似文献   

14.
巴蜀茶与饮茶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敏 《东方美食》2003,(4):99-109
茶是中国的“国粹”、“国饮”。巴蜀地区不仅是茶种植的发源地,也是全国茶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巴蜀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方面领先于全国,在我国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巴蜀茶与茶饮史,梳理其发展脉络,无疑对中国茶史源流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茶汽水、茶可乐、茶汽酒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汽水、茶可乐、茶汽酒的加工技术刘松涛我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有消炎抑菌,降低血脂、血糖和血压,抗衰老、抗辐射、防癌抗癌等生物学特性。茶不但有以上医用价值和保健作用,而且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饮品。近年随着饮料的发展,天然...  相似文献   

16.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艺,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就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案。  相似文献   

17.
茶的种类     
赞记 《饮食科学》2003,(9):44-44
不喝茶的人永远不懂茶,听茶人解茶,就是让不懂茶的人能知茶、可辨茶、尝试茶、进而才能品鉴茶、真爱茶,方解茶中万般奥妙。  相似文献   

18.
茶诗谈趣(七)——茶烟钱时霖(杭州市茶叶研究所311115)“烟”在茶诗中屡屡出现,它和茶声一样,是舒情茶诗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如果说茶声是给人以听觉感受,那末茶烟是给人以视觉感受,使人生产种种遐思。下面就说说茶诗中的“烟”。一、烹茶之烟1、咏烟三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安化黑茶中水溶性成分的快速分离和确证方法。方法 采用90 ℃热水恒温提取安化黑茶样品中水溶性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仪对其中的水溶性提取物进行分离测定,利用Compound Discoverer软件分析和匹配实验测定的准确质量数,通过对保留时间、多级质谱、特征碎片离子等特征信息检索,对不同基地的不同工艺的安化黑茶中水溶性化合物的进行初步确证。结果 该法得到了不同基地种植的安化黑毛茶的特征性化合物,分析了安化黑茶中不同加工工艺的黑茶中主要化合物的变化趋势,并首次发现安化黑茶中含有环磷酸腺苷和其他六种未知新化合物。结论 本研究为安化黑茶品质保证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参考依据,为生产者通过安化黑茶加工工艺来控制成品茶中水溶性成分含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安化黑茶药理活性物质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新茶上市之际,上海市茶协对各茶叶单位自荐的茶品进行了鉴评。经逐一对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进行鉴评后,着重对照销售价格进行“性价比”评价,最后一致评出24个茶品,作为行业推荐的“特色茶”,这些茶品是各推荐单位的“招牌茶”。以下列举部分茶品,市民可根据个人需要购买适合自己的新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