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王保国  吕宏凌  杨毅 《石油化工》2006,35(8):705-710
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炼油化工生产过程,有望提高该行业的技术水平,大幅度降低能耗和物耗。与传统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能耗低、环境友好等特点。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生产相关的水处理、有机溶剂混合物分离、空气分离、天然气脱湿和脱除CO2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膜分离技术的优缺点,并指出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膜分离材料分子设计及其在石化工业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向石油化工领域广阔的应用市场和众多的分离对象,从致密膜分离过程的溶解-扩散机理出发,阐述了有机溶剂在高分子膜内与渗透过程相关的溶解性、扩散性推算模型,提出膜分离材料的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以芳烃/烷烃混合物为分离对象,介绍了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在该领域的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前景;以清洁燃料油品加工为对象,分析了膜法汽油脱硫技术与工艺。与传统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过程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能耗低、环境友好等特点。随着膜内传质理论发展与新型膜分离材料制备技术的进步,利用膜分离技术简化石化工业流程,实现节能降耗与绿色工艺改造,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C_3/N_2混合气的非理想分离过程进行了建模与考察,通过对复合膜材料的系统建模,将溶胀、交联、塑化和膜缺陷等多种非理想因素纳入模型考量。结果表明,高操作压力将显著加剧膜塑化作用,使产品分离浓度下降10百分点以上;靠近渗余侧出口位置的缺陷对膜分离的影响最为显著,可降低渗透气C_3浓度1百分点以上。经实验验证,建立的计算模型可提高计算精度,降低计算误差40%以上,充分满足装置设计及工程操作需求,为有机蒸气膜分离过程提供了高效的理论工具,满足工业流程设计和现场装置运行状况诊断等工程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化工、石油、医药、食品、冶金、环境工程、原子能等许多工业技术领域中,分离技术的应用非常普遍,分离过程贯穿在整个工艺流程中,是获得最终产品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在分离科学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化工分离技术。本讲座内容包括固膜分离、液膜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毛细管电泳、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富勒烯的提取、纯化和纳米微孔分离等新型分离技术。第一章 固膜分离1 概 述1.1 膜的渗透通量膜分离技术是指在某种驱动力的作用下,利用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透过性能的差异,实现物质…  相似文献   

5.
钯膜分离氢过程中浓差极化的数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钯膜分离氢过程中出现的浓差极化问题,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高性能透氢钯膜氢分离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氢透过量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浓差极化模型可以较为准确描述高性能透氢膜在氢氮混合气中的分离行为,为膜分离器结构及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为了适应石油资源的不足,原料多样化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分离过程除了对精馏、吸收等单元操作加以改进外,国外已开发和发展了一些新的分离技术,如固膜分离、液膜分离、高梯度磁分离、色谱分离、超临界流体抽提分离、区带离心分离、压力结晶分离等方法,都显示各自独特的分离性能。这些方法中有的已开始应用在石油化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渗透汽化过程的进展和动向,简述了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有机膜、无机膜、有机-无机复合膜3种渗透汽化膜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其分离性能和分离特性,介绍了渗透汽化膜组件特别是适用于管状无机膜的圆管式膜组件的研究和开发情况;从有机溶剂脱水、废水中有机物的脱除、有机混合物的分离、酯化反应的强化4个方面着重介绍了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最后指出了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合讨论了膜分离技术用于生物工程的研究近况。除简要介绍生物工程的研究领域膜及膜分离枝术外,重点讨论了膜分离技术用于制做生物反应器、可控药释放膜、大豆油精制及微生物培养液的分离、浓缩等最新研究成果;并且将膜分离技术与现有生物工程中所用分离技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膜分离枝术用于生物工程具有省能源、成本低、工艺简单等优点,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9.
崔科增 《炼油》1999,4(3):52-58
本文从膜分离的基本原理出发,着重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气体分离,废水处理,液态烃分离,氯碱工业及反应工程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胡明 《炼油与化工》2007,18(4):48-49
膜分离技术现主要用于气-气介质分离与液-液介质分离,与经典的介质分离工艺原理不同,膜分离主要是根据不同介质对膜的渗透性不同进行分离.目前膜分离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气-气与液-液分离技术[1],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正在迅速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Prism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及影响因素。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开停工方便、使用寿命长、操作灵活和弹性大等特点。武汉石油化工厂利用柏美亚(中国)有限公司Prism膜分离技术从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干气中分离氢气的工业试生产说明,提取的产品氢纯度(体积分数)大于70%,回收率大于75%,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The membrane separation of a silane, dichlorosilane, trichlorosilane, and tetrachlorosilane gas mixture has been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he ideal separation factors have been determin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ir values in the separation cell at pressures P 1 and P 2 have been found. The separation factor has been calculated for different ratios of flows in the compartments of a membrane module. The silane cleaning process for the removal of highly penetrating impurities in a radial membrane module and in a membrane module with a feed tank has been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13.
膜分离法与深冷法联合用于催化裂化干气的氢烃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催化裂化干气氢烃分离工艺流程─膜分离与深冷分离联合的工艺流程。该工艺利用膜分离法回收干气中绝大部分的氢气,使干气中其余组分得以富集,可提高脱甲烷塔塔顶气的露点,降低脱甲烷塔的能耗和乙烯损失;所得富氢可直接作为加氢原料气。本文给出了膜分离单元工艺流程,并举例测算了膜分离单元的工艺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主要分析了气体膜分离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溶解过程、扩散过程和解吸过程,并在基本假设下用三膜模型进行了描述,即原料侧和透过气体主体与膜之间都存在着层流内层的气体膜,这两膜影响着气体与膜的传质,但对传质起着决定作用的是薄膜的各种参数和对不同气体的不同渗透率。  相似文献   

15.
膜分离处理非常规天然气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常规天然气是常规天然气的重要接替资源,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长为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制约非常规天然气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开发和净化低成本配套技术。气体膜分离经过近50年的开发与实践证明,该技术在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中,如果净化气外输采用长输管道输送形式,选择在集输站固体脱硫+燃气增压+膜分离+联合站变压吸附脱氧工艺组合,能够满足GB 17820-1999《天然气》产品标准。该处理方法流程短、占地少、能耗低、便于橇装和扩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炼油二厂干气分离项目的工艺特点,对3种气体分离技术(即膜分离法、深冷法和变压吸附法)进行了方案比选。对比后认为本项目采用膜分离法最优。本工作对该膜分离氢气装置进行了工艺设计,包括:生产方法及技术来源、工艺流程说明、生产控制及工艺指标、物耗和能耗等。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井下抽采煤层气中混掺空气,给其后续加工利用造成很大困难的现状,首先对煤层气爆炸极限进行了修正,确定了压力条件下煤层气安全操作的临界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含氧煤层气膜法分离进行了探索,建立了中空纤维膜组件分离含氧煤层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膜组件参数、操作条件等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以利于膜组件的选择和膜分离过程的设计与优化。  相似文献   

18.
有机蒸气透过SiO_2陶瓷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璟  殷开梁  夏庆  赵素梅 《天然气化工》2006,31(1):35-38,54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有机蒸气通过二氧化硅(SiO2)陶瓷膜的渗透情况。以丙酮/氮气通过SiO2膜的渗透为模拟体系,对不同温度、不同膜孔径、不同气体浓度等情况下混合气体透过膜的渗透情况进行动力学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孔径在纳米范围的膜,主要的分离机理为毛细管冷凝。通过对不同条件下丙酮、氮气在膜孔内和膜表面的数量及聚集状态的分析,确定温度在288K左右分离效果较好;膜孔径为1.5nm时易发生毛细管冷凝,分离效果好;有机蒸气浓度在20%左右适用烧结的SiO2膜回收。  相似文献   

19.
膜分离除杂工艺在腈纶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华斌  金珍 《石化技术与应用》2002,20(6):385-387,391
结合NaSCN一步法腈纶生产工艺,对比了同类装置的几种除杂工艺;针对腈纶生产除杂工艺要求进行了中试实验,结果表明,膜分离除杂工艺对腈纶溶剂(13%NaSVN稀溶液)中的杂质如二价离子、有机杂质及低聚物等有较好的脱除作用,可部分替代现有萃取除杂工艺;同时,探讨了几种膜分离除杂工艺如蒸发馏出液的净化、溶剂蒸发预浓缩等在腈纶生产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孔道可调节、结构多样等特点,将其添加到高分子膜中,可显著提升膜材料对CO2的透过性和选择性。综述了近年来MOF膜材料用于CO2分离过程的研究进展:①介绍了MOF膜材料的CO2分离机理和合成工艺;②总结了几种主要的MOF膜材料在CO2分离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③提出了MOF膜材料在CO2分离领域的发展方向。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