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3 PAEs类增塑剂在空气中的挥发3.1试验3.1.1材料及仪器制备的实物样品:PVC长丝。6种PAEs类增塑剂:DBP、BBP、DEHP、DNOP、DINP、DIDP。仪器:顶空仪(美国Agilent公司)。3.1.2试验方法取1 g PVC长丝剪碎置于顶空瓶中,利用顶空仪分别检测PVC  相似文献   

2.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PAEs)凭借其优良的增塑性能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的增塑剂,然而目前PAEs已成为全球最普遍的环境激素类污染物,它的毒性对于青少年及幼儿影响最大,故各国都颁布了相关法规对PAEs进行限制。本文研究内容包括:(1)确定邻苯二甲酸酯实物标样的制备工艺;(2)选择聚氯乙烯(PVC)为实物标样的基质,分别制备低、中、高三种不同浓度的含有6种邻苯二甲酸酯实物标样(长丝);(3)对制得的邻苯二甲酸酯实物标样进行拉伸性能检测、均匀性及稳定性检测;(4)根据检测结果,对邻苯二甲酸酯实物标样的拉伸性能、均匀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倩 《中国造纸》2017,36(5):53-57
从迁移条件与检测方法两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植物纤维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ic Acid Easters,PAEs)增塑剂的研究现状,选择合适的迁移实验条件并建立高灵敏度、低检出限的检测方法是近年来相关学者在研究中的工作重点,但仍有待于深入开展。同时该方面研究还证实了植物纤维食品接触材料中PAEs类增塑剂的存在并且危害消费者健康,对我国相关生产企业具有警示作用,也为国家尽快发布植物纤维类食品接触材料中增塑剂限量或特定迁移限量,并制定相关迁移实验与检测方法的法规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ic Acid Esters ,PAEs)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增塑剂,广泛用于塑料、橡胶及乳化剂等工业中,用其增塑的聚氯乙烯(PVC)可用于制造包装材料、农用薄膜、电缆等。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后,消费者对此类增塑剂产生恐慌。本文对PAEs类增塑剂毒性以及美国、欧盟、日本、我国法规进行小结,不同分子量PAEs类增塑剂的毒性强度不同,各国对PAEs的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还对近5年来食品,食品包装材料以及生物样品中PAEs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回顾,检测结果提示食品、生物样品中均能检测出不同水平的PAEs。因此,需探索更为可靠的分析方法,加强人群暴露水平评估,制定PAEs更为合理的限制规定,以保障消费者饮食健康。  相似文献   

5.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特性及在食品中的限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邻苯二甲酸酯类( PAEs)物质,作为塑料添加剂已有将近80年的历史,普遍存在于大气飘尘、工业废水、河流、土壤以及固体废弃物中,并已在食品、饮用水、人体体液中被检出,是一种全球最普遍的环境激素类污染物。简要介绍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的特性,对国内外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在食品中的限量规定进行了分类和比较,客观分析了标准法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微波食品包装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ic acid esters, PAEs)塑化剂至食品中的迁移风险进行。方法 采集90批次微波加热食品, 依据GB 31604.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样品中的PAEs含量进行检测, 并考察样品中PAEs的迁移风险。结果 90批次微波加热食品包装中, 共计有18批次样品中检出PAEs增塑剂, 检出率为20%。其中15批次样品检出含量在0~10 mg/kg范围内, 最高检出含量为29.86 mg/kg。迁移实验未检出有塑化剂的迁移。结论 2019年上海市微波食品包装引入塑化剂污染的风险较低, 正常使用过程中迁移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快餐和早点包装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迁移至食品中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采集42批次一次性餐盒,依据GB/T 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中的PAEs含量进行检测;并依据GB/T 23296.1-2009选择迁移实验浸泡条件,考查样品中PAEs的迁移风险。结果: 42批次快餐和早点包装中,共计有26批次样品中检出PAEs增塑剂,占总抽检批次的61.9%。其中24批次检出含量在0~10mg/kg范围内,最高检出含量为93.5mg/kg。迁移实验中只有含量最高的样品检出DEHP迁移量为0.06mg/kg。结论:快餐和早点包装中PAEs总体暴露水平低于100mg/kg,正常使用过程中迁移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快餐和早点包装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迁移至食品中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采集42批次一次性餐盒,依据GB/T 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中的PAEs含量进行检测;并依据GB/T 23296.1-2009选择迁移实验浸泡条件,考查样品中PAEs的迁移风险。结果 42批次快餐和早点包装中,共计有26批次样品中检出PAEs增塑剂,占总抽检批次的61.9%。其中24批次检出含量在0~10 mg/kg范围内,最高检出含量为93.5 mg/kg。迁移实验中只有含量最高的样品检出DEHP迁移量为0.06 mg/kg。结论 快餐和早点包装中PAEs总体暴露水平低于100mg/kg,正常使用过程中迁移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9.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是塑料中常用的一类添加剂,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都有一定的伤害。以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10%乙醇、4%乙酸、50%乙醇和异辛烷为食品模拟物研究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迁移。结果表明:DBP是最容易迁移出的一种增塑剂,在四种模拟物中DBP迁出量大小依次为异辛烷50%乙醇4%乙酸10%乙醇。PAEs迁移量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和接触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当前市场中的PET、PP、PE 3种塑包材质包装的山茶油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PAEs)残留进行监测,了解市售山茶油中增塑剂残留状况与危害水平,为山茶油安全包装提供技术依据。方法模拟商品货架的摆放条件12个月,应用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山茶油中的PAEs迁移水平进行定期监测。结果山茶油中存在着微量的PAEs,其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结论在山茶油品质保持期内,以上3种塑包材质包装的山茶油中的PAEs特定迁移量均低于国家卫生部的限量规定,正常生产条件下山茶油加工企业引用上述塑包材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邻苯二甲酸酯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邻苯二甲酸酯(PAEs)作为重要的聚氯乙烯塑料增塑剂在工业上应用广泛。目前,PAEs在海洋、大气、饮用水及动植物体内均被不同程度检出,对生态环境造成日益严重的污染。结合国内外毒理学研究成果,文章概述PAEs的人体暴露,并从肝脏、生殖发育系统、细胞、肾脏、神经毒性及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等方面详细探讨PAEs对动物健康的危害及其可能的毒性机制,以及对人体健康潜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厚度聚氯乙烯(PVC)保鲜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厚度PVC保鲜膜,在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向鲜切蒜苔的迁移规律。DOP的提取与检测分别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膜厚度的增加,增塑剂DOP向鲜切蒜苔中的迁移量越大;且温度的升高也对迁移有明显的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食品包装材料中加入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可增强塑料的可塑性、延展性和柔韧性,然而塑化剂分子具有游离性,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迁移到食品中。本文介绍了PAEs的理化性质和对人体的危害性,重点针对气相色谱-质谱法展开实验实践分析,最后展望了食品包装材料中的PAEs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食品塑料包装材料的科学、健康发展提供微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柴超  葛蔚  鞠婷  史衍玺 《食品科学》2014,35(10):297-303
以鲜肉和食用油为对象,分别设置80 ℃和4 ℃(鲜肉)、25 ℃和4 ℃(食用油),研究16 种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从塑料包装向肉油类食品间的迁移量,分析迁移量与温度、接触时间和塑料包装中PAEs的含量和种类的关系。结果表明:PAEs从塑料包装向肉、油类食品间存在迁移现象,80 ℃、120 min时PAEs向鲜肉中的总迁移量为3.2~5.6 mg/kg,4 ℃,6 d的总迁移量和80 ℃,120 min相当。25 ℃,25 d向食用油中的总迁移量为9.0~10.0 mg/kg,显著高于4 ℃。塑料包装材料中PAEs向肉、油类食品的迁移在接触初期较快,且迁移量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塑料包装材料中PAEs的含量高,向肉、油类食品中的总迁移量也升高,在25 ℃和80 ℃时,总迁移量与包装材料中PAEs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种类的PAEs的迁移存在差异,分子质量大的PAEs迁移速度较慢,其中美国国家环保署优先控制的6 种PAEs均会发生一定的迁移。  相似文献   

15.
纸包装油墨中增塑剂向奶粉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纸包装油墨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可通过包装材料迁移进入内装食品从而危害人体健康。模拟实际印刷条件制作真实油墨迁移单元,研究纸张胶印油墨中4种主要增塑剂(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和近年流行的环保增塑剂乙酰基柠檬酸三丁酯)向奶粉的迁移,考察其在100、70、50、25 ℃的迁移行为,探讨增塑剂的性质及其在纸张中的分布等因素对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增塑剂的最大迁移率在6.7%~67.8%之间。纸包装油墨中增塑剂的迁移防护性能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hthalate esters,PAEs)具有脂溶性并且容易从塑料制品中迁移出来。在生产或储存过程中食用油与塑料制品接触是无可避免的,因此食用油容易遭受PAEs污染。食用油是人体每日摄入的食品,检测食用油中的PAEs,对PAEs人体膳食暴露相关的食品安全评估有重要意义。由于食用油基体复杂,大量脂肪色素干扰检测,同时因分析系统中广泛分布的PAEs导致难以获得稳定系统空白值,影响检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用油中PAEs检测的研究进展,从前处理净化技术、仪器分析技术和定量方式等3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为食用油中PAEs的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声波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食品包装用塑料垫圈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含量,PAEs添加回收率在83.9%~107.8%之间,标准偏差在1.5%~6.1%之间;此外,对其中包装容器内的食品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GC-MS法可以对塑料垫圈中的邻苯二甲酸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样品垫圈均被检出含有PAEs增塑剂成分,且由于溶出迁移,对所接触的食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食品级PVC中4种增塑剂迁移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食品包装材料聚氯乙烯(PVC)为研究对象,研究PVC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4种增塑剂在30℃~80℃条件下,水、乙酸、乙醇、正己烷4种模拟液中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此4种增塑剂都在正己烷的环境下迁移量最大,并且在各种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迁移,对人体存在潜在的致畸、致癌、致突变、生殖发育毒性等作用,已被限制使用。新型增塑剂单独暴露毒性较低,但新型增塑剂复合暴露是否存在毒性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本文主要阐述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生殖毒性、发育毒性,并从结构、理化性质、单独暴露毒性方面介绍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环己烷-1,2-二羧酸酯、聚酯4种食品药品领域常用的新型增塑剂及其毒性研究现状,旨在为食品接触材料增塑剂的选择及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塑料中PAEs向食品模拟物中迁移的规律,阐明PAEs对代谢酶CYP3A4和芳香化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GC-FID建立不同食品模拟物中5种PAEs类化合物检测方法,检测不同食品模拟物中PAEs类化合物的迁移量。采用q RT-PCR技术检测PAEs类化合物对肝脏代谢酶CYP3A4和睾丸间质细胞中芳香化酶m RNA转录水平的影响,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对其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食品模拟物中5种PAEs类化合物迁移量不同,其中以异辛烷中迁移量最大,而且迁移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AEs类化合物显著诱导肝脏中代谢酶CYP3A4基因表达,而对睾丸中芳香化酶基因表达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PAEs类化合物在不同极性食品中迁移量不同,脂溶性越高迁移量越大;PAEs类化合物对肝脏CYP3A4和睾丸芳香化酶表达有显著影响,影响体内类固醇激素的浓度,从而表现出生殖内分泌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