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根据超超临界机组主汽温度控制的特点,介绍了660MW超超临界直流锅炉主汽温度协调控制方式,通过负荷扰动试验,验证了煤水比控制与喷水减温调节之间的协调关系,为同类型机组系统的设计、调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杨卫 《电力建设》1999,20(4):17-19,22
大机组高压加热器组启停及运行的控制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复杂过程,既包含顺序控制系统,又包含自动调节系统,还与机组安全保护系统相关。各系统在加热器组启停及运行过程中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有机的综合控制系统,共同完成高压加热器组启停及运行全过程,各种工况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600MW机组冲转时主蒸汽温度偏高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超临界600 MW机组冲转时存在锅炉侧主蒸汽温度高、压力低的问题,与汽轮机要求的冲转参数不匹配.对此,提出了维持锅炉燃油量12~13 t/h、冲转时退出给水流量低保护、给水流量降至160~180 t/h、机组冲转随机投入高低压加热器、给水温度提高到200℃以上等措施,实施后,可控制主蒸汽温度为400℃,主蒸汽压力为6~8.73 MPa,锅炉水冷壁壁温在350℃以内,效果良好.解决了冲转时主蒸汽温度偏高的问题,节约了燃油,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600MW超临界机组冲转时主蒸汽温度偏高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电厂一期扩建工程2×600MW燃煤机组的锅炉为DG1900/25.4—Ⅱ1型超临界参数变压直流本生型锅炉,在机组调试、试运期间,普遍存在冲转时锅炉侧主蒸汽温度高、压力低的问题,与汽轮机要求的冲转参数不匹配,其主要原因是煤水比控制不合适。为此提出维持锅炉燃油量12t/h.退出给水流量低保护,给水流量降至160~290t/h,冲转时随机投入高低压加热器,给水温度提高到200℃以上,既解决了冲转时主蒸汽温度高、压力低的难题,又节约燃油,保证了机组启动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5.
以轩岗电厂660 MW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变频改造工程为例,分析了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变频给水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经过生产现场实践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3号机组3号高压加热器解列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沙电厂一期扩建工程2×600MW燃煤机组的锅炉为DG1900/25.4-Ⅱ1型超临界参数变压直流本生型锅炉,在机组调试、试运期间,普遍存在冲转时锅炉侧主蒸汽温度高、压力低的问题,与汽轮机要求的冲转参数不匹配,其主要原因是煤水比控制不合适.为此提出维持锅炉燃油量12t/h,退出给水流量低保护,给水流量降至160~290t/h,冲转时随机投入高低压加热器,给水温度提高到200℃以上,既解决了冲转时主蒸汽温度高、压力低的难题,又节约燃油,保证了机组启动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8.
火电厂高压加热器(以下简称高加)跳闸后,由于汽轮机抽汽量骤减,主给水温度急剧下降,对机组负荷、汽温、煤水比控制水平均要求较高,运行人员需切至手动控制方式,这对机组的控制存在安全风险。以广东某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机组高负荷工况下高加跳闸后对机组主要参数的影响趋势,并提出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包括给煤量、给水量、汽温等主要参数的控制方法及协调控制的优化思路,可为同类机组在优化协调控制逻辑和处理高加跳闸事故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火电厂高压加热器(以下简称高加)跳闸后,由于汽轮机抽汽量骤减,主给水温度急剧下降,对机组负荷、汽温、煤水比控制水平均要求较高,运行人员需切至手动控制方式,这对机组的控制存在安全风险。以广东某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机组高负荷工况下高加跳闸后对机组主要参数的影响趋势,并提出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包括给煤量、给水量、汽温等主要参数的控制方法及协调控制的优化思路,可为同类机组在优化协调控制逻辑和处理高加跳闸事故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兴  唐桦  傅佳隽 《上海电力》2009,(6):440-442
以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2台1000MW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为例,文章分析了锅炉在变负荷的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煤比”和调节燃烧方式来保持主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稳定,是一种重要的调节方法,其对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自抗扰控制技术(ADRC)在超临界600MW机组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二级过热蒸汽温度主调节器采用ADRC,副调节器采用传统的PID调节,构成ADRC-PID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ADRC的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负荷适应性良好,鲁棒性及抗干扰能力较强,跟踪速度快,控制品质显著优于传统PID控制。  相似文献   

12.
黄红艳  陈华东 《热力发电》2006,35(5):44-46,49
以采用内置式分离器的600 MW机组超临界螺旋管圈型直流锅炉为例,分析了被控对象动态特性及控制系统的特点。给出给水控制系统和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300MW火电机组锅炉过热汽温系统二级减温器后两侧温度的差异情况,确定了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案:增加1个副调节器,使每个二级喷水阀单独由1个串级回路的副调节器输出进行控制。优化后的系统可以对温度高的一侧增加喷水量,对温度低的一侧减少喷水量,保证二级喷水总量不变。该方案经仿真实验后应用于实际,取得了明显效果。该优化方案适用于采用分散控制系统且有分隔屏过热器的锅炉。  相似文献   

14.
配置双进双出磨煤机的超临界600MW机组主蒸汽温度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华能沁北发电有限公司(沁北电厂)3号、4号超临界600 MW机组投产后一直存在主蒸汽温度超温且在机组变负荷过程中主蒸汽温度无法自动控制等问题,对主蒸汽温度及分离器入口温度控制、水煤比控制等进行了调整优化。优化后,使得在机组动态/稳态工况下的主蒸汽温度及压力、机组负荷等主要运行参数均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了机组自动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5.
PFC-PID串级控制在主汽温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针对火电厂主汽温控制系统大惯性,大迟延,慢时变以及扰动因素较多,常规串级PID控制难以取得满意的调节效果的特点,该文介绍并分析了预测函数控制(PFC)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给出了一阶加纯滞后系统的预测函数控制的具体算法,并将PFC和PID控制相结合,提出了PFC-PID串级主汽温控制策略,系统的内回路采用PID控制,内回路和主调节区对象构成PFC的广义被控对象,对广义被控对象进行拟合简化得到一阶加纯滞后对象,作为PFC的预测模型,算法简单;预测模型失配时,系统仍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易于工程实现,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大量的仿真实验表明,采用PFC-PID串级控制策略的主汽温控制系统的动态品质明显优于采用PID串级控制策略的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唐马鞍山当涂发电有限公司一期超临界2×660 MW机组控制系统存在的主蒸汽压力波动大、对煤质频繁变化适应性差、负荷响应慢等问题,对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负荷指令与压力设定、锅炉主控、汽轮机主控、一次调频、给水、燃料等控制回路进行了优化。控制系统优化后,机组稳态下负荷偏差减小,在变负荷过程中主蒸汽压力波动较小,在稳定负荷下主蒸汽压力与设定值偏差较小,控制品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黄伟 《热力发电》2006,35(11):32-34
大唐湘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号600 MW超临界机组在起动调试过程中,多次出现主蒸汽温度偏高的问题,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燃烧热负荷小、蒸汽流量小、炉膛负压低、给水温度低、减温水与主蒸汽压差偏小等。对此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燃油量到(18~24)t/h,增加燃烧热负荷;(2)炉膛负压控制在-600 Pa,增加油枪的根部风;(3)锅炉总风量控制在(500~550)km3/h,改善燃烧;(4)提高给水流量至(410~450)t/h,提高给水温度至90℃以上。实施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对超临界机组滑压运行参数的合理选取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某电厂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制造的超临界600MW机组在各种工况不同参数的对比试验,得到了机组的最佳滑压运行曲线,有效地降低了汽轮机的热耗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线性PID控制器中控制参数固定导致的控制品质下降的问题,分析了控制参数与对象误差的理想变化关系,给出了控制参数随误差变化的非线性函数,基于此设计了非线性PID(NPID)控制器,并利用Simulink中的NCD模块对其进行了参数整定,并将NPID控制器应用于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NPID较常规PID具有更好的控制品质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主蒸汽温度具有大惯性、大延迟、时变性、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特点的控制对象,采用传统的串级控制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分析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主蒸汽温度控制策略,其通过计算过热器蒸汽焓值确定喷水减温阀出口温度的设定值,主蒸汽温度将随负荷的变化而改变,以适应不同运行工况下过热蒸汽温度动态特性的变化,从而获得良好的控制品质。试验表明,该策略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抗干扰性,改善了主蒸汽温度调节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