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以一起突然断电事故为例,讨论了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转状况,此状况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部件——尤其是省煤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FB锅炉飞灰的化学成分以及物理特性和煤粉炉有所不同.研究讨论了CFB锅炉飞灰和煤粉炉飞灰的区别.在实验中发现CFB锅炉飞灰中SiO2、Al2O3、TFeO、CaO、MgO的含量随着粒度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随着粒度的减小,飞灰中SiO2的含量逐渐降低,而Al2O3、TFeO、CaO、MgO含量则逐渐升高.在实验的基础上对铁元素存在形式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得出在CFB锅炉和煤粉炉的燃煤飞灰中,铁元素因为运行工况的不同其存在形式不同,进而呈现出颜色上的差异.CFB锅炉飞灰含碳量高,比电阻低. 相似文献
5.
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降低可能导致总排口中烟尘排放不迭标,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分析了导致静电除尘器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对以上导致静电除尘器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静电除尘器的故障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是一项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燃煤技术,在发展和使用过程中在运行安全方面暴露出若干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童良怀 《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2010,(3):72-75
我市某化工厂1台130t/h、额定蒸汽压力5.29MPa、额定蒸汽温度485℃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在2004年5月投运后,多次发生水冷壁管泄漏事故,其中2004年1次,2005年2次,2006年4次,2007年4次,对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循环流化床锅炉浇注层以上水冷壁管的磨损问题,通过该部位磨损的常见原因分析,结合该锅炉的实际运行工况,提出了运行操作不当是造成该锅炉磨损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宝钢电厂1、2号机组现役电除尘器高频电源和脉冲电源的工程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的实践阐述两种新型电源的供电特性以及对提高除尘效率的应用机理。实践结果显示,将高频电源运用在一、二、三电场,改造后排放质量浓度小于等于100 mg·Nm~(-3),将脉冲电源运用在四、五电场,改造后排放质量浓度在20 mg·Nm~(-3)左右。高频电源适合处理高浓度中低比电阻粉尘,脉冲电源适合处理低浓度高比电阻粉尘。对于选择何种电源为佳,需要根据除尘器进口粉尘浓度以及不同工况条件下粉尘比电阻值来选择。 相似文献
13.
锅炉作为火力发电厂三大主机之一,其运行调节关系到锅炉安全运行以及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通过对锅炉的运行原理进行介绍,总结和归纳了常规煤粉锅炉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调节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从事锅炉运行的电厂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CFB锅炉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洁净煤燃烧技术。从高坝电厂和国内其它CFB锅炉的运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故障和缺陷。结合自身的运行和调试经验,对故障原因作出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为CFB锅炉的运行和CFB锅炉的大型化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燃煤飞灰伏安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国家最新颁布的《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将火电厂烟尘的最低排放浓度从200 mg/m3提高到了50mg/m3,不仅使国内长期、普遍应用的电除尘器面临一次严峻的考验,也为电除尘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机遇。电除尘器的长期运行实践表明,对于飞灰颗粒,尤其5μm以下的微细颗粒能否被收 相似文献
17.
在静电除尘器电晕放电场中,电晕放电将空气中原子、分子电离,并将小颗粒荷电,在电场和其他附加场的作用下形成电流体流动.在阴极电晕放电下,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最终离开电晕区.在电晕区外。阴离子朝收尘极运动,沿途不断撞击中性气体分子.通过这种碰撞,动量从离子传递给了中性气体分子,从而引起越来越强的气体运动.因此,就形成了电场、离子流场、带电气体粒子气流场相互作用的电流体场。讨论如何用FEMLAB软件建立平板型电除尘器内电流体场理论模型。利用三种应用模式建立耦合方程系统,并选择恰当的边界条件:在离子漂移区(电晕外区),应用静电模型描述空间电势;应用PDE方程系数模型描述电荷流动;利用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模型描述流体运动。 相似文献
18.
湛江奥里油发电厂2×600 MW机组是目前中国单机容量最大的国产燃奥里油机组,燃用委内瑞拉出品的400号奥里乳化油(简称奥里油).由于奥里油高水份(30%)、高硫份(2.85%)的特点,在空预器后的排烟中含硫酸蒸汽量大、浓度高,为了减轻对电除尘器的低温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专门设计了国内唯一的锅炉尾部注氨系统.本文对该系统的设计要点和应用控制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ports the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 state-of-the-art tube type we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ESP) for cleaning producer gas generat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biomass gasification. A wet ESP facilitates the removal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less than 1 micron) and tar with the added advantage of low internal power consumption. A tube type wet ESP was designed from first principles and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prove its performance. Later on a full-fledged wet ESP was designed to process 100 Nm3/hr of gas, and was tested with an existing open top down draft biomass gasification system. Maximum particulate matter removal efficiency of 83% and tar removal efficiency of 62% was achieved. The results were encouraging to the tune that th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tar levels were found below the permissible limits (50 mg/Nm3) for naturally aspirated reciprocating engines and thus the proof of concept was established. Nevertheless, the performance fell short of the permissible limits for turbo-charged reciprocating engines. The cause of the same has been identified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work is in progres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