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红 《中州建设》2008,(11):51-51
1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东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 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基本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如埃及的金宇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2.
苏桂军 《石材》2010,(2):3-3
石材是人类历史上应用最早的建筑材料,石材以其坚硬和优良的装饰性能为各个时期人们所青睐。石材记录了人类文明历史的辉煌,为世界建筑历史谱写了不朽的篇章,数千年的建筑历史也是一部石材应用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平潭高铁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及高铁中心站站前城市综合体工程将石头厝引入站前场所,再现传统乡土建筑风貌,项目尝试将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同时将钢筋混凝土、钢筋等构件融入石头厝构造中的设计策略。设计中将石头厝传统建造技术和现代结构体系、建筑围护物理性能、地域形象归属等因素相结合,创新性的运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及石材填充墙的建构设计实践。虽受制于多种因素,石头厝传统建造技术在当代不易推广,但基于传统建造技术的创新设计实践确是一次适合此时此地的设计尝试,正是借助这种基于传统技术的石头厝创新设计,在站前空间建造了小尺度的石头厝建筑院落,营造出糅合交通、旅游、商务、景观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站前场所印记。  相似文献   

4.
石头是自然界与人类相结合的最早使用者,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先祖们把石头制作成工具使用,历史学叫石器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是石头创造了人类社会,是石头创造了人类文化。在今天,人类的聪明与智慧丰富和发展了石头的应用及其内涵,使天然石材出现了“石全石美”“、石来运转”、“石石寨寨”、“石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一、天然石材的“石全石美”人类应用石材创造建筑艺术精品追溯甚远,在世界各国的建筑文化史上,是石材清楚地记录着其辉煌的文明。而今,在能工巧匠的手中石材成为名牌、精品,并承载着文化,承载着艺术,向“石全石美”的趋势发…  相似文献   

5.
石材行业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在我国,大理石储量将达到30—50亿立方米,花岗石储量将达到100亿立方米以上。石材是人类发展历史上最早的建筑材料,在那些古老的建筑中,都能找到石材的影子,石材以其天然之美,装饰着人们的室内外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石文化。作为建筑材料必不可少的石材,目前已在室内装饰装修、城市雕塑、园林工程、道路交通、工艺制品等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万德军 《石材》2003,(9):48-50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天然石材也成为繁荣建筑装饰市场的生力军,建筑师认为石材作为建筑材料是一个综合概念或构成元素,在一幢建筑中,石材可以作为各种部件在建筑室内外,相映成辉,发挥作用。本文从建筑大理石和花岗岩这两大类应用量大的石材出发,分析天然石材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对中国建筑石材的市场的前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天然石材是应用历史悠久的建材 天然石材是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中国在战国  相似文献   

7.
陈汉新  董传万 《石材》2007,(7):7-10
天然石材是古老而又时尚的建筑材料之一。我国早在战国时代就用天然石材做石基、石阶,东汉时就有全部由石头建成的建筑;隋唐时有大量的石窟、石塔、石碑;宋代工匠在惠安建成了全石结构的崇武古城,石城墙高7m,长达2455m,异常壮观。北京明、清两朝代的故宫的宫殿基座、栏杆都是用汉白玉和大理石建筑的。  相似文献   

8.
潘言凯 《石材》2023,(11):1-3
本文着重探讨天然石材的放射性水平差异,并基于广东地区常见的建筑石材类型,通过实验分析的方式,验证花岗岩、大理石等天然建筑石材放射性水平的使用安全性,希望能够为建筑材料的开发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材市资讯     
洪鸿 《建筑》2007,(20)
25个建材品牌获中国名牌称号本刊讯9月11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同国家建筑材料展贸中心、中国建材机械工业协会、中国石材工业协会、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中国绝热隔  相似文献   

10.
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建材行业多“吃”工业废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兴仁 《中国建材》2007,(11):61-63
一、前言 建筑材料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今人类应用的建筑材料主要分四大类:金属材料、木质及其合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合成材料。本文讲的建材行业是指应用无机非金属矿产资源生产、加工建筑材料的行业。这个行业里面又有许多产业,如水泥、建筑玻璃、建筑陶瓷、墙体材料、水泥制品、商品混凝土、石材等。  相似文献   

11.
石头建筑的史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筑被称为石头的史诗,石头建筑在历史上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石材的外在表现形式逐渐北离了建筑的内在逻辑,石头建筑一度走向衰落。现代主义建筑提倡真实地表现材料特性,追求材料运用与功能、结构和和谐,促使人们不断挖掘这种古老材料的潜质,探索石头建筑在多元化时代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苏毅明 《石材》2006,(2):28-30
一、石材施工概述 随着现代建筑材料加工技术的进步,石材早已由过去建筑物的基础材料、结构材料的角色,发展到了建筑、装修、装饰、机械、化工、冶金、仪器、工具、工艺等其他多个应用领域。而今天人们使用石材最多的功能当数石材的装饰装修性能,这得益于石材具有回归自然、反璞归真的装饰性。现今的建筑装饰装修石材分为天然石材和人造石材,天然石材包括大理石、花岗石、板石等,人造石包括人造大理石、预制水磨石等。  相似文献   

13.
魏华 《石材》2009,(9):4-4
8月18日,由中国石材工业协会和国家建筑材料展贸中心共同主办的“现代建筑设计与装饰石材”主题论坛在北京清尚环艺建筑设计院报告厅如期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石材与建筑的融合和创新。论坛通过运用典型的案例,剖析了装饰石材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石材装饰如何创新,引起了广大设计师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建筑石材应用技术及发展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爱兴 《石材》1996,(5):5-7
一、石材、人类与建筑 建筑石材是由天然岩石经过人工开采和加工而成。人类利用天然石材作为建筑材料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人甚至从人类的诞生来定义建筑和住宅,日本人认为生命是从海里进化到森林里,所以,在日本所谓住宅(或建筑)等于人与木材;而中国人是在北京周口店  相似文献   

15.
侯建华 《石材》2008,(11):53-53
在北京2008年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上,意大利建筑师以他们精美绝伦的建筑作品赢得了赞誉。而2008年10月27日上午在北京酒仙桥,原国营798厂里举办的“意大利建筑语汇研讨会”,更让中国的建筑师和装饰设计师们耳目一新。本次建筑双年展倡导“城市·建筑·生态”,突出绿色环保,生态循环理念。石材作为原自自然,回归自然的建筑材料,被众多建筑设计师首选。展览中不乏精典的石材作品。石材在意大利设计师的手中,已不再只是建筑材料、装饰材料,而是把石材当作功能材料,循环利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李怀亮 《石材》2006,(11):29-32
石头,曾记载着人类社会早期文明,传承着人类祖先最早的智慧.而今石头广泛运用在建筑装饰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讲,是石头记载了人类文化,美化了人类生活.今天,石头的应用及其内涵得到拓展,尤其使石材在建筑装饰领域得到丰富多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石标 《石材》2008,(8):M0002-M0002
2008年5月10日至11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石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承担的《天然石材统一编号》、《天然石材术语》及《天然饰面石材试验方法第8部分》国家标准审查会在北京市蟹岛绿色生态农庄召开。参加本次审议会的有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审查部,中国石材工业协会和石材行业有关科研院所,质检机构,建筑装饰设计施工单位,矿山开采企业,主要生产经销企业及用户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共18个单位20名代表。  相似文献   

18.
1、石材的性能及其在传统建筑中的应用 1.1、石材的性能 石材是从天然岩石中开采而得到的,具有特殊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内部结构与构造、胶结物质的种类及均匀性等性质,与其它基本的传统建筑材料相比,具有抗压强度高、硬度及耐久性强、抗冻性好的自有特质。  相似文献   

19.
《石材》2006,(12)
石材行业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在我国,大理石储量将达到30~50亿立方米,花岗石储量将达到100亿立方米以上。石材是人类发展历史上最早的建筑材料,在那些古老的建筑中,都能找到石材的影子,石材以其天然之美,装饰着人们的室内外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石文化。作为建筑材料必不可少的石材,目前已在室内装饰装修、城市雕塑、园林工程、道路交通、工艺制品等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赵春立 《中国建材》2007,(10):30-31
本刊讯 9月11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同国家建筑材料展贸中心、中国建材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中国石材工业协会、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中国绝热隔音材料协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等单位,以及荣获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建材企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2007年建材行业中国名牌产品媒体见面会暨庆祝酒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