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迎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保水保土效益明显。开挖截流沟、修建塘坝,截蓄坡面径流,减少了径流对土壤的冲刷,提高了土壤保水、蓄水能力,遏制了水土流失的继续发展。植树种草固持表土,使冲刷沟逐步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坡面沟蚀及其分形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降雨击溅及坡面径流的持续冲刷,坡面侵蚀将由面蚀向沟蚀转化,并形成复杂的坡面微地形,坡面微地形又将改变坡面侵蚀方式。通过降雨及直接径流冲刷条件下的坡面侵蚀试验,研究了坡面侵蚀过程和冲刷流速(量)、侵蚀率与坡面微地形分形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侵蚀坡面地形分维值与冲刷流量和坡度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把流速和坡面侵蚀率作为坡面地形演变的直接指标,均存在分维值随其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北方丘陵漫岗区土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和干旱,它是影响和限制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保土保水蓄水耕作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保土蓄水耕作技术 (一)等高耕作。也叫横坡耕作,即沿等高线耕作,形成一道道等高犁沟,以拦蓄水分,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这种方法适宜于>2度的坡地上。 (二)沟垄耕作。既沿等高线进行犁耕并行成相同的沟和垄,沟内或垄上种植作物。沟垄耕作能使原来倾斜的坡面变成等高的沟和垄,改变小地形,分散和拦蓄地表径流,减少冲刷和拦截泥  相似文献   

4.
采用径流冲刷试验的方式对坡面水蚀过程进行研究,记录了在不同坡度和不同冲刷流量工况下坡面侵蚀量、侵蚀沟宽和溯源速度的变化。结合坡面侵蚀沟头溯源速度、断面侵蚀沟宽度等的变化曲线,分析了水蚀过程中坡面侵蚀量与地形形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量和坡度是水蚀过程的动力因素;溯源速度、沟壁的坍塌展宽及细沟的横向合并是导致坡面侵蚀量出现波动、峰值大小以及出现时间早晚的根本原因;坡面侵蚀方式与地形演变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舒庐干渠全长78.2km,设计灌溉面积100.5万亩,渠首设计流量55m3/a;该干渠填方段较多,部分高填方段断面不足,堤身单薄,填筑质量差,外坡面散浸,背水坡坡脚塌陷、沼泽化;弯道迎流顶冲、冲刷塌陷严重;切岭段坡脚坍塌、滑坡失稳,渠道坡面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渠道淤积,为保证渠道输水安全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对舒庐干渠上段进行除险加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黄土坡面发育的细沟水动力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张科利 《泥沙研究》1999,21(1):56-61
本文通过径流冲刷试验,对黄土坡面形成的细沟的水力学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反映细沟中径流水力几何形态的过水断面宽,平均径流深,以及平均径流速度与流量的关系指数分别为026,048和026。细沟阻力系数的大小与水流雷诺数密切有关,但其变化趋势受坡度的影响很大。在坡度较缓的坡面上,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在坡度较陡的坡面上,由于水流侵蚀作用强度的变化及重力影响作用的渐趋显著,阻力系数又会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变大。  相似文献   

7.
在冲刷沟治理中,通过修筑谷坊使沟底达到不冲坡度,但大多沟坡仍不稳定,在水流冲刷、降雨渗透和外力作用下继续崩坍、滑落、扩大沟蚀面积,加剧水土流失。文章阐述了水土保持冲刷沟治理中的沟坡削坡、护坡、固坡的实用技术,其治理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侵蚀沟通常是由坡面径流冲刷而形成的,从浅沟逐步发展成为侵蚀沟。文章针对昌图县地区侵蚀沟的特征进行了相关分析,着重阐述了侵蚀沟的三大危害,分别为破坏土地资源、危害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危害水土保持,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通过实施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有效治理该地区的侵蚀沟问题。  相似文献   

9.
渠道边坡的主体,在自重的作用下,都有一种向下运动的趋势,这种向下的作用力如果能全部被土壤的抗剪强度所抵抗,则被面是稳定的。否则,主体将沿某一剪切面下滑、产生滑坡,因此,渠道边坡的稳定是靠土壤抗剪力和颗粒间粘结力共同维持的。深挖方渠道坡面很长,由于表层植被遭破坏,遇雨后很容易水土流失,产生冲刷沟。特别是亚粘土和淤泥质亚粘土,这类土的特性是具有垂直孔隙,几乎能垂直立.但t遇水馆和后,颗粒间的结合料便会溶解,雨水沿坡面下流时将上颗粒带走,在坡面上造成很多冲刚沟。冲刷沟上没下深,在雨水的不断侵蚀下逐渐发…  相似文献   

10.
1 坡面截流引水基本情况 坡面截流引水即是从水库邻近区域,选择满足一定要求的截流引水区,通过引水管线将截流引水区的坡面径流截引到中小型水库中,中小型水库坡面截流引水工程一般由截流引水区和引水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图1中,A表示原水库集水区;B表示集水区以外的截流引水区;B区的降雨径流通过引水系统流入水库,以补充原水库蓄水的不足,在截流引水工程的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水量和水质问题.为使截流引水工程在经济和环境方面可行.应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l)可截引水量的确定;(2)对水库防洪的影响;(3)对…  相似文献   

11.
草被覆盖下坡面-沟坡系统坡面流阻力变化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室内放水冲刷试验,揭示坡面—沟坡系统坡面不同草被覆盖面积比、不同空间配置、不同放水流量下坡面阻力的变化过程及特征。试验共涉及坡面—沟坡系统坡面5种草被覆盖面积比、3种空间配置和2种放水冲刷流量。结果表明:坡面—沟坡系统坡面流各段面平均曼宁糙率系数和平均阻力系数与放水流量关系密切,随流量的增大在有草被覆盖断面两系数呈减小趋势,在无草被覆盖断面呈增大趋势。有草覆盖面积大小对阻力影响较大,随面积比的增加阻力系数增大;坡面流阻力在整个坡面—沟坡系统中沿流程增加而下降。在有草覆盖条件下各断面径流平均曼宁糙率系数和平均阻力系数均呈增加趋势,无草坡面则变化不大。因此可得出结论认为草被覆盖和坡度对坡面流阻力大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垦区东部低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5.74万hm2,占总面积的25.6%。其成因是:降雨集中,暴雨频次增加,易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土壤;春季多风少雨,易造成风蚀;丘陵及漫岗比重大,冲刷沟发育,水土流失明显等。治理措施:采用坡面工程、植物措施、耕作措施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野外调查在室内采用模拟降雨和径流冲刷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沟头秸秆覆盖措施对黑土区不同阶段侵蚀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沟蚀发育阶段下,与沟头无秸秆覆盖处理相比,沟头秸秆覆盖处理的坡面总侵蚀量分别减少67.5%和76.7%,沟蚀量分别减少了72.3%和69.1%。随着沟蚀发育程度的增加,坡面总侵蚀量,沟蚀量和沟蚀比例呈现降低趋势。沟头秸秆覆盖使两种沟蚀发育阶段的沟内集中水流流速减小而阻力系数增加,对应的沟间薄层水流流速增加而阻力系数减小,相应的雷诺数和佛汝德数变化特征与流速相同。沟头秸秆覆盖对汇入沟内的坡面径流的拦截与分散作用,减弱了侵蚀沟内集中水流的侵蚀和搬运能力,从而有效防治了沟蚀的发育。因此,在东北黑土区推广沟头秸秆覆盖技术十分必要,尤其是在侵蚀沟发育活跃期应用这一技术会更好地发挥其防治沟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埂是黑土区坡耕地防治水土流失经常采用的一种技术措施,主要适用于地面坡度不大,坡面较长,土层较厚,水土流失较轻的坡耕地。修筑地埂能拦截分散地表径流,降低径流能量,防止坡耕地土壤冲刷,比较有效地防止耕地漫垄面蚀和断垄出沟的问题。它的特点是:工程量小,就地取材,占地少,投资小,施工简单。根据地埂的作用,在设计中应做到:一是要使地表径流尽量拦截就地入渗或缓解能量分散排出;二是要使径流不至于对土壤产生冲刷或少量的冲刷,应通过地埂拦截淤积在田块内。因此,地埂设计的关键因素是确定合理的地埂间距(田面宽度),以保证田面不产生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豫西某高速公路边坡植物护坡设计方案的效果,进行了人工模拟降雨和径流冲刷试验。结果表明:在百年一遇暴雨条件下,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植物措施配置边坡的侵蚀形态特征也不同,坡面侵蚀沟的大小、多少及其形态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褐黄土坡面细沟宽度和深度最大,细沟的平均宽度和深度与长度的关系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修复草被对坡面径流的阻滞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4,(8):94-96
自然修复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措施的一种,研究自然修复措施对坡面径流的阻滞作用,对客观评价生态蓄水能力和认识黄河水沙锐减原因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野外标准小区,研究了天然降雨和径流冲刷模拟试验条件下,坡面自然修复草被对径流的阻滞作用,结果表明:低强度降雨时,自然修复草被坡面降雨入渗率可达97%,高强度降雨时更容易产流;同一径流冲刷试验条件下,自然修复草被坡面、人工草被坡面和裸坡坡面的径流入渗率分别为90.1%、49.1%和3.4%,自然修复草被坡面的产流时间最长,阻延径流、增加入渗的作用更突出。  相似文献   

17.
张青文  余健  李天兵 《给水排水》2020,46(7):119-124
为了控制雨水管道沉积物在降雨径流的冲刷下再悬浮随雨水排入受纳水体而造成的污染,利用SWMM软件构建汇水面污染冲刷模型,耦合管道沉积物冲刷模型,分析在管道沉积物影响下的径流污染初期冲刷效应,并提出一种初期雨水量的动态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管道沉积物的存在会削弱初期冲刷效应,需要控制比地面截流3~5mm更多的初期雨水,可根据对降雨径流污染的监测数据,结合初期雨水的汇流规律,通过图解法求得。  相似文献   

18.
坡面水系工程能有效解决山丘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问题。针对赣北第四纪红壤区气候、地形、土地利用条件以及坡面水土流失特点,选取典型坡面构建坡面水系工程,通过对两场不同降雨条件下径流、泥沙及养分的观测、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坡面水系工程截流拦沙控污效应。结果表明,经过坡面水系工程改造的坡面截流效应明显,可延长径流时间、控制泥沙流失、防治面源污染,其中降雨雨型对坡面水系工程上述效应的发挥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江西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和水土保持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黄丘区坡沟系统不同时间尺度下的侵蚀产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桥沟流域坡沟系统为原型观测对象,利用流域内布设的不同地貌单元大型径流场定位观测设施,分析了坡沟系统不同地貌单元在年、次降雨时间尺度下的侵蚀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在年时间尺度上,不同地貌单元的侵蚀模数表现为:上半坡<下半坡<梁峁坡<沟谷坡<坡沟系统,水沙在不同地貌单元之间的传递中,径流输沙量往往小于径流输沙能力,径流侵蚀产生多少沙,就能输送多少沙;在次降雨时间尺度上,不同地貌单元侵蚀产沙的峰值可能出现在下半坡、沟谷坡或者坡沟系统,说明黄土丘陵沟壑区不仅在流域尺度上存在着非平衡输沙过程,在坡沟系统同样存在非平衡输沙现象。  相似文献   

20.
熊毅  吴威  陆贺  王勤  董宝顺 《水力发电》2013,(12):49-53
对丹巴水电站截流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求解沿程水面线和平均流速,分析由上游边坡导致龙口前水流流向和水面宽度的改变对截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龙口前水面宽度的改变使河道出现双龙口截流,产生双龙口效应,减小了龙口截流水力要素,但加深水流对河床和坡脚的冲刷;水流流向的改变使河道出现堤头挑流,龙口产生边界层分离现象,减少了堤头抛投量,但加重主流对基坑和岸坡的冲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