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立装机夹式球头立铣刀端刃设计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立装机夹式球头立铣刀端刃几何造型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出刀体上刀片槽的加工调整参数,刀片圆弧半径以及铣刀几何角度沿切削刃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超细晶粒波形刃铣刀片的切削性能,进行不同材质、不同几何形状铣刀片切削不同材料的对比实验研究.分别对45钢和ZG0Cr13Ni5Mo不锈钢进行切削力对比实验,并对切屑形状及切屑飞散在理论上进行对比分析,在现场进行不同类型刀片的切削寿命实验.研究表明:涂层的超细晶粒波形刃铣刀片具有切削力最低,切屑易于处理、飞散,刀片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说明其切削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3.
斩拌机刀片的刃形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斩拌机刀片进行了其刃形的优化设计,根据刀片对被切物的切割原理,导出了最佳的刀片刃形曲线公式,并给出了该曲线的作图方法,对具有该刃形刀片的制造和刃磨的方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单齿铣削铣削力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种新型三维槽型铣刀片-大前角铣刀片,波形刃铣刀和平前刀面直刃铣刀片的铣削力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分别建立了直线刃和波形刃铣刀片铣削力的数学模型,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对铣削力进行了预测,其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符合较好,和于刀片槽型的开发及优选。  相似文献   

5.
基于切削理论和大量系统试验研究,对圆弧刃刀片的槽型进行了新的设计和研制,根据直角自由切削的试验结果,建立了圆弧刃刀片切削力数学模型,同时编制了软件进行预测,为设计开发优选刀片槽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粉末冶金高温合金材料的铣削特性,选择了合理的铣刀盘和刀片材质.通过刀具磨损与寿命对比试验优选出了最佳的刀片几何参数,并给出了铣削过程中硬质合金铣刀片的典型磨、破损形态.研究结果表明:TiAlN-TiN涂层硬质合金刀片适于精铣粉末冶金高温合金,在30~70 m/min的铣削速度范围内,刀具寿命可达20~108 min.由于材料切削温度高和机械冲击严重,涂层刀具的主要失效形式为:崩刃和前刀面的剥落,其主要机理为高温条件下磨粒磨损、粘结磨损、扩散磨损和疲劳损坏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加工刀片槽底面计算机床调整参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在刀片槽加工过程中由于各调整参数的误差而产生的对铣刀切削刃位置的影响,通过分析计算,进而确定了对铣刀切削刃位置影响最大的参数,并给出了由此而产生的加工表面形状误差。  相似文献   

8.
对新设计的一种在圆弧刃上带有前角的圆形刀片进行了切削试验研究,分析了圆弧刃刀片的切削力情况,并根据直角自由切削的试验结果,对切削力从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作了对比分析。推导出了圆弧刃刀具切削力的实用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简单,可方便地用于现场。  相似文献   

9.
目前正切刃多采用空间曲线(也有为直线刃口),它是柱面(一般为同心圆柱或偏心圆柱)被倾斜平面所截的截面上的一段曲线。为保证刀片切深一致,减少横向沟底不平度,正切刃在侧切刃所在平面的投影(XOY面内)应落在刀片最大回转半径所画的圆弧上,在ZOX面的投影为一根与侧切刃投影相交的斜线,见图3。  相似文献   

10.
三维复杂槽型铣刀片力热实验研究及物理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波形刃铣刀片(前刀面为波形曲面)进行了力热实验研究及物理场分析.进行铣削力实验,建立了波形刃铣刀片前刀面的受力密度函数.在受力密度函数的基础上,对波形刃铣刀片进行应力场分析;在铣削温度实验基础上,建立波形刃铣刀片表面受热密度函数;又在受热密度函数的基础上对波形刃铣刀片进行温度场分析;最后,对波形刃铣刀片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耦合分析,探讨耦合情况下的等效应力的分布规律和受力变形状况.以上工作为槽型优选技术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可转位球头立铣刀周刃与端刀搭接方法的数学模型 ,利用该模型可计算出搭接处附近所加工出的表面的几何形状误差、周刃修型的控制参数 ,提出了减少加工误差的措施 ,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可转位成形铣刀的几何造形方法它包括模块化的结构设计,廓形高度修正算法,刃形误差计算,几何角度沿主切削刃的分布情况等。  相似文献   

13.
1 Introduction There are two ways ,the multi-wire sawslicing method and the inner-diameter blade slicing method,re-cently used for cutting wafers froma single crystal ingot . Multi-wire sawbecomes more popular iningot slicingprocesses ,because it has an advantage for slicinglarge diameter or long siliconingot and has efficiency for massproduction.However ,this method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 wire cutting the ingot along its crystal orientationandit is less correspond to the request of some …  相似文献   

14.
ounnvCwnNoseburrsoftentakecomplexshaPewithsmalldi-mension.ThehelicalpevesofthemareusuallygroundorAnlledusingdisc-t}Petools.Duetoradiuschangingalongworkpieceandthehelicalmotionofdisc-tyPetoolalongtLhehelicalcuttingpathontheworkpiece,helicalpovemachiningisextremelycomPlex.Therearebodistinctclassesofapproachesforheli-calpovemachining,tLhedirectandinverseapproaches.Themachiningproeeedingofthedirectapproachisbasedontherigorousgeometricmedelsofworkpiece.Theinverseapproachdiscussestheprohlemofded…  相似文献   

15.
使用微分几何中的曲率算法,建立了用圆柱形砂轮刃磨球头立铣刀端刃后刀面时,砂轮与S形端刃的曲率干涉校核的数学模型,借助于该模型,可确定不发生干涉的砂轮参数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ANSYS的约束优化方法,建立了可转位镗刀刀片槽几何参数优化计算的数值模型,使用该模型可得到在给定切削条件下满足设计要求并使镗刀前角值为最大而主偏角值为最小的镗刀刀片槽加工所需的几何参数;最后给出了优化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7.
A mathematic model is established using infinitesimal geometry for the cutting edge design of special milling cutters which use equal lead helix as cutting edges;equations are given for front-end and proclitic surface of revolution of ball pillar milling cutters, ball taper milling cutters and angularly conical milling cutters;and corresponding models are established for the continuity cutting edge curves of milling cutters. Typical 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s of mathematic models, which prove the correctness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se geometric models.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高硅铝AL—22%Si合金摩托车活塞切削加工时刀具的磨损规律和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讨论了刀具材料、切削刃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对该材料切削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上述参数进行合理选择能大大改善高硅铝AL—22%Si合金的切削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圆弧刃铣刀动态铣削过程中的过程阻尼情况,通过分析刀具结构的几何参数和工艺参数,对现有的模型进行整合优化,建立了圆弧刃铣刀过程阻尼的动态铣削数学模型.基于改进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后刀面侵入体积,并进行大量切削稳定极限实验,得到了高速下的极限切深.同时,应用Matlab和ANSYS软件解算得到铣削模态方程的过程阻尼系数,结合能量平衡方程,给出了淬硬钢耕犁力系数,进而预测极限切深.仿真结果表明,刀具后角和刃口半径对过程阻尼影响显著,预测极限切深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