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娜 《铸造技术》2015,(3):608-610
以钢结构用低碳钢为研究对象,通过Mo微合金化的方法制备耐火钢,研究了不同正火温度下耐火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耐火钢中添加Mo元素可以使组织中产生更多的粒状组织,获得更好的耐火性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V和Nb微合金化耐火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o、V、Nb元素的复合添加可以提高耐火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同时耐火钢的耐火性能和抗震性能得到提高,这与实验钢中析出的第二相V(C,N)和(Nb,V)(C,N)有关。  相似文献   

3.
基于远程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及安全防护应用的需要,分析了传统用钢和Mo微合金化的试验钢在不同正火温度下的常温力学性能与高温力学性能的变化,观察了不同正火温度下的显微组织变化。结果表明,添加Mo元素后试样用钢的常温力学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都得到提升;添加Mo元素的钢筋中含有更多的等轴状先共析铁素体,且在铁素体间还存在一定数量的粒状组织或者粒状贝氏体。  相似文献   

4.
以低碳微合金耐火钢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轧制工艺和正火处理研究了8组试验用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轧后冷却速度较快,则耐火钢的力学性能越好;随着正火温度的升高,YS比值逐渐增大,试验用钢在790℃时具有较好的高温耐火性能;试验用钢的主要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和少量的M-A岛组织,且粒状贝氏体组织有利于提高试验用钢的耐火性能。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不同成分的Mo+B+Ti系列耐火钢和Mo系列耐火钢。分析了不同微合金化元素V、Nb等的添加对实验用钢常温、600℃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b和V含量相同的条件下,Mo+B+Ti系列耐火钢的抗拉强度都要高于Mo系列耐火钢。所设计的耐火钢断后伸长率都满足耐火钢塑性的要求。Mo+B+Ti系列耐火钢的高温强度要高于Mo系列耐火钢,且复合添加Nb和V的耐火钢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V的最佳添加量为0.099%;Mo+B+Ti系列实验钢的力学性能满足耐火钢要求,而Mo系列实验钢只有一个钢不满足耐火钢要求。复合添加Nb和V的耐火钢具有较高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这主要与钢中形成了纳米级(Nb,V)(C,N)相有关。  相似文献   

6.
《铸造技术》2015,(10):2510-2512
对数控机床主轴用镁合金进行微合金化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微合金化元素La和Nd对机床主轴用微观组织、常温力学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Nd合金的常温与高温力学性能要优于Mg-La合金。当Nd含量为2%时,可以取得最佳的常温和高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添加微合金化元素Mo的低碳建筑用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正火温度与正火保温时间对常温力学性能与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热处理过程中微观组织的变化,并探讨了Mo元素的存在形式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正火温度的升高,试验用钢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逐渐降低,而伸长率不断上升,屈强比也不断降低;随着正火时间的延长,试验用钢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变化较小,而伸长率有较大幅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8.
低碳微合金化铸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马捷 《铸造》1990,(2):13-20
低碳微合金化铸钢材料的特点是常温和高温强度高,常温和低温韧性好;焊接性优良;成本低;应用潜力大。文中论述了微合金化元素影响钢强韧性的机理、合金元素选择、热处理制度和工艺参数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开发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9.
《铸造技术》2015,(12):2839-2842
以Q235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微合金化处理,分析不同合金元素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高Mn和微量的Nb元素能显著提高Q235钢的强度,而Ti元素对其性能影响不明显;相比55钢,微合金化的Q235钢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更能满足液压千斤顶缸筒材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的开轧温度和终轧温度进行了SN490B-VSr新型微合金化建筑耐火钢试样的轧制,并进行了力学性能和高温耐火性能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开轧温度、终轧温度的升高,试样的室温、高温强度和高温耐火性能先提升后下降。在1045℃开轧温度、820℃终轧温度轧制的试样,高温抗拉强度、高温屈服强度最大,高温屈强比与室温屈强比的比值最大,试样的耐火性能最好。SN490B-VSr微合金化建筑耐火钢试样的轧制工艺参数优选为:1045℃开轧温度、820℃终轧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